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核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

核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

核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核技术的应用领域?A. 核能发电B. 核武器研制C.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D. 医学影像学2. 下列哪个不是核反应的类型?A. 裂变反应B. 聚变反应C. 放射性衰变D. 散裂反应3. 对于核技术的安全监管,下列哪个机构负责?A.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B. 世界卫生组织(WHO)C. 天文学联合会(IAU)D.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4. 核反应堆中使用的主要冷却剂是?A. 水B. 油C. 汽油D. 氦气5. 下列哪个元素是最常用的裂变反应燃料?A. 铀-235B. 钚-239C. 铀-238D. 钋-2106. 核技术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主要是指对什么防护?A. 爆炸物防护B. 化学物质防护C. 辐射物质防护D. 病原体防护7. 应用较广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A. X射线B. 磁共振成像(MRI)C. 核磁共振(NMR)D. 美容整形手术8. 核技术在什么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A. 工业B. 建筑C. 美容D. 舞台艺术9. 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A. PET扫描B. CAT扫描C. 核素心肌血流显像D. 核素肿瘤治疗10. 核技术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用于:A. 食品质量检测B. 食品添加剂生产C. 肉类储存D. 蔬菜生长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核反应和核衰变的区别。

2. 简要介绍核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3. 解释什么是辐射防护,列举几种常见的辐射防护措施。

4.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应用。

5. 核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应用原理和效果。

三、论述题(共1题,30分)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试题以考试要求为准)。

09-10核技术应用作业答案

09-10核技术应用作业答案

第一篇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1、从应用角度讲,核技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什么是X荧光?试述XRF的工作原理。

3、俄歇效应的实质是什么?它对X射线的激发有什么影响?4、吸收限的定义是什么?它对原子的激发和特征X射线的产生有何意义?5、放射性同位素激发源有哪些种类?各有何优缺点?6、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滤片?滤片能否改善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说明平衡滤片对的工作原理。

7、工作曲线的意义是什么?选择标准样品时主要应注意些什么问题?8、试从纯样品X射线照射量率基本公式出发,讨论厚层、薄层样品方法的优缺点。

9、什么是基体?什么是基体效应?基体效应一般是指哪些物理过程?10、室内研究和校正基体效应的方法有哪些?试归纳出它们的依据、特点和应用条件。

11、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受到哪些限制?12、为什么要选择测量点距?如何选择?13、在采矿、选矿、冶金工作中X射线荧光方法可以完成哪些任务?14、用X射线荧光方法测定厚度应用了X射线荧光的哪些性质?15、用X射线荧光方法测定价态的依据是什么?16、选做题:测量目标元素Cu、Cr(铬)、As(砷)时各用什么元素作平衡滤片对?若滤片直径为60mm,计算滤片厚度。

