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的风格特色1
印度电影花无百日红

印度电影《花无百日红》简介印度电影《花无百日红》是由导演史密特·巴尔迪瓦杰执导的一部爱情剧情片。
影片于2019年上映,讲述了一段虽然充满挑战却不断追求爱情的故事。
影片以绚丽的画面和令人惊叹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关注。
剧情梗概影片故事发生在印度乡村的一个小镇上。
女主角莎莉是一个普通的村姑,过着平凡的生活。
她相信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她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爱情。
直到有一天,一个英俊、富有魅力的年轻男子比拉姆进入了她的生活。
莎莉被比拉姆深深吸引,他们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比拉姆的家庭对他们的关系持反对态度,他们争吵不断。
此外,社会对他们的爱情也存在偏见和歧视。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莎莉和比拉姆决定不放弃对彼此的爱。
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尝试寻找属于他们的幸福。
他们展现出了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让人感动不已。
影片风格与主题《花无百日红》在形式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影片使用了绚丽的色彩和华丽的舞蹈表演,展现了印度电影的独特魅力和魔力。
此外,电影还探讨了爱情与社会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影片主题围绕着爱情、坚持和追求自由展开。
它呈现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
影片通过展示主人公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和梦想的实现,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
演员表演影片中的主演表现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主角莎莉由卡琳娜·卡普尔扮演,她通过细腻而真实的表演,让观众深情地投入到她的角色当中。
男主角比拉姆由阿米尔·汗出演,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角色形象。
除了主演外,影片中的配角表现同样出色。
他们的演出和角色的塑造真实而生动,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总结《花无百日红》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感人的印度电影。
影片通过精湛的表演和绚丽的画面,讲述了一段充满坚持和追求的爱情故事。
它不仅带给观众欢乐和感动,还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婚姻和社会观念的思考。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印度电影也逐渐成为了中国观众喜爱的一种电影类型。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
1.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引进情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印度电影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放异彩,成为首部取得10亿元票房的印度电影。
这一成绩引起了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关注,也促使更多的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喜爱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观众身上。
他们对印度电影中浪漫、悲情和音乐元素的喜好,成为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受众群体。
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中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好奇心也对印度电影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院线发行外,网络平台也开始纷纷引进印度电影,为更多的中国观众提供了观看印度电影的渠道。
中国市场对印度电影的开放度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国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这为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印度电影的特色与中国观众的需求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与印度电影本身的特色密不可分。
