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中的应用

满 意 的效果 , 现报告 如 下 。
1 方 法
低小儿静脉穿刺重 注率, 是输液室护理工作者关 注的重 点 [ 2 ] 。品管 圈 (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 QC C )
是 以全 员参 与 的 方式 , 持 续 不 断 地 推 行 管 理 及 改 善 自己的工作场所 以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式[ 3 ] 。
护理与康 复 2 0 1 3 年 4 月第 l 2 — 卷箍 4 舅
换, 以消耗一次性头皮针 头数计算重注次数, 结果 输液 患儿 5 8 6 4例 , 重注 8 8 7例 , 重注率 1 5 . 1 2 。 小组 成 员采 用 头 脑 风 暴 法 , 对 输 液 患 儿 重 注 率 高 的原 因进行分 析 , 得 出肿 胀 、 穿 刺不 顺 是 导 致 重 注 的主要 原 因 , 占8 1 . 6 2 , 根据 8 0 / 2 0原 则 是 这 次
E 2 ] 范丽凤 , 张小群 , 陶旭 , 等. 糖尿病教育 对指导患者 知识水平及
自 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 . 实用护理杂志 。 2 0 0 3 , 1 9 ( 1 l A ) : 6 .
E 3 ] 戴晓娜. J C I 评 审体 系下 的护 理质量 改进 实践 [ J ] . 护 理与康
1 . 1 成立 Q C C小组 小组按照 自愿参加原则 由 8名 护 士 组 成 , 选 出 圈 长 1名 、 副 圈 长 及 秘 书 各 1名 。 确立 降低 门诊 输 液 患 儿 重 注 率 为 活 动 主题 ,
活动 时间 6个月 。
为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重注率 , 2 0 1 1 年6 月至 2 0 1 1
循环、 不 断提高、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 ] 。危急值质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1.一般资料
我科成立“静心尽力”QC小组,由6人组成,均为女性,年龄26~36岁,平均31岁。工作年限:10年以上2名,5-10年4名。文化程度:本科5名,大专1名。小组设辅导员1名,主要职责是对整个品管活动进行场外指导及活动进度、质量监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内通过圈员投票选举圈长1名,主要职责是统筹管理活动质量、进度,并在每一步骤,对圈员的具体活动内容给予合理安排;其余5人为圈员,须积极主动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每一步骤,并根据自己特长与圈长安排,在某些步骤负责活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所有圈员均接受培训,要求掌握Q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收集2014年7月~12月住院患者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活动前)163例,年龄17—91岁,平均54岁,其中男91例,女72例;实施组(活动后)185例,年龄20—91岁,平均52岁,其中男93例,女92例。
2.方法
2.1活动安排 品管圈活动自2014年7—12月,期间每1—2周进行一次,圈会历时0.5-1h。7-8月按照QCC的活动步骤,依次完成了本圈活动的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及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这6步骤;9—11月进行了对策实施及实施效果确定;12月根据前期活动成果,讨论制定标准书、对活动过程进行研讨、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及对活动资料进行整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于2017-01至2018-12在科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共计100名。
其中50名患者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将他们定为对照组,而在剩余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为研究组。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
结果: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其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远低于采用普通模式的护理人员。
结论: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率降低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品管圈活动;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护理工作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人组成的一个团队,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提升管理质量方法。
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深化质量管理,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在医院工作中,对输液安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医院经常出现更换液体风险事件的话也会也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心,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医院应重视医院的输液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降低医院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
本研究对应用品管圈进行输液安全风险管理活动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于2017-01至2018-12在科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共计100名。
其中50名患者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将他们定为对照组,而在剩余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为研究组。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查对缺陷率。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3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37.3±5.2,参与研究的另一组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平均年龄38.6±3.7。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则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启动集思广益讨论,当场列出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几个热门话题,并通过紧迫性,重要性,循环能力,政策和可行性评估方法的评估方法对事件进行投票。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促进舒适,提升护士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针刺伤。
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状把握,利用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低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明显下降(p<0.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减少了输液相关并发症和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通道,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机率,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2]。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多为反复住院的慢性病患者,使用钢针需要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输液相关的并发症,患者的自主活动受限,同时也增加的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科于2016年9月成立了“旭日圈”QCC小组,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共47张床位,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岁,主管护士5名,护师7名,护士3人,其中本科14人,大专1人。
2.品管圈实施活动与方法2.1成立品管圈组圈前医院品管部组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品管圈高级研修班、发放品管圈活动海报并得到了科主任支持及全体护士的积极响应。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主要是由全体合作、大家集思广益,并且按照相关活动程序,使用科学统计工具,利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的管理、文化等多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关课题[1]。
其近几年,医院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中的品质管理已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护理特色、同社会共发展的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大大激发了护士们积极参与到管理中的热情[2]。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我科针对临床患者药物外渗问题,于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以“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2名,有7人参加品管圈,年龄22~31岁,平均29.4岁;学历:大专2名,本科5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1名。
