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高一作文(议论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66年来,上海以其从容气度和自由气息无愧于中国金融的支点。
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这里有从未间断的移民潮。
对于这样一个城市,我们没有比“宏大”更合适的词语涵括它的沧桑巨变。
这是一片交织着传奇和奋斗的沃土,无数人的上海梦描摹成“Betercity,beterlife!”的诉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大纛。
中世纪的西欧,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求中,城市悄然复兴。
然而,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垃圾肆意堆积、瘟疫横行,王公贵族被在街上觅食的疯狂牲畜冲撞的笑话冷了一千年。
纵观世界,我看到了日本熊熊大火,木质结构的房屋在火舌中噼啪作响;我同样看到了东汉的木匠皇帝精心设计洛阳的地下排污管道——美好的生活,需要城市这一载体的不断更新。
辛勤劳作的人民需要城市给予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一要求便是城市建设的鞭策与动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深化自身内涵的嘹亮口号。
当年,一群列强窜了过来,扶起他们的建筑,在远东筑起了自己的安乐窝,另一群盗贼赶跑了他们,摇摇头,拆了一些又建了一些。
外来建筑是海派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大看点——然而,这可以说明上海文化的兼容性吗?上海人最引以为傲的不是外滩万国建筑群,而是石库门民居。
石库门才是上海建设城市的一个缩影,是是不同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整合创新的范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国人扬眉吐气的宣言。
上海世博会是上海的成功,更是中国的成功。
中国举世瞩目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于是成就了这史无前例的一大盛会。
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高度,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高度,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
六十年风风雨雨,六十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不止是站立起来,她在奔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可持续发展践行中的折射。
生态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GDP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欣慰地看到一纸限塑令的发布、两高一资商品退税率的降低——这正是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弘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生态可持续理念下的现代城市新发展观

b t e lf ( e t F e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的 上 海世博 会落幕 了 ,但 我们城 市优化发 展的 “ 幕”却 刚 1 智
主 题 ,必 将 成 为 世 博 会 的 精 神 遗 产 , 并 为 中 刚 掀 起 。 国 在 加 速 推 进 城 市 化 、城 市 现 代 化 、城 乡一 上 海 世 博 会 诉 求 的 是 一 种 以 人 为 本 的 、人 与 自 然 、人 体 化 进 程 中 所 继 承 。上 海 世 博 会 所 坚 持 的 经 与 社 会 、城 市 与 乡 村 和 谐 共 生 的 可 持 续 的 城 市 发 展 模 式 。 济 、科 技 、文 化 、社 区 、城 乡 互 动 的 全 面 可 它 强 调 城 市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需 要 有 城 市 多 元 文 化 的 融 合 、城 持 续 城 市 发 展 理 念 , 以 及 各 参 展 国 家 与 地 市 经 济 的 繁 荣 、城 市 科 技 的 创 新 、城 市 社 区 的 重 塑 、城 市 区 、企 业 、国 际 组 织 的 主 题 馆 与 参 展 理 念 , 和 乡 村 的 互 动 。这 种 “ 元 融 合 与 共 生 ” 的 模 式 , 在 很 多 多 更 将 全 球 化 时 代 的 城 市 最 佳 实 践 与 愿 景 ,带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城 市 都 有 了成 功 的 实 践 经 验 ,并 在 本 届 上 海 人 了 中 国 并 得 到 广 泛 传 播 。这 些 宝 贵 的 “ 城 世 博 会 上 得 到 了 生 动 的 再 现 。 市 精 神 财 富 ” , 完 全 值 得 今 后 中 国 城 市 规
同 样 , 城 市 的 经 济 繁 荣 决 定 了 城 市 的 文 化 繁 产 业 逐 步 取 代 原 材 料 投 人 多 、能 耗 大 、产 出 少 、升 级 慢 的 首 先 源 自 于 城 市 经 济 的 繁 荣 与 发 达 ,只 有 城 展 模 式 ,在 经 历 了 世 博 会 的 洗 礼 之 后 ,应 该 逐 渐 实 现 一 条 靠 的 发 展 动 力 。我 国 还 处 于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业 、减 少 重 工 业 的 规 模 性 比 重 ,还 包 含 了在 现 有 的 重 工 业
城市让生活美好 绿色让城市灵动

城市让生活美好绿色让城市灵动作者:李熙春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0期【摘要】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开始慢慢落实,许多城市政府开始了重建城市与自然平衡的艰辛探索和实践。
