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梅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缺点 , 对交通处理和安全均带来问题。根据这些问 题 , 口的最小 间距必须根据道路的性质 , 交叉 交通
的特 性而定 。 6 . 2原则上应避免错位交叉和折角交叉 , 不得
梅州市道路系统规划将规划 区范围道路分成 三级 , 即城市主干道 、 次干道及支路 , 在原有路网格 局的基础上将其完善 , 形成双十字形与环形放射形 相结合的城市道路 骨架 ,其内仍 以方格 网结构为 主, 由此组成城市的道路系统。
摘 要: 交通运输是 国民经济 的大动脉 。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的物质基础 。道路是 交通 的基 础 , 负着城 市内部 和城际之 间的 中转 、 是 担 集散 的 功 能, 交通 网络 中起 着“ 在 结点” 的作 用。道路 的建成 可以使 土地使 用与开发 得以迅速发展 , 对商品流通 、 发展 经济、 开发 山区和旅游事 业发 展等发 面都有 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从路 网结构 、 能划分 、 幅、 功 路 断面、 平面交叉、 交通 组织等方面浅析梅 州市的道路 交通 系统。
调。
北接梅江桥 、 南至机场, 彬芳大道北接东山大道 、 南 至火车站。 () 2 以嘉应路为东南轴 , 西接嘉应西路 、 广梅 路、 东经东桥、 芹洋接东升工业区罗乐火车站。 2. 2 环路: 包括内环 、 中环和外环路。 () 1 内环路 即嘉应大桥 、 梅江大道 、 梅江桥 、 广 梅路、 嘉应路围成 的闭合环。 ( ) 即经梅州大桥 、 2 中环 中环路 、 彬芳大道 、 东 山大桥 、 东山大道、 梅松路, 中环路形成 的闭合环。 () 3外环路即以连心桥经浣下 、 站前路、 芹洋大 桥、 芹黄 、 龙丰、 蕉林坑、 饶公桥 、 石月 、 田、 古 城北中 学、 黄明、 槐岗电厂、 扶大 、 卢麟岌形成闭合环。 2 3放射 眭道路, 即出城干道, 包括至福建的梅 梅汕路, 至大埔的东升工业大道等 。 3道路的服务功能: 外环路为过境公路及远期高速公路的引人线 ; 中环路为城市内客货运交通性道路 ,抗震 防灾道 路, 局部地段还起到工业区与居住 区卫生防护带作 用; 内环路为市内生活性道路。 梅江大道 、 江南路 、 新中路 、 四横道 、 五横道为 生活性交通道路; 嘉应路 、 彬芳大道为城市客货交
梅州市三松线公路工程勘测设计概况

梅州市三松线公路工程勘测设计概况
容友鹏
【期刊名称】《广东林勘设计》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梅州市三松线是连接大埔县三河坝和梅县松口之间的一条重要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防战备公路。
路线沿梅江河左岸布设,地形起伏,一河两岸自然风光秀丽。
本文对该路线的勘测设计过程作全面介绍。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容友鹏
【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217
【相关文献】
1.我国第一条百公里三线铁路:京津三线的建设和使用概况 [J], 刘致和;王庆林
2.医治企业“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一济良方核心指数工资制 [J], 苏永青;邹清平
3.我国有线电视的又一个春天——第三届有线电视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大会暨′99有线电视、卫星、微波及视频技术研讨会概况 [J],
4.广东梅州市三条高速公路明年底开工建设 [J],
5.铁三院签订深圳地铁二期一号线续建工程勘测设计总承包合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州东环路规划

梅州东环路规划
据了解,梅州东环支线项目全长约15公里,起点位于梅县区丙村镇,设置丙村枢纽互通立交与梅大高速相接,跨梅江河、省道223线、省道224线、国道205线以及漳龙铁路,终点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竹洋村,设置竹洋枢纽互通立交与长深高速相接,预计年底实现通车。
27日早上,梅大高速公路梅州东环支线项目正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开始实施路面水稳层摊铺工程,这也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冲刺路面工程建设,离项目今年底建成通车、梅州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又更近了一步。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防护用品保障到位,动态监控员工健康状况,所有到岗人员经过核酸检测后方可复工。
目前,项目人员到岗率将近50%,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架梁班组、钢筋班组、边坡防护班组、互通班组已进场,其他工点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复工。
此外,为确保项目年度计划的完成,项目组建督导组专门督导复工各项举措落实,逐步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调整施工计划,督促协调解决标段劳务工人驻地、砂石原材料供应、劳务班组更换、交通运输等问题,尽快实现全面复工。
截至目前,梅州东环项目软基处理、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基础开工累计完成100%,桥梁上构即将完成,隧道工程正稳步推进,其古顶隧道预计6月贯通,路面施工正全面发力。
浅谈梅州市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浅谈梅州市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高国胜;钟韶英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08(002)001
【摘要】从梅州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出发,探讨如何使城市交通系统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高国胜;钟韶英
【作者单位】梅县规划设计室;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
【相关文献】
1.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以漳州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J], 庹飞
2.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舒适性的规划建设思考——从纽约、芝加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学习心得 [J], 王黎
3.日常生活视角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呼和浩特市一环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J], 吕慧芬;杨永胜;韩凤伟;张志丹
4.浅谈山地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与规划设计策略 [J], 刘洋
5.构建高效的交通系统创建独具特色的城市地标——浅谈三明南站片区枢纽工程规划设计策略 [J], 黄劲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州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

