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合集下载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
32
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1)我消国费消信贷费以信商用品的房发为展突破现口状,缓缓启动。
(2)忽明忽暗的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3)形形色色的消费信用卡。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
33
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我4、国改我革国开消放费以信来用综合的国前力景的增强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综合
信3.用1经.2济信自商用品与经商济品萌经芽济后就产生了。
赊账意味着授信人给予受信人的未来付款承诺以信任。物流 和货币流在同一时点发生的无信用中介的交易方式就被以信 用为中介的交易所取代。 现代金融业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
3
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3.用1依.2据信其发用展与过商程品中经的济不同信用行为、信用方式和信用形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
28
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赊3.销2是.4卖消方提费供信给用买方先提货后付款的完全信用形式,主要
存在于有长期固定经济往来的买卖方之间。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 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在贷款未付清前, 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
消费信贷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住 房和耐用消费品。
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一种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一种支
支付承诺。
付命令。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的
12
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优商点业:信用的优点和局限性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这个作用是其他信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商业信用是在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循环周转中,供销间提 供的商品形态信用形式。就企业间的信用活动而言,商 业信用是基础。

3章 信用

3章 信用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银行信贷,贷款利率比出口信贷高。 ②银行信贷,贷款利率比出口信贷高。 市场信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债券发行) ③市场信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债券发行) 政府信贷,一般是非生产性的,用于弥补赤字或逆差。 ④政府信贷,一般是非生产性的,用于弥补赤字或逆差。 ⑤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 ⑥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 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 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 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 有三种类型:回购方式、互购方式、 有三种类型:回购方式、互购方式、劳务补偿 国际直接投资
二、信用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的出现; 剩余产品的出现; 2.信用产生的经济基础 2.信用产生的经济基础 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二)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
政府: 政府: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金融机构——信用的媒介 金融机构 信用的媒介 五、信用的特征 信用的标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资金; 信用的标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资金;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信用活动和货币运动的结合,产生了金融。 信用活动和货币运动的结合,产生了金融。
三、现代信用的经济职能 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调节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运行 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四、现代信用的行为主体 个人: 个人:货币资金的主要供给者 企业: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企业: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又是货币资金的供给者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信用

企业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既是资金供 给者又是资金需求者,一般情况下会 是需求大于供给,借款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一个不断扩 张的过程中进行的。
政府
• 政府一般是资金需求者,会有财政赤字。
三、信用关系的媒介——金融机构
• 各经济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有些是直接发生的, 但多数是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发生的,金融机构 作为货币资金借贷的媒介,其收支差额有自身特 征:
一、高利贷信用的特征
• 1、高利贷含义: • 高利贷是通过贷放货币与实物,收取高额利息,占有农民
或手工业者剩余劳动产品的一种借贷关系,是广泛存在于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运动形式。 • 2、高利贷信用的特征 • 极高的利率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高利贷的高利之所以 能够存在原因有两个: • ⑴借高利贷的人举债不是为了用于生产和经营。借债人是 用于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借,别无选择,高利贷者可趁 机索要高利息。 • ⑵可用于放高利贷的资金有限,满足不了要求。高利贷的 供给小于需求。
用的优越性? 5、股份的特点及其与信用的关系?
二、高利贷垄断地位的削弱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根底
• 一、信用关系无所不在 • 二、信用关系中的主体 • 三、资金流量分析
一、信用关系无所不在
1、资金盈余方和赤字方是无所不在的。 如果我们把政府、企业、个人看作“单位〞, 任 何一个单位不是收入大于支出的盈余单位, 就是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单位。
终归各自独立开展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
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产生了一个
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的
范畴——金融
• 关系:
• A: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信用的开 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 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 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 银行汇票。 • (1)银行本票 :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 给申请人凭其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 据。 • (2)银行汇票 :申请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 签发给申请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 3.方式:①赊销;②分期付款;③消费贷款。
• 4.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 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 增长。
• ▲ 过度消费:供求矛盾与物价上涨;支付危机等。
• (五) 民间信用