以保山市为代表,对其生态市创建过程中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思考,旨在为保山生态立市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保山;生态市;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辖腾冲、昌宁、龙陵、施甸、隆阳四县一区,是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文化积淀丰厚,自然景观神奇秀美。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渐深入,保山市市政府开始将其发展眼光提升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施了“农业稳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文化旅游名市、改革开放活市”6大战略,进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城镇化建设。
一、保山生态市建设概述(一)十八大精神下的发展纲要国家环保部为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倡导建设生态市。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尤其是对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能够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并且繁荣地区经济、扩大城市建设并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十八大之中,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观同样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重要思想。
因此,生态市的建设,不仅仅要关注生态市建设之中的城市规划与创建,更多的应该做到生态环境与城市创建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市建设的第一要义生态城市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在城市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综合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环境清洁良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健康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开放的、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和谐,高效,可持续,协调。
通过向这个目标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我们城市的绿色发展,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建设生态市的最初目的就是繁荣地区经济,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受惠于民,做到经济发展,稳固保山市的安定团结,因此需要进行城市创建,并且进行城市边缘扩建,大力开发土地资源,建立新式开发区。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通用39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通用39篇)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通用3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作文篇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每个人都想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环境。
那就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吧!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学生。
我没有什么豪言,也没有什么壮语,我只是有一颗想唤醒人类保护环境的心。
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机盎然,草木繁盛、花朵娇媚、百兽狂奔、鸟儿高飞、鱼儿欢游。
人类大家庭幸福的生活着。
可现在,很难听到鸟语,很难闻到花香。
臭气熏天,河水干涸,满地的垃圾,废弃的食品,让地球开始哭泣。
全球变暖,亚马逊热带雨林即将被吞噬,生物濒临灭绝,冰川融化,海洋污染,这无不是工业发展带给人类地球的“馈赠”。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此,必须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得新文明。
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
建立适应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鸟类、森林等在向我们不停地呼救。
森林被人们乱砍滥伐,大量破坏,现在森林正在面临大量减少;鸟类被人们大量捕杀食用,导致许多鸟类灭绝。
环境在遭到人们的破坏,氧气减少;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地球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谁引起的呢?是的,是我们人类引起的。
要想环境好,我们小学生要先从讲卫生开始。
讲卫生并没有那么难,我们只要弯下腰,地面就干净了。
卫生是靠大家的,环境也是靠大家的,只要你我动动手,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就会向你招手。
如果人人都是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就会感到十分地幸福,如果是在污染的环境中成长,就会被病魔缠在身上,十分地痛苦、难受。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绿化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绿化城市是现代人生活的中心,人们在城市里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和休闲娱乐资源,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过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城市的环境污染、紧张的交通状况和缺乏绿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城市的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为人们带来各种健康和心理上的益处,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城市的绿化更加美好。
