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合集下载

国内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国内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一、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08版。

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目前国内公认的比较权威的三个核心期刊体系:中文核心、CSSCI、CSCD。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评的一个核心刊物数据库,又称作北大核心。

这个数据库是国内最全面的,它包含各行各业。

四年评选一次,暂时以2008中文核心为准。

中国科技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评的一个核心期刊数据库,又称作统计源核心。

这个数据库,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刊物。

另外,有行业限制,比如科技核心,医学的都承认,但是其他行业,很多不认可的,只是按照普通刊物算。

两年评选一次,暂时以2010年科技核心为准。

你可以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的核心目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两年评选一次,来源期刊(2010-2011年)527种,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172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评选一次。

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的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共遴选了1124 种期刊,其中英文刊110种,中文刊1014种;核心库期刊751种(以C为标记)扩展库期刊373种(以E为表记)。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分为核心版及扩刊版。

其核心版选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为了全面、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结合中国期刊实际情况选用了诸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等多种指标,根据不同的权重系数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能够较好反应期刊在其学术领域中的地位。

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每年11月出版。

2011年版:内容简介《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998种。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构成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沦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陔数据库的统汁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与国际评价机制接轨的同时,充分利用20余年积累的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经验和丰富数据,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的期刊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又注意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他引率、离均差率等多种期刊评价指标。

在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10余年问,我国科技期刊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带动了科技期刊相关的指标和评价体系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我们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适时进行指标的增补和修正。

《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已经扩展到23项科学计量指标,120多幅插图。

2010年版:内容简介该书是一部有关于论文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该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可供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医务工作者、图书馆管理人员、期刊编辑部与管理者以及期刊研究人员参阅。

空气动力学学报介绍

空气动力学学报介绍

《空气动力学学报》介绍(2001年3月)《空气动力学学报》1980年创刊,1983年国内外公布发行,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国家综合性一级学术刊物,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

它要紧刊载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制造性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综述性专题论文及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等。

刊物每一年出版4期,发行4000多册,通过邮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清华大学同方电子等向国内外公布发行。

同时,通过中国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网,面向全世界的读者阅读和检索。

连年来,刊物在学会的领导下,在气动中心的支持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一起尽力下,遵循“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新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有新特色、新方式、应用上有较大价值”的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取得了专门好的成绩,使刊物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代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进展水平的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门是有材料证明,《空气动力学学报》已成为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的佼佼者。

它对反映、宣传、交流、增进这门学科的进展起到了踊跃的作用。

下面咱们从《学报》的编委会、编辑部;稿件的数量多、质量高;收录为国内重要的核心期刊;获奖情形;被国际上闻名的数据库收录;进入现代化编辑出版行列六个方面作一些简单介绍:一、编委会和编辑部《空气动力学学报》1998年成立了以庄逢甘院士为主编,张涵信院士为副主编的,由来自全国科研高等院校、生产、设计25个单位的6名院士、15名教授、24名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50人组成的第三届编委会,他们是各单位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负责着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他们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观点。

他们领导着学报的出版工作,为学报写稿、组稿、审稿,严格把握标准,保证学术质量,他们是:《空气动力学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主编:庄逢甘院士副主编:张涵信院士常务编委:邓学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乔志德(西北工业大学,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庄礼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术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作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范洁川(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俞鸿儒(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崔尔杰(院士、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明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符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童秉纲(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金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庆鼎(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编委:马家驩(中科院力学所部副主任、研究员、王政礼(总装备部预研办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国良(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邓小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副总师、研究员)邓红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高工)伍开元(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伍贴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授、朱国林(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纪楚群(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邬华谟(中科院计算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安振兴(航天工业总公司1院14所研究员、刘义信(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政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阎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其德(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季仲贞(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陈宏(国防科技大学室主任、高工)张志成(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总工程师、张覃钧(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苗瑞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海(中国飞行实验研究院科技委员、研究员)周天孝(航空工业总公司631所副所长、周连弟(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恒(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桂业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副部长、研究员)施宗诚(同济大学教授)柳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室主任、副研究员)柳恩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高工)赵梦熊(航天工业总公司710所研究员)贺德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研究员、凌国灿(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章本照(浙江大学流体所所长、教授、焦安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舒玮(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臻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进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韩肇元(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部有5人。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几种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几种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第八版(2017年版)于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于“有效期”问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只是一个科研课题成果,根据期刊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定期更新,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不是学术评价标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和行政效力,不存在“有效期”的说法,如何使用,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

