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下。
关键词:பைடு நூலகம்颈椎病; 颈筋急穴位注射法; 综述; 中医药疗法
d i1 . 9 9 j i n 10 —9 4 2 1 . 1 1 1 o:0 3 6 / .s . 0 38 1 .0 0 O . 1 s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 0)0 -1 00 1 0 —9 4 2 1 - 10 6 -3
丹 参 注 射 液 8 l依患 者 主 症 每 次 选 取 肩 锅 、 贞 、 脯 、 m, 肩 臂 曲池 、 井 、 肩 颈 夹 脊 中 的 2个 ( 侧 ) 位 进 行 注 射 , 穴 2 , 针 后 , 穴 位 按 揉 双 穴 每 ml拔 对
用 C 、6夹脊 穴 , 复 方 当归 注 射 液 1 l 5 葡萄 糖 溶 液 3 l 5C 注入 m与 % m 的混
1 穴 位 注 射
蓉 等 选取 6 2例颈 椎 病 患 者作 为 研 究对 象 , 中神 经 根 型 3 其 2例 , 动 椎
周 利 等 … 用 穴 位注 射 和 电针 各 治疗 椎 动脉 型 颈 椎病 患 者 3 O例 , 取
脉型1 6例 , 经 根 伴椎 动 脉 型 l 神 4例 。用 lml 次 性 注 射 器 抽 取 复 方 O 一

1 0。 6
光明中医21 0 0年 1月 第 2 5卷 第 1期
C GMCM Jn ay2 1 . o 5 1 J a ur 0 0 V l . 2
穴位 注射 治疗颈 椎病 临床研 究进 展
谢春 林 天 津 中医药大学( 天津 3 0 7 ) 0 0 3 郭家奎 天津 中 医药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 天津 3 0 5 ) 0 1 1
愈 : 经根型 2 神 9例 , 型 2 颈 1例 , 动 脉 型 8例 , 髓 型 5例 ; 效 : 经 椎 脊 显 神 根型 1 O例 ; 型 5例 , 动脉 型 l 颈 椎 2例 , 髓 型 l 脊 0例 , 效 : 上 各 型 均 无 以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表 2 3 治 疗 后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组
组 别
注射 组 2 8 针刺 组 2 7 电针 组 2 8
例( ) %
总 有 效率
9 .0 64 8 . 15 8 . 57
痊 愈 显效 有 效 无 效 痊 愈 率
2 4 1 3 1 5 3 8 8 0 1 1 1 5 4 8 .( 57 9 4. 81 5. 36
注射 组 2 1 7 . ① 1 3 . ① 3 0 . ① 1 2 . ① 0 8 . 8 . ±0 5 . ±0 5 . ±0 6 . ±O 4 . 士0 3 针刺 组 2 2 6 . 2 1 . 4 6 1 0 3 8 = . 2 6 . 7 . ±0 8 . ±0 6 . ± . . 4 0 8 . 士0 7 电针 组 2 2 1 . 1 8 . 4 0 . 2 5 = . 2 0 . 8 . ±0 7 . ±0 6 . 士0 8 . 4 0 7 . ±0 6 与 针 刺 组及 电针 组 比较①P< O 0 .5
组PI R 总分 及 各 因 子 分 、 S及 P I 分 均 明显 低 于 针 刺 组 和 VA P评
电针 组 。 临床 疗 效 比较 , 射 组 痊 愈 率 及 总 有 效 率 均 明显 高 于 注
针 刺 组 及 电针 组 。针 刺 组 与 电 针 组 各 项 评 定 指 标 比 较 则 差 异
刘 悦 平 ,胡 晶 晶 ,张 唐 法 ,张 红 星 ,周 利
( 汉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针 灸科 ,武 汉 4 0 2 ) 武 3 0 2
【 要1 目的 : 摘 观察 穴位 注射 颈 夹 脊 穴 治疗 神经 根 型 颈 椎 病 的 临 床疗 效 。方 法 : 经 根 型 颈椎 病 患 者 9 神 5例 , 机 分 随

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颈椎病是脊柱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增加,颈部疾病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颈椎是人体活动度与负重较大的部位之一,特别是颈椎4-5和颈5-6椎间盘是颈部的活动中心,又是承受压力最大和较集中的部位。

[1]中医称之为痹证: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2]主要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应用注射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256例。

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其中神经根型158例、椎动脉型85例、交感神经型12例、脊髓型1例。

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6岁。

主要症状:(1)头晕颈部特殊体位时症状加重,改变体位后头晕很快得到缓解。

(2)偏头痛按压特定部位症状缓解。

(3)颈部活动受限。

(4)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以左侧上肢多见。

(5)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

(6)普遍存在晨起时,症状重,活动后缓解。

辅助检查:颈椎三位CR: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弯、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颈椎CT:颈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病案收集对象的要求:(1)间断性头晕、头疼,颈部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压痛阳性,病程半年以上。