答题要点:1、答:核技术的基本功能(应用角度):信息获取,物质改性或材料加工,能量释放。

2、答:X荧光:原子近核轨道电子丢失造成外层电子跃迁而导致的各种闪光。

XRF的工作原理:利用外界辐射激发待分析样品中的原子,使原子发出特征X射线(荧光),通过测定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3、答:俄歇效应:入射粒子从原子内壳层打出光电子,留下空位,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退激过程中,原子的激发能交给外壳层的其它电子,使之成为自由电子,而不再发射特征X射线,这一物理过程即为俄歇效应;对X射线激发的影响:当高能量子与原子发生碰撞并使其内层电子轨道上形成空位时,在较外层电子的跃迁过程中,可以是辐射跃迁,即发射特征X射线,也可以是非辐射跃迁,即发射俄歇电子,并且各具一定的几率。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Ⅲ类射线装置)精选试题(附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Ⅲ类射线装置)精选试题(附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Ⅲ类射线装置)精选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本原则?A. 尽可能减少辐射照射B. 优先采用非放射性方法C. 严格管理放射性物质和设备D. 只关注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答案:D2. 下列哪种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A. γ射线B. X射线C. β射线D. α射线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穿防护服答案:D4.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辐射事故?A. 射线装置出现故障B. 放射性物质泄漏C. 辐射工作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种放射性废物需要严格管理?A. 低放废物B. 中放废物C. 高放废物D. 所有放射性废物答案:C6.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辐射防护三原则中的“时间防护”?A. 尽可能缩短辐射照射时间B. 尽可能远离辐射源C. 使用屏蔽材料D. 以上都是答案:A7. 以下哪种辐射防护设备不属于个人防护用品?A. 防辐射服B. 防辐射手套C. 防辐射眼镜D. 防辐射围裙答案:C8. 以下哪种辐射防护方法不属于外照射防护?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答案:D9.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A. 立即隔离事故现场B. 撤离受辐射人员C. 报告上级主管部门D. 等待事故原因调查结果答案:D10. 以下哪种放射性废物需要特别关注?A. 低放废物B. 中放废物C. 高放废物D. 所有放射性废物答案:C二、多选题1.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尽可能减少辐射照射B. 优先采用非放射性方法C. 严格管理放射性物质和设备D. 只关注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答案:A、B、C2.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哪些?A. 急性辐射病B. 慢性辐射病C. 遗传效应D. 癌症答案:A、B、C、D3.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答案:A、B、C、D4. 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哪些?A. 立即隔离事故现场B. 撤离受辐射人员C. 报告上级主管部门D. 等待事故原因调查结果答案:A、B、C5. 放射性废物分为哪些等级?A. 低放废物B. 中放废物C. 高放废物D. 特殊废物答案:A、B、C三、判断题1.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11-核技术应用作业答题要点

11-核技术应用作业答题要点

11-核技术应⽤作业答题要点第⼀篇X射线荧光分析1、什么是X荧光?试述XRF的⼯作原理。

2、吸收限的定义是什么?它对原⼦的激发和特征X射线的产⽣有何意义?3、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滤⽚?滤⽚能否改善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说明平衡滤⽚对的⼯作原理。

4、室内研究和校正基体效应的⽅法有哪些?试归纳出它们的依据、特点和应⽤条件。

答题要点:1答:X荧光:原⼦近核轨道电⼦丢失造成电⼦跃迁⽽导致的各种闪光。

XRF的⼯作原理:利⽤外界辐射激发待分析样品中的原⼦,使原⼦发出特征X射线(荧光),通过测定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这就是X射线荧光分析,也叫做源激发X荧光分析。

2答:射线从给定元素原⼦特定能级上逐出⼀个电⼦所需的最⼩能量(或最⼤波长),称为该元素该能级的吸收限,对应相应电⼦的结合能。

激发相应电⼦壳层的X射线,所⽤射线能量以略⼤于吸收限为宜,由此可以选择性地激发相应元素的原⼦产⽣特征X射线。

3答:在X射线荧光现场测量中,主要使⽤的闪烁计数器谱仪,其能量分辨率往往不能区别相邻元素的X 射线荧光,此时如不便于使⽤分辨率较好的半导体探测器,则必须使⽤滤⽚。

不能。

利⽤两种物质吸收限能量的差别形成能量通带,使能量通带内的吸收系数差别很⼤,能量通带外的吸收系数近似相等,以排除通带外能量(主要来⾃周围伴⽣元素)的⼲扰,使分辨率较差的探测器也能分别测定相邻元素X射线荧光照射量率。

第⼆章中⼦活化分析1、简述中⼦活化分析的⼯作原理;感⽣放射性核素的积累与衰变有何规律? 答题要点:(⽤⾃⼰的语⾔合理表述)⽤中⼦照射样品,使待测核素发⽣核反应,产⽣放射性核素,测定其放射性活度、射线能谱和半衰期根据活化反应截⾯、中⼦通量等,确定被测样品的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法。

