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中小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捷径产学研合作.doc

合集下载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

企业的竞争、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

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一2020》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如果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那么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引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就这一论题展开研究。

论文的第一部分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运作机制。

第二部分叙述了世界创新性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第三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在借鉴与启示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认为在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均处于转型的时期,政府在宏观上建设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企业充分发挥创新的能动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民族责任感,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national advancement. 21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during which mankind is undergoing a global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economies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s is increasingly embodied as the competition of technology. Layout Compendirsm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fy Term Scierrce ayrd 7echrology Deoelopmerrt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etic goal of enhanc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nstructing innovating nation, pointing out that the key of enhanc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o consolidate the status of enterprise as the main player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is market-oriented and combining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s SME are the active strength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vital for a nation to maintain competence in global marke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at present, SLV are facing a lot of disadvantages on which this thesis is focusing.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expatiate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ness of the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SM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third part narrates experiences of supporting SME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China can learn from innovative nation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fourth part, using the method of demonstration, analyzes the obstacles facing SME in their pursuing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fifth part, on the basis of foreign experiences, put forward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Chinese SM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key point is that in the transforming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mode, government should construct good environment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le enterprises should bring into play their inherent positivity an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in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nation.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Chinese SM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which is the original point of view of this thesis.Key words:SME;technology innovation;Strateg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前言 (1)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运作 (3)(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类型 (3)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3)2.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4)(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4)1. 中小企业体制灵活 (4)2. 强调应用技术创新 (5)3. 技术创新效率较高 (5)4. 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 (5)(三)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 (5)1. 技术创新成功理论 (5)2. 国家创新理论 (6)(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 (6)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与借鉴 (7)(一)国外与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7)1.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 (7)2. 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 (7)3. 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 (7)4. 我国的台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 (8)(二)对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8)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10)(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10)1. 资源不足 (10)2. 缺乏技术开发人员 (11)3. 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 (12)4. 科技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12)(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分析 (12)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13)(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 (13)1. 完善立法体系 (13)2. 建立中小企业管理的专门机构 (13)3.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体系 (13)4. 建立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13)5.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14)6. 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 (14)7. 布局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 (14)8. 建立产业链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4)(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策略 (14)1. 树立主体创新意识 (15)2. 企业家主导下的技术创新 (15)3. 在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15)4. 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 (15)5. 构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16)6.理性选择创新模式 (16)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6)8. 加强信息工作,把握国家和国际科技发展动态 (16)9. 营造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一····························································································附录二 ····························································································前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以每年平均9%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企校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析

企校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析
力 和 研 究 层 次 的主 要 标 志 ,各 高 校 普 遍 重 视 ,想 方 设 使 企 业在 职员 工 不断地 进 行知 识 更新 ,提 升职 工 队 法增 大投 入 ,但 也存 在着 某些 大 型科研 设 备共 享程 伍 素质和科技实力 。在合作过程 中 ,企业选派得力人
度和利用率低的现象 。通 过企 校合作 ,充分利用高校 员参与教学 管理 、学 员管理与 实训 、实践考 核工作 , 双 方人员有机会、有时 间不断地进行 协商交流 、相互 资源 联合 建立 企业 技术 中心或 联合 研究 机 构 ,提高 设 备利用率 ,实现资源共享 ,开 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 学 习 ,取长补短 ,共 同提高 ,对于 中小企业培养继续 作 ,建 立为 中小企业提供 技术 、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 教 育 管理 干部 和师 资 队伍 ,提 高企 业竞 争 力和 可持 进 中心等 技术 服务 机 构 , 已经 成 为政府 和 高校 的共 续 发展 能力提 供重要 保 障。 从 国家 到地方 ,中小 企业的发展 已经赢得 了 良好 识 。 这 对 大 力 增 强 中小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能 力 ,促 使 中小 的社会环境 和政 策支持 ,企校合作 的 良性 互动为 中小 企 业逐 步成 为技术开 发 的主体 奠定 了坚 实的基 础 。
高 等 院 校 拥 有 丰 富 的 智 力 资 源 和 知 识 财 富 , 具
自主创 新 能 力的 提 高是 一个 动 态 的过 程 。 如 果 有强大 的人才优势 ,开展企 校合作 ,可 以使 中小企业
不 具 有 提 高 自主 创 新 的 意 识 、 抱 负 和 战 略 、 政 策 ,永 充分 利 用 高校 的 科 技人 才 资源 和研 发 条件 解 决企 业
展搭 建 了 良好的 平 台。

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理模型研究1000字

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理模型研究1000字

产学研合作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理模型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创新性、适应性等优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当前的重要政策之一。

本文从机理模型的角度出发,探究了产学研合作能够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理和模型。

一、产学研合作能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1.知识就是力量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

不仅能够将大学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而且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产业界的需求实际上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使产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转移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借助大学的学术资源和基础设施,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同时,大学也可以从实际应用中获得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优化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促进自身的研究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转移是实现产学研合作机制的重要环节。

3.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实现技术转移,而且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

