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新能源汽车基本构造及原理之电源系统知识

新能源汽车基本构造及原理之电源系统知识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料的汽车,其中最常见的新能源是电力。
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系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提供电能给汽车的动力系统,驱动车辆行驶。
本文将从基本构造和原理两个方面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系统知识。
一、基本构造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控系统和电动机组成。
1. 电池组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存储和释放电能的功能。
电池组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这些电池单体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电压和容量。
目前常见的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电池组的容量越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就越远。
2.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组的状态,以及控制电能的输出和回收。
电控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动力电子系统。
BMS主要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电压、温度和容量等参数,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动力电子系统则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3. 电动机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电动机可以采用直流电动机(DC)或交流电动机(AC)。
直流电动机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适用于小型电动车;交流电动机效率高,适用于中大型电动车。
电动机通过与车辆的传动系统相连,将转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车辆的运动。
二、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池组提供电能给电动机,电动机通过与传动系统相连,驱动车辆行驶。
1. 充电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电能不足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
充电时,外部电源将电能通过充电装置输入电池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
充电装置通常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控制器组成,充电控制器负责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确保电池组能够安全、高效地充电。
2. 放电当新能源汽车需要行驶时,电池组将储存的电能释放给电动机。
电控系统监测电池组的状态,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指令,控制电能的输出和回收。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教案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灯设备用电问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二、分类和结构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三种基本工作方式,即串联式、并联式和串并连(或称混联)式。
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永电动机驱动车轮,电动机的电力来自发动机。
其基本结构是由电动机、发动机、发动机、动力蓄电池、变压器组成。由一个小输出功率的发动机进行准稳恒性运转来带动发电机,直接向电动机供应电力,或一边给动力蓄电池充电一边行驶。由于内燃发动机的动力是以串联的方式供应到电动机,所以称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7、制动装置
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同其他汽车一样,是为汽车减速或停车而设置的,通常由制动器及其操纵装置组成。在电动汽车上,一般还有电磁制动装置,它可以利用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发电运行,使减速制动时的能量转换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流,从而有效用能量。
8、工作装置
工作装置是工业用电动汽车为完成作业要求而专门设置的,如电动叉车的起升装置,门架,货叉等。货叉的起升和门架的倾斜通常由电动机驱动的液压系统完成。
二、纯电动汽车的分类
纯电动汽车的种类较多,通常按车辆用途.车载电源数目以及驱动系统的组成进行分类,按照用途不同分类,纯电动汽车可分为电动轿车、电动货车和电动客车三种。
1、电动轿车
它是目前最常见的纯电动汽车。纯电动轿车已经批量生产,并已进入汽车市场。
2、电动货车
用作功率运输的电动货车目前还比较少,而在矿山,工地及一些特殊场地,则早已出现了一些大吨位的纯电动载货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结构

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能源替换或辅助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的汽车,它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具有减少排放、节能环保等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一、动力系统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电动机、电池组和电控系统组成。
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动力元件,它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电池组则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存储和释放能量,为电动机提供电力源。
电控系统是控制电动机和电池组工作的系统,它通过监测和控制电流、电压等参数来保证电动机和电池组的正常运行。
二、储能系统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主要用于存储电能,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
常见的储能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镍氢电池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储能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通过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三、能量控制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是对新能源汽车能量流动进行管理和调度的系统,它通过控制电动机和电池组的工作状态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求,并实现能量的最优利用。
充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接受外部电源充电的设备,它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接口等部分,可以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将电能传输到电池组中。
四、控制系统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主要由车载电脑和相关传感器组成。
车载电脑是新能源汽车控制和管理的中枢,它通过采集和分析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来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和运行状态的监测。
传感器则是用于实时监测车辆各个部件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的装置,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五、车身结构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传统汽车相似,包括车身框架、车身板材等部分。
新能源汽车在车身结构上通常采用轻量化设计,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和车辆的续航能力。
同时,为了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形状通常采用流线型设计。
纯电动汽车

二、纯电动汽车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
19
1. 传统驱动方式
如图3.9所示,该驱动系统仍然采用内燃机 汽车的驱动系统布置方式,包括离合器、变 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等总成,只是将内燃 机换成电动机,离合器是用来切断或接通驱 动电动机到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机械装置, 变速器是一套具有不同速比的齿轮机构.。
三、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
26
低速纯电动模式
低速纯电动模式 中,离合器C3结合, C1和C2分离,行星齿轮齿圈锁止。发动 机和发电机不工作,主驱动电机提供车辆所需的驱动力矩。
高速纯电动模式
高速纯电动模式中,离合器C2结合,C1和C3分离。发电机变为电动机与主驱动 电机共同为整车提供驱动力,这种方式提高了整个驱动系统的效率,能够在车辆高速 行驶时提供更多的行驶里程。
一、比亚迪E6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31
2. 比亚迪E6汽车组成与工作原理
与传统汽车结构相比,纯电动汽车在动力驱动方面区别最大,比亚迪E6汽车在动力驱动上 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电动车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高压辅助模块。
一、比亚迪E6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32
2. 比亚迪E6汽车组成与工作原理
(1)电动车控制模块
三、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
23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为目的,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增程 器而成。它的基本结构由增程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组成,结构框图如图3.19所 示。
新能源汽车4纯电动汽车

