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热应激期间的饲养与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母猪热应激是指母猪在高温环境下所面临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会导致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疾病。

为了解决母猪热应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环境调控、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和疾病预防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调控1.1 控制温度:在高温季节,应为母猪提供凉爽的环境。

可以采用喷淋降温、通风降温等方式,保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

1.2 控制湿度:湿度过高会加重母猪的热应激程度,因此需要保持猪舍内的湿度适宜。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合理安排饮水设施等方式来控制湿度。

1.3 防止日照直射:直射的阳光会给母猪带来过多的热量,因此需要采取遮阳措施,如安装遮阳网或者树荫等,减少日照直射。

二、饲养管理2.1 合理的饲喂时间:在高温季节,应调整母猪的饲喂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饲喂。

可以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时段进行饲喂,减少母猪在高温时段的进食量。

2.2 定期清洁猪舍:保持猪舍的清洁是预防疾病和减轻热应激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洁猪舍,清除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内的卫生环境。

2.3 提供适宜的饮水:高温环境下,母猪的饮水量会增加。

因此,需要确保母猪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三、饲料营养3.1 调整饲料配方:在高温季节,母猪的饲料需求会发生变化。

应根据母猪的生理状态和环境温度,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以提高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

3.2 分散饲喂:高温环境下,母猪的食欲会下降,因此可以采取分散饲喂的方式,将饲料分为多次供应,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饲料。

3.3 添加酸化剂:适量添加酸化剂,如有机酸等,可以改善母猪的饲料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其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疾病预防4.1 注重疫病防控:高温环境下,母猪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措施,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4.2 定期体检: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猪群夏季热应激的防治措施 夏季应对猪群热应激的办法 - 养猪技术

猪群夏季热应激的防治措施 夏季应对猪群热应激的办法 - 养猪技术

猪群夏季热应激的防治措施夏季应对猪群热应激的办法-养猪技术热应激是指处于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作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如果猪发生热应激会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种猪发生热应激则会影响繁殖力,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以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群夏季热应激的防治措施夏季应对猪群热应激的办法。

1.保证营养供给夏季母猪饲粮中应多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每吨饲料内添加碳酸氢钠3~5公斤、维生素C100~200克、维生素E40~80克,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抗热应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饲料配制应采用新鲜、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原料,还可通过添加3%~5%的油脂及酶制剂,减少麸皮等高纤维原料配比,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改善适口性,来增加母猪能量摄入量,有效减少哺乳母猪因采食量不足而引起的机体组织分解。

改变饲粮成分可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

对饲养于20~30℃环境下的泌乳母猪喂以基础饲粮、高纤维饲粮或高脂肪饲粮。

在高温环境下,提高饲粮的能量含量,能够显著提高泌乳量,并且乳脂率也有提高的倾向;相反,在饲粮中添加纤维则降低了泌乳量,这是由于纤维在后段肠道中发生微生物发酵导致体热产生量增加而造成的。

选用品质较好的原料,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储存饲料原料。

2.保证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哺乳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8~20℃,超过适宜温度,每增加1℃,每头母猪每天的饲料摄入量减少100克。

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依靠母乳,而母乳是否充足需要通过采食量来保证。

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不足会造成断奶失重大,影响断奶后的发情配种,同时仔猪断奶重也不达标。

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方法有降温、少喂多餐、湿拌料、及时清理料槽等。

少喂多餐是指一天饲喂4~5次,每次少喂,可保证母猪每次都吃完;湿拌料可以提高母猪的食欲,特别是在夏季;而及时清理料槽也可提高母猪的食欲。

采用湿拌料,水料比为1∶1,可提高采食量10%左右。

3.保证充足饮水夏季的饮水容易被大肠杆菌和原虫等污染,因此要做好对饮水的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是漂白粉或二氯异腈尿酸钠。

高温季节猪应急的应对措施

高温季节猪应急的应对措施

利用通风、遮阳等措施调节温度
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猪舍内的温度。可以采取南北窗全开、打开 地窗等方式来增加通风量。
遮阳
在太阳直射强烈的时候,可以使用遮阳网、植物等措施来减少太阳 直射,降低温度。
人工风扇
在高温环境下,可以使用人工风扇来增加空气流动,降低环境温度 。
利用地板局部降温系统或“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需要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来促进生长和哺乳, 适宜温度为18-22摄氏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 湿度适当。
生长育肥期猪
需要适当降低环境温度以促进生长,适宜温度 为25-30摄氏度。加强猪舍通风、增加人工风扇 等措施来降低温度。
妊娠期母猪
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来保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温度为15-20摄氏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 ,湿度适当。
地板局部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多排水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有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 区。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将水帘机和风扇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降温方式。水帘机可以将水变成水蒸气,通过风扇将水蒸 气吹到猪舍内,从而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05
其他注意事项
保证饮水干净充足
采食量下降
妊娠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因为高温影响食欲和采食量下降 ,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对临产母猪的影响
阵痛反应强烈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因为高温影响阵 痛反应强烈,使分娩过程变得困难。
生产过程延长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延 长,增加难产风险。
奶水不足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奶水不足, 影响刚出生仔猪的生长和发育。
减少热辐射
太阳直射和红外辐射会导致猪舍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为了减少热辐射的 影响,建议猪舍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必要时加挂遮阳网等。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概述:热应激,就是当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使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与机能上的不良反应。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