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而高校正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能够雇用大学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提高其专业技能,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模型上述机制说明了产学研合作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机理,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模型,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模型主要考虑到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互相作用。

具体如下:1.企业企业是机制模型的核心,需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以此获得相关技术和经验。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主报告)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主报告)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创新成果(第二届)主报告成果名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申报单位:技术中心目录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 (2)(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比较分析 (3)(二)提升华塑股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10)二、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 (12)(一)结合企业战略,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产学研合作战略 (12)(二)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的体系 (15)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实力 (17)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塑股份)成立于 2009 年 3 月,由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8%)、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2%)、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10%)、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变更为皖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 10%)、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10%)5 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是安徽省“861”工程重点项目,省高新技术企业。

华塑股份所属产业涉及化工、冶金、电力、非煤矿山、建材、轻工等多个领域。

华塑股份坚持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发扬“诚信、责任、人本、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42万吨聚氯乙烯、32 万吨离子膜烧碱、56 万吨电石、110 万吨电石渣水泥、2×300MW 热电和 1200 万吨石灰石生产能力,同时拥有省氯碱化工工程技术、省院士工作站、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华塑股份是定远县龙头企业,2015 年通过 IS09001 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省“十二五”节能先进单位、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滁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发展,产业先行,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捷径:产学研合作

中小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捷径:产学研合作
主 创 新 是 中 小企 业 在 今 后 的 发 展 中至 关 重 各 有关 部 门 必须 按 一 定 比 例 向 中小 企 业 创 要 的机 遇 。
新 发 展 计 划 提供 资金 .用 于 援 助 中小 企 业
2 产 学研 的可 行性
相 比“ 五” 划 . 十 规 国家 会 制 定 更 多 政 开 展科 技 开 发 和 成 果 转 化 .以 促 进 他 们 的 21 解 决 了 中小 企 业 科 研 人 才 短 缺 问题 . 策 支 持 企 业 自主 创 新 , 主 要 还 是 针 对 大 专 利 发 明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 在 我 国 , 然 近 但 而 虽 由 于 中小 企 业 的 资金 和管 理 方式 的 问
原 始创 新 能 力 、集 成 创 新 能 力 和 引 进 消 化 制 定 中小 企 业 创 新 研 究 计 划 等 方式 ,引 导 比较 低 。因 此 造 成 中 小 企 业 无 法 掌 握 最 新
吸收再创新能力。 《 从 建议 》 中可 以 看 出 , 和促 进 中小 企 业 科 技 创 新 .硬 性 规 定 政 府 的技 术 和 产 品 信 息 。 自
意 的 问题 。
关 键 词 中小 企 业
中图 分 类 号
技 术创 新
产 学研 合 作
文献 标 识 码 A
F 7 . 2 63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最 主要 方式 有 自主 创 走 上 自主创 新 的 主 要 原 因 。 . 我 国金 融 、 政体 制 的 约束 2 行 新 、 仿 创 新 、 作 创 新 。 最 近颁 布 的 《 1 模 合 在 中
作 为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 战 略基 点 和调 整 产 业 的体 制 政 策 支 持 企 业 搞 自主 创 新 。例 如 美 段 。 如 果 中 小企 业 自己投 入 资 金 建设 一 套

产学研合作项目计划书

产学研合作项目计划书

产学研合作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项目旨在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践平台和研究方向。

二、项目目标1、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各方的互利共赢。

三、合作主体1、企业:_____公司,是一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高校:_____大学,在相关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3、科研机构:_____研究所,专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

四、合作内容1、技术研发(1)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_____,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提出解决方案。

(2)共同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如_____,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人才培养(1)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课题和实践机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研究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持。

3、成果转化(1)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进行转化和应用,企业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五、合作方式1、成立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由各方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

2、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是当今商业环境中极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只有通过制定清晰的战略,并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和发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和推动技术创新。

一、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资源分配方案。

技术创新则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改进现有技术或开发新产品、服务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企业战略需要基于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实施。

无论是进入新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还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都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持。

企业如果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更难实现战略目标。

其次,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战略的更新和调整。

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动着企业战略的演进。

企业需要不断关注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变化。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许多企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调整战略以利用这些新技术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支撑和驱动。

二、实施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企业战略应该以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为基础。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相匹配。

愿景则是企业远大的发展愿景,可以激励和引领企业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在制定战略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

了解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3.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等。

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团队协作也是实施战略的重要支撑。

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是至关重要的。

中小企的创新合作模式

中小企的创新合作模式

中小企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中小企业要保持创新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往往需要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借助资源互补和合力合作的优势。

为了实现创新合作,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以实现共赢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模式。

一、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中小企业可以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供应链合作供应链合作是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协同发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代工厂、物流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供应链合作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与市场紧密衔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能够快速响应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跨界合作跨界合作是指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中小企业可以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领先企业等进行跨界合作,通过互补优势,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跨界合作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其他行业的创新经验和资源,促进企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

四、联盟合作联盟合作是指中小企业通过组成企业联盟,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联盟可以是由相同行业的企业组成,也可以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