在确定所谓“有效期”的问题上,考虑到本书出版与印制时间及作者投稿到期刊出版之间的时间差等问题,建议使用单位不要采取以《总览》出版年月为界一刀切的做法。

目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2017版。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

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

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

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类文体艺刊物,暂不收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

我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负责制定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分区标准的权威机构之一。

SCI分区标准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期刊的评价和排名具有重要影响。

下文将对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一、SCI分区标准的背景及意义1. SCI分区标准的背景SCI分区标准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制定并管理的,旨在对SCI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其在特定领域中的影响力和质量对期刊进行分类和排名。

2. SCI分区标准的意义SCI分区标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权威的期刊评价依据,有利于他们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提高论文被引用和关注的机会。

SCI分区标准也为科研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研绩效的评价。

二、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的制定过程1. 标准制定的依据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的制定,坚持以科学数据和分析为基础,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充分考虑我国科研领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2. 标准制定的程序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问题调研、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完善等多个环节。

通过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确保SCI分区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的内容和特点1. 分区维度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SCI分区标准采用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包括期刊的学科覆盖面、论文引用频次、国际合作情况等。

通过综合评价,将期刊分为四个等级:A、B、C、D。

2. 分区标准的调整和完善我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定期对SCI分区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科研领域的发展变化和国际SCI体系的更新。

在制定标准的还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和分析,我们自己开发了中国科技论文和引文数据库(CSTPCD)。

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每年对中国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和分析。

统计分析的结果定期以年度研究报告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公众发布。

出版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学技术部门》,《技术期刊引文报告》(核心版)为政府管理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期刊被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

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选择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和定量评估。

它是中国各学科的重要科学技术期刊,可以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

每年都会选择和调整“中国核心科学技术期刊”。

选择标准统计来源期刊的选择有17个标准,它们是:(1)总引用频率;(2)影响因素;(3)年度指标;(4)自引率;(五)其他引文率;(六)价格指数;(7)引文半衰期;(8)半衰期;(9)老化系数;(十)文献来源卷;(十一)参考量;(十二)平均引文率;(13)平均作者人数;和; (14)影响因子是指前两年在某期刊上发表的被引论文总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与前一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两年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越大。

选择原则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医学科技核心期刊(6)(1)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采取了以定量评价数据为主,辅以专家定性评价的原则,进行核心选拔。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

评选结果在互联网上发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出版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有几种?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有几种?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有几种?核心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

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有很多种。

比如“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浙大核心”、“武大核心”、“科技核心”等。

很多单位对核心的认定方式也存在差别,在职称评定中一般认定某种或某几种核心。

雅诗论文网根据多年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核心期刊。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

第七版(2014年版)于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于“有效期”问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只是一个科研课题成果,根据期刊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定期更新,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不是学术评价标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和行政效力,不存在“有效期”的说法,如何使用,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

在确定所谓“有效期”的问题上,考虑到本书出版与印制时间及作者投稿到期刊出版之间的时间差等问题,建议使用单位不要采取以《总览》出版年月为界一刀切的做法。

目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2014版。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CSSCI 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国内核心分类和世界三大检索

国内核心分类和世界三大检索

国内核心分类和世界三大检索国内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国外三大检索工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00 万条,引文记录近 1700万条。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

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o r c e i n p u b l i c c r i s i s
经验 , 也 为 全 国类 似 案 例 提 供 了可 以 借 鉴 与 参 考 的 资 料 . 。 危机 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 但应 急救援具有 计划性 , 各 种危 机都 应 该从 公 共危 机 的 预警 、 预案 、 组织、 运行 、 管 理、 保障、 灾 后 重 建 等 各 个 环 节 加 强 研 究 。只 有 抓 好 各 个 环 节 的落 实 , 危 机救 援 才 会 更 有 效 , 损失才会更小 。
出 版社 , 2 0 1 2 .
“ 7・ 2 1 ” 暴 雨 造 成 了 巨大 损 失 , 但 检 验 了北 京 市 的应
急救援力量 , 考 验 了城 市 精 神 , 对 以 后 的 救 援 积 累 了 宝 贵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Ch i ne s e e m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参 考 文献 :
[ 1 ]刘景 凯 .B P墨 西 哥 湾 漏 油 事 件 应 急 处 置 与 危 机 管 理 的 启 示 r J ] .中
国安 全 生产 科 学技 术 , 2 0 l 1 , 7 ( 1 ) ; 8 5 —8 8 .
一 一 一 一 一
LI U Qi a n g,GUO Qi — y u n,J I ANG Hu i — l i n g
立健全重要应急 物资监 测 网络 、 预 警 体 系 和 应 急 物 资 生 产、 储备、 调拨 及 紧 急 配 送 体 系 , 实 现 各 类 应 急 物 资 综 合
信息 动态管理和享 。
( 4 ) 完善 应 急 救 援 职 权 设 定 。应 对 公 共 危 机 仅 仅 依
靠政府 的应 急力量是不够的 , 紧急状 态下 , 专业救援 力量
件和灾害种类 , 逐 步完 善应 急物资生产 、 采购 、 调用 、 补充
和更新机制 , 提 高 物资 管 理效 率 ; 三 是 充 分 整 合 社 会 资

