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_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及企业对策

缺点
多为一次性转让行为,产学研各 方关系松散,注重短期效益。 合作的紧密程度比较松散,合作 时间不长,只是基于特定项目的 合作,研究目标单一,缺乏持续 创新的动力。
1.2 联合模式 联合模式是指在保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各自拥有
原来体制的条件下, 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各自的要 素占有优势, 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过程的行 为。 产学研联合模式的具体形式包括合作开发模式、联合 攻关模式等,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见表 2。 1.3 产学研外部一体化模式
由于在高校很难找到技术能力、管理 能力、 市场能力很强的科研人员,并 且技术价值观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异 性,技术不一定能马上见到成效。
由于我国中介机构的发展尚未成熟, 导致这种合作模式的效果不明显。
1.5 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企业与高校合作, 共同培养符合企业
需要的人才,同时提升学生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满足企
表 3 国内产学研合作共建模式的比较
合作模式 共建重点实验室
共建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共建 经营 实体
企业 并购 高校 科技 公司 构建 股份 制企 业
共建科技园
企业与高校(科研 院所)形成合作委 员会
适用范围
主要针对基础性研究。 一般要求企业技术开发和 应用研究能力较强,有实力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共 同开展基础研究;而参与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则是 具有学科优势和特色的重点高校或有实力的科研 院所。 高校或科研院所具备将成果实现工程化的优势, 企业具备技术衔接的能力及成果产业化的能力。 企业其技术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与该中心具一致 性,同时积累技术成果产品化经验,加快成果市场 化和产业化。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高校科技公司转制,由企业 入股、购买;二是对高校科技公司先联盟再并购。 企业以上游研发成果为目标,购进中小型科技公 司及相关原创技术或产品,寻求进入新的产业领 域或市场。 大学或科研院所一般以其成熟的科技成果的知识 产权进行技术入股,或辅以适量的资本入股,与企 业合资组建新的科技或经济实体,实现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或高新技术产业化。 尤其适用于大 型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 高校以技术入股或校企整体打包技术入股方式共 建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孵化项目,共 建技术创新团队与人员合作交流平台,优势互补。 通过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创新服务中心,吸引 社会投资,引进回国留学人员及智力资源,实现集 成创新。 采取学校与企业间互派联络员的方式,联络员与 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向企业提供学校的科研信 息及相应领域的发展前景,同时了解合作者研究 活动,寻找双方合作的项目。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

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而产学研合作则成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
本文将对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高校作为科研力量较强的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 学术研究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可以开展前沿科研研究。
2. 知识产权优势:高校科研成果多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存在,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基础。
3. 创新思维和方法: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方法。
二、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特点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具体的模式包括:1. 专利技术转让:高校通过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与企业合作推广。
2. 共建实验室: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
3. 企业导师制度:高校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
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包括:1.优势互补:高校具有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市场和应用需求。
两者之间的合作会使双方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
2.资源共享: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共享科研资源和设施,提高研究效率。
3.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作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施,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学术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与产业的结合度不高。
而产学研合作可以使学术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2. 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使高校的科研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提高科研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人才培养的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 产学研报告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报告高新技术企业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不断探索和突破。
作为产学研三方的重要参与者,高新技术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例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产学研三方的桥梁,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吸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更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由于其技术密集、创新驱动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更为迫切。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是人才流失和引进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面临人才的流动和竞争,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学研三方的重要参与者,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推动产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也需要面对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失等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A b tac : s d o he a a y i fGa h o y h o e n ntc n h l n s ̄ 一unvest e e r h i tt e c o e ai n t e lz s r tBa e n t n l sso me t e r ,te g v r me a ep i du t i ri y—r s a c nsi o p r to o r a ie ut
中 图分 类 号 : 3 1 G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0 9 2 — 0 2 0 1 0 — 3 8 2 0 )4 0 1 — 5
经 过2 多年 的发眨 , 湖高 新 区( 0 东 简称 “ 高新 区” 在 产 ) 学研合 作领 域取 得 了很 大进 展 , 但依 然 面临诸 多 困境 。尤
学研 合作 能 力的 重要 体现 。 高 新 区 培 育 了 一 批 卓 有 实 力 的 高 新 技 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业 。截 至
2 0 年 底 , 册 企 业 达 到 1 8 家 . 营 活 跃 企 业 有 80 0 08 注 27 4 经 0
的试 验 区 , 产学 研合 作面 临新 的挑 战。 文基 于调研 数据 , 本 对高 新 区产 学研 合作 进 行 系统 的梳 理 、 总结 和展 望 , 制 为
陈 建安 , 燕萍 , 绍 棠 李 吴
( 汉 大 学 中 国 产 学研 合 作 问题 研 究 中心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 0 2
摘 要 : 着 两 型 社 会 建 设 的 推 进 , 湖 高 新 区 的 产 学 研 合 作 面 临 新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从 合 作 能 力 、 作 模 随 东 合 式 、 作 环 境 、 作 开 放 度 、 作 成 效 等 方 面 , 析 了产 学 研 发 展 的 现 状 , 价 值 取 向 、 业 联 盟 、 果 转 化 、 合 合 合 剖 从 产 成 合 作 区域 揭 示 了产 学研 合 作 存 在 的 问 题 , 出 了促 进 高 新 区 产 学 研 合 作 深 入 发 展 的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 型 社 会 : 湖 高新 区 : 学 研 合 作 两 东 产
(参考资料)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参考资料)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从全社会来看,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技术创新时,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力量,合作的力度明显不够。
而种种迹象表明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不够,出现了脱节现象。
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因为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合作机制。
首先,在政府职能方面,未出台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相应配套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项目未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和引导。
