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RTK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RTK使用中参数的使用

RTK使用中参数的应用随着RTK的广泛应用,在RTK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众多,但最多的问题还是参数搞错时出的,这里就参数问题做简单说明。
一、椭球的影响我们经常碰到的工地坐标椭球无非北京54和西安80,即使一些独立坐标大多也是在54和80的椭球基础上做的改变。
但54和80的椭球都是参心系坐标,属二维坐标,即平面和高程是分开测量得到的,这样的测量大多没有考虑椭球的变形,平面坐标在地球表面都是直线,通过角度和长度应用导线闭合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样的坐标累积误差也大,准确程度也大受影响。
因此,国家需建立一套高精度、三维、动态的坐标系统,也就是2008年7月1日启用的地心坐标系统,由于RTK直接测量可获取到实时三维坐标,属地心系,因此在整体方面而言,RTK精度还是较高的。
椭球的基本参数为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e,54椭球由俄罗斯人克拉索夫斯基建立起的数学模型,建立较早,及后来建立的80和2000坐标系偏差较大,因此,54的坐标求完参数以后,最容易出现较大的残差的,如果在山区高程异常也比较明显,因为54的长半轴a及2000差108米,短半轴b及2000差111米,经度方向间距1度扩大1.88米,纬度方向1度缩小1.94米,高程问题下面再来展开说明,因此,在求参数时,54和80的椭球选择上是很重要的。
在短距离内可能显示不出来,但是超过10km后,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
下面用数据来说明:下图是在中央子午线为111度,84经纬度a1和a2个点在54和80椭球的坐标表现和相对位置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在纬度不变时,54和80椭球相对位置关系在大概9公里时,Y方向就有15cm左右的差距。
同理,在经度不变时,X方向也有不同的差值,具体可以自己尝试。
最后,再说下2000坐标系统及WGS84的关系,其实,WGS84及2000坐标系统定义上是一致的,基本可以认为84即2000,当然,也有细微的差别,就是扁率有点细微的差别,不过影响不大,可以认为84即2000,因此在使用网络连接省网的的状况下,固定解高精度下测量的经纬度,可以认为是该点的84或者2000的经纬度,可以作为一个2000或者84已知经纬度去使用。
RTK原理及注意事项

解 算距离可达30KM ) • 缺点:信号受手机网络信号质量影响
1
传输差分示意图
1
RTK注意事项
•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基准站上 空应尽可能开阔,让基准站尽可能跟踪和观测到所有在视野中的卫 星;在基准站GPS开线的5°~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RTK原理及注意事项
RTK简介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 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
RTK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构成 的组合系统,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 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实实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 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是高精度GPS测量定位最常用的技术,是公司产品的 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应用范围
3、道路方面的应用 可进行复杂的
线路测量、放样、 只需要输入线路要 素即可生成复杂的 道路曲线,广泛运 用于高速公路,高 速铁路修建。
1
应用范围 4、电力方面应用 应用于电力部门, 电力勘测, 塔杆放样
1
应用范围
5、应用于海 上施工定位
包括打桩船、 铺排船、挖泥
船的定位
1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 5)基准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以便日后的应用。 • 6)如果使用电台传送差分,由于电台信号传播属于直线
传播,所以为了数据传输距离更远,基准站应该选择在地 势比较高的测点上。 • 7)如果使用手机网络传送差分,应该保证基准站和移动 站都要有较强的信号。
1
网络RTK测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我国各地的C O R S多数已测试完成并 向本辖 区及周边地 区提供高精度、 高时空分 辨率、高效率 、高覆盖率 的全球导 航卫星系 统综合信 息服 务。 网络 R T K作为其服 务的一项重要功能 ,具有操 作简便、成本低 、精度高、 实时性强、覆盖率广 等优 点,已被越来越 多的用户使用 。 2 . 网络 R T K技术 网络 R T K系统 由基 准站 网、数 据处理 中心、数据通信链 路和用 户部 分组成 。一个基准 站网可 以包 括若干个基 准站,每个基 准站配 备有双频 全波 长 G N S S接收机 、数据 通讯 设备和 气 象仪器 等。基准 站 的精确 坐标 般 可采用 长时 间 G N S S静态相 对定 位等方 法确 定。基 准站按 规定 的采 样率进行 连续观测 ,通 过数据通信 链实时将 观测数据传 送给数据 处理 中 心,数据 处理中心 首先对各个 站的数据进 行预处理和 质量分 析,然后对 整个基准 站网数据 进行统一解 算,实时估 计出网 内的各种系统 误差的改 正项 ( 电离 层、对流层 和轨道 误差 ),建立 误差模型 。数据处理 中心根 据流动站送来 的近似坐标 ( 可根据伪距 法单点定位求得 ) 判断出该站位 于 由哪最近三个 参考站所组成 的三角 形内 , 然后根据这 三个参考站 的观 测资料求 出流动站 处所受到的系统误差 , 并播发给流动 用户来进行修正 以获得 高精度的定位结 果。必要时可将上述过程迭 代一次 。网络 R T K 技 术 的典型代表有 :① M A X ( 主辅 站 ) 技 术 :② V R S ( 虚拟参考站 ) 技术 : ③C B I ( 综合误差 内差 )技术 :④ F K P( 区域改正参数 )技 术。 3 . 网络 R T K误差来源及观测中注意| . 【 项 3 . 1网络 R T K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网络 R T K定 位过程 中的误差主 要有:卫星有 关的误差 、信 号传播过 程误差 、接 收机 误差等 。卫星有 关的误差主要包括 : 卫星星历误差 、卫 星钟 误差 , 这两种误 差对 测码伪距观测值和载 波相位观测值 的影 响是相
