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第12页/共26页
2011 CDC CRBSI 预防指南要点
n 教育和培训进行导管穿刺及维护的医护人员,应指派已受训过的并显示出有穿刺能力的 人员监督新手的操作。
n 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使用最大的无菌屏障 n 使用> 0.5% CHG 内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n 避免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CVC导管 n 如果,尽管使用了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仍然不能有效控制CRBSI发生率,建议使用
•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 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第2页/共26页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静脉导管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 路感染。据美国CDC的全美院内感染监控网报告:2000年2004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每千导管日为2-5 例次。大约每年ICU有8万例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 感染并发症,导致35%的病例死亡,每例感染的发生估计增加 医疗开支为万美元。近年来,国内静脉导管的发展非常迅速, 但导管相关性感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11年院感科统 计发生cRBSI10例。
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 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第8页/共26页
护理对策
四、皮肤消毒剂的选择:置管和护理时的皮肤消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碘 酊、以及%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消毒。 我院选择0.5%碘伏或茂康碘(含碘0.3%)
第9页/共26页
1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小组2中心静脉导管分类?锁骨下静脉穿刺管?颈内静脉穿刺管?股静脉穿刺管?picc导管?输液港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7
CRBSI后果
可导致: ➢ 住院天数增加 ➢死亡率增加 ➢治疗费用增加
最新课件
导管感染
8
CRBSI定义
CRBSI是患者有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 寒战等,从导管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 病原菌,并且没有其他感染源的入侵。
导管感 染
最新课件
9
发病机制
1)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2)导管接口部感染 3)经血行污染导管的端口 4)输液污染 5)导管材料 6)感染菌内在的特性 7)细菌生物膜Biofilm 8)电子显微镜表明:几乎所有插入血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 9)导管放置10天内局部皮肤是最常见致病菌的来源 10)导管放置10天以上者,常由医护人员的手污染导管或接头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 及预防策略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侯学丽
最新课件
1
导管感染
➢增加病人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病房的周转率 ➢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
最新课件
导管感染
2
导管感染
导管相关性 感染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
➢ 采血数量:每套20ml,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瓶各
10ml
同时采集,并且在试管和化验单上表明
血样的部位和采集时间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17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正确采集血培养的关键点: ➢采血时间 ➢采血次数 ➢接种血液数量 ➢使用含树脂的培养瓶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18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最佳采血时间: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前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刘 佳,和 茵,刘 鑫(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 ]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PICC 置管18岁以上肿瘤患者180例。

依据患者是否出现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162例与感染组27例。

对比两组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数、PICC 保留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等差异。

结果 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 > 0.05),单次置管穿刺数、PICC 保留时长、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导管移动(OR = 2.421)、化疗次数(OR = 6.475)、合并糖尿病(OR = 3.271)等基础疾病为CRI 危险因素。

结论 肿瘤患者PICC 置管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导管发生移动、化疗频率及糖尿病等,在临床上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对症护理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及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

[ 关键词 ]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 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 R473.6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 − 610X (2021)01 − 0173 − 04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PICC Catheter-relatedInfection in Tumor PatientsLIU Jia ,HE Yin ,LIU Xin(Dept. of Thoracic Surger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01,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From May 2019 to August 2020,180 patients over 18 years old with PICC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non infection group (162 cases )and infection group (18 cases ). The differences in gender,age,single catheterization puncture number,PICC retention time,catheter movement,chemotherapy times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nd gender between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non infection group (P > 0.05),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ingle catheterization puncture number,PICC retention time,catheter movement,chemotherapy times and diabetes melli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the basic diseases such as catheter movement (or = 2.421),chemotherapy times (or = 6.475),and diabetes mellitus (or = 3.271)were CR I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cancer patient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mainly including catheter movement,chemotherapy frequency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clinical practice,symptomatic nursing strategies for related risk factors 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to the greatest extent.[Key words ] Tumor patients;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Risk factors;Nursing countermeasures[收稿日期] 2020 − 12 − 19[基金项目]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项目(H-2018027)[作者简介] 刘佳(1980~),女,云南昆明人,护理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胸外科临床护理及科研工作。

