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定区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欧洲文学传统中故事的消失

①何为‚故事‛?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这样认为:‚口口相传的经验是所有讲故事者都从中汲取灵思的源泉。‛在当今这个充斥着小道消息的时代,我们似乎最不缺少的是‚故事‛。一桩事情发生了,其‚故事性‛的强弱与否,取决于它所产生的‚未曾料到‛对我们的生活经验到底产生了多大的颠覆。我们都认为这是‚故事‛,而根据本雅明的理论,这恰恰不是故事。

②故事的要义不在于讲述‚未曾料到‛的事情对我们生活经验的颠覆,而在于传达了‚口口相传的经验‛。□□□□□□故事讲述的关键,在于把握到人们生活中经验的共通状态,并将这种共通经验由幽深处呈现出来。真正的故事乃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公器

..。

③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化中故事讲述的真正开端,也是故事讲述的高峰时刻。《荷马史诗》中的主角是英雄人物,然而,‚神‛的在场使所有的‚英雄‛顿然呈现出其凡人的特征,阿迦门农虽贵为众王之王也难抑自己的贪欲,而奥德赛,这个古希腊最聪明的人,也在归家的途中一次次迷失。在以‚神‛为背景的叙述中,‚英雄‛呈现出了凡人人生的整体内涵,有生必有死,是高贵也是卑贱的,是自信也是失落的,完全相反的人生品格在一人身上聚首,勾勒出凡人人生的整体形象。

④《荷马史诗》之后,故事讲述的传统绵延不断,《圣经》文学、骑士文学、中世纪民间文学以至到文艺复兴文学传统的初中期,因为这些文学传统都给予了‚神‛的超验性以确然的存在位置,所以在‚神‛的朗照之下,人的整体性品格一直是明朗的,而由对人生整体性的共同领悟则构成了故事圆舞的核心。

⑤圆舞蹁跹,故事不断,直到16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出现,故事讲述由此走向衰微。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传统中。骑士的使命是维护圣教,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总是要在因他找寻而呈现出的‚神迹‛面前观证、赞唱自己一生的。在《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以骑士之名出发,找寻到的却与‚神迹‛无关,他策马引仆向前冲,却不知道要走向何处。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堂吉诃德》首次出色的描绘了人生旅程因‚神‛的缺席而产生的失栖与碎片感。这种碎片化的人生体验,与人生的整体体验相对,包含着深刻的虚无主义,并由此产生了对人与人之间经验共通性的彻底否认。

⑥《堂吉诃德》之后,故事传统继续衰落,到19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而达到高潮。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标榜眼见为实,摈弃一切超验。在西欧,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的成功造就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拿破仑之神‛,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以及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其实都是‚拿破仑之神‛的信徒。然而,‚拿破仑之神‛引导他们走上了向现实和他人掠夺的骑士之旅,却没有提供一个使之回顾、唱赞自己一生的完整化契机。‚拿破仑之神‛在文学传统中的出现,是从《荷马史诗》以来,西方文学传统延续数千年的有‚神‛叙事的最后闪光,自此之后,进入尼采所预言的‚上帝死了‛的时代。‚上帝死了‛,现实之人失去了发现自我完整性的光照,经验消失,故事渐远。

⑦卡夫卡则向我们首次展现了故事写作的不可能。卡夫卡在西方文学史上是谜一样的人物,他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在众人讴歌‚拿破仑之神‛的合唱中,他对于自我与现实世界的虚无性却早

早领悟,并将人生彻头彻尾的失败作为自己的宿命坦然接受。卡夫卡对人生虚无的强调,其实是对

在资产阶级时代现实个体将再次获得‚神‛性朗照的坚决否认;在他看来,在绝对没有‚神‛性降

临的时代,写作对人生整体经验的传达已不可能,能做的就是对个体碎片化与孤独本质的展示。

⑧在欧洲文学传统中,从卡夫卡开始,文学开始了无‚神‛写作。作品不再是展示人在‚神‛

性光照面前的完整性人生体验,而是要揭示人在‚上帝已死‛时代的碎片化生存现状,这正构成了

一战之后欧洲文学的主流传统。在今天,随着世俗价值的全球扩散,故事的消失早已不是欧洲文学

独有的现象。然而,故事虽日渐消失,在日益支离的当代,人们对自身完整性的体验和统观却变得

日益迫切,在没有故事的时代,我们的文学能否于此补阙?