印度电影以其特有的文化、情感和音乐元素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观众。
印度电影中关于家庭、爱情、友情等主题也和中国观众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契合度,这也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展望随着中国市场对印度电影的开放度增加和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
随着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可能会制约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从电影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印度电影《调音师》

2022/6下传媒新思维视听广角印度电影《调音师》(又名《看不见的旋律》)是人性恶的“罗生门”式展示,没有一个好人,连楼下的男孩班杜都是魔鬼。
如男主人公钢琴师阿卡什就是个骗子,他只是作道德秀,想骗回苏菲的心而已。
如目击证人达萨太太只是个牺牲品,或基于自己丈夫与受害演员普拉莫的交情才说的真话,不算正义和善良云云……实际上这部电影围绕着两件事情展开———一个是普拉莫未被埋葬的尸体,一个是阿卡什和苏菲已被埋葬掉了的爱情。
本文以电影中钢琴师、西米、苏菲等人的伦理现场,解说了《调音师》中各个人物的伦理结,以及影片怎样展现这些伦理结并逐一打开这些结。
主要人物的伦理结首先是钢琴师阿卡什,他是男主角也是个常常说谎、善于伪装的人。
他装成全盲的人,不仅是为了住进每月只有500卢比租金的廉价非政府辅助残疾人组织提供的公寓,也为了博取同情赚到20万卢比,获得到伦敦发展的机会,只是最后他如愿的时候已失去了太多的心灵阳光和道德底线,更丢掉了来之不易的爱情。
这失去的一切对阿卡什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影片没有明示,但是观众自会思考。
钢琴师失去这些东西的过程看似无奈实则咎由自取,如果他不是自作聪明装盲,他恐怕没有这些奇遇。
当然,是西米和曼诺拉做下杀人案,阿卡什只是必须被灭掉的活口,但对于钢琴师来说,这杀身之祸是他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
他不得不与两个凶手斗智斗勇,最后自己也深深地卷入其中,甚至洗不清杀西米卖掉其肝脏的嫌疑。
当他与苏菲再度在欧洲相遇之前,他可以咀嚼、回味与苏菲的往事,并吟唱伤心的情歌以打动听众,但是与苏菲重逢后,阿卡什还有何可以回味的?也许灵感自此离他而去也未可知,这就是一个音乐人的最大悲剧了。
其次是西米,她的伦理结在于她要借助普拉莫上位到影艺圈一线演员,但是她发现这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的时候,她如何自处,当一个不受欢迎的继母?虽然生活阔绰她还是心有不甘,于是与曼诺拉发生了婚外情。
达萨太太说曼诺拉警长像个健美运动员,这似乎可以反证普拉莫的老年孱弱。
浅析塔西姆·辛电影《坠入》的叙事特色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颜开浅析塔西姆・辛电影《坠入》的叙事特色摘要:塔西姆・辛1961年出生于印度,2000年创作了第一部电影《入侵脑细胞》,成为电影界新锐导演,他以注重细节而出名,优秀的艺术指导和高超的视觉叙事的能力,使他的电影具有很强的绘画特色,和超现实主义风格。
所拍的电影给观众带来充满华丽的奇幻的视觉感受,他以大胆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品格使,受到高度赞誉成为广受欢迎的导演之一。
目前都是从心理、精神等方面研究塔西姆・辛的电影,因此就电影叙事层面对塔西姆・辛的电影展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西姆・辛;《坠入》;叙事特色塔西姆・辛代表作品《坠入》(The fall)从电影叙事的方面:叙述的故事和叙述的方式入手。
对塔西姆・辛的电影的叙事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
从叙事元素、结构、手段三个方面,试着总结出塔西姆・辛导演的电影《坠入》(The fall)在叙事方面的特色。
1导演简介及影片介绍塔西姆・辛1961年出生于印度,曾求学于印度西姆拉的一所寄宿制学校,24岁时到美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毕业。
拍mv出身的他,因为大胆的想象及创意活跃于当今全球广告界。
及编剧、制作、导演于一身的他,因出色的艺术指导、关注细节、高超的视觉叙事能力而闻名,他所执导的影片也获得高度好评。
《坠入》是塔西姆・辛拍摄的第二部剧情片,影片拍摄遍布了全球25个国家,影片内容一半是叙事,一半是英雄史诗,惊人的视觉效果令人称赞,成为2008年原版发行量最大的影片之一。
塔西姆・辛在担任导演角色的同时还出任制片人和编剧。
他充满独特的艺术灵感,令人惊叹道窒息的视觉影像效果让这部电影突破了传统的叙事和流派的界限。
2叙事元素《坠入》这部电影的题材内容主要就是讲述一个简单的事件,一个受伤的特技男演员在医院里偶遇一个小女孩并给她讲述故事,通过小女孩的幻想想象出故事的情节和过程。
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重组,仅仅是利用了一个小孩子的想象力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印度电影

2月份发生的这一幕与2019年1月11日印度刚上映的电影《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何其相似。