如何使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测绘

如何使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测绘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网络RTK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测绘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测绘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测绘,以及网络RTK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网络RTK技术的原理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
网络RTK技术通过在基准站上安装GNSS接收器,并与在线的参考站网络相连,实现高精度的实时测量和定位。
其原理主要包括基准站观测数据的传输、建立浮点解和固定解的算法。
1.1 基准站观测数据的传输网络RTK技术需要将基准站观测到的数据实时传输给用户的移动设备。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例如3G、4G或者Wi-Fi等。
基准站监测周围的控制点,从而得到高精度的观测数据。
1.2 建立浮点解和固定解的算法基于接收到的数据,网络RTK技术需要对其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相对于基准站的坐标信息。
这个计算过程主要依赖于浮点解和固定解的算法。
浮点解是指通过单一卫星观测,将移动设备的坐标与基准站的坐标进行近似匹配,从而得到初始的坐标信息。
固定解则是指通过多个卫星观测,使用更为复杂的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更精确的坐标信息。
二、网络RTK技术的应用场景网络RTK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为工程测量、地理测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2.1 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的测量过程中,网络RTK技术可以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数据,从而帮助工程师更精确地控制工程的位置和尺寸。
2.2 地理测量地理测量通常包括土地测量和地形测量两个方面。
网络RTK技术在这些测量任务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2.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的技术系统。
网络RTK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服务,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处理和呈现各种地理数据。
网络RTK测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网络RTK测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摘要:我国地方cors多数已完成测试并投入运营使用,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网络rtk 技术具有精度高且均匀可靠、外业装备轻便、劳动强度低、节省劳动力、作业效率高等优点,可以替代常规rtk 技术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工程放样、管线测量、像控测量等工作。
文章将从网络rtk的技术原理、外业观测注意事项、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rtk;ahcors;误差;质量控制我国各地的cors多数已测试完成并向本辖区及周边地区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rtk作为其服务的一项重要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
1、网络rtk技术网络rtk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信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
一个基准站网可以包括若干个基准站,每个基准站配备有双频全波长gnss接收机、数据通讯设备和气象仪器等。
基准站的精确坐标一般可采用长时间gnss静态相对定位等方法确定。
基准站按规定的采样率进行连续观测,通过数据通信链实时将观测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然后对整个基准站网数据进行统一解算,实时估计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的改正项(电离层、对流层和轨道误差),建立误差模型。
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流动站送来的近似坐标(可根据伪距法单点定位求得)判断出该站位于由哪最近三个参考站所组成的三角形内,然后根据这三个参考站的观测资料求出流动站处所受到的系统误差,并播发给流动用户来进行修正以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必要时可将上述过程迭代一次。