积累:衰变:第三章放射性同位素⽰踪1、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踪?其基本性质是什么?2、在不同领域应⽤放射性同位素⽰踪技术时,需要考虑那些基本问题?答题要点: 1答:放射性同位素⽰踪:利⽤放射性核素作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标记的微量分析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答案核技术及应用概述1、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1.灵敏度高。

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

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

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定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

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放射性示踪7、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10、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一篇核技术基础知识1、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2、结合能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3、7.476Mev4、结合能是:2.224 Mev 比结合能是:1.112Mev5、γ衰变特点:(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2)常常在 a 或 β 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 (3)产生的射线能量不连续(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鉴定核素种类类别6、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7、t=1λln0N Nλ=1/22Ln T 带入数据推出t=46758年8、高速带电粒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的作用而急剧减速,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这种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9、当光子γ与物质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发生弹性相撞时,将部分能量传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原子而运动,该电子称康普顿-吴有训电子,而使物质电离。

光子本身能量减少又改变了运动方向。

当光子的能量为0.5--1.0MeV 时,该效应比较明。

10、定义: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dt)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dN)A=dN/dt单位: SI: Becquerel(Bq) 1Bq=1s -1 居里 1Ci=3.7×1010Bq11、1)放射性物质 (人造 天然)2)加速器3)反应堆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核能利用与核武器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该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ε,也就是该原子核的总结合能B( Z, A )被质量数A 除,即ε= B( Z, A ) /A2、反应堆由堆芯、冷却系统、慢化系统、反射层、控制与保护系统、屏蔽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组成。

3、按能谱分有:由热能中子和快速中子引起裂变的热堆和快堆;按冷却剂分有:轻水堆,即普通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和钠冷堆。

按用途分有:(1)研究试验堆:是用来研究中子特性,利用中子对物理学、生物学、辐照防护学以及材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2)生产堆,主要是生产新的易裂变的材料铀-233、钚-239;(3)动力堆,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能广泛用于舰船的推进动力和核能发电。

4、核电厂用的燃料是铀。

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5、是此代裂变产生的中子总数与前一代裂变产生的中子总数的比值。

用K 表示,K =1 时为临界状态。

第二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和仪器1、 诊断型仪器:X 射线透视,X 射线摄影, X-CT, SRECT, PET ,γ相机,NMRI 。

治疗型仪器: X 射线治疗机,快中子治疗仪,X-刀和γ-刀2、计算公式:1000()C T H μμμ=⨯组织水水-值空气的CT 值为:-10003、放射治疗的方法有三种:贴敷法、腔内照射法和体外照射法。

4、γ心脏功能仪PET SPECT第三篇 核辐射应用仪表1、137Cs 和 60Co2、不同的是前者依靠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射线使避雷针附近的空气大量的电离,主动地打开一条与云中电荷相通的电的通路;而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尖端只能产生少量的离子。

3、(1)非接触式测量 (2)环境因素对核辐射的来源无影响 (3)实现在线测量(4)静电消除器(5)能实现同时多个参量测量 4、静电消除器 烟雾报警器避雷针5、137Cs 、 60Co 、192Ir 、 241Am6、氢7、分为:插入式,透射式和散射式8、原理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无外界作用下能自发地发生衰变,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同时放出α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等。