噪声和振动小
能源效率高,多样化 内部空间布置灵活性大 结构相对简单,使用维修方便 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
11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
1 2 3 4 5
概述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
纯电动汽车实例
12
第二节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相比于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用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取代了发动机, 用电子输入装置取代了节气门,用动力电池组取代了油箱,所以,纯电 动汽车主要由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底盘、车身以及各种辅助装置组成。 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既决定了整个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其性能, 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它相当于传统汽车中的发动机,与其他功能以机 电一体化方式相结合,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1 2 3 4 5
概述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
纯电动汽车实例
25
第四节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
4.1 充电的基本功能
对电网进行电力变换并提供直流电
供给与蓄电池额定条件相对应电力
当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停止充电
26
4.2 充电方式
常规充电 方式
1
快速充电 方式
无线充电 方式
驾驶室显示操控台
类似于传统汽车驾驶 室的仪表盘,不过其 功能根据电动汽车驱 动的控制特点有所增 减,其信息指示更多 地选用数字或液晶屏 幕显示。
辅助装置
为提高汽车的操控性、 舒适性、安全性而设 置的,可根据需要进 行选用。
17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
1 2 3 4 5
概述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
纯电动汽车实例
纯电动汽车dcdc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dcdc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dcdc是指直流到直流的变换器,它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将高压直流电池的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压,以供电子设备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dcdc的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纯电动汽车dcdc由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
输入端接收高压直流电池的电压,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压,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断开,实现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压的变换。
2. 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dcd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能量存储和能量转换。
2.1 能量存储纯电动汽车dcdc的能量存储是指将高压直流电池的电能存储在电感和电容中。
当开关管导通时,高压直流电池的电能被电感和电容存储,此时电感中的电流增加,电容中的电压增加。
当开关管断开时,电感和电容中的电能被释放,此时电感中的电流减小,电容中的电压减小。
通过周期性的导通与断开,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2.2 能量转换纯电动汽车dcdc的能量转换是指将高压直流电池的电压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压。
当开关管导通时,高压直流电池的电压通过电感和开关管传递到输出端,此时输出端电压增加;当开关管断开时,输出端电压由电感和电容提供,此时输出端电压减小。
通过周期性的导通与断开,实现电压的变换。
3. 控制策略纯电动汽车dcdc的控制策略主要有PWM控制和谐振控制两种。
3.1 PWM控制PWM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断开时间比例,实现输出端电压的控制。
当开关管导通时间增加时,输出端电压增加;当开关管断开时间增加时,输出端电压减小。
通过调节导通与断开时间比例,实现输出端电压的精确控制。
3.2 谐振控制谐振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断开时刻,实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输出端电压的控制。
谐振控制具有高效性和高稳定性的优点,但控制难度较大。
4. 应用领域纯电动汽车dcdc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等领域,实现高压直流电压到低压直流电压的变换。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课件 第3章 纯电动汽车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2.电力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电动机与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要使电
动汽车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驱动电机应具有调速范围宽、 转速高、启动转矩大、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且有动 态制动强和能量回馈等特性。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3.电动汽车整车技术 电动汽车是高科技综合性产品,除电池、电动机外,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1)电池技术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
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电动汽车能与燃油汽车相竞争, 关键就是要开发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 高效电池。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作为第3代燃料电池是当今理想的车用电池,但目 前还处于研制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3.1.1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纯电动汽车的定义:纯电动汽车(简称BEV)是指以 车载电源(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为动力, 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 的车辆。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是以电池等电能元件作为驱 动源。
新能源汽车
主讲人:XXX 教授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3.1 结构及行驶性能 3.2 基础设施建设 3.3 车型实例
在断加剧的“人、 车、自然”的矛盾之 下,人们开始把目光 从传统的燃油汽车转 向新能源汽车。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
3.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行驶性能
近年来,各国争相对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与发展,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传统内燃机汽车采 取一定的技术改造。例如代用燃料、发动机多气门技术 、涡轮增压、稀燃、分层燃烧、电控喷射等。
(完整版)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名词解释1.纯电动汽车:指由蓄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作为电源的汽车。
2.再生制动: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装置内的制动过程。
3。
续驶里程:指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4.逆变器: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变换器。
5。
整流器:指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变换器.6。
DC/DC变换器:指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任意直流电压的变换器。
7。
单体蓄电池:指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
8.蓄电池放电深度:指称为“DOD",表示蓄电池的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
蓄电池容量:指完全充电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的电量,用C表示。
10.荷电状态:称为“SOC",指蓄电池放电后剩余容量与全荷电容量的百分比。
11.蓄电池完全充电:指蓄电池内所有的活性物质都转换成完全荷电的状态。
12。
蓄电池的总能量:指蓄电池在其寿命周期内电能输出的总和。
13。
蓄电池能量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获取的电能。
14.蓄电池功率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输出功率。
15。
蓄电池充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充电时的电压。
1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放电时的电压。
17。
蓄电池能量效率:指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之比值。
18。
蓄电池自放电:指蓄电池内部自发的或者不期望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电量自动减少的现象.19.车载充电器:指固定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20.恒流充电:指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1.感应式充电:指利用电磁感应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2。
放电时率: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
23.连续放电时间:指蓄电池不间断放电至中止电压时,从开始放电到中止电压的时间。
24。
记忆效应:指蓄电池经过长期充放电后显示出明显的容量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过数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可恢复的现象.25.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电池所能经受的循环次数.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