在夏季,由于热应激,母猪配怀率下降、流产、死胎、弱仔等现象**上升,热应激还导致商品猪生长缓慢或停滞,以上都使养猪生产成本显著**。

如何防制或减少热应激对种猪的影响,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夏季饲养管理的首要问题。

生长肥育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1℃,一般认为32~38℃是热应激范围。

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5~10℃时,猪的采食量则要**6%~21%。

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日增重减少。

其原因可解释为:1、由于热应激改变了生长育肥猪机体内分泌的正常活动,导致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了机体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继而**猪的日增重速度。

2、高温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从而致使采食量下降,使养分摄入量减少是猪增重**的直接原因。

在很大的温度范围下猪都可以获得相似的生长性能,最适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建立生物反应函数来确定。

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处于5-30℃,自由采食的育肥猪生长性能(相对采食量、相对生长速度和相对饲料转化效率),但是,在5-20 ℃的环境下,猪的生长性能都没有显着差异Nienaber 等,1987a)。

Nichols等(1982)有类似的报道,10-25℃的条件下,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差异。

这表明出栏前的环境控制措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猪的环境适应能力(Hahn 和Nienaber,1988)。

虽然以上有关于短期热应激和长期热应激影响的研究有所矛盾,但是这两种研究都具有实用性,因为热应激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只是短时间内,这取决于气候和地理位置。

猪热应激的预防措施:改善饲养环境许多养殖户一般比较注重产房母猪和仔猪的保温,但对防热投入不够。

养猪场热应激危害及控制措施

养猪场热应激危害及控制措施

养猪场热应激的危害及控制措施热应激(Heat Stress)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1、热应激发生的原因猪属恒温动物,存在一个等热区,在这个范围内,猪借助于物理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得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正常的体温。

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值时,即出现热应激。

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

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均有其最适温度,而且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

初生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4℃~35℃;3~4周龄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稍大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成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2℃。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2、猪热应激的危害在我国南方5-11月天气气温较高,较热时白天气温可超过35℃,高温对各个猪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

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

因此,采用合理的降温设施,可降低猪群的热应激,从而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达到提高猪群经济效益的目的。

3、热应激的控制措施3.1改善猪舍外部环境做好猪场的绿化工作通过在猪场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如栽种速生桉、杨树等,可降低夏天热辐射60%~80%,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

同时,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的比例,以调节和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环境。

加强隔热设计屋顶采用隔热材料,如泡沫、木板等,因为房顶吸引热量后,向室内幅射,加上隔热层后,可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

屋顶采用隔热材料只能局限于新建猪场或猪舍改造。

防治猪热应激的措施

防治猪热应激的措施

(3)供给充足清洁、凉爽的饮水。猪获得饮水的来源有三种:饮用水、饲料中的水、代谢水,其中饮用水是最主要的来源。在高温环境下,猪利用水的冷却能力,通过蒸发散失潜热,体内预热的排出主要靠呼吸道挥发体内水分而实现。临床实践中给处于热应激下的猪供给10-15℃的饮水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采食量。
(4)添加电解质、微生态制剂。高温环境下,猪体内矿物质代谢失常极易导致机体酸碱不平衡。通常在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对预防夏季高热给猪带来的危害有良好的效果。;另外添加有机酸能调节胃肠道的酸碱环境,进而影响微生态环境,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浪费,改善饲料报酬,促进猪的生长,一定程度上消除热应激的危害。
防治猪热应激的措施通常有:
1.营养调控措施
(1)提高猪日粮能量水平。炎热的夏季可用油脂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使猪只获得较高烦人生产净能,并改善口感,提高采食量。
(2)适当改善猪日粮中蛋白质的配比。在长期的热应激状态下,猪只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均受到抑制,但合成代谢受到的抑制成都更为严重。在高温条件下适当地提高蛋白质的水平可消除热应激对猪日增重和料肉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日粮中用合成的赖氨酸替代部分植物蛋白质可缓解猪的热应激。例如猪富宝—0.5%猪核心预混料中98.5%的赖氨酸高达30%,可有效缓解热应激。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应激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猪在热应激的环境下,会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和动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发展,热应激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现象日趋严重,夏季亦是疾病多发的季节,随着气温升高,猪的热应激也很容易发生,造成猪采食量降低,抵抗力减弱,影响生长、猪肉品质变差等等。