梅州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为了方便梅州市内外的交通联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动梅州市的经济发展,本报告将对梅州市的公路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梅州市交通概况1.1 交通基础设施梅州市目前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公路网辐射连通,交通运输相对便利。
其次是铁路和水路,虽然不及公路发达,但对于梅州市的交通运输也有一定的作用。
1.2 交通拥堵情况由于交通工具有限以及交通规划的不完善,梅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的现象较为常见。
1.3 未来发展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梅州市的交通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现有的交通设施将难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公路可行性研究2.1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梅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动梅州市的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公路布局,提高交通流量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2.2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梅州市现有公路的规划及布局分析(2)公路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包括设计方案、建设难点等(3)公路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规模、投资回报率等(4)公路建设的社会可行性,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等2.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梅州市公路可行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3.1 现有公路布局分析经过调研发现,梅州市的公路布局相对合理,但存在部分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优化。
3.2 公路建设的技术可行性根据专家意见和文献资料分析,梅州市可以考虑增设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3.3 公路建设的经济可行性根据投资报告分析,梅州市的公路建设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公路建设对于梅州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投资回报率较高。
3.4 公路建设的社会可行性公路建设对于缓解梅州市的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有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未来发展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2、规划范围市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为梅州市市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包括两区一市五县,即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与优化城镇体系。
城市规划区范围:具体划定南至长沙镇长沙村、小密村(部分)、程江镇大和村、大塘村;西至南口镇车陂村、南龙村、仙湖村、龙塘村、侨乡村;东至西阳镇新联村、江子上村、太平村、鲤溪村;北至城北镇扎下村、上村村、杨文村,城东镇谢田村、书坑村,作为初始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76平方公里。
图1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1、总目标: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经济绿色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2、经济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30年,力争GDP比2014年翻两番,突破3500亿元大关,人均GDP65000元。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带动力强、集约化水平高、关联度大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的绿色产业体系。
3、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30年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4年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生态环境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30年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量降幅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要求。
5、基础设施目标:加快以交通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航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源、水利、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力明显提升。
梅州客都大桥总体设计

桥位 处江 面宽 约 1 9 0 m, 水深 0 . 2~2 . 5 m, 覆 盖
层小于 1 m, 基 岩 为砂 岩 、 泥质粉 砂 岩 。桥 址 区属南
图 2 客都大桥桥型布置 图
1 . 1 合理 拱轴 线 的计算
拱肋受 到沿 轴线均匀分 布的重力 和节 点上集 中的斜 向 吊杆索力 的作用 。因为拱肋 只承受 轴力而不承受
=
等
设 计对 两 种 吊杆 类 型 进 行 了 比较 , 一 种 是 平 行钢 丝 吊杆 , 一 种 是 钢 绞 线 整 束 挤 压 吊杆 。平 行
钢丝 吊杆 采用镀 锌 钢 丝成 品索 或环 氧 喷 涂 钢 丝 成
式中 . . 厂 为拱 轴线 矢 高 , 为 拱轴 线理 论跨 径 ,
1 . 3 吊杆 的选型 与 布置
型拱轴线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 , 但该方程不可积 ,
得不 出简单 的数 学关 系 式 。一 般 梁 拱 荷 载 比大 于 5时 , 可 以忽 略 拱 圈 的 自重 。对 于客 都 大 桥 , 拱 圈
采用 的钢 箱拱 , 主 梁采 用 混 凝 土箱 梁 , 桥 面 系荷 载
宽度 4 1 m, 设计车速 6 0 k m / h ; 公 路 一 I级 设 计 荷
主 桥采 用拱 梁组 合体 系 , 效果 图如 图 1 。