科技信息 ・
源, 利用市场资源和商业储备 , 建立 政府储备 与社会储 备 相结合 , 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 相结合 , 集 中储 备与分 散储

调 度 的应 急 物 资 储 备 管 理 机 制 ; 二 是 根 据 不 同 突 发 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1 2中 国 科 技 论 文 统 计 结 果 发 布 会 ” 于
2 0 1 2年 1 2 月 7日在 北京 召 开 。从 1 9 8 7年 开 始 , 中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究所 开展 了对 中 国科技论 文 统 计与 分 析 工 作 。2 0 1 2中 国 科 技论 文 统 计 结 果 发布 会 上发布 了 2 0 1 1年 我国 国际 、 国内科 技论 文 和科 技 期刊 的状 况 , 分 析 了 表 现不 俗 的 中 国论 文 状况 , 发布了 2 0 1 1年 中 国百种 杰 出学术期 刊名 单 以及 2 0 1 1 年 中 国百篇 最具 影响 国际和 国 内论文 。
权利 , 又 能 切 实 保 证 公 民 的 合 法权 益 得 到 有 效 保 护 ; 另 一


在 2 0 1 2版 《 中国科 技 期刊 引证报 告( 核 心 版) 》 公布 的数 据 中 , 《 消 防 科 学与 技 术 》 核 心 影响
因子 为 0 . 3 8 6 , 基 金论 文 比为 0 . 2 2 。目前 , 核心版
数 据库 刊源 数 为 1 9 9 8种 。
在 2 0 1 2版 《 中 国科 技期 刊引证 报告 ( 扩 刊

版) 》 公 布 的数据 中 , 《 消 防 科 学与 技 术 》 扩 展 影 响
因子 为 0 . 6 9 5 , 基金论文 比 0 . 2 3 5 。 目前 , 扩 刊 版 数 据库 刊源 数 为 6 2 1 7种 。
备 相结 合 的 多 层 次 体 系 ; 四 是 高 度 重 视 应 急 物 资 战 略 储 备库建设 , 加 强 专 业 性 和综 合 性应 急 物 资储 备 库 建 设 , 采
用 中 心 与 分 中心 辐 射 的模 式 , 建立应 急储备 网络 ; 五 是 建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 2 0 1 2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结 果
王万 钢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一 ~
方面 , 政 府 要 对 民众 进 行 正 确 的教 育 和 引导 , 使 其 明确 危
机应对职责 。
3 结 束 语
供 稿

[ 8 ]李 佑 标 . 消 防应 急 救 援 职 权 设 定 研 究 [ M] . 北京 : 中 国 人 民 公 安 大 学
需有权调动社会 各种力量 , 有 权 征 用 各 类 民用 物 资 , 有 权 强 制 清 理 影 响 应 急 救 援 行 动 的 障 碍 物 。然 而 , 目前 这 一 职 权 还 不 是 实 然性 的 职 权 , 在《 消防法 》 中找不到 例证 , 在 地方性法规 中只能 找到 不完全 的例 证 。因此 , 在 参 与 应 急救援行动 中 , 建议 赋予专业救援力量应 急调度指 挥权 、 应急征用权 、 应 急 强 制 执 行 权 。一 方 面 可 以通 过 制 定 《 灾 害补偿法 》 、 《 灾 害保 险 法 》 、 《 灾 害应 急征用 法 》 等 法 律 法 规, 从 立 法 的 层 面 保 障 紧 急 状 态 下 应 急 救 援 力 量 享 有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