夏防猪热应激

夏防猪热应激

夏防猪热应激
猪发生热应激会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

种猪发生热应激则会影响繁殖力。

预防猪发生热应激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猪舍防暑降温猪场要建在通风的开阔地带,选择坐北朝南方向,以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猪舍为宜。

传统敞圈搭建凉棚或搭建遮阳网,封闭式猪舍屋顶涂白色涂料或覆盖隔热层,将猪舍门改装成通风门,加强通风换气。

猪场和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

安装风扇或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舍温过高时可用胶管或喷雾器定时向猪体(分娩舍除外)和屋顶喷水降温或人工洒水降温,但要注意猪舍内的排湿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选择适口性好、新鲜优质的原料配合饲粮,适当降低高纤维原料配比,控制饲料粗纤维水平,以减少体热产生;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饲料中添加5%以内的油脂;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轻高温季节猪的散热负担。

降低猪舍饲养密度,控制猪舍内温度;有条件的可安装自动饮水器,供给猪充足的饮水,促进体热散失。

添加抗热应激药物在饮水中添加蔗糖、电解质等成分;气温超过34℃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200~500毫克维生素C和200毫克维生素E,能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热应激能力。

适量添加碳酸氢钠(250毫克/公斤),也可缓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

选用具有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山楂、苍术、陈皮、黄芩等配制成饲料添加剂喂猪,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猪的影响,
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猪热应激急救措施

猪热应激急救措施

猪热应激急救措施
猪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对猪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猪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对症治疗很关键。

下面介绍一些猪热应激的急救措施。

症状控制
•降温:给猪提供充足的清凉水和通风环境,降低环境温度,以降低猪体温,减轻症状。

•水分电解质补充:病猪应及时给予足够的水分电解质补充,以预防脱水。

药物治疗
•中草药:可以尝试采用中草药治疗,增强猪的免疫力,并帮助其对抗病毒。

•抗生素:如果病情较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抑制和杀死细菌,以防止其继续感染并造成二次感染。

•其他药物:还可以使用消炎药或叶酸等药物对症治疗。

饲养管理
•加强卫生防控:猪热属于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平时注意加强防疫经常进行卫生消毒,避免病毒引起的二次感染。

•饲料管理:给病猪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并适量加入生物酵素帮助猪体恢复健康。

•定期检查:定期给猪进行身体检查,发现疑似病症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病情加重。

预防猪热
•疫苗接种:采用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或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加强环境卫生:猪圈、饮水和饲料容器等设施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保障猪的营养需求:定期检查猪的饲料、营养成分和饮水,保证猪的养分摄入量,进一步增强猪的免疫力。