(2). 上肢麻木、疼痛、肩背功能受限。

(3)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偏身疼痛。

(4)CT、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

(4)查体:压头试验(JacKson)阳性。

颈静脉加压试验(NaFFziger)阳性。

旋颈试验:导致头晕、视物模糊。

臂丛牵引试验:阳性。

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均达不到前屈35°-45°、后审:35°-45°、左右侧弯45°、旋转度60°-80°。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颈椎病的穴位注射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颈椎病穴位注射一取穴:大椎穴。

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5~10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取大椎穴以病变侧,旁开0.5寸处进针,以45°角斜向大椎穴方向刺入,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日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二取穴主穴:颈部夹脊穴、膈俞、阳陵泉;配穴:百会、风池、附分、外关、手三里。

用药: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K注射液0.25g、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均匀。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次每穴位注射0.5ml。

然后、将骨刺治疗机及常用骨刺专用液浸泡,正极置于病变局部,负极置于循经所取穴位或疼痛部位上,通电45~60分钟,每日治疗1次。

颈椎病穴位注射三取穴:主穴为颈4~7夹脊穴;配穴为肩井(双)。

用药:丹参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9%氯化钠注射液4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摇匀。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穴位注射操作规范【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理】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适应症】凡是适应于针灸治疗的疾病,基本上均可用穴位注射法。

主要包括:1、运动系统疾病: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5、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炎等。

【禁忌症】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告知】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用物准备】用具:一般选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操作程序】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注射器置于锐器盒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研究结论•参考文献01引言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劳动能力。

中药穴位注射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本课题旨在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疗效评估。

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亮点与特色23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过程中严格控制干预措施,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02文献综述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分类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等。

颈椎病概述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原理通过中药的穴位注射,刺激穴位,达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现状03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不足之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01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原理通过针刺穴位,达到舒经活络、调和气血、通痹止痛等作用。

02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对于各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为突出。

0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颈椎病例患者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N 例研究对象与分组药物选择采用中药复方制剂,如当归、丹参、黄芪等制备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将中药复方制剂混合,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注射液中药穴位注射药物的选择与制备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安排每个疗程持续 10 天,共进行 3 个疗程治疗方法与疗程安排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标准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标准04实验结果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愈后良好。

红茴香穴位注射颈椎病的研究

红茴香穴位注射颈椎病的研究

红茴香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因损伤或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韧带钙化等退行性改变致脊柱内环境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产生以颈、肩、背、上肢、头、胸部疼痛或眩晕、耳鸣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空调、电脑的频繁使用等因素,导致颈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具低龄化趋势。

红茴香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痛苦小、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

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为:(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诊断依据分别为:(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①曾有猝倒发作。

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穴位注射操作

穴位注射操作
穴位注射操作
演讲人
目录
01
穴位注射原理
02
穴位注射方法
03
穴位注射的疗效
04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
1
穴位注射原理
穴位与经络的关系
03
穴位与经络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2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汇聚、输布的场所。
01
穴位是经络上的关键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04
穴位注射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局限性:部分穴位注射可能引起疼痛,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04
优势:可结合其他疗法,提高疗效
05Biblioteka 局限性:部分穴位注射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注意观察
06
疗效评价方法
01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变化
03
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变化
02
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等变化
05
观察: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06
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01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03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02
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04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3
穴位注射的疗效
临床应用效果
01
缓解疼痛:穴位注射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便秘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NAN TRAJ]lTl0NAL CHINESE MEDICINE
.:ll¨+1“+1。+“
● ●
◆”・1’・l ● ●

● ● ● ● ● ● ●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泻72例
刘晓碌1,刘静2
(1.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2.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12月20例,1N3岁14例,3~7岁12例;病程:1~3 例,3~7

d 28
30例,7~14

14例;伴呕吐24例,纳呆26例,恶
寒发热22例。对照组(传统手法)72例,男44例,女28例; 年龄:3~6月20例,6~12月20例,1~3岁22例,3~7岁 10例;病程:1~3

32例,3~7 d 26例,7~14
法,严格消毒,然后用10 rn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约8 n11, 按针刺手法直刺或斜刺0.5~1寸,轻微提插,使局部产生酸 麻胀困感后,回抽无血,即缓慢注入药液,每穴2 Inl,拔针后, 对穴位按揉3 min,以助药液吸收,减轻注射后的胀痛感。隔 日注射1次,5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 d,再进 行下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
病。即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依次注射肩髑、肩贞、臂腙、颈夹
脊、曲池,隔日1次,3次后颈项强痛、上肢麻木症状缓解,1 个疗程后眩晕症状改善,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痊 愈。嘱其每天做颈部保健操,随访半年未复发。
1.2.2取穴肩髑、肩贞、臂孺、曲池、肩井、颈夹脊。依其
主症每次选取其中2个(双侧)作为治疗穴位。 1.2.3操作 ①体位:俯伏坐位。②方法:按针刺取穴方
g。
2结果
本组病例,多数患者治疗1~2个疗程,个别患者治疗3 个疗程。临床治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8%。
3典型病例
王某,男,35岁,农民,2003年10月6日初诊。患者颈 项强痛,右上肢麻木且伴眩晕半年,劳累后加重,曾服颈复康 冲剂,效果不佳。查体:颈夹脊穴压痛明显,颈部活动受限, 头部侧转时眩晕加重,右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改变,钩椎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
2009年
1月




