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市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教程文件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篇1】一、发展目标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一)生产区域布局。
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
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
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
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四)建优产业基地。
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
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
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
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产业发展规划3篇

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精选3篇(一)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了解政府对各个产业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贷款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以便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
2.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和趋势,确定有潜力和前景的产业方向。
可以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趋势预测,选择适合的产业切入点。
3. 资源优势:评估本地区或企业的资源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等,确定发展的产业方向。
4. 技术支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看是否可以引入新技术或创新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5. 人才培养:确定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和数量,并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等。
6. 产业链发展:规划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7. 合作伙伴:寻找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分销商、科研机构等,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8. 资金投入:制定资金投入计划,包括资金来源、投资项目、投资时间等。
同时考虑融资渠道和风险控制。
9. 竞争对手分析: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10. 监测与评估: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跟踪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产业发展策略。
通过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精选3篇(二)制定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和定位:确定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明确主要产业方向和定位特色,如高新技术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2. 空间布局:确定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包括土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
要考虑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交通便捷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程度。
3. 产业配套和支持政策:制定相应的产业配套和支持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并提供有利条件,如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
4. 环境保护和生态规划: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素,制定相应的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确保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27•【字号】新政文[2007]46号•【施行日期】2007.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的通知(新政文[2007]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编制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乡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抓住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机遇,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区域发展用地,通过实施“三个集中”,即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聚集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发展基础。
第二节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三位一体”统筹规划,一并推进。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聚焦,集中扶持一批中心村,使中心村产业支撑有力,服务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改善,成为农村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生产要素聚集的主要载体。
第三节基本原则一、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原则。
在新乡市“一城三区五星环绕两个副中心城市”和“一轴五带三级四十个聚集区122个乡镇”城镇总体框架之下,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农村,用管理城市的理念管理农村,进一步完善户籍、土地、住房、就业、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9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9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6月16日重庆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规划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工业发展空间,根据《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工业园区及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规划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工业项目是指在规划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分类代码为M)的地块上修建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建设项目,包括普通工业项目、标准厂房项目和楼宇产业园项目。
第四条主城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量不得减少。
主城区内因城市更新拓展、产业布局调整或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等原因,确需修改工业用地规划性质的,应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总体平衡,确保该行政区域内工业用地总量不减少,规划工业用地的调减与调增方案应当同步申请、同步报批,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程序完善后再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
第五条加强规划用地分类管理,工业用地上只能建设工业项目。
“2.5”产业园、总部经济区和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不属于工业用地上适建的项目,应纳入贸易、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办公类用地(用地分类代码为B29)管理。
原则上不得在工业用地上新建楼宇产业园项目,鼓励利用已有楼宇发展楼宇工业产业。
特色产业小镇规划方案-最新版

特色产业小镇规划方案简介特色产业小镇,又称产业特色小镇,是一种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题,以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城市化建设形态。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特色产业小镇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特色产业小镇的规划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定位分析、产业规划、空间布局、配套保障等方面。
定位分析特色产业小镇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其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准性密切相关。
在确定特色产业小镇的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小镇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产业、资源、文化等独特优势,寻找适合的发展方向。
2.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应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寻找市场空缺,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技术创新:特色产业小镇应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促进创新创业、转化成果。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以下特色产业小镇的定位方向:•精品农业特色小镇:依托本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农业,打造精品农业特色小镇。
•文旅创意特色小镇:资本化,社会化,智能化服务其现有文旅资源,探索文化创意融合,发掘文旅创意特色小镇。
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特色产业小镇规划的核心内容,对于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本地的产业现状,包括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等。
2.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空缺。
3.梳理产业链条,明确产业的聚集点和发展方向。
4.鉴别竞争优势和创新空间,确定小镇的竞争定位。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提出以下产业规划:精品农业特色小镇•果蔬种植及加工业:以种植优质果蔬及其加工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区域农产品精品品牌。
•家禽养殖及相关加工:以家禽养殖技术研发、规范管理和加工销售为主要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业:以建设现代、智能化、微生态、示范型的高标准水产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
南方科大产业园规划方案