载 ] , 人 群荷 载 , 城 一A 级 荷 载 复 算 ;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P =1 / 1 0 0 ;V I I 级航道 , 通 航 尺 度 为 1×( 7 1× 4 . 5 ) m; 地 震动 峰值 加速度 0 . 0 5 g 。
・
图 3为异 型拱 桥 的静力 图示 , 若拱肋 为等截 面 ,
梅县新城外环路与205国道并线段方案设计

梅县新城外环路与205国道并线段方案设计
邹江海;林能佑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2()11
【摘要】梅县新城外环路作为梅州市双十字形与环形放射形相结合的城市道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完善项目所在范围道路网结构体系,对加快梅县新城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步伐,对梅州市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从规划及项目定位出发,详细论述了外环路道路的总体设计方案,同时针对外环路与205国道并线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详细对比了三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线位平纵指标、交通功能、对周边建筑及居民影响、可实施性、景观性、工程造价等因素影响,推荐了最佳方案。
该项目形成的成果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29-31)
【作者】邹江海;林能佑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
【相关文献】
1.205省道特大桥连续梁直线段托架施工技术
2.207国道襄阳改线段下穿福银高速公路方案设计
3.广州萝岗新城外环路下穿北二环高速隧道防洪排涝方案优化
4.水
泥砼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206国道向城北外环路实例分析5.福州市新店外环路西段工程方案设计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作者:黄锦宇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20期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物质基础。
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担负着城市内部和城际之间的中转、集散的功能,在交通网络中起着“结点”的作用。
道路的建成可以使土地使用与开发得以迅速发展,对商品流通、发展经济、开发山区和旅游事业发展等发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从路网结构、功能划分、路幅、断面、平面交叉、交通组织等方面浅析梅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
关键词:路网;功能;路幅;断面;交叉;渠化1 梅州概况:梅州市是闽、粤、赣边区及粤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客家人文化活动中心;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事业、文化事业,建成具有“山区风貌、客家风貌、江河风貌”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花园式现代化中等城市。
2 路网结构:现代城市的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也要满足城市环境清洁、宁静、生动、美观的要求,因此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首先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梅州市道路系统规划将规划区范围道路分成三级,即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在原有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将其完善,形成双十字形与环形放射形相结合的城市道路骨架,其内仍以方格网结构为主,由此组成城市的道路系统。
2.1 双十字形:(1)以彬芳大道、梅江大道为南北轴,梅江大道北接梅江桥、南至机场,彬芳大道北接东山大道、南至火车站。
(2)以嘉应路为东南轴,西接嘉应西路、广梅路、东经东桥、芹洋接东升工业区罗乐火车站。
2.2 环路:包括内环、中环和外环路。
(1)内环路即嘉应大桥、梅江大道、梅江桥、广梅路、嘉应路围成的闭合环。
(2)中环即经梅州大桥、中环路、彬芳大道、东山大桥、东山大道、梅松路,中环路形成的闭合环。
(3)外环路即以连心桥经浣下、站前路、芹洋大桥、芹黄、龙丰、蕉林坑、饶公桥、石月、古田、城北中学、黄明、槐岗电厂、扶大、卢麟岌形成闭合环。
2.3 放射性道路,即出城干道,包括至福建的梅松路,至江西的梅正路,至广州的广梅路,至汕头的梅汕路,至大埔的东升工业大道等。
3 道路的服务功能:外环路为过境公路及远期高速公路的引入线;中环路为城市内客货运交通性道路,抗震防灾道路,局部地段还起到工业区与居住区卫生防护带作用;内环路为市内生活性道路。
梅江大道、江南路、新中路、四横道、五横道为生活性交通道路;嘉应路、彬芳大道为城市客货交通性道路。
放射性道路为出入城交通性道路。
干道内以方格网为主的道路为内部生活性道路。
4 道路路幅宽度的确定。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地等部分组成。
近期横断面宽度,通常称为路幅宽度;远期规划道路用地总宽度则称为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應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的交通)、日照、通风、管线敷设以及建筑布置等因素,同时要综合城市在各个时期内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设上的不同特点、远近结合,统筹安排,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在梅州市的道路系统中的路幅宽度划分为:4.1 城市双十字路,中环和外环路及出城主干道路,路幅宽度60米,局部为50、 40米或30米。
4.2 城市次干道为内环路及其它生活性道路,幅宽为30米、24米,局部为40米。
4.3 支路红线控制在18米,局部为12米。
5 道路断面形式的确定。
道路断面形式一般根据道路的性质、等级,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城市用地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以确定。
道路横断面分为下列4种形式:5.1 单幅路。
车行道上不设分车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或虽不作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的称为单幅路。
我国旧城道路、一般公路、城市次干路、支路均采用这种形式,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高峰时间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的优点,单幅路缺点在于车种混杂和不安全,故只能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要道路。
梅城大部分支路及次干道为单幅路,由机非混行车道以及人行道组成。
5.2 双幅路。