January Vd.29
2009 No.1
第29卷第1期
HENAN TRADITl0NAL CHI卜『ESE MEDICINE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62例
景蓉1,刘运磊2
(1.延安市博爱医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肩祸、肩贞、臂脯、曲池、肩井、颈夹脊等穴位治疗神经根
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内夹未消化食物残渣;②次症:纳 呆恶食,嗳气酸腐,矢气臭秽,夜寐不安,舌苔垢腻或见微黄, 脉滑数。
通脉络。”故运用本品能收活血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 为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加速血流, 抗炎镇痛等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将传统的针刺疗法与药物疗 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调理气血,通经 活络,同时药液的吸收延长了腧穴的作用时间,提高了疗效。 另一方面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 改善血液流变学,从根本上解决了颈椎病血瘀脉络的病机, 达到了治疗的目的旧J。
医儿科学》【31制定如下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
12次/d;②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 ③伴有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发热等症;④常由饮食因素引 起。 1.2.2中医诊断标准 ①主症: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
收稿日期:2008—11—17 作者简介:刘晓王熹(1982一),女,河南鹤壁人,学士学位.在读硕士研 究生。
小儿伤食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内经》日:“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饮食自倍是损伤脾胃的重要原因。从临床实践 中可以看出,由于d,JL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引起脾虚胃弱者 更为常见;而由于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者也屡见不鲜。古人曾 告诫我们“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一旦饮食不当,食滞内停, 影响脾之运化,胃之和降,则出现食少纳呆等症。d,JD之症, 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脾气亏损以致泄泻。2006 --2008年,笔者采用四步推拿法治疗d、JI,伤食泻,取得较好 疗效,现报道如下。
型、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8%。结论:本法具有激发经气,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化瘀止痛的
功效,对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中圈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9)01—0086—02

14例;伴呕
吐20例,纳呆32例,恶寒发热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 病程、伴随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1992年制定的
“腹泻”(非感染性)诊断标准…和现行教材UL科学》[21及《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来源为郑州市儿童医院推拿科门 诊就诊患者,在腹泻发作期,能接受推拿手法治疗与相关检 查的患者。观察病例共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四 步推拿法)72例,男加例,女32例;年龄:3~6月26例,6
收稿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景蓉(1974一).女,陕西延安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86・
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名医别录》载:“丹参专人血分, 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外之利关节而
万方数据
2009年
1月




January
Vd.29
2009 No.1
第29卷第1期
4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变。 祖国医学认为血瘀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其症状颈项强痛, 痛有定处,手足麻木及临床中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治疗有良 效均证明了颈椎病血瘀的存在,其病机为经脉瘀阻不通…。 现代医学亦认为,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并非增生骨赘直接所 致,而是在骨赘刺激下或椎体力学角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局 部充血、水肿,使管腔或椎间孔变狭窄,压迫血管、神经、脊髓 或动脉而致,这种充血、水肿改变可归属于中医的血瘀旧o。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穴位注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Ⅲ。◆m..岬◆
摘要:目的:观察四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四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传 统手法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1.7%,时熙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O.05)。结论: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泻 疗效显著。 关键词:伤食泻;小儿;推拿法;揉腹;揉背俞大;捏脊 中图分类号:R244.1;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09)01—0087—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该病方法较多,我们自 2000年以来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 6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复正常,追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 显改善,能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 善;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
1资料与方法
73.
(编辑:魏群,王祖龙)
・87・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许建峰.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运用概况[J].河南中医 学院学报,2008,23(1):86一韶. [2]王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243例[J].河南中医,2007,27 (3):57—58. [3]奚耀,张微微,鲁斌.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比较研究[J].河南中医,2006.26(12):72—
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8例,女34例; 年龄25~64岁,其中25~35岁5例,36~45岁15例,46~ 55岁31例;病程2月~23 a;神经根型(疼痛、麻木由颈向 肩、臂及手放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上肢 牵拉试验或压头试验阳性,上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相应神 经根分布区域感觉减退和腱反射减低)32例(51.6%);椎动 脉型(头痛、头晕,曾有猝倒发作,伴颈性眩晕,步态不稳,复 视,眼球震颤,面部麻木等,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16例 (25.8%);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14例(22.6%);未选择脊髓 型及交感神经型作为治疗病例。所有病例均经颈椎侧斜位 X线片或颈椎CI"确诊有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管狭 窄或生理曲度改变等。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每2 nll含相当丹参、降香生 药各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