一、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美化环境方面,它还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绿化可以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对于大量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城市,绿化覆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净化空气。
其次,绿化可以保护水资源,提高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
城市中的河流和湖泊都需要绿化来保护水体,防止水污染。
此外,城市绿化还能为人们带来各种健康益处,长时间呆在城市中的人对自然的渴求和喜爱比较强烈,城市中缺少绿色植物和花草植物会导致人们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眼疲劳、压力、紧张、心理疾病等等。
城市绿化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袭,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
二、城市绿化的现状问题尽管城市绿化有很多好处,但目前城市绿化的现状也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城市绿化的投入不足,政府和市民对绿化的意识不够强烈。
城市公园和绿地规划有限,同时城市规划上也没有考虑到绿化的需求和作用,从而导致了城市中大面积的水泥化和灰色化,无法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其次,城市绿化的管理不够完善,城市中的绿化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要反映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稳定。
但目前城市绿化的管理机制多为依赖政府治理,少有市民和社区的参与,这样不能够保障城市绿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绿化建设的质量。
三、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城市绿化需要从多个方向提高其建设质量和投入。
首先,城市绿化资金的投入需要加大,政府和市民应该从总体上提高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建设更多的花园、绿地和公园。
同时,城市规划者也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城市绿化的需求,将绿化项目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作者:来源:《国际生态与安全》2013年第12期实际上,新“环境移民”现象的出现也已经把如何打造宜居城市的课题摆在眼前,徐江教授说:“使人类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关键在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建设,而不是消极的迁移。
”毋庸置疑,“环境移民”——这批城市新出现的移民群体是以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为初衷,一位正在考虑离开北京的白领告诉记者:“我当然舍不得离开北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定居,是不少中国年轻人的愿望,只是每天望着雾霾的天空,呼吸着污染的空气,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考虑,因为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实际上,新“环境移民”现象的出现也已经把如何打造宜居城市的课题摆在眼前,徐江教授说:“使人类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关键在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建设,而不是消极的迁移。
”人口与资源应合理配置环境移民的过程是人口从人口压力大的区域向人口压力低的区域流动的过程。
同时,人口对环境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和森林植被资源以及环境美学资源等)的分配也相应得到了调整。
据徐江教授介绍说:“环境移民是缓解贫困、人口、环境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只有建立在积极的改善环境,使人口与资源合理搭配的基础上,环境移民才是有意义的。
”如何实现环境资源的再分配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当前环境移民的人口还在持续增加时,相对于国际间的移民来说,区域内的环境移民更容易。
徐教授说:“一个有控制能力的政府组织可以采取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协调本区域内的资源分配过程中的问题。
”宜居城市不只是GDP宜居城市的概念诞生于经济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在物质极大满足的社会里人们对健康、绿色的生活充满期待。
但事实上,我们经常见到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矛盾。
中国人口研究所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宜居城市具有合理的人口与资源比例,一个城市GDP的飞速发展的确是吸引人群的诱因,但绝非持续发展的动力,真正能够减少环境移民出现的策略就是打造真正的宜居城市。
创建园林城市宣传标语口号

