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一、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

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国都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中不乏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以下简要介绍各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设置现状以及问题以供研究借鉴之用。

(一)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一些研究者(梁绿琦、王文槿、赵婉莹,2001.6)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依据职业分类。职业分类一般由国家或者地方的就业住国部门负责制定。各个国家制定或者修改职业分类的周期不同,这个分类的数目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职业分类要比学校专业设置精细。以下是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吴雪萍,2004.5):

(二)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以及问题

1.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众多,遍布全国,在校生数量庞大

(2)专业门类齐全,

(3)学制较短,学费便宜.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发展之中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这对培养社会经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吴雪萍, 2004.5)

2.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的周期较短,造成毕业生质量问题.

(2)师资问题。现有教师人数不够,且年龄偏大。(《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三)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发展趋势

某些研究者(韩云等1998.2;吴雪萍,2004.5)认为,外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可持续发展

2.专业设置重视关键能力培养

3.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合作.

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专业应该与终身教育相衔接

5.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

(一)总体状况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连接初等教育,而且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合格生源。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据最新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已突破1800万,创历史新高。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建国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却仍然存在有效供需不足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主体没有相应的主观愿望,主体缺乏相应的支付能力(经济能力和学习能力),社会不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供给。因此,虽然职教学生数上升,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生源质量下降,职教资源严重流失的情况。(黄晓玲,2002)

(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基础理论

1.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陈至立,2004)

2.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有关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一些研究者(朱新生、贺文谨,2000;赵得申、于兴芝,2003)指出:

(1)科学性原则。专业设置指导思想要正确,专业划分要科学,名称要规范,专业设置的操作过程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专业口径要与社会职工分工情况相适应,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

(3)效益性原则。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

(4)发展性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可持性发展,立足于专业自身的可持性发展,立足于学校的可持性发展。

(三)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的特点及问题

1.专业设置现状特点:

专业设置越来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数量减少,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增加;专业数量增长快、变化频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专业更新快,专业内涵越来越宽。(姜丽萍,2001)

2.现阶段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有的研究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中,专业名称不规范;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专业设置周期短,专业替换过于频繁;品牌意识淡簿。(姜丽萍,2001)也有研究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新;只看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只看办学规模,不顾教育规律。(姜雪荣,2000;王冠明,2004) (四)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配备

国家教委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难适应,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中职学校教师人员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

特别是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仅占其专任教师总数的45.5%,实习指导教师

2.6%

2.现有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低,特别是职业高中和职工

学校.据统计, 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31%,职工

学校占37.4%

3.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时间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4.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除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外,兼职教师占比例较小,职业

中学占8.8%,中专只占4.1%

5.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国家教委,1997)

还有研究者指出,中等职业技术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差。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保护较少,专任教师待遇与普通高中教师相比,相差甚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分析研究》,2007;卢晓春、姜远文,2001)

对此,国家教育部制定相关解决对策,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有三个任务: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开发80个重点专业、紧缺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完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此外,2007年至2010年,我国还将选拔优秀教师赴外学习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解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配备问题的具体对策主要为:

1.统筹规划,建设基地,多渠道解决职教教师来源。

2. 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

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时间相辅相成,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教师在校内多实践

3.大力发展对中等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努力缩短获得第二技术职称资格时间,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不断完善学校建

设,积极引进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

5.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

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黄尧,2006)

(五)关于重点支持专业的基本情况

1.重点专业选拔原则:

拟选专业的就业机会好,即应满足劳动市场需求的原则;拟选专业的发展前景好,即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拟选专业的教育资源好,即一线办学效益优化的原则。(姜大源,2002)

2.建设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现有专业结构的优化整合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重点专业,并对遴选专业全力培植,发挥学校“品牌”专业的信誉效应,以提高专业办学效益:行业主管对相关专业支持,发挥行业品牌专业效应,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校引导,发挥区域“品牌”专业,以强化调控作用。(姜大源,2002)

3.设置现状:

我国目前设置重点专业83个,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如吉林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置的汽车、农业等五大重点支持专业,是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姜大源,2002)

(六)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改革思路以及解决对策

1.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结构性人才匮乏和结构性失业同时存在.

(2)专业审批手续复杂,不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亟需的新专业的审批和创建.

