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隐身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战争中的隐身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为了更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隐身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它已被应用于研制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坦克、隐身舰船等各种隐身武器,有的已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使用。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未来战场上将出现愈来愈多的各种隐身武器。这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打破已形成的攻防平衡,推动防御系统中的各种探测系统发生重大变革,刺激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它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综合了诸如流体力学、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域的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出现的重大军事技术项目之一。主要是靠减少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或发现概率降低,致使等到发现时防御系统已来不及反击的技术。

隐身技术分为无源(被动)和有源(主动),无源(被动)隐身技术有其固有缺陷,如隐身外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弹药装载量;吸波涂层会增加平台和武器的重量,影响其速度和机动性。有源(主动)隐身技术可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病,获得更佳的隐身效果,因此今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

实现有源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有:

1、采取有源抵消法。近年来,随着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探知雷达波信号的相位成为可能。目标可在此基础上发射与敌方雷达波幅度相近、相位相反的电磁波,二者能量对消,从而使敌方雷达接受机合成方向图上的指示始终为零,雷达手无法发现目标。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所装备的ZSR-63电子战设备就是一种主动发射电磁波的有源对消系统。

2、采用低截获概率电子设备。为尽量减少机载电子设备电磁

信号被截获的机会,通常采用如下措施:机载雷达自主管理发射功率,捕获到目标后立即将辐射能量自动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要的最小值;在时间、空间和频谱方面控制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发射;

采用频率捷变技术。如美国的B-2、F-22等隐身飞机都装载了低截获概率雷达。

3、采用主动伪装措施。在兵器上安装特殊照明系统或采用电

致变色材料。目标与背景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比度,这种对比度与颜色、表面反光特性有关。安装特殊照明系统可调节目标的表面亮度,降低或消除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可使目标与背景颜色相近或一致,从而取得隐身效果。

在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结构隐身等传统隐身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隐身机理,主要有:

1、仿生学隐身技术。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天生的隐身

本领,为隐身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课题。比如,为什么变色

龙能根据背景环境而变化颜色?燕八哥与海鸥的大小相近,为

什么雷达截面只是海鸥的1/200?为什么蜜蜂的体积远小于麻雀,但雷达截面反而比麻雀大16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现象,以寻求新的隐身机理和技术。

2、)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实验证明,飞机、舰船、卫星等兵器

的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层后,雷达波会被吸收或折射,从而使反射到雷达接受机的能量减少。例如,应用该隐身机理研制的13厘米长的微波反射器,在4~14吉赫的频率范围内,可使雷达接受的回波能量减少到原来的1%。等离子体不仅可吸收雷达波,还能吸收红外辐射,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使用简单、寿命长等优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已在俄罗斯部分战斗机上使用,隐身效果可与美军目前的隐身战斗机相媲美,并且不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为飞机隐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3、微波传播指示技术。这种积极书是利用计算机预测雷达波

在不同大气中的传播特点来实现的。大气层的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能够改变雷达波的作用距离,使雷达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畸变,以致在雷达覆盖范围内产生“空隙”,即盲区。

同时,雷达波在大气中以“波道”形式传播,能量集中于“波道”内,“波道”外几乎没有能量。如果掌握了不同天候条件下的微波传播规律,通过计算和预测,使突防兵器在“空隙”

内或“波道”外通过,就可以避开敌方雷达的探测,达到隐身目的。

近年来,美、俄、英、法等军事强国都加大了隐身技术的研究力

度,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新隐身机理研究取得突破,一批新型隐身材料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可以预见,隐身兵器和作战平台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并逐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多功能的隐身,“隐身战场”正在形成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