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指南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前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指导,以降低其发生率。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与危害(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危害CRBSI 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它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三、导管置入前的预防措施(一)患者评估在置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感染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可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进行导管置入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皮肤准备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氯己定等。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面积,以确保彻底消毒。

(四)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尽量选择管径较细、材质柔软、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

四、导管置入时的预防措施(一)无菌操作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

(二)最大无菌屏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使用无菌口罩和帽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简称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据统计,CRBSI的发病率高达5.11%~7.43%,而且与其相关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

因此,防治CRBSI非常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由于导管与人体内环境不兼容而导致导管周围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感染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患者的痛苦:导管插入部位的感染会导致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2)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治疗和康复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还会增加患者和家属负担;(3)增加医疗费用:由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因此会大大增加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导管选择与管理:正确选择导管、保持导管的清洁,并对导管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关键。

在选择导管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全身静脉营养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尽量避免使用中央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CVC)。

在使用导管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插管,避免频繁更换导管,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2)导管置入时的操作:导管插入时应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注意手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等防护措施。

导管插入后应用透明贴膜固定,保持导管留置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导管不得与其他导管或管路交叉使用,避免污染。

(3)导管周围皮肤护理:导管周围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Anesthesiology, 2023,V 116 • No 3。
➢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The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2023 update。
➢血行播散型病原菌感染(菌栓),转移性感染。 ➢连续或反复出现定皮肤植菌感染
诊疗措施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vascular catheters: That provides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guide.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定义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旳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烧(>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体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 其他明确旳感染源。
导管有关旳血流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BSIs
留置导管旳病人发生血流感染 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取得性肺 炎、泌尿系感染等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SEIMC) and the Spanish Society of Spanish Society of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Coronary Units (SEMICYUC).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念珠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CRBSI的处理建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药物治疗至少2周。
01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培养最后一次阴性后两周。
CRBSI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能出现上肢、颈部、胸部的肿胀。
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还包括念珠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目前没有关于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适当疗程的随机研究结果。治疗主要包括:拔除导管、抗凝如低分子肝素(中心静脉受累时)、外科切开引流或结扎切除受累的静脉等,不推荐溶栓治疗。抗生素疗程一般4~6周。
CRBSI的预防
导管插入核查表手卫生穿刺点,避免股静脉最大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
植入 bundles
1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酒精,>15m)使用抗菌导管含洗必泰的贴膜抗菌剂封管洗必泰洗澡(ICU)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2
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导管置入前的准备1、患者评估在决定置入导管之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以及感染风险。

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应谨慎选择导管类型和置入时机。

2、医务人员准备执行导管置入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操作前应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环境准备操作应在清洁、宽敞、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或空气消毒机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

4、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预计留置时间和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应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

二、导管置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1、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含有效碘浓度不低于 05%的碘伏或 2%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消毒次数不少于 2 次。

2、最大无菌屏障在置入导管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戴无菌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并覆盖患者全身。

3、规范穿刺操作穿刺过程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一旦穿刺成功,应立即将导管固定好,防止导管移位。

4、导管固定使用无菌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对导管进行固定,敷料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干燥。

如果发现敷料有潮湿、污染或松动,应及时更换。

三、导管使用过程中的维护1、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连接、输液、注射药物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输液器。

2、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防止血液回流和导管堵塞。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应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

3、注意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以及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输液管理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输注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加强观察。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在导管插入前,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以及穿刺 部位的皮肤状况。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导管及其附件,防止细菌滋生。
记录护理过程
对导管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1 2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DC指南解读)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CDC指南的主要内容 • CDC指南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 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02
导管插入过程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导管 侵入血液,引发感染。
推动行业规范
CDC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操 作,提高预防感染意识和能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CDC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 响力,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 了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和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基础 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预防感染技术,如抗菌涂层导 管等,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选择合适的导管、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连接处清洁干燥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在使用导管过程中导管以及导管周围的皮肤细菌定植,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CRBSI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败血症等危重疾病。

为了预防和处理CRBSI,需采取以下措施:1.导管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及其材质,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例如,选择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的抗菌涂层导管。

2.导管的置入:导管置入前需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同时确保采取正确的消毒程序,以减少皮肤菌落的污染。

为了降低CRBSI发生率,最好采用最少的导管数量及最短的持续时间。

3.导管定期更换:定期更换导管并清洗导管周围皮肤,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

导管更换间隔一般为每2至4周,需遵循医院制定的导管更换政策。

4.导管固定:导管固定可以减少导管的移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的风险。

固定导管时应使用无菌敷料和透明固定贴,避免使用胶带等不透气的材料,以免导致湿疹和皮肤损伤。

5.清洁和消毒:每天清洁导管和导管周围皮肤,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清洁后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可以使用适量的抗菌药物。

6.卫生措施:患者及护理人员都应重视基本手卫生和防护措施,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

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并定期更换护理敷料。

7.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需遵循严格的指南,并在无必要的情况下避免过度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菌的增加,并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8.并发症处理:一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并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例如败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9.培训和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其对CRBSI 的认识和防控措施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