主角为了复仇,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大杀四方,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印度版战狼”。
此片上映后受到印度民众的狂热追捧,目前票房已超过5500万美元(约3.7亿人民币),是今年宝莱坞票房最高的电影。
▲《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海报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乌里”是克什米尔的一个小镇,2016年9月18日清晨,四名反印武装分子越过控制线,成功潜入乌里的印度陆军旅总部,向还在沉睡的印军扫射,打死19名士兵,30多人受伤。
经过6个多小时的枪战4名武装分子被印军击毙。
▲印军在总部与武装分子展开激战男二号不畏枪林弹雨的狂奔11天后,印度声称对敌人进行了报复性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他们派出一支特种部队越过控制线袭击了武装分子的据点,打死十几名武装分子,己方无一伤亡,可以说为印度出了一口恶气。
▲印度特种部队突袭武装分子据点对方毫无还手之力被全歼电影讲述的就是这场复仇故事,军武菌大致数了一下,在电影中印军至少打死了五六十人。
但据相关透露,实际现实中印军特种部队只打死了两人...▲4名武装分子向帐篷里睡觉的印军扫射电影中,作为反派的反印武装分子形象被刻画的十分邪恶,印军坐着汽车唱着歌一片和谐,突然就被武装分子疯狂扫射;宁静的清晨印军还在帐篷里睡觉,突然就被武装分子扔进一颗手雷。
▲潜入印军总部的武装分子十分冷血▲敌人被击毙后,主角兄弟误中诡雷牺牲这件事告诉我们:舔包有风险,捡枪需谨慎乌里被袭击事件震惊了整个印度,成为近20年来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遭受最惨重的袭击事件。
在遇难士兵的葬礼上,失去战友的军人、失去丈夫的妻子和失去父亲的女儿难掩悲痛,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喊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具体他们喊的啥我没听懂此刻,情绪被压抑到极点,当满脸泪水的女儿敬礼喊出口号的那一刻,我相信电影院里所有的印度观众肯定也都泪流满面,心中大喊:“我们要复仇!复仇!”▲然后印度总理开始商讨复仇计划这“莫迪”还挺还原的在此次袭击中失去兄弟的主角维汉从部队中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的装备是电影中的一大看点。
印度电影音乐民族特色

维纳琴
魔力单根鼓
印度民族电影音乐
• 50,60年代 , 年代
50年代印度电影的初始时代,基本上处于独立 年代印度电影的初始时代, 年代印度电影的初始时代 之后的充满希望和欣喜的情绪当中。 之后的充满希望和欣喜的情绪当中。然而与尼赫 建造全新的现代化圣殿”相反的是, 鲁“建造全新的现代化圣殿”相反的是,在一些 电影中恰恰表现了深刻的失望和怀疑。 电影中恰恰表现了深刻的失望和怀疑。 代表作: 流浪者》 《拉兹之歌》 代表作:《流浪者》--《拉兹之歌》(195音乐所吸引就是看了《贫民 第一次被印度音乐所吸引就是看了《 窟的百万富翁》 窟的百万富翁》,里面的音乐与故事配合 得非常默契,而且极具印度风味, 得非常默契,而且极具印度风味,让人一 听就能想到。 听就能想到。印度的音乐在世界上都享有 很高的荣誉,借着这个机会, 很高的荣誉,借着这个机会,我大致了解 了印度民族音乐及一些著名的印度电影的 配乐,领略到了印度民族音乐的魅力。 配乐,领略到了印度民族音乐的魅力。这 PPT的制作让我增长了对世界音乐的见识 的制作让我增长了对世界音乐的见识, 次PPT的制作让我增长了对世界音乐的见识, 很有收获。 很有收获。
Jai—Ho Ho》 《Jai Ho》
• 音乐出现在影片结尾,男女主 音乐出现在影片结尾, 人公与众人一起翩翩起舞, 人公与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华 丽的群舞场面和热烈奔放的 Jai—Ho Ho》 《Jai Ho》,将电影之前所营 造出来的阴霾、 造出来的阴霾、紧张气氛一扫 而空。歌曲《Jai—Ho Ho》 而空。歌曲《Jai Ho》不仅融 合印度民族音乐元素, 合印度民族音乐元素,同时也 巧妙地混入了电子变奏版《 巧妙地混入了电子变奏版《命 与影片“ 运》,与影片“一切皆命中注 的主题不谋而合。 Jai— 定”的主题不谋而合。“Jai Ho”在印度语中意为 胜利” 在印度语中意为“ Ho 在印度语中意为“胜利”, 而歌曲《Jai—Ho Ho》 胜利” 而歌曲《Jai Ho》也“胜利” 夺得了第81 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夺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歌曲奖。 歌曲奖。
印度电影音乐特征

十分重要 这种节奏性特征是印度传统音乐历史发展 的必然 ,其本质 是