南方科大产业园规划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背景与意义 (2)1.2 规划范围与期限 (4)1.3 规划依据与原则 (4)二、产业园概述 (5)2.1 产业定位与发展目标 (6)2.2 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 (7)2.3 产业特色与优势 (8)三、基础设施规划 (9)3.1 基础设施需求分析 (10)3.2 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12)3.3 基础设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四、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 (15)4.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6)4.2 研发平台建设与管理 (17)4.3 创新团队与人才培养 (18)五、产业招商与企业服务 (19)5.1 产业招商策略与措施 (20)5.2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 (21)5.3 企业孵化与加速器建设 (22)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3)6.1 环境保护目标与标准 (25)6.2 环境保护措施与方案 (26)6.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 (27)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8)7.1 风险评估方法与过程 (29)7.2 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31)7.3 风险监控与应急响应 (32)八、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33)九、结论与建议 (34)9.1 结论总结 (35)9.2 建议与展望 (36)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制定了南方科大产业园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旨在明确南方科大产业园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服务保障,以期为学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力求使规划方案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南方科大产业园将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模式,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园区。
深圳市新型产业用地(M0)制度的政策与实践

深圳市新型产业用地(M0)制度的政策与实践一、M0用地的背景概况1. 产生背景为了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深圳市在2014年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新增了物流用地(W0)和新型产业用地(M0)两种用地类型。
其中,M0用地因为其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创新特征而备受关注。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土地资源有限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用地指标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更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当中,城市规划思维最大转折在于要从增量用地管理向存量用地资源深入发掘转变。
如何解决产业升级和空间不足的矛盾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深圳市早在2007年开始编制《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时,就将“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转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作为未来时间的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
从此,深圳市开启了城市更新时代,并通过城市更新规划逐步引导产业升级。
M0用地类型的出现,成为了深圳市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体制创新,值得其它地区学习借鉴。
2. M0用地的定义根据201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新型产业用地是指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创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活动的用地。
其与深圳市旧式的工业用地的分类差别主要可以由下表体现:二、M0用地的具有应用1. M0用地的应用领域——服务“工改工”城市更新过去深圳的城市更新以“工改商”、“工改居”为主,但纯粹的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难以支撑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对工业用地进行产业转型的“工改工”则逐步成为城市更新的新模式。
而M0用地就是“工改工”落脚点。
“工改工”是指将现有土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M1)改变为新型产业用地(M0),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园,产品多元化,包括新型产业用房、配套商业、配套公寓等多种物业形态。
2. M0用地的政策应用——深圳对M0用地的政策支持对于M0用地,一般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1)降低了城市更新地块现状土地申报标准,扩大“工改工”适用范围。
产业园初步设计说明文本

