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ppt_课件 统编版历史1

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ppt_课件 统编版历史1

年增加22%,农业总产量也接近1940年的水平。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1946年建成苏联第一座原子
能反应堆,1949年又成功爆炸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
苏联经济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它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1950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棉纺织业、食品加工工业等轻工业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农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战后苏联发展成就及问题
阅读材料,概括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战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46年3月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规定其基本任务是“恢复
国家遭受蹂躏的地区,把工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然后再大大超过这一水平”。随后,苏联人民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工作,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到1950年工业总产值比1940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自主权不多,利润空间不大。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 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把科技
阅读材料,分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给苏联 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
发展的重心也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 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东高欧度社 集会中主的义政展国治家经,的济建体耕立制: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50-80年代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ppt课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ppt课件--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新变化
New changes in socialist countries
第一部分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United socialist reform path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自主思考】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
第三阶段: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 就第一阶段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若干方面又提出一 些新措施 ✓ 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计划体系 ✓ 严格控制新上基建项目 ✓ 把企业物质鼓励基金的形成指标 ✓ 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与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
虽然对促进集约化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益有一定作用,但它 仍然是在坚持国家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 些修补措施,僵化的理论和体制使问题越积越多
三和路线
三和路线: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党中央工作报 告中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 渡”的“三和路线”。“三和路线”是斯大林资本主 义总危机理论的修正,奠定了苏联对外政策新的理论 基础。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较准确的把握了国际 形势发展的脉搏,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对缓和国 际紧张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也为苏联和平建设提供 了条件。尽管这一路线还缺乏严密的理论根据,却是 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与推进。
1. 1 60年代初,赫鲁晓夫改革已成全面失败之势,但却更加独断专 行。
2. 1964年10月初,苏共领导层趁赫鲁晓夫去克里米亚休假,酝 酿了“倒赫”密谋。
3. 赫鲁晓夫被迫退休,领取特种养老金。 4. 1971年9月11日病逝,终年77岁。
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
第一阶段: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 ✓ 恢复集中领导的部门管理制,并兼顾地区管理的原则 ✓ 在坚持集中计划勃的列前日涅提夫执下政,时期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 ✓ 以利润留成设置企业经济刺激基金 ✓ 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

社会主义发展史PPT

社会主义发展史PPT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
1966年至1976年,又一个曲折十年
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 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 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 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 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 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
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学习教育之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演讲人:小某某
时间:2020.07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軟件爬取本文檔,我加入了版權聲明,不影響您使用, 用時把此頁删除即可。用软件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 了,你想要的PPT中无背景的PNG图片都不存在,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 反对软件爬取,请用原版。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 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 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 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 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 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 个说法。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軟件爬取本文檔,我加入了版權聲明,不影響您使用, 用時把此頁删除即可。用软件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 了,你想要的PPT中无背景的PNG图片都不存在,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 反对软件爬取,请用原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学的发展PPT课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学的发展PPT课件
1883年出版德文时,书名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学习这一著作,对于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 基础和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奠基意义。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 主义的入门”。由此可知,恩格斯这部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6
二、本课的内容结构
《发展》的内容是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并围绕着这个中心阐述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五大部分组成: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 、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 和正文三章。本文节选正文部分。
和实践意义。
20
5
1880年,应恩格斯的朋友——法国革命家保·法拉格的请求,恩格斯 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章和第二 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由拉法格译成法文,先在《社会 主义评论》上发表,随后以通俗小册子形式出版。恩格斯认为,这种译 本小册子,比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厚的著作来,更能为工人所理 解。
9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
作品
10
——法国的摩莱里(1720-1780) 的《自然法典》
——法国的加布里埃尔·博诺·德· 马布利(1709-1785)和他的《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和《论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 ——法国的格拉古·巴贝夫 (1760-1797)的“平等共和 国”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
作品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和他的《乌托邦》
(1516《乌托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和他的“千载太平之国”
——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和他的《太阳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课件

应用探究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 二共识的核心主张是( C ) A. 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 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C.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为不知道国门洞开之后中国经济将会向何处去,那些 1劳98动4 密14集个沿型海企港业口又城将市遭遇怎样的冲击。 1987 十中年共十之三后大,:该社来会主的义都初已级经阶来段的了理,论全球化下的中国
1经99济2 不南仅方谈没话有垮中掉共十,四反大而:愈建发立社显会出主一义种市场“经与济众体不制同” 的气质。十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哪些变化?
1山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革结束时城乡人民生活状况
项目 吃 穿
收入
内容
1地97点81年9严7162立年月华家 比1956年下降
人均粮食消费 我们19分1.5田公到斤户,每1户4公户斤主签字盖
人均食用植物油 章,1如.6公此斤后能干,0每.95户公保斤证完成 人均棉布消费 每国户家全伸7.年9手米上要交钱和要公粮粮。1。.8如3不米不在成(再,)向我 全民所有制职工们工干资部比作19(6坐6年)牢平杀均头降也低干4.(9甘%)心,
改变,往往从选择之初就已注定。只是谁也没有 2料00到1 ,中中国正国式这加十入年世来界贸的易变组化织步伐会是如此巨大。
知识海洋
二、改革开放进程 1.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1)农村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体制改革:下放企业自主权 (3)对外开放 2.改革与开放的深化 (1)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2)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 (3)开放力度的加大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改革开放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及其局限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 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 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 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结论]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 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 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 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 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 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 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ppt2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ppt2

苏 赫鲁晓夫改革 --冲击苏联模式

的 勃列日涅夫改革 —--体制更加僵化

革 与
戈尔巴乔夫改革 —直接导致解体
解 体 八一九事件 ---—加速解体
苏联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社会主义力 1949年,经互会成立
社 量的壮大 会 主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发 展 与 挫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和东欧剧变与苏联改革
1.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又进行了哪些改革? 结果如何?
2.思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哪 些共同点?
3.东欧剧变原因?实质? 4.苏联解体原因?时间?过程? 5.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的启示?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
(1)19__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改革。 内容:
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
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 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教 学难点

使学生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 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両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精品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PPT精品课件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 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
典型例题
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 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 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 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 “八二宪法”( )
A.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B.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D.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对内经济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2)城市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进行综合试点。 (3)理论突破: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重大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4)深化经济改革: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 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大力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沿海到沿江, 从沿边到内陆, 多层次、多渠道 、多种形式的全 方位对外开放的 新格局
二、改革开放进程
3.目标与成果 (1)目标: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 步推进。 (2)成果:到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典型例题
7.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 )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