1.涵义:指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
发生的不规范信用。
• 2.特点: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 2.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 3. 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 4.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 5. 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 6.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六、信用风险防范

1.信用风险的定义: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
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
•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 ● 商业信用—直接、方便;基础,先于银行信用。
• ● 银行信用—突破商业信用各种局限:现代信用的基本形 式。
• ● 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的转化:

▲ 票据贴现

▲ 票据抵押贷款

▲ 票据承兑、保证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比较
形式
商业 信用
银行 信用
表现 赊购赊销 预付货款

• (五)回购协议

是在证券出售时,卖方(一般是金融机构)

第三章--信用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信用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信用一、填空题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答案:偿还;付息2、从逻辑上推理,()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实物信用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答案:金融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

答案:极高的利率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和()。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8、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

答案:本票9、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信用,银行业务经营属于()信用。

答案:直接;间接10、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发生的票据行为是()。

答案:背书11、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和()上的局限性。

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与()。

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答案:国家债券14、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才有效。

答案:承兑15、商业汇票是由()向()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答案:债权人;债务人16、银行信用具备的两个特点是:()与()。

答案: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是货币17、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与()。

答案:商品赊销;消费信贷18、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其中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是()。

答案:本票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为()年。

答案:199520、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使利息率降低到()之下。

答案:利润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C、物质交换D、商品交易答案:D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3章 信用

3章 信用

第三章信用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3.2 信用的基本形式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信用(credit)是指以偿还本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信用当事人:一是贷方或债权人;二是借方或债务人。

信用三要素:债权人债务人、时间间隔、信用工具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思考:是不是借贷关系就是信用呢?信用的特征:1. 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2.特殊的价值运动商品或货币的让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统一,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3.债权债务关系交换的对象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寻思:是否可以说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可解决两大现实经济问题,解决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商品交易困难→通过赊销赊买,实现商品的价值←货币分布不均衡总结:第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的让渡和其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了,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以外又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产生信用。

第二,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

正是因为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才能使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得到清偿,保证了信用的产生。

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三、高利贷信用(一)高利贷信用的概念: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即利率过高的信用关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若高利贷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法律不予保护。

(二)高利贷信用的特点:1.利率高,剥削重。

2.具有非生产性。

生产性的借款要考虑借款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前者大于后者才有借款经营必要。

对生产具有破坏性,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衰退。

(三)高利贷信用的两重性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因素之一。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

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信用与信用工具》PPT课件
一个国家的福利以及它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 个普遍的文化特征,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
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诚实和合作行为的共同体 内,基于共享规范的期望。
精选课件ppt
3
社团的产生不是以明确的章程和法规为基础,而是以 每个社团成员内在的一套伦理习惯和相应的道德责 任为根基,规则和习俗为社团成员彼此信任打下了 基础。信任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 体中产生,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和群体成 员的素质。
在WTO框架下“囚徒困境”的表现 透明性原则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支持 《争端解决机制》
精选课件ppt
10
例子:基于制度的信任--解读WTO规则
WTO框架下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问题。 公平与公正问题。
“逆境”中的信誉建立
由“强制”信任到“自觉”信任
信用制度应该倡导文化理念
希望对“利益”的理解宽泛些,不仅仅限于政治经 济利益甚至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应该包括人文、 道德价值,当对自身“信誉”的珍视成为人们追逐 的一种重要“利益”时,信任就容易建立,交易成 本必将大大降低,WTO制度才会得到持续、良好的 执行。
而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
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目 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7%左右.
精选课件ppt
22
2、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 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周 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 资本。其中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流 动资金中暂时闲置的部分和待转化的利润。
精选课件ppt
2
一、 信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B、消费信用 D、补偿贸易
B、银行贷款 D、发行银行券
二、填空题 1、信用有( )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实物信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 )是占统 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 3、商业票据主要有( )和汇票两种。 答案:本票 4、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 的信用形式有( )与( )。 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5、商业汇票是由( )向( )发出的支付命令书, 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 或持票人。 答案:债权人;债务人
14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15
16
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储蓄可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以实物资产形态存在, 一是以货币、票据、股票等形态存在。诸如货币、票 据、股票等等,后面将要指出,它们统称为金融资产。
17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则称 为收支顺差,可向他国提供信贷资金来源;赤 字,则称为收支逆差,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 补。
31
7、高利贷信用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答案:C 8、典型的商业信用( )。 A、只是唯一的商品买卖行为 B、只是唯一的货币借贷行为
)。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
C、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D、扩大再生产
C、是商品买卖行为与商品借贷行为的统一 D、是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行为的统一 答案: D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 A、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答案:B 10、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 A、政府债券 C、银行透支 答案:A
本票与汇票——期限不超过1年
23
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第一,商业信用存在于工商企业之间, 它的规模大小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 受到一定规模的限制。 第二,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三,商业信用的范围与期限受到限制。
24
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界定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的特征 -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 -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3、银行信用优于商业信用的地方 -银行信用的规模不受借贷资金数量的 限制 -银行信用不受贷款方向的限制 表现形式: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33
13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 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任何货币的盈余或货币的赤字,都同时意味着
相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盈余单位往往不仅拥有债权,也同时负有债务, 盈余是债权债务抵消后的净债权。 赤字单位往往在负有债务的同时也拥有债权, 只不过债权小于债务。
22
4、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两种。