(3)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小

2.改革思路:

专业设置面向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要与学校长远发展相适应,要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提高专业设置灵活性。(王国龙,2003;李晓玲,1999)

解决对策: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2000,2)指出:

1.拓宽专业面,减少专业种数

2.原则上不按学科而按技术领域、工程领域、服务领域或职业群、岗位(工种)群划分专业,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3.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若跟新的专业种类

4.专业目录的性能,变原来的指令为指导性

5.简化专业设置的审批手续,适当扩大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

(七)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未来趋势

专业设置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专业设置由混乱阶段向规范阶段发展,“通才教育”取代“专才教育”,专业设置由各自为政逐渐向宏观调控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姜丽萍,2001)

三.长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长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总体状况:

长春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6所,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2所,技工学校24所,在校生约7.6万人。全市各类培训机构350多个,在训人员10多万人。开设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信息、农业等13大类112个专业,其中,建设国家级骨干师范专业3个,省级骨干师

范专业15个,实际骨干师范专业11个。全市有教职工7331人(专任教师4719人),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960人,技工学校1371人。积极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长春实施品牌战略,在专业设置上实施品牌专业工程,市技术教育随着市场走,专业设置随着需求变,为社会培养“产销”对路的学生。品牌专业指专业实用、教学质量高、培养学生能力强在市场有很高声誉的专业。结合长春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适应市场需求的50个品牌专业。

(三)师资配备

全市有教职工7331人(专任教师4719人),其中中专、职业学校5960人,技工学校1371人,“双师型”教师201人。

(四)生源结构

长春市目前有24所技工学校,在校生19501人,其中城市生7176人,农村生12325人,城乡比为29:50。

(五)未来发展趋势

长春市为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通过了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五项建设计划”,内容如下:

1.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到2010年进入国家示范性学校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所,同时

建设一批品牌专业,是省级以上骨干师范专业达到60个。

2.实施县、区职教中心建设计划。推进五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到2009年使其全部达到省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

3.实施五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建设计划。积极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到2010年,十五

大产业中心成员在校生达4万人,年开展职业培训达4万人次。

4.实施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计划。制定了《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十一五”规划》和《长春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装备标准》,逐步建立起与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相适应,学校装备、实训基地装备、社会共享资源三大装备相互依存,设施

完备,高效运行,共同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职教装备的格局。

5.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制定了《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可共享的公共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参考文献:

1.梁绿琦、王文槿、赵婉莹:《国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比较研究》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6期

2.《国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比较研究》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6期3.《法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载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7-6

4.高凤兰、曲志坚:《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于《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5.韩云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载于《中国职工教育》 1998、2

6.《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现存不足职高教育存在四大瓶颈》,载于《北京娱乐信报》,2007.3.26。7.《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朱新生、贺文谨,载于《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34期。

8.《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赵得申,于兴芝,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9.《东北三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之浅见》,王国龙,载于《辽宁高职学报》,2003.2 10.《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姜丽萍,载于《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5期。11.《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姜雪荣,载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2.《技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观问题》,王冠明,原载于《职业教育研究》,2004.2 13.《论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建设与品牌战略》,姜大源,原载于《职教通讯》,2002.1 14.《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策略》,姜大源,原载于《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年第16期

15.《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分析研究》,发表与《中国教育网》,2007.3.27 16.《中等职业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原载于《安徽教育网》,2006.8.1 17.《“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卢晓春、姜远文,原载于《机械职业教育》,2001.10

18.《市场变化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调整》,李晓玲,原载于《教育评论》,1999年第4期19.《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有效供需的分析》,黄晓玲,原载于《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年第7期

20.《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汇报》长春市教育局,2006年3月31日

21.《关于市技工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长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3月31日

2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朱新生,贺文瑾,《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34期总第272期

23.《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赵德申,于兴芝,《中国职业教育》2003年4月,上

24.《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5.《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吴雪萍,浙大出版社,2004.5

26.《“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马早明,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9

27.《世界教育大系》,顾明远、梁忠义,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2

28.《中日职业教育区域研究》,张玉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9

29.《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杭永宝,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30.《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牛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7

31.《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

究课题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32.《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石伟平,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33.《七国职业技术教育》,梁忠义、金含芬,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9

34.《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徐国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35.《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禾向军,上海三联书店,2006.10

36.《实践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石伟平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7.《农村职业教育论》,汤生玲、曹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8.《教育大辞典(第3卷)》,顾明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1

39.《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5年度教育部职

业教育专题会议资料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政策法规及领导人讲话: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2.《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公报》,2005-8-2

3.《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6-17

4.《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4〕13号

5.《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6.《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7.《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