目录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2 总平面3 建筑4 结构5 给排水6 电气7 弱电8 暖通9 动力10 消防11 节能专篇12 无障碍设计13 环境保护第二篇节能计算书第三篇图纸部分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1 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1)现有的有关房地产开发的国家政策、法规2)XXX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及技术规定3)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4)国家颁布的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及规定1.1.2工程设计的有关文件:1)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方案设计图。
2) 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规划依据图;3)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1.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气象条件年平均温度17.2℃最热月平均温度31.4℃最冷月平均温度 1.8℃年平均降水量1322mm年最大降水量1861mm全年主导风向NE夏季主导风向SE平均风速 1.4m/s瞬间最大风速20.3m/s(2)地理条件本项目位于XXX市XXX区,长江大道以西,南临松杨湖,基地所处为丘陵地貌,整体用地高差最大约10米。
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2.1工程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本设计为XXX产业园招商中心,总用地面积4069.29 ㎡。
总建筑面积2472.29 ㎡。
1.2.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及设计合同的规定,设计的范围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概算等专业设计。
1.3总指标1.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建设用地面积:43657.05 ㎡;总建筑面积:2472.29 ㎡;正负零相当于绝对标高:详总平面图;建筑层数:地上2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为设备用房。
建筑高度:10.8米;建筑类别:多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停车数:31辆。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整个项目强调合理布置建筑,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结合客群特征引入创新性功能或针对性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 **** 市城乡规划局 2013 年 10 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要求 ...................................... 0
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 .............................................. 0...
第二节 规划编制要求 .............................................. 0...
第二章 **** 市产业发展现状 ........................................ 1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 2
第一节 借鉴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 ........................ 2.
第二节 发挥 **** 与**** 的主要优势 ................................... 3..
第四章 发展定位和目标 .......................................... 3
第一节 发展定位 .................................................. 3...
第二节 发展目标 .................................................. 4...
第三节 产业用地规模预测 ........................................... 4..
第五章 空间布局规划 ............................................ 5
第一节 空间布局原则 ..................................................................... 5..
.
第二节 空间布局模式 ..................................................................... 6..
. 第三节 空间布局结构 ..................................................................... 8..
.
第四节 既有园区空间整合规划 ..................................................................... 1..
2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要求 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 2013 年 9 月 8 日,**** 市政府与 **** 科技园区管委会签 订战
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创新驱动、区域合作” ,携手 共建 ******** 科技园。 依托“ ******** 科技园”,全面整合 **** 资源,用好用足 **** 要素,发挥 **** 外部动力、内生动力和干部动力,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 **** 经 济“升级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生态保护为 底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建设全 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第二节 规划编制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扣“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主基调、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 持“四化同步” ,按照“以都市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以旅游业为 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 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以 ******** 科技园为 统领,依靠科技创新, 加强区域合作,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 力求实现“四个突破”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升级,加快形成具有 ****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章 **** 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2 年,全市生产总值 1710.3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
为4.2 : 42.0 : 53.8,其中一产增加值 72.28 亿元,同比增 长 8.5%;二产增加值 717.32 亿元,同比增长 18.8%;三 产增加值
920.70 亿元,同比增长 14.1 %。初步形成了以装 备制造、磷煤化
工、铝及铝加工、现代药业、特色食品、烟 草制品为主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发展方面 :畜、禽、蛋、奶、果、蔬、茶、药等产 业形成一定规 模, 畜牧业 产值 占农 业产 值 的比 重达到 31.56%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51.29% ,粮经比达到 3: 7。但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设施农业比重较低、规模化效应 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较低,对农民增收贡献 率还不大。 工业发展方面: 园区工业增加值实现 348.04 亿元,占 全市工业增加值 65.09% ,园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承载力、 配套力和聚集力不断增强。 麦架 -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 小河 - 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 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核心区总 体实现“九通一平” ,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开阳磷 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修文扎佐医药产业园、乌当医药食品 工业园等园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但仍存在工业 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园区整体承载力不 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等问题。 服务业发展方面: 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商贸、物流、会 展、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83.19 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 6332.59 万人次,接待外国 游客 11.62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602.70 亿元;物流业总收 入为 288.76 亿元;会展综合经济效益达 100 亿元;全市银 行业金融机构达 22 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60 家,城市金融 要素加快聚集;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
53.83% 。但服 务业发展的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业态不丰富、
现代服 务业比重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第一节 借鉴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 从北京 **** 发展历程和发展要素来看, **** 发展主要融 合了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市场环境、政府职 能、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方面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 互协调,共同推动了北京 **** 的发展。 ******** 科技园应借 鉴北京 **** 的发展经验,整合资源
要素,推动科技园全面发 展。
第二节 发挥 **** 与**** 的主要优势 **** 的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叠 加优势、
产业基础优势。 **** 的优势:创新资源高度丰富、创新人才高度聚集、 创新环境
高度发展。 高位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 市“双示范”。 1.**** 进入区域合作发展新阶段,要求发挥自身优势, 输出园区要素、模式和经验,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 优化配置,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升级。 2.**** 市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需 求,吸引
和聚集人才、技术、金融、政策等优质创新要素, 增强创新驱动力。
第四章 发展定位和目标 第一节 发展定位 ******** 科技园是一个园区化的发展平台、空间性的概 念平台、
开放性的政策平台,发展定位是: —— **** 全国发展战略布局先导区 充分对接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合作和“全球全 国科技创新大循环”发展机制,推动区域间发展要素和创新 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合作、资源共 享、协同创新的产业升级发展模式,使 **** 成为 **** 科技资 源辐射带动的重要城市。
——全国生态文明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融合发展示范 区 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态文明体系 和自主创新体系有机融合,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转型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自主创新相互促进、相 得益彰的典范。 ——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对接,加快培 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西部地区高 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 ******** 科技园,统筹推进全市产业科学布局 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新技 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 产业的比重, 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形成生态从严保护、 空间合理布局、资源高效利用、区域错位发展、产业转型升 级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到 2015 年,全市 GDP 占全省的比重达 28% ;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23%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 50% ;力争工业增加值比 2012 年翻 一番,全部产业园区实现“九通一平” ,园区工业总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的 80% 以上。 到 2020 年,全市 GDP 占全省的比重达 30% 以上;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38% ,高新技术企业产 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 70% ;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的 90% ,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 成。
第三节 产业用地规模预测 按照工业分门类增加值和用地规模多模型预测校核,结 合各产业园区用地布局, ******** 科技园 2017 年规划总用 地面积 160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 70-85 平方公里; 2020 年规划总用地面积 200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85-100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