印度人乐观天性 的一种表达 ,是印度人对快 乐本 质的文化认 同。这 主要 来源于 民间音乐 中普遍表现 出的极大的开朗性格 。这也 许正是为 什么有 如 此多 的电影乐 于表现 印度 民间 的各种 喜庆节 日场面 ,因为在节 日里 , 快乐 的富于节奏感 的音乐 比比皆是 ,印度人奉行 即时行乐 的哲理 。 我们结合 《 流浪者》 、《 大篷车》 、《 印度往事》等当时风靡一时的老电 影就会发现 :印度电影音乐是一种线性、旋律性的音乐,和声的概念很浅, 旋律非常精致。这主要是由于以上印度音乐所特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 贫 民窟 的百万 富翁》 中音 乐之 所 以获得 大奖 , 除 了 电影与音 乐 、 视觉与听觉两者 的完美融合之外 , 更 重要的是影片 以印度为故事 背景配 以印度风格 的民族音乐 , 将这个传奇故事 的题材、内容 、风格完 整地 展 现出来 , 可以说是让人印象颇深。 ( 二) 、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 印度 是世界公认 的传统舞蹈的起源 ,歌舞成为印度电影与世 界其他 电影的最显著的区别 ,无疑也成为 了印度 民族电影最耀眼 的表征。印度 电影几乎无片不歌、无 片不舞 ,并形成 了 “ 三个舞蹈 、六个歌曲、一个 大明星” 的电影模式 。优美 的歌 曲、热烈的舞蹈 、绚烂的民族服装 、美 轮美奂的场景 ,无不使得 印度影片呈现 出华美的风格 ,牢牢地 吸引着观 众。1 3 世纪 的音乐 大师 萨兰卡 的瓦 就指 出 ,音 乐是 一种 综合 性 艺术 , 它是 “ 包括歌 曲、舞蹈和乐器 的旋律” 。 ∞ 宝莱坞 电影将 爱 情和 歌舞场 面相 结合 , 经 常被 称 为 m a s a l a( 马 沙 拉)形式 ,这种因香料而命 名 的概念 ,其特 点是将 甜蜜 的爱情 故事 、 凶残 的打斗场 面加 以欢腾 的歌舞 、滑稽表演和奇幻的想象 ,甚 至是 相互 矛盾 和排斥 的元素熔 于一炉 ,形成独特风味的电影。将南亚风情 凸显 出 来。一部宝莱坞 电影 片长 3到 4个小时 ,包括 1 O个 以上的歌舞场面 。 印度电影歌舞 与西方不 同,以抒情为 主叙事为辅 ,因此很注重 对舞 者的感情处理 。于是 , 在印度影片中歌舞 的位置并不 是均匀 分布 的, 歌 舞的安排主要 由 影 片中情感 的需要 与发展决定 。歌舞是 医治 心灵创伤 的 良药 , “ 以歌舞抚平心灵的创伤”这是慰籍观众心灵 的、潜 在的吸引力 , 也是宝莱坞歌舞历 久弥新 的深层原 因。印度的大部分 电影 中 ,个人暂 时 的忧郁并不会影响整体 的欢悦气愤 和团圆的结局 。 较为熟悉的经典印度 电 影 《 流浪者》 、《 大篷车》等 中就有大量 的歌舞
印度电影《好运理发师》歌舞音乐赏析

印度电影《好运理发师》歌舞音乐赏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电影歌舞的描述就是电影作品中的角色经过一定的情感积累后,再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向观众或其他角色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内心感受的一种荧幕表演方式。
现今,歌舞音乐早就已经成为印度电影与世界其它电影的最显著区别,同时也成就了印度民族电影的最显著特征。
《好运理发师》这部影片,不仅带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印度,也让我们领略了印度的电影特色与印度的歌舞音乐,从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一、《好运理发师》以印度的歌舞表演为主题《好运理发师》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可以说,印度的电影音乐不仅仅是背景性的铺垫,还起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并以歌舞表演为主题的音乐形式。
在印度影片中歌舞的位置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歌舞的安排主要由影片中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决定。
印度电影喜欢穿插歌曲、舞蹈,是因为印度人音乐细胞都很丰富,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加入了歌舞原素的电影符合印度市场的需要。
这种原素不仅在当地大受欢迎,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构成了一大特色,如今,歌舞已经成为宝莱坞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一提到宝莱坞,第一反应就是那些众人载歌载舞的场面。
所以,现在印度电影的歌舞场面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也成为宝莱坞电影的一个显著标志。
印度电影原声配乐不仅包括歌舞的原声,还包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背景音乐。
优秀的电影配乐除了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影的节奏,把观众引入电影的意境中之外,还可以让观众充分融入到影片的故事当中,更加切身的感受电影的脉搏。
《好运理发师》突破了印度电影以往的歌舞+爱情模式,也歌颂了纯洁的友情,本影片通过灵活运用印度的民族音乐,营造出了气氛十足的异域风情。
毋庸置疑,这部影片中的歌舞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更接近于现代,更接近于高科技,跳舞的地点也搬到了舞台之上,这部电影中的歌舞以其宏大的场面震撼着我们每一位观众的视听感受。
歌舞在电影中的出现,除了情节需要,还可以作为人物心理活动外化以及一些快进情节的表现,所以在印度电影中歌舞场景很是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电影风格特色浅析——以《阿育王》为例
喜欢或者看过印度电影的人,都会发现印度电影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穿插歌舞。