将2014年所有发生过药物外渗患者作为研究资料。
1.2方法1.2.1圈名及圈徽的选定按照品管圈组成原则组成自己的品管圈,选定圈名和圈徽是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首要任务。
由全体圈员集思广益,针对每个成员自己设计的圈名和圈徽,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圈名为“减渗圈”。
圈徽采取了一位高年资圈员的设计理念,整体由三部分组成,外部由麦圈组成,中间为一只连带输液器的手,底部有三个水滴状红色液体滴出,手的上部是一双痛苦的眼睛,圈徽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输液后外渗的并不是药液,而是鲜血,那双眼睛揭示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操作技能,改善服务质量。
1.2.2主题选定召开全体圈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3],根据我科工作特点及常见问题,和一些直接影响到患者满意度的问题,同时融合医院的政策,按照5、3、1打分标准进行评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急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急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5-31T17:11:18.6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作者:马翠玲庞海燕任婕李轶晓杨美玲余倩倩王晓璐朱曦[导读]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门急诊输液患儿较多,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穿刺水平要求也显著提升[1]。
马翠玲庞海燕任婕李轶晓杨美玲余倩倩王晓璐朱曦张赛(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急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 年11 月2 号到2015 年11 月29 号本院收治的1421 例门急诊输液患儿,成立品管圈小组。
并收集2015 年6 月28 日至7 月25 日1697 例门急诊输液患儿作比较。
结果:所有患儿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急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为6.32%,显著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41%,差异显著(P < 0.05)。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满意度达到97.01%。
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于门急诊输液患儿中,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输液重注率,增强医护人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急诊输液;重注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84-02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infusion of childre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management circle in reducing the re injectionrate of emergency patient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 2015 to November 29, 2015 in our hospital, 1421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to the hospital, Cheng Lipin tube group. And collected from June 28, 2015 to July 25th 1697 cases of outpatient emergency infusionfor comparison. Results: all the children through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after the emergency infusion of children witha re injection rate of 6.3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before the 18.41%,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carrying ou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ached 97.01%.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the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infusion in children, can effectivelyreduce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rate, enhance the ability of medical personnel to solve proble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emergency infusion; re injection rate 门急诊输液患儿较多,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穿刺水平要求也显著提升[1]。
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输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输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输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采用各种品管手法,对肿瘤患者滴速不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确认效果,形成标准化并进行检讨与改进。
结果:实施后,患者输液滴速不符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很好的解决肿瘤患者输液滴速不符的问题,同时使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
标签:品质管理圈;肿瘤患者;输液;管理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
笔者所在科执业护士13名,开放床位60张,实际收治患者70~80例,以鼻咽癌、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为主。
工作量大、护士少、巡视宣教不到位导致患者经常出现滴速不符,输液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为改进现状,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针对笔者所在科2013年7-9月收治的患者输液滴速不符较为严重的现象,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
通过头脑风暴,确定圈名为舒畅圈。
投票选出圈长一名(笔者),辅导员一名,活动主题确定为提高患者输液滴速准确率。
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QCC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笔者所在科2013年7-9月收治的输液患者235例,其中实施改进措施前116例,实施改进措施后119例,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9~76岁,平均(43.5±6.3)岁。
鼻咽癌156例,乳腺癌71例,其他恶性肿瘤8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96例,中学91例,中专及以上学历48例。
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活动初期,调查患者输液滴速不符的主要原因为:(1)环境因素。
治疗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工作区域大,后勤工作滞后。
品管圈活动降低日间手术患儿及家属抱怨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日间手术患儿及家属抱怨率发表时间:2016-03-15T15:36:26.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唐璐[导读]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日间手术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手术质量管理和病人满意度,降低日间手术病患抱怨率。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成都 610031摘要:目的:降低日间手术患儿及家属抱怨率。
以小儿包皮环切术为例,常见5-6岁男童,以提高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方法:提出品管圈活动,采取头脑风暴,人人责任制的方法。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日间手术患儿及家属抱怨率降低(P《0.05》,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
结论:日间手术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手术质量管理和病人满意度,降低日间手术病患抱怨率。
关键词:品管圈;日间手术;护理质量;抱怨率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联的人员(通常3-10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护理质量的业务小组。