1、第二段加点词“公器”在文中指的是。(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二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整体性体验”的实质是一种界限体验,比如新生与死亡、繁荣与衰落、强大与软弱等。

②以其至深往往使人无从明确查知。

③所谓“经验”,并非人们从现实经历中获得的认知碎片,而是人们在层层叠叠的认知碎片中沉淀

下来的生活整体性体验。

④然而也正因其至深而成为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共同经验。

⑤这种整体性体验发生于人们的日常认知而又埋藏于日常认知。

⑥因此才具“口口相传”的共通性。

A、①⑤②④③⑥

B、③①⑤②④⑥

C、③⑤②④⑥①

D、①②④⑥⑤③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欧洲文学传统中故事消失的原因是神的缺席

B、卡夫卡认为写作不可能传达人生整体性经验

C、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否认了人生经验的共通性

D、整体性体验因埋藏生活深处而无法明确认知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5、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变形记》,探究卡夫卡是如何揭示人的碎片化生存现状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山•注视

(法)勒•克莱齐奥

①我想谈谈实在的美,谈谈人的眼睛,例如山,例如光。

②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或者扔进大海。人们可以在鼓荡的风中几天几夜地烧它,把它变成火山。人们可以在它的缝隙里放入炸药,按下起爆装置。然而爆炸之后,山依然如故。

③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

而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模糊。消失的是枯草、树、一座座房屋、道路、水泥场,剩下的只是轻淡的线,宛若空中膨胀的云,灰色和淡紫色的隆凸,胀满了空间。每天,每个早晨,都在同一个地方。它就是它,自由而强大,风从它身上吹过,侵蚀它的峭壁,沿着山谷,自北而南。

④没有什么比这孤独的山更持久,更真实。任何庙宇,任何建筑,任何人的居所。它们很想跟它一样,充当登天的板凳,向着隐藏的神祗们举起盛满祭品的托盘。

⑤然而山就是一位女神,人们注视不断地被引向它。

⑥注视就是光,有生命的光,跳跃着奔向白色的山岩,热力深入岩石,令其微微地颤动。在不动的山的坡上,小树和松柏是灼热的,让空气中充满它们的气味,而寒冷的风从它们周围滑过。每天它们都在那儿,用它们的根抓住风化的泥土。云在谷底积聚,然后很快,随风而降,然后散开,化水为雨,灌林和大树的叶子分开了,人们听见山里发出一阵阵古怪的喘息声。

⑦光不断地从虚空的深处向山移动。重要的不是声音,重要的是人面对孤独的大山时,他所看见的,他所等待的。人们一无所知,一无所愿,不等待启示,也不等待变化。人在目光的一端,女神——山在另一端,它们不再孤独了,它们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领域,可以让美通过。

⑧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天上云层的堡垒的轨迹,或晨曦。然而它就该是这样,不可触及,比人看见的空间还要大,于是注视和它一样,不再是脚、翼和轮子所能及的了:那边,直到那边,它到达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它像一个国家那样大,广阔得要几年工夫才能到它的顶。它像一个行星那样大,从大地的深处直达天的最高处。它是那样地大,不可能有空虚、恐惧和死亡。

⑨在一座孤独的山中有很大的力量。有许多的时间,许多的空间,许多的实在的规律。在它的石头中有许多的思想。在它的坡上,灌木和松柏就像白色灰尘中的许多黑色的符号。它们像是汗毛,头发,眼眉。几只鸟叫着,在悬崖上空慢慢地盘旋。风在石罅中穿过,古怪地哼着歌儿,隐蔽的溪流发出很温柔的声响。一切都来自于它,空气、水、土、火。甚至云也生自于它,在很高的地方,在绝壁之间。它们冉冉如火山的烟气。

⑩有时山也是遥远的,灰蒙蒙的,被水包围着,人们只能看见它的臀部、腰肢、乳房和肩膀(一模选文时去掉了‚臀部‛、‚乳房‛,笔者坚决反对此类无谓的阉割)的柔和曲线,只能看见它的斜落进谷底的长发的波状线条。当晚霞中一切都消失的时候,山也远去了。它在拒绝中睡着,裹着沉寂和冷漠。女性的巨人,白色的女神,它突然厌倦了,闭上眼睛,不愿再让人看它。美是聋的、哑的、孤独地躲进它的蚊帐。谁敢靠近它?他将迷路,因为那已不再是坚硬的石头、牙齿状的绝壁、直立的悬崖了。那已不再是骄傲的生命的努力、德行和美的力量了。那是一种很单薄、很柔弱的命运,仿佛幻影,在沉睡的大地之上的半空中飘荡,也许是一句话,一段音乐,没有人能发现它。飞机在云的后面飞过,没有人看见。海天一色。太阳已远。于是目光模糊了,没有什么再发亮了。

⑪这一切过去了,到来了,散走了,周而复始。山是这样美,没有注视它就不存在;而注视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