通过联盟合作,中小企业可以分享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联盟合作还可以通过共同采购、共享研发成果等方式,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五、创新平台合作创新平台合作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与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进行合作,获取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持。

借助创新平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可以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提高研发能力,实现创新的突破。

创新平台合作还可以提供融资支持和市场拓展的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面临创新发展时,可以尝试以上几种合作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
摘要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多次提到“自主创新”。

但是要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进行技术创新谈何容易。

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情况,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通向技术创新。

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难点出发,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局限性,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产学研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方式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在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自主创新”成为关键词。

在《建议》中,多次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从《建议》中可以看出,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机遇。

相比“十五”规划,国家会制定更多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但主要还是针对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很难靠自主创新搞技术创新。

1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难点
1.1 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存在障碍
不少中小企业认为,科技自主创新的风险太大,投资太大,投资回报率不高。

而且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无需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同样能使企业发展。

虽然技术引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优点,是后进企业赶超先进企业的一条捷径。

但从市场上转让技术的案例,可以看出,一般大公司转让出去的技术都是一些将近淘汰或低利润的技术,处在成长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是不会轻而易举地转让给其他企业的。

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只是单纯的引进,没有注意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模仿和创新。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不能通过模仿创新走上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因。

1.2 我国金融、行政体制的约束
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还缺少正常畅通的融资渠道。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离开政府的引导、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比较容易,而且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体制政策支持企业搞自主创新。

例如美国就有通过立法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制定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硬性规定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用于援助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以促进他们的专利发明转化为生产力。

而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有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但是主要的受惠对象还是国有大企业。

银行的诸多信贷业务大都面向国有大企业,再加上中小企业势力较弱,使得资信度低,银行对其贷款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因而拒绝贷款。

而且我国的融资渠道又相对单一,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因。

1.3 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基础薄弱
中小企业规模一般不大,经济效益一般,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

首先,以往中小企业没有注意对科研人员的培养,整个企业文化都不适合科研人员的发展,致使企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投入少,科研基础薄弱。

再者,中小企业对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过少。

我国目前R&D 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6%,而发达国家为2.3%~3.0%,发展中国家为1.5%。

我国许多企业的R&D支出还不到营业额的1%,而有关研究表明,企业要生存下去,其R&D
支出至少应占营业额的2%~4%。

由于科技研发的经费的投入少,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1.4 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获取渠道
我国提供科技信息的中介行业还没有得到发展,信息中介市场还是处于萌芽阶段。

如果中小企业自己投入资金建设一套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又太高,投入与产出比较低。

因此造成中小企业无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信息。

2 产学研的可行性
2.1 解决了中小企业科研人才短缺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很难留住出色的科研人员,致使中小企业的科研实力始终无法提升。

而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他们有的就是人才,而且实力也是相对稳定的。

2.2 降低了中小企业自主开发的风险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高校和科研单位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大量的相关信息,有一流的科研人才,有较强的科研基础。

如果中小企业与他们合作,就可以节省很多搜集相关信息的人力、物力,不用一切从零开始。

降低和分散了企业开发的风险、缩短了创新的周期、减少无效的投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2.3 改善了中小企业资源配置的问题
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资源是相对紧缺的。

把科研的部分留给了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业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发掘市场等方面,从而改善了企业资源结构。

2.4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这表明国家今后将会加大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

3 产学研合作要注意的细节
3.1 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在产学研的合作中,校企双方价值取向不一致是目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学校通常会比较注重追求学术成果,很少考虑经济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使技术能成功推出市场。

例如我国中小企业板第一只股票浙江新和成公司在进行维生素A的生产技术方案论证时,某研究院的专家对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了解比较少,提出用胡萝卜素作为原料生产维生素A。

实际上,如果用胡萝卜素生产维生素A,按市场价格,原料价格都要高于产品价格,即使这样的技术创新在技术上有可行性,能开发出新产品,但根本不具有市场可行性,不可能产生利润,完全是无效的技术创新。

3.2 中小企业不能过分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
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研究开发的长期性投入认识不足很容易会用短期的经济效益来评价一项技术的可行性。

这时科研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该跟企业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双方应详细地论证这个研究的可行性,使双方达成共识。

3.3 应与固定的科研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产学研”联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与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的联系,企业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信息,从而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新项目或新产品的转化权利。

企业可以定期派专人走访大学的科研部门,定期邀请大学的教授、专家来企业进行技术咨询等。

3.4 企业应允许创新的失败
著名学者曼斯菲尔德在对美国三家大公司创新的调查分析后提出,60%的项目通过研究开发能够获得成功,成为技术发明;只有30%的项目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最终只有12%的项目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到创新成功的目的,企业应认识到任何模式的技术创新都带有风
险,只有风险大小不同而已。

因此,企业应有允许创新失败的认识与准备。

3.5 双方应签订合作合同
在双方的合作中,应订立责任义务明确的合同和订立详细的进度表,保障双方的利益。

当科研单位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企业也应该给予一些余地。

但过了一段时间观察后,仍不能完成,企业就应该立即解除合约,减少损失。

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道路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有不少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例子。

每个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但经验数据表明,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相对高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