网络rtk 技术的典型代表有:①max(主辅站)技术;②vrs(虚拟参考站)技术;③cbi(综合误差内差)技术;④fkp(区域改正参数)技术。
2、网络rtk误差来源及观测中注意事项2.1、网络rtk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网络rtk定位过程中的误差主要有:卫星有关的误差、信号传播过程误差、接收机误差等。
浅谈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摘要:RTK技术近年来发展越来越成熟,工程测绘工作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到RTK 技术,这对于提高工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概述RTK技术出发,介绍了RTK技术工作优势,并探讨了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RTK技术;工程测量;应用;问题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以及真实性,成为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使之可以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RTK测量技术的合理应用,使之可以为工程控制测量精度、地形测图等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1 RTK技术概述RTK技术意思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又被称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根据载波相位观测的结果来进行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同时结合了数据传输技术和GPS技术的优点,也是将GPS技术应用在了更广的领域,给工程放样、地形测图等各种控制测量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式和手段,这也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外业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很好地保障作业的效果。
由于RTK技术在外业测量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获得工程测量定位的结果,并可以保证定位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进行全天候的连续观测,所以RTK技术的应用范围就逐渐扩展到更多的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 RTK技术工作优势RTK作为一种新型的实时测量技术,有着很多之前技术的无法达到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定位测量的可靠性高RTK技术有效的结合了计算机监测技术以及工程测量技术,其在测量的范围内,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在定位测量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2.2测量的工作效率高在传统的测量工程中,多采用的是人工测量的方式,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比较低,人机操作的方式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
RTK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网络连接
RTK主机在连接网络服务器时候,会出现连 接超时等情况,在服务器正常的前提下,检查主 机模式设置、网络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手机卡是 否欠费,网络小天线是否安装,未知错误,请对 主机进行自检及插拔手机卡……若手动连接不上 ,可重启主机让主机自动登录……
电离层 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预报:/TEC.asp
手簿 3、触摸屏使用异常,可对触屏进行屏幕校正,若依旧异常,则可能触屏故障 ,需返厂检修 4、手簿开机进入系统桌面时,弹出对话框“备用电池电量 极为不足……”,表示手簿内部的纽扣电池电量低,手 簿在充电过程中无法对备用电池充电,只能更换。 5、手簿主电池无法充电,手簿 无关机状态,一般为待机状 态,待机过程中依旧缓慢耗 电,直到耗光为止继续耗备 用电池电量,主电池电量多 次耗光可能导致电池休眠造 成无法充电,只能维修或更 换,日常使用时,夜间如未 充电,必须将电池取下。
33环境环境rtkrtk主机测量工作中应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变主机测量工作中应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变压器电厂等拥有强电压器电厂等拥有强电磁场的环境及飞机场军事管理区等有信号屏蔽的磁场的环境及飞机场军事管理区等有信号屏蔽的环境这些环境都环境这些环境都会会对对rtkrtk的信号产生影响导致无信号或信号弱等问题的信号产生影响导致无信号或信号弱等问题在大面积水域作业水域的反射效果也会干扰主在大面积水域作业水域的反射效果也会干扰主机信号现阶段主机机信号现阶段主机抗干扰性较以往增强了许多但有时仍不可避免抗干扰性较以往增强了许多但有时仍不可避免海上测量需要注意基站电台的作用距离主机海上测量需要注意基站电台的作用距离主机应在有效范围内作业
⑴ 82主机13款自检成功提示“所有模块自检完成”,若自检失败,则语音提 示“xx模块自检失败”“部分模块自检不成功”,此时可切断电源开机再 自检1-2次,若依旧提示,则对应模块可能出现问题,需返厂检修。 ⑵ 82系列其它主机,自检成功时,从左到右,三 个绿灯逐渐亮起,分别对应—电台模块、网络模 块、OEM主板,若是自检失败,则对应的指示灯