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
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债权人;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付款命令书,命令他 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但 须经债务人承兑汇票才生效。

所谓承兑,是债务人在汇票上签上“承兑”字样, 表示愿意到期进行支付。
注: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有两种形式:商业信 用和银行信用
25
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界定 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 形式;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 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流通和经 济增长的影响上面。 1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 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 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为何发行国库券?(财政赤字) 为何发行国债?(短期资金不足)
26
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的界定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 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 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
2、消费信用的方式: 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 分期付款-中长期消费信用 消费贷款-长期消费信用
27
国际信用
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 济组织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18
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 、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 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 的反映。
19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20
21
1、商业信用特点 -借贷双方为企业 -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是直接信用 2、商业信用的作用 第一,商业信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信用支持。 第二,商业信用润滑了社会生产流通过程。 第三,商业信用的普遍发展有利于形成社会生 产的基本经济秩序。 3、表现形式为:商业票据。
放贷人:多为官员及其亲属、商人、
黑社会
11
当前的“民间借贷”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
组织之间借贷。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 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 定”。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 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 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间借 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 到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
28

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
29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 )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 答案:D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答案:B 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 )。 A、是否需要承兑 B、是否有追索权 C、是否需要汇兑 D、是否有保证 答案:A
6
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 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 4. “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 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 行的基本建设。
7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债、usury、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 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 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3. 应取的对策。
12
第三节
“信用经济”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现代经济可以称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
(claim)债务(debt,debt obligation, indebtedness)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 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3
信用的两种形式: 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1.实物借贷 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2.货币借贷 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
4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Fra bibliotek5 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1. 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 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 2. 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 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 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
30
4、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答案:A 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间接融资的是( )。 A、公司之间的货币借贷 B、国家发行公债 C、商品赊销 D、银行发放贷款 答案:D 6、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答案:A
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主要方式: 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信贷(双边贷款和银团贷款); 政府贷款; 补偿贸易(返销和互购);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 国外直接投资: 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 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总体 的一部分。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信用的概念、本质及存在形态
2、了解高利贷及我国民间借贷的特点
3、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及工具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2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 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3.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 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经济生活中,都存在借
借贷贷的信用关系。对于借贷行为,在我国的 古代称为“债”,在西方称为usury。“高利贷” 是usury的译文,把usury译为高利贷,已是定 型的译法。
8
•如何诠释“高利贷”
9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10
现代高利贷 特点:利率畸高、信用不发达或信用 程度太低、常与黑势力相勾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