PICC相关性导管感染与堵塞的关系及易感菌分布

PICC相关性导管感染与堵塞的关系及易感菌分布
红 霉 素 、 环 素 、 福 平 、 丙 沙 星 等 耐 药性 较 高 ; 检 出对 万 古 四 利 环 未 霉 素 耐 药 的葡 萄 球 菌 和肠 球 菌 。医 院 内发 生 的血 流 感 染 大 多 数
造 成 PC I C导 管 堵 塞 并发 C B I 目前 通 常 使 用 肝 素 帽来 封 闭 R S。 导 管 的末 端 , 于 肝 素 帽 的 特 殊 材 质 , 其 表 面 较 粗 糙 , 菌 容 由 使 细 易 寄 居 , 须 对输 液 接 口肝 素 帽 内 进 行 严 格 消 毒 后 才 能 连 接 输 必
3 讨 论
3 1 C B I 导 管 堵 塞 密 切 相关 . R S 与 3 1 1 PC . . I C导 管 接 口污 染 PC I C的 输 液 接 口 是 被 细 菌 污 染 的主 要 部 位 , C B I 主要 感 染 源 口 。常 因 处 置 者 操 作 不 当 是 RS的 ]
中 图分 类号 : 4 2 9 R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d i l . 9 9j s . 0 9 6 9 . 0 2 1 .2 o : O 3 6 / i n 1 0 — 4 3 2 1 . 30 5 .s 文 章 编 号 :0 9 6 9 ( 0 2 5 1 1 — 2 10 — 4 3 2 1 ) A一 2 0 0
出等 ; 全堵 塞 : 不 能 输 人 液 体 , 不 能 抽 出 回血 l 完 既 也 。② C B R —
22 病原 学分 析 .
对 2 0例 P C 穿 刺 的 病 人 进 行 导 管 细 菌 1 IC
培养 , 离 得 到病 原 菌 9 分 6株 , 中革 兰 阳性 菌 6 其 3株 ( 5 6 ) 6 . , 包括表 皮葡 萄球 菌 3 株 (12 )金黄 色葡萄 球菌 1 O 3. 、 6株 (67 ) 1. 、 溶血 性 葡 萄 球 菌 1 株 (0 4 ) 其 他 7株 (. ) 革 兰 阴性 菌 O 1. 、 A o 73 ; 2 6株 ( 7 1 )包 括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9 (. ) 大 肠 埃 希 菌 1 2 . : 株 94 、 2 株 ( 25 )假 单 胞 菌 属 5株 ( . )此 外 还 有 少 许 的 真 菌 类 , 1 . 、 52 ; 如 白色 念珠 菌 7 (. ) 株 73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作者单位:410013 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讯作者:王健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450例多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病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10例。

10例分别从留置导管中和其他外周血管采血并且剪下导管尖端培养,均培养出同种细菌,1例培养出白色念珠菌。

结果本组病例从发现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8例(占80%),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2例(占20%)。

其中内科感染例数为7例,感染率为1.75%;外科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为6.67%;其他感染例数为1例,感染率为5%。

结论应提前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控制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NG Jian.Tumor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1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cause of the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Methods Select 450 cases of multi-channe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hat were treated from March 2007 till March 2010,among which ten cases were thos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For the 10 cases,blood was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catheter as well as from the other peripheral catheter,and cut the catheter tip for cultivation.As a result,the same species of bacteria were cultivated,with one case resulting in the white candida albicans cultivated.Results 8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within 24 hours(covering 80%)and two patients were definitely treated within 2-4 days after the diagnosis (covering 20%). Among these ten patients,seven were cases of infection,the infection rate being 1.75%;two patients were cases of surgery infection,the infection rate being 6.67%;and only on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other kind of infection,the infection rate being 5%.Conclu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made ahead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in order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to save health care resources and to reduce patients suffering.【Key words】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ause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当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肿瘤科在医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做好PICC导管维护与感染防控

如何做好PICC导管维护与感染防控

如何做好PICC导管维护与感染防控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央导管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置管后因破坏了皮肤屏障,开放了细菌入侵的途经,增加留置血管导管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

PICC留置时间较长,因其有诸多优点,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那么如何做好PICC维护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感染防控措施有哪些?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类型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完全植入式导管(输液港PORT)、脐静脉。

下面和大家重点探讨PICC导管维护与感染防控。

一、什么是PIC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的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通常长度为35-55cm。

留置时间长达1年。

二、PICC适用于哪些患者?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需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高渗溶液,PH过低或过高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危重病人或低体重患儿。