总之,要控制猪热传播,需要做好防治措施,对于患病的猪,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免导致猪群感染。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预防工作,定期检查、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等,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娩时间的延长造成在两周内高的仔猪死亡率
发生在怀孕期最后阶段的热应激降低初乳中免疫 球蛋白的含量
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的影响
高温
摄食减少 无乳 母猪消瘦
仔猪黄白痢增加
仔猪成活率降低
影响繁殖性能
环境温度对哺乳母猪采食量与体重的影响
6.8 日 采 5.9 食 量 5.4 千 克 5.0 4.5 4.1 18.7 25.8 温度(°C ) 6.4 27.2 22.7 体 重 18.1 降 低 13.6 量 9.1 千 克 4.5 0 30.9 ( )
减缓热应激的管理措施
热应激降低了猪群的生长性能,引起严重的经
济损失,生长者必须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加以 克服。可选择的管理措施包括选用适宜的冷却
方法(如通风、提供凉棚、蒸发冷却、给猪淋
湿以及滴水冷却等)、指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运输时提供舒适的环境等。
采用机械通风系统
封闭猪舍一般需装备机械通风系统,以便适应
各种气候条件。猪体表快速的空气流通有利于 对流与蒸发散热,猪舍建议通风量见下表。
由于使用风扇可能会产生贼风,对初生仔猪不
利,所以给哺乳母猪降温较少使用风扇。
设计合理的猪舍结构
猪舍及有凉棚的屋顶与天花板应具有较
好的隔热性能。在设计猪舍结构时应考 虑建筑有较大伸展宽度的屋檐,从而使 墙壁、窗户及通道得到充分的保护,避 免阳光对猪直晒。 生产者可以通过浇湿屋顶来降低猪舍内 的温度。在高温持久及冬季温暖的地区, 建议在屋顶上使用有颜色的建筑材料, 以反射阳光射线,使猪免受辐射。
热应激期间猪的饲养与管理 赵 亮
天津绿赛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工厂化猪场生长工艺流程
配种怀 分娩舍 保育舍
孕猪舍
繁殖公母猪
哺乳期4周
乳猪阶段
保育期 5-6周
仔猪阶段
生长舍 生长期 7-8周
中猪阶段 育肥舍 育成期 7-8周 育肥猪阶段
出场
出生至出售(182天),体重达90-100kg
猪在不同年龄与体重阶段下的等热区
热应激的症状
* 气喘是猪发生热应激时最早最明显的症状之一。猪自
身没有汗腺,所以不会出汗。只有通过气喘来提高呼 吸量,不断呼出热气,从而散发体热。 * 安静、贪睡,寻找最冷的地方,以便将体热尽快地转 移出去。 *饮水增加,粪尿排泄增加
*食欲减退,以减少营养物质消化与代谢所产生的热量 (即热消耗)。
热应激对猪群繁殖性能的影响
( )
从图2可看出,当环境温度从25.8°C上升到30.9 °C时,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体重的显著降 低。
热应激对哺乳母猪产奶量与 背膘厚的影响
高温使哺乳母猪的产奶量与背膘厚显著降低,因为采食 量的降低使哺乳母猪处于负的营养平衡状态,从而使 母猪不得不动用体内组织的营养来产奶。
指 标 适宜温度(23º C) 高温(30.9º C)
热应激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种公猪连续三天经受31.4-- 35.4的高温将使初
产母猪的受胎率显著降低,见表。
公猪环境
等热区 配种后第30天时 胚胎成活率 71.2
配种后第30天时 初产母猪受胎率 41.2
热应激
28.6
48.5
种公猪从热应激开始,其精液品质(或精子活力)将会逐 渐退化,持续期可达3—6周,而受胎率其繁殖力的完全恢 复则需要6—8周的时间。一般来说,热应激对公猪繁殖力 的影响在热应激结束后9—11周才会消除。
¸ È ² é Ð ×Ö í Ï Ä ¶ Ì Ð ×Ö í ú ³ É ¤í Ö Ê Ó · ý Ö í Ñ É È ï Ä ¸ Ö í ¸ È ² é Ä ¸ Ö í É Ä ³ ê ¹ « Ö í 1.81-5.44 5.44-20.41 20.41-58.97 58.97-108.86 136.1-272.2 170.1-283.5 136.1-317.5 30.3 26.3 19 16.2 16.2 16.2 16.2 36 32 27.5 24.7 27.5 24.7 27.5
Hale Waihona Puke 泌乳第9-12天采食量(kg/天) 泌乳第21天产奶量(kg/天)
6.08 6.67
2.90 5.00
泌乳第9-21天间背膘厚减少(cm)
0.15
1.17
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哺乳母猪经受热应激后产生一系列的“滞后”效应,如断奶后发 情期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以及胚胎死亡率增高等。图3 表明,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的发情率从1月份至8月份呈现下降的趋 势,此后逐渐上升,这是典型的高温“滞后”效应,并且初产母 猪比经产母猪下降的程度更大。
图1表明,热应激对猪群繁殖性能的影响并不因热应激 时期(即高温时期)的结束而终止,而是要持续一段 时间,持续期可达6— 8个月。
公猪热应激引起的产仔数下降
母猪产仔数下降 公猪繁殖力降低 热应激
6
7
8
9
月份
10
11
12
1
2
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
热应激对后备母猪与初产 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后备母猪在高温期间因食欲减退而使体
夏季影响公猪精液活力的传染病
主要是乙型脑炎 由蚊蝇传播夏季多发 主要症状:公猪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 减退,精液品质下降
热应激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最明显、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采食量的下降,并由此引
起生长育肥猪增重速度的减慢,(见图4),所以,克 服生长育肥猪热应激效应的措施应集中于获取最佳的 营养物质摄入量。
况发育不良,这将会使后备母猪的初情 期延迟,排卵数减少(30天或更多)
初产母猪比较脆弱,对高温特别敏感
热应激对母猪发情的影响
发情周期和由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 增加,降低正常发情率
发情时间变短 安静发情 降低排卵率
热应激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在妊娠早期(前30天)与后期(后30天)对热 应激最敏感,在妊娠中期对热应激的耐受力强。在妊 娠前期主要是流产率与胚胎死亡率增高,而在妊娠后 期则表现为分娩时的死胎与木乃伊发生率较高。 高温热应激延长产仔时间,增加僵猪数,另外分
90 断 发奶 情 后 80 百 7 分 天 70 率 内 60 母 猪 50 40
经产母猪
初产母猪
(%)
1— 3月
4— 6月 断奶月龄
7— 9月
10— 12月
热应激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公猪精液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 高温(38-40º C) 公猪性欲下降 精液稀薄 死精弱精增多 活力下降
母猪受胎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