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29•【字号】甬政发〔2016〕27号•【施行日期】2016.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发展远洋渔业是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对合理开发国际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有关精神要求,现就加快我市海洋渔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做大做强宁波远洋渔业为目标,以优化生产布局、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产业体系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切实提升我市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促进我市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力争使远洋渔业成为我市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二、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市远洋渔船总数达到60艘,远洋渔业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培育形成2~3家综合实力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远洋渔业骨干龙头企业,建成产业配套功能较为齐全的海外渔业综合基地1~2个、国内远洋渔业综合基地1个,形成远洋捕捞、加工物流并举的现代海外渔业产业体系。
三、主要任务(一)扶持远洋渔业企业发展。
鼓励和引导远洋渔业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鼓励企业间开展生产组织、渔获销售、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协作发展能力。
鼓励远洋渔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远洋渔业企业集团,培育集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扶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
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

1
2008 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
海洋生物质量:近岸海域贝类质量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改善,
抽检贝类体内除粪大肠菌群含量均超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外,其 它监测项目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在检经济贝类中均未检 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
赤潮:宁波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 6 起,累计发生面积 3277 平
方公里。赤潮生物及主要海产品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 性贝毒(DSP)和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均,也未造成人员中毒和 大面积养殖生物死亡。
海洋污损事件及渔业污染事故:2008 年共发生海上溢油污
染事故 3 起,较大渔业污染事故 34 起,污染总面积为 420.6 公顷,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99 万元。
象山港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 三门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监测 赤潮及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1、5、7、11 月 重大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2008 年
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9 年 2 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 护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的职 责,我局组织实施了 2008 年度宁波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监视监 测和预警报工作,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及常 规性海洋要素预报,加强了对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 海水浴场、海洋保护区的监测和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的 跟踪监测,加大了风暴潮、赤潮灾害等监测、预警报工作,并根据 监测结果及相关调查资料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 评价,编制了《2008 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现予以发布。
宁波海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摘要:随着人们对海洋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海洋经济成为了沿海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针对地处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宁波的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经济发展软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原因,提出健康发展海洋经济的三个措施:转变指导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新平台。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44-03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海洋资源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宁波市海洋经济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区域内有大小海湾60处,近海浅海水道46条;有海涂面积971.2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 758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1562千米;500平方米以上岛屿总数531个,总计面积25 406.6平方米[1]。
另外,海洋文化资源特色明显,沿海一带形成了渔家船鼓、鱼灯舞、三月三踏沙滩、七月十六放船灯等具有宁波特征的海洋艺术,祭海、请船福、开船祭、放水灯等宁波民间信仰风俗;腹地经济、文化发达,市内集聚了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16所高等院校,拥有中国港口博物馆、国家水下考古基地等文化资源。
2013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 150亿元,其中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高出宁波市gdp增速2%和5%[1]。
除海洋渔业外,海洋港航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最新公文】201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处室:办公室发布日期:2003-06-24 点击数:268【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均呈现全方位增长,超出了年初预期。
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回升,使我市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2.7%(工业增长12.7%);第三产业增长14.8%。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78元。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港口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教兴市战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农业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其中,农业产值71.58亿元,减少1.8%; 林业产值4.59亿元, 减少3.5%;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20.45和51.76亿元,增长6.0%和14.6%。
种植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粮棉油等传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较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20.1%;棉花面积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在粮棉种植面积大幅调减的同时,蔬菜、瓜果、花卉等各类经济作物发展迅猛。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市新增海水养殖面积11.8千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81.6万吨,比上年增长7.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年共投入19.5亿元用于农村和农林牧渔业及水利的基本建设,280公里新一轮标准海塘建设即将完工。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展良好。
奉化生态农业示范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投入资金7165万元,改造农田基础设施面积1.07万亩,自主开发农业高新技术30余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57项,已经有一批国内外农业科研合作项目在各个农业科技园区签约落户。
2016年×市海洋环保工作报告