工程测量RTK技术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工程测量RTK技术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作者:胡德陛申成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以工程测量RTK技术为例;深入分析了RTK技术的主要优势、作业流程、注意事项及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而提高工程测量效率。
[关键词]工程测量;RTK技术;作业流程;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83-01前言RTK定位技术是GPS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并开拓GPS新应用领域。
GPS—RTK从根本上改变了测量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RTK定位技术以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形测量、城市规划测量、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等等当中。
1、工程测量RTK技术的主要优势1.1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
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
作业速度快,减轻了作业者劳动强度,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1.2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1.3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1.4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很多种外业测绘。
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测绘分院
测绘天地
网络RTK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网络RTK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方位达,佟洞、赵秀定、李晓华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南京 210013)
摘要:本文从 JSCORS网络RTK技术原理、外业观测、坐标转换、正常高计算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网络 RTK作业中与测量成果可靠性和精度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网络RTK;JSCORS;似大地水准面;坐标转换;正常高
1 前言
JSCORS由62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组成,向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RTK作为JSCORS服务一项重要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在江苏省正逐步取代传统单基站RTK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测量用户所接受。
2 网络RTK技术
网络RTK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信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
一个基准站网可以包括若干个基准站,每个基准站上配备有双频全波长GNSS接收机、数据通讯设备和气象仪器等。
基准站的精确坐标一般可采用长时间GNSS静态相对定位等方法确定。
基准站GNSS接收机按1s采样率进行连续观测,通过数据通信链实时将观测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然后对整个基准站网数据进行统一解算,实时估计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的改正项(电离层、对流层和轨道误差),建立误差模型。
用户在观测时会实时发送GGA数据给数据处理中心,然后数据处理中心会根据发送的GGA信息给流动站用户发送误差改正项和误差模型,这样用户就能根据自己的位置和相应的误差改正模型计算出误差改正数,然后进行高精度定位。
目前主要的几种网络RTK技术有虚拟参考站(VRS)技术、主辅站技术(i -MAX)、区域改正参数(FKP)技术和综合误差内插法技术等。
JSCORS网络RTK采用主辅站技术(i-MAX),是由瑞士徕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基于“主辅站概念”推出的网络RTK技术,其基本概念是将所有相关的代表整周未知数水平的观测数据及差分改正数,作为网络的改正数据播发给流动站。
i-MAX技术的整个处理过程为数据处理中心首先进行基准站网的数据处理如模糊度解算,辅站相对于主站改正数差的计算,然后把主站改正数和辅站与主站改正数差发送给流动站。
作业时,流动站先播发自己的概略位置信息GGA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其位置计算出流动站的改正数,再以标准差分协议格式RTCM发播给流动站,然后流动站根据其改正数计算出该点的坐标。
3 外业观测
为了保证网络RTK测量的精度、速度(初始化时间)和可靠性,在使用JSCORS进行网络RTK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
在进行坐标解算时,所采用的卫星数越多,分布越均匀,则PDOP值小,网络RTK的解算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高,初始化的时间也越短。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般要求接收卫星数保持5颗或5颗以上,且PDOP小于6时,才进行网络RTK测量。
3.2 观测时间
使用网络RTK方法测定的坐标可以是观测一个历元的结果,也可以是几个历元的平均值,但是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精确、可靠,一般选观测历元大于6个,同时要求发送GGA
