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3:第3课 美苏争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美苏争霸

情境导入: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

(1)美国:美国总统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实行“和平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

(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竞赛不断升级。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背景:

(1)美国国力大量消耗。

(2)苏联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1969年1月,上台,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外交。

(2)1963年和1968年先后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条约,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1973年和1975年,召开了由东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在会议通过的文件中,各国均表示互相尊重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及平等独立,不干涉内政,加强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3.“缓和”下的角力:

(1)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的斗争,也不能妨碍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民主与民族独立力量的支持。

(2)美国:美国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积极推进“”策略,以“尊重人权”为口号扩大影响,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重难点释疑:

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战略政策(尼克松主义)

(1)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缓;侵越战争的影响;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总之,20世纪60代以来,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为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

(2)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外交政策,强调均势外交。

(3)举措: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并减少对盟国承担的军事义务。

(4)影响: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的标志。

课堂检测

1.美苏争霸局面逐步形成于()

A.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开始之时

B.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之时

C.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之后

D.尼克松当政时期

2.1969年尼克松改变对外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B.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C.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D.苏联推行“缓和”战略

3.20世纪70年代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1968年美苏签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

B.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C.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D.苏联的“缓和”战略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4.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美苏争霸

C.美苏关系恶化 D.苏联出兵阿富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

参考答案

1.C 【解析】赫鲁晓夫上台后,试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由此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2.D 【解析】苏联推行“缓和”战略的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初。

3.C 【解析】1972年5月,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等文件,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

4.B 【解析】通过两幅图及图解,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正是由于柏林墙的修筑,导致了柏林的一分为二,而其根源则是美苏争霸。

5.【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

(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