2016年×市海洋环保工作报告2016年×市海洋环保工作报告2016年,青岛市的海洋环保工作在国家海洋局和市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依法保护海洋、综合治理海洋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力度,有效保护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同时,我市为充分展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确保青岛市“承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帆赛”,积极开展奥帆赛场海洋环境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开展奥帆赛区赤潮防治行动项目,为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一流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和全方位的环境监控管理。
现将一年来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如下::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2016年青岛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
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
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
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
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2016年青岛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043。
2万元。
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
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篇一:海洋环境公报】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
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
各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夏季全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宁波市环境保护局一、综述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宁波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面推进之年。
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2011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7.19万吨和1.45万吨,比上年削减3.52%和3.1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5.50万吨和27.80万吨,比上年削减3.83%和1.56%;顺利完成了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任务。
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由于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原因,我市仍存在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的灰霾天数增多,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平原河网水体功能达标率较低、部分饮用水源地存在水华风险,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
二、水环境(一)基本状况1、饮用水源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1%,除个别水库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各项指标年均值均符合Ⅲ类水要求,且大部分指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
市本级5个饮用水水源地所有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等80项特定项目指标均为未检出。
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水体营养程度多数处于中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生态结构均衡,藻类多样性状况良好,水质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2、地表水2011年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总体较低,全市80个市控以上监测站位水质优良率为35%,功能区达标率为47.5%,优良率比2010年降低1.3个百分点,功能达标率与2010年持平。
环境信息公开蹒跚前行

环境信息公开蹒跚前行作者:杜悦英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08期《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开始,即将满4年。
4年来,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开方式不断创新,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2012年2月20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国务院各部委透明度排在前5位的是商务部、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环保部、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环保系统得分颇高。
敢揭家丑的宁波2012年4月6日,全国诸多网站纷纷发布了一条消息,标题多为《宁波海域污染严重》、《宁波9成排污口对海域造成污染》等等。
仔细看了这些文章内容才知道,这些海域污染严重的信息,是来自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对外发布的《2011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原来是宁波“自揭家丑”。
该公报称,2011年宁波市所辖海域劣四类和四类海水水质的面积仍占总海域面积的57.54%和13.79%;甬江主要污染物重量为157699吨,同比2010年增长了19%,10个排污口仅有1个符合标准。
“国家规定了该公开的,我们就公开。
”宁波市环保局宣教信息中心主任谢晓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他所说的“国家规定”,是指原国家环保总局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有17项环境信息必须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除外。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后,中国环境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等环保组织合作开发了“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每年宣布一次结果,宁波连续三年排在第一。
该指数通过对各地政府的超标违规记录公示、信访投诉案件处理结果公示、依申请公开等8个指标的系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用户友好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每座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细项得分和总体排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发布处室:环保处发布日期:2017-04-17 作者:杨耀芳阅读次数:181 【文字大中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及市人民政府赋予履行海洋监督管理的职责,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16年度宁波市所辖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监视监测和预警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公报显示:
2016年,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夏季水质状况明显优于春、秋、冬三季。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宁波海域面积的7%、29%、16%和5%,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宁波海域面积的49%、27%、63%和60%。
海域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铜、锌、镉、镉、汞、砷、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H、溶解氧、铅化学需氧量和铅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与“十二五”期间夏季海水水质相比,2016年同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上升7个百分点,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下降17个百分点,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
宁波近岸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分级为良好,表层沉积物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硫化物、有机碳、铜、铅和镉含量有所下降,石油类和砷含量有所上升,升幅为12%和30%,锌、铬、汞、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含量基本稳定。
海洋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宁波近岸海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267种,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144种,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底栖生物102种,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多毛类为主。
农渔业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能满足海域功能使用要求。
其中,杭州湾南岸浅海养殖区、象山港海水增养殖区、三门湾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或较好,影响环境质量状况的因素主要为水体中的无机氮、活性磷酸、化学需氧量超标,以及沉积物中的铜、镉含量超标;两个保护区水质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领海基点、各类资源保护良好,无外来海洋生物入侵,人类干扰活动较轻,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资源有所恢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及宣传活动落实良好;甬江口海洋倾倒区、象山檀头山临时海洋倾倒区和双礁与黄牛礁连线以北倾倒区3个海洋倾倒区的总倾倒量为391.94万方,倾倒物主要为航道、码头清洁疏浚物, 甬江口海洋倾倒区附近海域地形局部淤积,而其他两个倾倒区地形变化不大,倾倒活动对水质、沉积物质量影响较小。
甬江主要污染物入海化学需氧量约89842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甬江入海的化学需氧量减少了26%;监测的2个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和7个一般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率为61%;海洋垃圾以海滩垃圾为主,种类以聚苯乙烯塑料类和塑料类居多。
宁波海域共发现赤潮2起,发生区域分别为石浦檀头山至渔山列岛海域,象山港港口部南岸、韭山列岛至象山东南沿岸海域,赤潮生物优势种分别为东海原甲藻和血红哈卡藻,无毒,未造成损失;象山贤庠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程度仍为轻度入侵,
与上年相比,入侵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风暴潮对我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