创建园林城市宣传标语口号1、打造园林城市,畅享绿色生活2、园林城市,生态家园3、创建园林城,共筑美丽梦4、绿色园林,宜居之城5、园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6、建园林之城,享自然之美7、一城园林韵,满目生态情8、园林绘就城市美,绿色点亮生活新9、创园林城市,展生态魅力10、园林城市,诗意栖居11、精心打造园林城,同心共建幸福家12、绿满园林城,花香沁人心13、园林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14、打造生态园林,提升城市品质15、园林城市,处处皆风景16、建设园林城市,拥抱绿色未来17、魅力园林城,幸福新家园18、添绿园林城,增色新生活19、园林成就城市,绿色引领未来20、创园林新风貌,建城市好风光21、园林妆点城市,生态扮靓家园22、走进园林城市,感受绿色风情23、园林城市,生态宜居的典范24、打造魅力园林,建设宜居城市25、绿色园林,活力城市26、创建园林城市,打造绿色家园27、园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8、绿化城市,美化心灵,创建园林新家园29、筑园林之城,享生态之福30、园林城市,诗意生活31、携手创建园林城,齐心共筑生态梦32、一城园林韵,满目生态情33、创园林城市,展魅力风采34、园林城市绘美景,宜居家园惠民生35、打造园林城市,提升生活品质36、园林城市,生态典范37、共建园林城市,同享绿色未来38、绿色园林,活力城市39、创建园林城市,畅享清新空气40、园林城市,幸福之地41、栽花种草绘园林,建设城市美环境42、优化园林布局,创建美丽城市43、增绿添彩建园林,城市处处皆风景44、园林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45、创一流园林城市,展城市文明风采46、建设园林城市,塑造魅力形象47、以园林之美,塑城市之魂48、用心创建园林城,精心呵护绿色家49、园林成就城市,城市拥抱园林50、创园林城市,建宜居之所51、城市因园林而秀,生活因绿色而美52、打造园林城市,畅享绿色生活53、园林城市,生态家园,美好生活54、绿化成就园林城,美丽绽放新未来55、共建园林城市,同享自然之美56、园林城市,让生活与自然相拥57、创园林之城,绘生态画卷58、绿色园林,魅力城市59、塑造园林景观,提升城市品位60、园林城市,诗意栖居的天堂61、构建园林都市,拥抱绿色明天62、添绿增景,打造园林名城63、园林城市,让心灵深呼吸64、打造生态园林,建设宜居之城65、绿满园林城,福泽千万家66、园林绘就城市美,绿色引领新时尚67、建设园林城市,共享和谐家园68、精心打造园林城,处处展现生态美69、园林城市,绿色的请柬70、生态园林,幸福城市71、创建园林城,共筑中国梦72、走进园林城市,感受自然魅力73、园林城市,生态先行。
口号标语之城市绿化美化方案精选

《城市绿化美化口号标语集锦》一、绿色城市,美好生活1. 绿染城市,畅享清新。
2. 城市添绿,生活更美。
3. 绿化城市,点亮生活。
4. 绿色满城市,幸福千万家。
5. 一城绿色,一城希望。
二、生态家园,绿色相伴1. 生态城市,绿色家园。
2. 绿色家园,你我共建。
3. 呵护生态,绿美家园。
4. 生态之美,绿色先行。
5. 共建生态城,同享绿色梦。
三、植绿护绿,人人有责1. 人人植绿,城市更美。
2. 护绿行动,从我做起。
3. 植绿一片,爱满城市。
4. 你我携手,共护绿色。
5. 爱绿护绿,责任在肩。
四、城市绿洲,心灵港湾1. 城市绿洲,心灵栖息。
2. 绿色港湾,温馨家园。
3. 寻一方绿洲,享宁静生活。
4. 城市绿岛,心灵归处。
5. 打造绿洲,拥抱美好。
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1. 绿色出行,畅享自然。
2. 低碳生活,从绿开始。
3. 选择绿色出行,共建美丽城市。
4. 绿色交通,低碳未来。
5. 走绿色之路,创低碳城市。
六、花草有情,城市有爱1. 花草绽笑脸,城市满爱意。
2. 呵护花草,传递爱心。
3. 城市因花草而美丽,生活因爱心而温暖。
4. 爱花爱草,爱我城市。
5. 花草有情,人亦有爱。
七、绿树成荫,风景如画1. 绿树成荫,美如画廊。
2. 城市如画,绿树添彩。
3. 种下绿树,绘就美景。
4. 绿树环绕,风景独好。
5. 绿影摇曳,如画城市。
八、绿化美化,城市名片1. 绿化城市,铸就名片。
2. 美在绿化,亮在城市。
3. 绿化美化,彰显城市魅力。
4. 打造绿色名片,提升城市品位。
5. 用绿化美化,书写城市传奇。
九、让城市拥抱绿色1. 绿色入城市,拥抱新未来。
2. 城市张开双臂,拥抱绿色生活。
3. 让绿色蔓延,让城市拥抱自然。
4. 拥抱绿色,点亮城市。
5. 绿色满城市,拥抱好生活。
十、为城市披上绿装1. 巧手披绿装,城市焕新颜。
2. 为城市添绿,让梦想飞扬。
3. 披上绿装,城市更美。
4. 绿装城市,魅力无限。
5. 用绿色装扮城市,用行动创造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仇保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 100835)【摘要】使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从城市发展的三角形,即可持续性、经济利益、幸福指数入手,回顾了近现代城市建设的三个里程碑,并以美国的居住地与幸福程度的抽样调查为例,深入分析了城市发展中幸福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德国弗莱堡的经验。
【关键词】生态城市;幸福指数;新城建设;弗莱堡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之一。
当前在探讨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时,一般集中在碳排放减少和能耗降低等方面,但是,本文将从城市的本质的角度来探讨,即生态城市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使生活更美好。
引言:城市发展三角与三个里程碑离开了使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任何城市,包括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都将失去城市发展本身的意义。
城市发展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孜孜不倦地探求城市应该如何规划建设。
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发展可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其中一条边是可持续性,另一条边是经济利益,第三条边是幸福指数。
这等边三角形构成了城市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内涵。