三、哪些患者不能进行PICC置管(绝对禁忌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上腔静脉完全阻塞)者。

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菌血症或脓毒血症者。

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确诊或疑似导管材质过敏者。

置管操作:由经过PICC培训,取得资质的专科护师进行置管操作,置管环境要求在II类环境。

四、PICC的优点?避免并发症:由于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此处血流量大,高渗液体及刺激性强的液体输入时迅速被血液稀释,避免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

也解决了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输液的难题。

减轻病人痛苦:可减轻病人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一般不限制日常生活,可提高输液时的舒适度。

避免护理缺陷发生:避免刺激性药物漏出、外渗造成皮肤坏死等不良事件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王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1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置管技术已经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如今已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途径之一,美国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监测数据显示其以呼吸道感染占第1位[1]。

林金丝等[2]的调查资料中则以血流感染(31.7% )居高,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5.9 %)、呼吸道感染(22.9% )。

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1.危险因素1.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①导管类型:导管越粗、越硬、越复杂越容易发生感染。

薛华春等[3]研究发现,单腔导管感染率为1.1% ,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2.9% 。

双腔导管与单腔相比,管腔增多,操作增多,感染机会也增多。

多腔导管发生CRBSI的危险性较单腔导管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导管的每一个腔都是CRBSI发生的来源,多一个腔就相对增加了感染的机会[4]。

②置管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与导管留置部位有着明显的关系。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最低。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5]。

导管接头被认为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6]。

③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是影响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皮肤细菌沿静脉导管侵入血流的概率大大增加[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与长期置管而致管腔内细菌定植有关。

④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目前认为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

医护人员不执行严格无菌制度、技术不熟练、对导管的频繁操作、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不当等都可增加发生CRBSI的风险。

⑤病人的基础疾病: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危重病人,感染的发生率高。

⑥年龄:高龄病人(>80岁)体质弱、抗感染能力差;年龄较小者(14岁~2O岁)血管管腔相对较成人小,而导管粗细未变,导管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较成人高[8]。

picc置管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picc置管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PICC置管技术及护理问题处理一、导管堵塞处理:1.首先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尽量回抽血凝块或药物结晶;2.因血液因素产生的阻塞用1:5000U尿激酶溶栓。

药物沉积根据药物的PH 值选弱酸性药物或碳酸氢钠;3.建议使用正压接头;4.切忌用力推注,以免血栓脱落引起重要脏器栓塞;5.原位置换;6.拔管。

二、穿刺部位感染处理:1.加强换药,可改为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2次;2.局部应用抗生素涂剂,如百多邦;3.感染部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4.与医生商量,是否拔管处理。

三、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1.穿刺插管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格;2.药液配置污染;3.血行种植、免疫缺陷;4.上行感染。

主要表现:1.肌肉酸痛、寒战、发热;2.局部红肿,有分泌物;3.刚开始接上液体输液,病人就出现寒战,高热。

预防及处理:1.选用恰当的消毒溶液;2.选择恰当的消毒方法;3.使用恰当的固定或者缝合技术;4.选用高潮气通透性的透明敷料贴;5.如果发生局部感染,及时处理;6.根据医嘱送血培养;7.当发生导管败血症时,可选用抗生素封管或者拔除导管,并做导管培养;8.若仍然需要深静脉输液,应更改穿刺部。

四、心律失常:处理:退出导管3-4厘米。

五、穿刺点渗血处理:局部冷敷,可用冰袋置于穿刺点上;压迫止血,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覆盖明胶海绵。

六、机械性静脉炎:处理:湿热敷20分钟/次,4次/天;抬高穿刺侧手臂;50%硫酸镁湿热敷;外敷如意金黄散或沿静脉走向涂抹喜疗妥。

七、血栓性静脉炎:穿刺侧上臂至手掌肿胀,预示血栓形成,可经B超证实处理:抗凝剂及扩血管药物应用;观察臂围,随访B超;拔管。

八、局部皮肤过敏处理:寻找致敏原因,避免继续接触;保持皮肤的呼吸,使用高潮气通透率的薄膜;局部使用DML等抗过敏;加强换药,局部改用纱布覆盖。

九、导管脱出处理: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学会自我保护;对于意识不清者专人看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移动或滑出;避免局部出汗,受潮,贴膜脱落,保持干燥密闭的固定;部份脱出,经证实在血管中,继续使用,加强观察;全部脱出,按拔管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