而日间手术以“短,平,快”为特点,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等候时间,住院时间,节约大量医疗费用,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资源,也避免院内感染,减轻患者因长期住院伴随环境变化的心理及精神焦虑,当天入院,24小时出院。
我院日间手术自创建以来以其便捷流程设置,及时有效的随访制度,低廉的费用得到患者欢迎和认同。
为此,为了日间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获得了实效。
1. 临床资料1.1我院日间手术在2014年7月-9月统计了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暑假期间处于手术高峰期,小儿包皮环切手术占日间手术48%,男童平均年龄在5-6岁,而儿童惧怕环境的陌生和对医务人员抗拒心理,往往会有哭泣,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表现,家长对待患儿一方面劝说接受手术方式,另一方面患儿不合作态度让家长产生焦虑和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的应用
目的 通过应用品管圈的手法和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提高病人
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方法 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随机调查住院输液患者
100人次,采用对病区的现状把握,主题解析和对策实施等方法,以改善抱怨现
况。结果 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由41%下降至31%。结论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
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明显下降,圈员的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科
室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服务品质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品管圈;降低;输液抱怨率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立的,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
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又称QCC,圈员全力协助,集思广益,
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解决工作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1]。我科于2015
年7月开始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根据品管圈的特点,从2015年7
月~2016年2月运用品管圈方法以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为主题,在全科护
士的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7月1号,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大家积极参与,成
立了园丁圈品管圈小组。圈员共9人,其中包括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
3人,调查对象为随机抽查住院输液患者100人。
1.2方法
1.2.1主题选定 圈员进行讨论,采用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提出多个活动主
题。对圈员提出的多个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
圈能力将选定的多个主题进行评分,将得分最高项-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选
作第一期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是:对患者而言,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保证治疗
的及时性,对医护人员而言,有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服务品质。
对医院而言,提高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塑造良好的形象[2]。
1.2.2计划拟定及现况把握 主题选定后,我们拟定了本次活动的计划,并严
格按PDCA实施,在现状把握环节,发放查检表,进行为期一周调查,由病区
责任护士及总务护士收集填写。最后进行汇总整理,查检结果显示,1w时间内,
在随机抽查住院输液患者100人次里,其中输液患者抱怨共41次,输液抱怨率
高达41%。数据表明,降低患者输液抱怨率迫在眉睫。针对住院患者输液产生抱
怨的原因,制订了改善前柏拉图,确定引起患者抱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二八原
则,将留置针堵塞、输液等待时间过长(医嘱开出后>1h),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
过短(<2d)作为改善重点。
1.2.3目标设定 目标值计算公式=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
算出我们本次的活动的目标值为33.48%。下降幅度为7.58%
1.2.4解析及对策拟定 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引起患
者输液抱怨的主要因如下:①未使用电子医嘱,医嘱不规范,重复修改,手工转
抄输液贴耗时导致延迟执行输液医嘱;②护士工作流程安排不理想工作负荷量
大;③输液选择穿刺血管管径细,不符合解剖特点,穿刺手臂活动;④输入高浓
度、高营养、刺激性强的药物;⑤等待领药时间过长。根据以上主要因,圈员采
用头脑风暴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每一项对策圈员严格对照”对策评分表”
进行评分,对可行性对策组织实施,并制定实施的标准流程。
1.2.5对策实施
1.2.5.1实行电子病历,规范医嘱,加强医护联系 ①实行电子病历,通过电
脑执行医嘱并即刻打印输液贴[3];②及时与科主任、医生沟通医嘱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培训与考核,规范医嘱;③加强医护联系和沟通,规定医嘱在
每日9:00前开出
1.2.5.2优化输液流程,最大限度的弹性合理排班 ①优化工作流程:总务护
士提前(输液前1d)公示病人无药情况让医生知晓;②总务护士与整班护士2
人分别配置病区液体,保证第一组液体在9:00前输入;③每日合理安排输液顺
序,责任护士改变从头到尾输液顺序;④输液高峰期,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弹性
排班,适当增加护士人力资源
1.2.5.3输液前正确评估血管情况,落实患者的输液健康指导 ①进行血管解
剖知识培训,掌握选择血管原则;②输液前充分评估血管及手臂活动情况;③自
患者入院起即强调不得擅自离院,输液治疗时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加强对静脉
留置针的宣教,向患者讲解如何保护留置针,预防堵管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提
高依从性;④根据血管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1.2.5.4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和目的选择正确输液方法和穿刺工具 ①根据不同
情况使用不同型号留置针,输注脂肪乳等高营养液、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选
取血管管径粗大、弹性好的血管,选择20G留置针,静脉管径较细者选择24G
留置针[4];②输液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治疗目的及药物性质再采取相应的静脉
输液方案,如需要输入TPN、高渗透压液体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时由医生进行PICC
或CVC置管[5];③科室培训PICC专科护士一名,协助穿刺。
1.2.5.5增加领药次数,医生提前开药 ①与中央运输中心协商每日上午10:
00增派一次领药,输液高峰期根据科室输液量适当增派工人及时到药房领取药
物;②总务护士询问医生当天要新开或停止的药物后进行申请或领取;③与药房
协商上午增加一次发药工作
2结果
2.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输液患者的抱怨率从41%下降到31%,下降幅
度為10%。抱怨率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住院患者输液抱怨处理流程得到标准化 住院患者输液抱怨→接受抱怨
→调查抱怨→原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患者理解配合工作。
3讨论
3.1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能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保证治疗的及时性,
同时提高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2我们的园丁圈历时8个月,汇集了全体圈员的智慧与心血,在此次主题
品质管理的目标上,激发圈员参与管理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圈员的责任感,提高
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团队愉快工作的氛围,使科室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
病人满意度、提升服务品质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刘艳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
27(4):487-488.
[3]刘梅.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
生,2014,46(3):228-230.
[4]张爱军,张春艳.留置针发生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
南,2014(36):280-281.
[5]王秀芳.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