用中间分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的,称为双幅路。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系汽车专用公路,为提高其行车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均采用双幅路断面形式。
城市道路双幅路上的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行,加之行人若从中央绿带突然突出时,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双幅路的中间带的绿化要妥善布置。
双幅路不宜用于城市中心及临街吸引人流公共建筑较多的街道,但可用于横向高差大、迁就地形现状而建成的道路。
5.3 三幅路。
用两条分车带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分为三部分的,称为三幅路。
鉴于我国城市道路上自行车流量极大,三幅路形式比较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是大、中城市主干路应首选的断面形式。
三幅路还具有机动灵活,便于分期修建的特点。
对中等城市近期交通量不大的道路,可先建机动车道部分,以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开通行驶;待交通量增长后,再扩建为三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的道路(≥40m),多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主干路,而不宜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城干道。
梅州市区主要的交通主干道及次干道采取这种形式,将城市中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进行分流,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5.4 四幅路。
用三条分车带使机动车对向分流、机非分隔的道路称为四幅路。
四幅路具有车速高、交通安全的优点,由于用地大、造价高,适用于快速路和交通量大的主干路。
如梅州市区正在建设的进城景观大道。
6 平面交叉设计城市道路靠交叉口连接成道路网,可以解决各个方面上的交通需要。
交叉口在城市道路网中其到从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道路网布局基本确定以后,重点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为今后交叉口的实施和交通组织提供条件。
在设计平面交叉口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6.1 交叉口的间距应尽量大一些,若间距小则交织长度不够,降低通行能力,因车辆等待信号停车造成邻近交叉口堵塞,右转弯车道长度不足等等缺点,对交通处理和安全均带来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交叉口的最小间距必须根据道路的性质,交通的特性而定。
6.2 原则上应避免错位交叉和折角交叉,不得已采用错位交叉时,最好设置分隔带以限制交叉口内的右转弯车辆通行。
6.3 交叉路口的主流交通尽量采用近似直线的线形,并且,主流交通在任何一侧有两条以上交汇时,最好将次要道路一侧的道路合并起来。
6.4 交叉口的交角原则上应近于直角,这样可使交叉口的占地较小,车辆在交叉口内通过的时间较少,通行能力较大,并且可以通视,冲突点少,同时,对道路两侧的建筑群布置也较有利,景观亦较协调。
6.5 平面交叉口的连接部位,其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应尽量平缓。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平面交叉口的纵坡宜小于或等于3%。
当交叉口的纵坡较大时,其相交道路的右转弯车辆会反超高行驶,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对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群标高布置相当不利,从而影响整个交叉口的景观协调。
6.6 在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流线的分流、合流,交叉数量随着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猛增,对驾驶员要求过度的注意力及判断力,增加了危险性。
此外,交通规划也很复杂,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也较低,交叉路口的相交道路条数最好不要超过五条,标准以四条以下为好。
当交叉路口条数超过五条时,应控制次要道路的交通出入,尽量减少冲突点,确保交通安全、顺畅。
7 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主要是保证相交道路的车流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在处理交叉口交通时,无论采用改善道路设施还是增设交通设施,其主要目的都是努力减少或消灭各种交通特征点,尤其时对冲突点的处理。
消灭或减少交叉口车流冲突点的方法有:7.1 实行交通管制:(1)设置交通信号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2)对交通方向实行限制:a. 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车种和不同行驶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
b.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左转弯车辆不仅是产生冲突点的主要因素,而且也影响直行方向主要车流的通行。
无论是保证交通安全,或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组织好左转弯车辆是一个关键问题。
组织左转弯车辆,可采用下列几种型式:(a)设置专用左转弯车道。
(b)实行交通管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准左转。
(c)设置环岛或交通岛,变左转弯车辆为右转弯车辆。
7.2 渠化交叉口的交通:渠化交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挤和阻滞的状况,提高车速和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
它对于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尤为有效。
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采用高出路面的交通岛。
按其功用和布置位置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几种。
7.3 修筑立体交叉:通过建造立体结构物设施,将相交道路不同行驶方向的车流分别布置在不同空间高度上,使其互不干扰,是解决相交道路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梅州市现有的道路交通以平面交叉口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前2种方法,早时期的道路建设以平面环岛为主,现阶段改造及新建项目以信号灯控制为主。
参考文献[1]北京市政设计院.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2]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徐家钰、程家驹.道路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