其次,中介市场不发达,从事技术服务和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组织缺乏,致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
(二)产学研合作各方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是合作的龙头,学校和研究机构是支撑,运行机制是关键。
但是,产学研合作各方对此没有明显的认识,责任不明确。
其一,就目前来看,企业仍未成为合作过程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工作重心没有落到企业。
其二,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是创新的源头、人才的基地。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其三,政府主管部门还未能认识其在职能转变中的地位,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和提供的平台都显不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部门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阻碍了工作的推进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不少的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名校、名专业,对一些非名校弃之不顾。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停留在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实习基地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忽略了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人才培养的在岗培训实践。
而不少企业对市场经济观念认识不够,重眼前利益而非视长远发展,重实际生产而非开发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开发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1. 引言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总结相关经验。
2.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实现知识转化和产业升级。
3.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科技研发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 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合作方式划分为产学合作、学研合作和产研合作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并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 成功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其中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例如某高校与某企业的合作项目,探讨其背后的合作机制和实施策略。
6. 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与挑战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7.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的策略为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政策,并鼓励多方共同参与。
8.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支撑,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9.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通过与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10. 总结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然而,在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要 问题
( ) 策支持 力度 不够 一 政
种原 因, 存在 着政 策支持 力度不够、 外部
环境 不佳 、 量 监 控 体 系 不 完善 、 导 教 质 指 师 的 管理 与考 核 不 完备 等 问题 。 此 , 对 要
目前 , 许多办在地方 的高 校 , 由于其
行政 管理 编制不属于地方 , 因此 , 的地 有 方政府对 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并
科性质 的不 同 , 结合 自身的特色 , 强对 加
学 生实习的管理监控 、 督促 监控 、 息监 信
由于我国存 在科技与经济相脱 离的
现象 ,高等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 教育的 外部 环境 并不理想 。学校希望企业 能为 学生 提供 优 良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深 入
控等方 面的建设 ,形成完备 的实 习质量
教师带队 , 在企业 进行生产实习 , 但是实
习情况 如何 ,学校教学管理部 门并 没有 引起重 视 , 如果带 队教 师不 负责 , 必对 势 合作教 育的效果产生不 良影 响。学校不 仅应实施摄 影师监控 ,而且应根据 各学
源 ,把以课 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 的学校
教育 , 与直接 获取 实际经验 、 提高能力 为 主的生产 、科研 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 的 培养过程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 已成 为 高校增 强 竞 争力 和创 特求 强 的重 要途 径 。我 国在 2 0世纪 8 代 中期将产学 0年
i
. .
:
。
¨ =
;
蠹 罄 甏 瓣 誊 鎏
薹墨
雾 囊 毒 蕾
鬻譬 孽
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口 湖 北省 荆 州 市长 江大 学 危煜 祥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策分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策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合作模式、机制等原因的制约,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了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指出了现阶段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
标签:产学研;模式;问题;对策1 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产、学、研各主体为实现各自的组织目标,对科学技术、资金、设备、人才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出的合理分配。
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教育与经济一体化的特定表现形式,在其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
1.1 成果转化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体制等原因,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发的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促进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成果向企业进行转化,即所谓成果转化模式,这种模式的作用是将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并帮助企业将技术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
然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产学研结合形式成功率较低,一般不到20%,主要原因有:(1)企业难以承担巨额的科技成果转让经费;(2)企业内部技术力量薄弱,承接能力差。
因此这种结合模式常常陷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另外,由于这种模式仅仅采取单纯的技术转让,很难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也解决不了企业的根本问题。
1.2 项目委托模式当某项技术或成果存在市场机遇,而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弱时,企业以项目(课题)的方式将所需的技术委托给大学和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即项目委托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依靠外部力量获取所需的技术或产品,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获取销售利润;同时,大学、科研院所也可获得相應的收益。
不足之处是该模式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企业并不能完全掌握项目核心技术,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同时,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结束,是一次性合作,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管理人员之间可能会存在不信任、不配合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
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
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
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
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
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
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
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
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
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
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
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
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
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
时可将政府机构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转向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2.选择并抓好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
加强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等六大产业领域的创新工作,以培植具有青岛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学研联合重大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