这是《阿育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然而印度电影的特点远不止于此,一下则是对印度电影风格特色以及形成原因的一个浅析。
印度电影产业因其年产影片量已超越好莱坞,被称作“电影王国”。
其在全球的影响也很大,印度全国最大的印度语影片拍摄基地,被印度人自诩为东方好莱坞——宝莱坞。
在现在社会上我们不难发现印度电影在全球的畅销度堪比好莱坞,新近看得一本书《可乐经济》中就有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喜欢印度电影,并且印度电影的放映碟销量遽增。
这或许就可以证实一点:印度电影以它独特的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影迷。
印度电影的题材大都是根据民族历史改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影片《阿育王》就是以印度本地的历史人物阿育王的传奇经历为题材,追求现实主义,贴近生活是其一大特色。
在风格上也受到好莱坞电影布景拍摄气势宏大,富丽堂皇的风格影响。
印度电影在题材和风格方面日趋多样化。
虽然印度的很多商业性电影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或恐怖故事而展开的,但印度电影从来就不乏表现民族正气的或非常高雅的艺术片。
本人首次接触印度电影是观看印度的恐怖片,刚开始只要一提到印度电影,我脑海中显示的就是印度的恐怖片,无疑就给印度电影蒙上了一层恐怖气氛。
《阿育王》让我正真的开始认识印度电影,并深入的去体会印度电影的主流民族文化。
《印度往事》、《向孟买致敬》、《流浪者》等无疑都是佳片。
印度电影的商业色彩浓郁,接近社会生活,并以大量穿插歌曲成为印度商业片的典范。
有人概括印度电影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明了,有时几近程式化的地步,即一个主题,三段舞蹈,六个插曲,最后是大团圆收场。
《阿育王》的结局并不能说以喜剧结尾,但是其结局也交代了影响世界的佛教的兴盛由来。
所以可见这个观点也有其道理。
且不论它的精确度,印度电影确实给我们呈现的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多为浪漫爱情片,且多为歌舞片,爱情加歌舞。
印度电影歌舞以色彩华丽的民族服装、动人的音乐、浪漫的故事情节、婀娜多姿激情浪漫的歌舞、节奏明快的旋律,气势恢宏的场景,倾情演绎高水平的印度宝莱坞歌舞。
在观看《阿育王》时我就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印度女孩唱歌的声音是那么的相似,开始也猜想这也是这个名族的特点吧,据查资料得知,唱歌的并非演员本身,而且为演员配音的歌手也就是那么几位,其中女歌手拉塔最令人佩服。
就简单的说歌舞方面,朴实的概括就是:我们现流行的MTV样,画面唯美动人,而且总离不开雨,雨在印度人眼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从深层意义上看,影片中的雨不仅仅推动了歌舞的进展,它本身就是歌舞的变奏,一切困苦和惆怅都在瓢泼大雨中被打得粉碎、消融得一干二净。
《阿育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帅哥加美女。
印度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歌舞、明星和传统道德故事,这是印度电影主打国际市场的看家武器。
印度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光美景为衬托的影片特色在《阿育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印度美女也是它影片的一大优势,据知,印度已产生了两位环球小姐和四位世界小姐。
影片中普遍都起用这些获得世界小姐称号的印度美女。
印度电影不仅受到国人的热捧,也让外国人痴迷。
面对中东、非洲、东南亚以及阿拉伯世界等观众传统观念较强的特点,宝莱坞在电影制作上坚持了印度电影融合情、歌、舞于一体,以喜剧结尾的特色,着重突出了对宗教、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的歌颂,出色的歌舞、细腻的表演、曲折的剧情等,又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时尚的气息、紧凑的节奏、轻松幽默的
表演。
再加上男演员俊朗,女演员漂亮,整个电影都非常养眼!使得宝莱坞在这些地方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好莱坞。
印度电影票价低适合普通人观看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然而受众一般为普通老百姓,因此以喜剧结尾也是有缘由。
印度电影也有其不足:语言的不统一,歌、舞、戏似有脱节,另外就是大量的穿插歌舞可能会冲击国外市场的外国受众的忍耐力,即便歌舞很好看。
一部影片的时间是有限的,把大量的时间投放在大量的歌舞上,略显欠妥当。
总而言之,印度电影沿袭民族传统,印度大众普遍喜欢唱歌跳舞,而且也爱看歌舞片,崇尚民族风俗文化,成就了美轮美奂的MTV似的商业巨片。
民族音乐的流行化,现实生活化倾向,广阔的歌舞展现空间,真实细腻的情感,灿烂的古印度文明,造就了植根印度文化的电影以迷人的歌舞、深奥的哲理、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使得印度电影在世界电影之林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