前两种射线都带电,并且具有较高的能量,所以能将空气电离成正负离子而逐渐消耗自身的能。

由于烟雾进入电离空间时,吸附了某些离子,使离子迁移速度明显变慢。

据此,就可以做成离子感烟探头。

离子感烟探头与控制电器装置相配合,构成了火灾自动报警仪器。

第四篇 核辐照技术及应用1、常用辐照源:钴-60,铯-137,电子加速器,同步辐射2、4、优越性为:(1)射穿透能力强(2)适用性广(3)辐射处理是一种冷加工技术(4)节省能量(5)无化学残毒(6)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5、(1)射穿透能力强(2)适用性广(3)辐射处理是一种冷加工技术(4)节省能量(5)无化学残毒(6)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第五篇放射性示踪技术及应用1、(1)反应堆生产(2)加速器产生(3)母牛法2、(1)放射性半衰期(2)放射性比活度(3)辐射类型和能量(4)放射性核素的纯度(5)放射性核素的毒性(6)示踪剂的生物半衰期3、14C 和3H4、1000; 600; 3005、(1)灵敏度高(2)放射性比活度(3)测量简便、易分辨(4)合乎生理条件(5)能定位6、99Tc m7、各点浓度为:220Rn在小闪烁室a和b中的衰变率为:ThA(216Po )的半衰期(0.16秒)很短,可以认为220Rn连续发射2个α粒子,则小闪烁室a和小闪烁室b测到的α计数率为:小闪烁室a和小闪烁室b测到的α计数率比值为:所以气体流量8、放射性示踪技术优点是测量准确度与速度分布无关9、由于λ=ln2/T1/2所以t = (1.277×109÷ln2)×ln(1+10/90) = 1.9411× 108(年)由此可知该动物距今1.9411× 108年。

10、(1)同位素稀释法(2)放射分析法第六篇(1)活化分析技术1、核分析:利用核辐射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相互作用,采用核物理实验技术获得可观测信息,分析研究物质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分类1)活化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带电粒子活化分析2)离子束分析卢瑟福背散射分析沟道技术分析核反应分析粒子诱发x荧光分析3)核效应分析穆斯堡尔效应分析正电子淹灭技术扰动角关联核磁共振4)超灵敏质谱分析2、 1)核反应法:产生带电粒子,对物质产生电离;2)核反冲法:中子与核弹性碰撞,反冲核能量耗于电离;3)核裂变法:裂变碎片能量耗于电离,产生脉冲;4)激活探测法:中子照射物质,使其部分变为放射性元素。

3、定义:用中子照射稳定核素,稳定核素吸收中子变成放射性核素,发射γ射线,测量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得知原来稳定核素的元素名称和含量。

步骤:1)样品 2)辐照 3)放射性测量 4)结果评价4、主要有:•同位素中子源•加速器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5、解:16O→16N和19F→16N的16N的总计数198519F→19O的19O的计数1054由19O计数求得19F含量,从而求出19F对16N计数的贡献,从16N计数1985中减去19F对16N计数的贡献,则是由16O生成的16N的计数,从而可以求出16O的含量,由公式带入相关的数据可求出W F=5.678×10-4克则由5.678×10-4克19F生成的16O计数N=带入数据得N=9821985-982=1003 则16O含量W O带入相关数据得出为:W O=3.1×10-4克6、样品的元素分离用纯热中子,增大(n,γ)反应由反应阈能改变中子能量通过另外的核反应,测定干扰元素含量(2)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1、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于物质中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如果反应的剩余核是放射性核素,则测量这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和活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被分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这种元素分析方法称为带电粒子活化分析(记为CPAA)。

2、根据半衰期,增加辐照后的冷照时间t.3、需根据阈能,改变入射粒子的能量来消除。

离子束分析(1)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不破坏样品、分析范围广和取样量少等优点,因此特别适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缺点:设备复杂、成本较高2、(1)运动学因子—质量分析(2)背散射微分截面—含量分析(3)能损因子—深度分析3、1)此E范围内,不会有核共振2)散射截面遵循卢瑟福公式3)探测器对4He+的能量分辨好4)4He+离子的数据比较齐全,便于数据分析5)计算化合物样品中能损的布拉格法则,在这能区也适用6)对大多数小型加速器,很容易提供4He离子束,且能量多数在2Mev左右4、轻、重5、答:k=0.9225E 1=E×k=4×0.9225=3.69MevE2=(4-0.01)×0.9225-0.01 =3.6708 Mev△E= E1-E2=3.69Mev-3.6708 Mev=19.2Kev所以Au峰的宽度是:19.2/1.6≈12道离子束分析(2)1、(1)同步辐射激发(2)放射性同位素激发(3)光子激发(4)电子激发(5)离子激发2、确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