和接收差分数据的时间间隔为小于等于3秒;而且在初始化后等3-5秒,其3Q精度稳定才能开始观测。
在测量精度要求高的时候,观测时应使用脚架固定移动站的天线,进行严格的对中、整平再进行观测,并且在重新初始化后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3 观测精度
观测精度随流动站与参考主站的距离而定,一般情况下,距离在20km以内时,3Q精度≤±5cm;距离20-40km之间,3Q精度≤±10cm;距离在40km以上,3Q精度≤±15cm。
实际测量成果平面精度能达到±5cm,大地高精度能达到±10cm。
测量时如果网路信号不好,延时较大时,要求对该点进行静态观测1-5分钟,视卫星情况而定,利用观测的数据采用网路RTK后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精度一般高于实时差分精度。
3.4 已知点检验
进行网络RTK作业前,先测量已知点检验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一方面可以检验观测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坐标转换精度和正常高计算精度。
4 坐标转换
网络RTK直接测量成果是WGS-84坐标系成果,使用时需要将WGS-84坐标系成果转换为地方坐标系成果,如果地方坐标系成果与江苏省C级网成果一致,可以采用全省统一的坐标转换参数转换。
如果地方坐标系成果与江苏省C级网成果不一致,需要用网络RTK或静态联测已知点和JSCORS站点。
已知点数要满足转换模型的要求,已知点分布要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4.1 点校准
在测区已知点只有地方坐标系成果,没有WGS84坐标时,并且测区面积不大,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校准的方法。
先利用网络RTK实测3个以上已知点,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实时处理软件中的点校正功能进行坐标转换。
这种方法精度不高,一般不使用。
4.2 采用转换模型进行坐标转换
采用转换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要求测区内的已知点既有地方坐标系成果,又有与JSCORS一致的WGS84坐标系成果。
如果已知点没有与JSCORS一致的WGS84坐标系成果,一般先要把已知点和JSCORS站点进行静态联测,平差计算出已知点的WGS84坐标,再进行坐标转换。
当测区面积不大时可以选用四参数转换,有的仪器中还提供三参数和五参数转换功能;当测区面积较大时,应选用七参数转换,在Leica仪器中称为经典三维转换方法,这种转换方法转换精度高,是RTK测量首选的转换方法。
5 正常高计算
正常高不能由网络RTK直接测量得到。
可以采用高程拟合或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
采用高程拟合方法时,要求已知点经过等级水准测量,且已知点在测区分布均匀,包围整个测区。
在测区范围较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拟合的方法计算正常高。
在测区范围较大或精度要求较高时,在高程拟合时使用大地水准面模型(如EGM96)或植入地方似大地水准面数据的方法精化拟合结果,往往能够较好地控制拟合模型带来的系统误差。
如果地方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能满足正常高精度要求时,可直接利用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正常高,这种情况下要求似大地水准面采用的WGS84坐标系与JSCORS采用的WGS84坐标系IRTF YY 框架和历元一致。
6 结论
网络RTK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测量技术,也和其他测量方法一样测量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得到可靠的,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成果。
测量点应适合GPS观测,观测前待初始化结果稳定后方可开始测量,测量时要求图形强度好,显示的测量精度与距离匹配,且取接收两次以上差分数据的测量结果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要求作为坐标转换的已知点至少3个以上,且能控制整个测区;要求作为正常高拟合计算已知点在测区均匀分布,且能包围整个测区,已知点正常高成果是等级水准联测成果。
当已知点没有与JSCORS一致的WGS84坐标系成果时,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联测已知点,得到可靠性强,精度高的成果,以提高已知点WGS84坐标系成果的精度,提高坐标转换精度和高程拟合精度。
坐标转换模型宜采用七参数转换模型,不仅适合大的区域,转换精度也较高。
正常高计算宜利用大地水准面模型对大地高加入高程异常改正再进行拟合,能有效地控
制拟合模型带来的系统性误差的影响。
当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较高时,直接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正常高。
参考文献
1.JSCORS成果资料汇编,2006年.
2.刘大杰,施一民.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
3.唐卫明.大范围长距离GNSS网络RTK技术研究及软件实现,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吉渊明,赵水泉.曲面拟合求GPS网正常高的几点认识,测绘通报,1998年第7期.
5.李振洪,吴云孙.GPS高程拟合系统的研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24卷第4期.
作者简介方位达,1975年12月生,工程师。
主要从事空间大地测量的工作。
工作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市北京西路75号(210013)。
电话:025*******。
电子邮箱:FANGWEIDA_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