1 国际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类在过去,特别是在大工业革命以前,往往发展功能相对单一的城市,如祭祀用的城市、防御的城市,以及1后来为周边农村服务的城市。
大工业革命时期专门为工业发展区、原材料区、港口等发展一些城市,当时城市发展主要就是为了工业配套的目的,城市本身的含义却退居其次了。
英国人将这样发展起来的城市称为蘑菇城,形容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然而,这种蘑菇城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居民的预期寿命大大缩短。
据史料记载,在大工业革命前期,曼彻斯特作为当时的世界纺织中心,其城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只有25 岁,比周边的农村地区还低。
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发展速度更快,但是这种发展反过来又摧残着人类的幸福生活,变成一个悲惨世界。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双子城》的第一句话就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
这是对当时情况的最真实写照。
经历了工业城市的环境污染、疾病丛生的困境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城市的意义,城市应该如何发展。
在反思的基础上,以霍华德为代表提出了应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城市,要建设田园城市,让田园风光在城市中驻足,让城市活力向乡村辐射。
这样,其名著《明日的田园城市》就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学诞生的主要基石,这是一个里程碑,让人类主动认识到城市的目标应该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第二个里程碑是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主倡导的新城计划。
仅英国,二战后就有几百万的军人退役并组建家庭,需要提供大量的住宅,当时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30多个新城来分流涌向伦敦的人口压力,目标是使英国的城市布局形态更加和谐,更能促进国民的幸福和国土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等边三角的发展。
第三个里程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既是人类创造和追求梦想的地方,也可能是毁灭人类的武器。
这是因为80%的CO2 是城市排放的,这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威胁了人类的未来,同时,城市还造就了收入不平等、污染、动乱和失业,所以,城市既是人类所有的梦想所在,但也是未来最大的威胁。
为此,人们提出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和绿色城市,要重新走绿色、和谐发展之路。
以上三个里程碑是大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经过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走过的城市三种发展阶段。
以上是国际新城的建设经验和教训,以及生态城怎么处理好幸福与增长两者之间均衡的理论阐述。
从实例来看, 100多年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认识到城市已成为人间地狱,不能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了,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即田园城市的三重目标:第一、空间目标。
(1)每个田园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扩张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开敞地将居住区、工业区隔开。
绿带的概念开始形成。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根据作者在“绿色城市中国行系列活动—唐山站:共享———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所做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
(5)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联结。
(6)市民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接触。
第二、社会目标。
人们理解田园城市往往局限在空间布局方面,忽视了它的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来限制房客的房租压力。
当时的土地全部是私有的,私有化的土地造成了土地投机,使居住人承受过高的房租压力。
霍华德提出城市土地应归集体所有,并通过公共政策来降低土地和住房的租金。
(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广泛进行城市更新改造。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即城市经营获得的收入要为社会所有。
(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有利于自我创业。
第三、组织管理目标。
(1)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以法律为后盾来约束所有开发行为。
英国在1903年颁布了城市规划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划法规。
(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
(3)政府应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 ~4%范围之内。
(5)公营或共营企业的建立,由政府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而且身体力行,在英国尝试建设了两个田园城市,一个是莱奇沃思(Letchworth) ,另一个是韦尔温(Welwyn)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紧接着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建筑学家勒·柯比西耶领导的新建筑学派否定了繁缛的建筑风格,发展了一种简洁、机械的建筑流派。
柯比西耶认为建筑的使用功能是第一位的,应该把建筑设计成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建筑。
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住宅产业化实际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有人说城市就是放大了的居住机器,但是,建筑学家如果把建筑机器的思想应用扩大到城市时,往往同时会放大了这个机器的错误。
在勒·柯比西耶的组织下,这种简洁、机械、对称的模式应用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如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等,都是这种建筑流派留下来的遗产。
这些按照柯比西耶的规划放大了的城市,非常对称、有序,充满了技术美,从空中俯视非常的壮观。
如巴西利亚看上去像是一只“大鹏”, 两翼展开,“鸟头”朝向一个湖泊,所有的建筑非常整齐地排列在两侧翅膀中。
但在这个城市里面,很难分清东南西北,经常会让人迷路,这个城市奇特的形态纯粹是一个象征,因其生活枯燥反而成为一个新城建设的反面教训。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位于墨尔本和悉尼之间的一个新城。
美国建筑师格里芬是勒·柯比西耶的忠实追随者,他的设计方案通过两条主大道把这个城市连接起来,并让城中间的一个峡谷蓄积了雨水,将城市分成两半。
正是这个湖泊才使城市有了整体上的改观,看上去比较秀气,人们为了纪念格里芬,就把这个湖泊称之为格里芬湖。
堪培拉展示了对称、庄严、秩序和技术美。
然而,到过堪培拉的人都有一种感受,第一天对这个城市的整齐、绿化感到震憾,第二天就对这个城市的机械、对称的美有了审美疲劳,感到枯燥乏味,到了第三天就只想赶快离开,没有想再来第二次的愿望,很少有旅客想在这个城市停留超过三天。
堪培拉75%的人口是公务员,到周末时人基本上都走光了。
在堪培拉有一所大学,是澳大利亚等级最高的大学,但是这个大学经常发生学生退学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城市太枯燥了。
这种现象引人深思,为什么这些经过现代建筑师精心设计规划的新城市反而没有中世纪那些没有规划过的城市好呢?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实践之后不久,时任该国首相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夕,开始考虑战后军人的住房安置问题。
由于退休军人数量众多,丘吉尔决定对英国的城市进行重新布局,制订了新城建设计划,这样做很有远见。
然而,英国的新城计划实施过程中,也犯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
但这些失误并不能阻止英国的新城运动走向整个欧洲大陆,并在全世界掀起一个新城建设的浪潮。
最早进行新城建设的有英国和法国,它们的经验教训和差别非常值得总结和借鉴。
首先,新城计划的目的不完全相同。
英国是为了控制伦敦等中心城市的规模,在中心城市以外的若干距离范围内,选择某些被认为是适当的地点建新城,在新城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住宅及其他设施,以吸引大城市的产业和人口,使之逐步形成居住和就业自我平衡的新城镇。
法国的新城建设从解决大城市的矛盾出发,旨在解决巴黎中心城区第三产业无限膨胀的困境,将新城作为整个大城市地区的一个磁极,在开始规划时就确定要将中心城区内的一些事务所、行政机关及服务设施等吸引出来。
巴黎的新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采取适当的布局,建设有规模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以便增强对第三产业的吸引力,从而产生一种可与巴黎中心城区相抗衡的力量,以实现巴黎大城市地区的整体平衡。
其次,新城的建设标准不同。
巴黎新城创建了功能综合的现代化新城中心区,把行政管理、商业服务、资讯产业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多项功能都集中在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设计新颖,并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新城中心区内。
在其周围建有大量及多样化的住宅,设置相当规模的大学、商店和科研情报中心,等等。
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的公共建筑,使新城的居民在就业、文化娱乐和生活方面能享有与在巴黎中心城区相等同的水平。
与之相对照,英国的新城功能不够完善,产业发展缓慢,商业氛围也不够浓厚。
第三,新城规划选址原则不同。
英国的新城建设考虑的是控制大城市的膨胀问题,要避免新城的发展与大城市连成一片,或者防止人口过分集中在伦敦。
因此新城的位置必须离伦敦老城市有一定距离;而且英国的新城定位之目的是作为一个不发达地区的生长极,要解决一个地区发展平衡的问题,因此规划所确定的新城建设地点离大城市越来越远。
而法国的新城离中心城区比较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巴黎大城市当前发展的分流途径问题,新城形成一发展极,将老城的一部分人口、服务功能、产业等吸引过去。
第四,新城建设的基础不同。
英国的新城建设有别于城镇扩建,在城镇建设中把新建和扩建截然分成两种类型。
在大城市周围建的多半是“新”城,新城在空地上建起来,要建成独立的新城,需要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人为的强制性政策和措施。
但事实上新城建设的速度很慢,往往20年左右才能建成一个有几万人的新城。
而法国的新城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城镇基础,每个新城都是由原有的10多个或20多个小村镇组织起来的,因此新城有可能在原有的城镇基础上比较快地发展起来。
第五,新城的功能不同。
英国的新城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多种工业;而法国的新城更强调吸引更多的商业、公共机构及建设各种文体娱乐设施,因此,法国新城的服务业发展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市场机制运用比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