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BSI)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导管是为了给予患者药物输液、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服务而插入人体的管道,但如果不适当使用和维护,在插管部位滋生细菌,就会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本文将着重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病因、检测、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插在血管内的导管引发的细菌感染,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VC-BSI)、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rteri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C-BSI)和腹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Intraperitone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PC-BSI)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包括导管插入时操作不严谨,无菌技术不到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液透析操作不规范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因素。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检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导管末梢分泌物培养、导管滚动法培养等。

其中,血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采样时的无菌操作,以避免误诊。

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的导管操作技术,加强对导管留置时间的监控,以及注意卫生消毒等措施的落实。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使用导管时遵循医生指导。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处置演练2024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处置演练2024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处置演练2024随着血管内导管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已成为医院血流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保留导管和不保留导管的处置流程,2023年10月11日由我院院感科牵头,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参与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处置”演练在门诊4楼医疗主街如期进行。

本次演练邀请了医务质控科、护理部、全院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护人员现场观摩指导。

1、演练模拟背景外院转入我院一例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入血液净化中心首次透析治疗前,护士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置管口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行置管口分泌物培养。

3日后检验科通知,该患者分泌物中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模拟情景1(保留导管)患者在我院准备再次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评估患者发现体温38.9℃,血压90/70mmHg, 心率110次/分。

主管护师立即报告医生。

医护人员着一级防护,将患者安置于隔离病床,遵医嘱给予接触隔离,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双腔鼻导管吸氧,医生查体并询问病史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初步怀疑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为进一步确诊,立即给予采集导管和外周血血培养标本送检。

护士严格手卫生后正确执行导管换药操作流程,分别采集导管动、静脉端血培养标本(双侧双套),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处于上机等待状态;随后立即在导管对侧上肢采集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的血培养标本(3套)使用多耐专用标本送检箱送至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使用消毒湿巾对标本箱进行擦拭消毒。

患者透析治疗结束后,护士正确执行下机后导管换药操作流程,并遵医嘱使用万古霉素封管,由血透室护士送肾内科病区给予进一步抗感染治疗。

3日后血培养结果:外周血与导管血培养出同种致病菌---MRSA, 确诊患者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根据血培养结果给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致病菌与防控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致病菌与防控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致病菌与防控一级标题: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致病菌与防控二级标题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简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在使用医疗装置时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它通常指在使用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或其他类似设备时,由于细菌或真菌侵入到血液循环中引起的感染。

CRBSI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级标题2:常见致病菌类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以由多种细菌和真菌引起。

以下是常见的致病菌类型:1.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表面和黏膜上,并能形成生物被膜,使其更难以清除。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具有强大的耐药性。

3.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这类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常引起疾病。

4. 潜在致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 albicans)等,尤其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更为常见。

二级标题3: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高标准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正确地进行手卫生,包括适当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并确保彻底清洁双手。

2. 具有清除性能的导管选择:临床方案中应根据患者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并确保导管具备良好的清除性能。

3. 禁止不必要的插管:只有在明确需要时才插入导管,并在不再需要时及时拔除,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使用专业知识进行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和消毒,确保导管安全无菌插入。

5. 导管端口护理:定期更换导管端口,避免污染导致感染。

使用适当的连接方式,比如无菌盖或闭合装置等进行保护。

6. 教育培训与监测:医疗机构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CRBSI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念珠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CRBSI的处理建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药物治疗至少2周。
01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培养最后一次阴性后两周。
CRBSI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能出现上肢、颈部、胸部的肿胀。
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还包括念珠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目前没有关于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适当疗程的随机研究结果。治疗主要包括:拔除导管、抗凝如低分子肝素(中心静脉受累时)、外科切开引流或结扎切除受累的静脉等,不推荐溶栓治疗。抗生素疗程一般4~6周。
CRBSI的预防
导管插入核查表手卫生穿刺点,避免股静脉最大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
植入 bundles
1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酒精,>15m)使用抗菌导管含洗必泰的贴膜抗菌剂封管洗必泰洗澡(ICU)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2
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超声引导穿刺
血管超声评估选择最优的静脉进行穿刺
导管尖端实时定位
保持导管尖端适宜的位置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SAS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SASH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

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
确保导管的通畅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脉冲:推一下停一下, 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
Laminar Flow
病原体种类
主要
其次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
如表皮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
如铜绿假单胞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鲍 曼不动杆菌)及真菌 (如念珠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在我国存在大量漏诊!如何诊断
导管培养诊断
当临床怀疑患者出现CRBSI,标准的处理是把 导管拔除,并进行导管半定量或定量细菌培养。 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 或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 合并出现局部和全身感染症状,即可确诊。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 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 外周静脉导管 • 外周动脉导管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 • 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 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 1.手术留下异物 2.空气栓塞 3.配血不合 4.插管相关尿路感染 5.褥疮 6.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医院获得性) 7.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

总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危害性较大的医院感染, 主要发生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中。临床上要重视其诊断 和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病因学
1.细菌感染:导管置入后,可通过导管外或导管内污染的途径进入人体,导致 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肠球菌属 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常常发生在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上,常见的致病菌 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理生理学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导管周围的细菌感染和导管 内的细菌定植有关。导管置入后,细菌可在导管表面形成 生物膜,防御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难以清除的感染 源。同时,导管的置入也会使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使 细菌容易通过导管的通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血流感 染。
目录
01. 病因学 03. 临床表现 05. 治疗 07. 总结
02. 病理生理学 04. 诊断 06. 预防
概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 导管置入后,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的一种严重的医院 获得性感染。该感染形式常见于各类导管的使用,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 动脉导管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和医疗经济负担。下面,将就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做一个详细介绍。
0 4
血,导管护理时可发现。
5.血液学变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
0 5
蛋白等均可出现异常变化。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接头的消毒
用力擦拭输液接头!
导管接头的消毒


使用无针连接系统接入静脉输液管
使用无针连接系统时,分隔膜式输液接 头要优于机械阀输液接头,因为机械阀 接头可增加感染风险。
Company Logo
导管接头的消毒
Company Logo
导管冲洗
A-C-L导管冲洗最佳实践标准
A-Assess
C-Clear
Company Logo
夹闭导管
维持导管腔内的正压效果,预
防血液回流至管腔
断开或者置换输液器、延长管、
附加装置、无针接头等
Company Logo
宜采用专业护理包
Company Logo
医护人员的培训
教育医护人员明确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指征、置入和维护导管的正确操
作、以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正确预防措施。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该每7天更换敷 料。除非是患儿,因为移动导管的风险可能大于替换敷料 的收益。 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 患者有触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 染,应在彻底检查置管部位后更换敷料。
Company Logo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后果
2011年WHO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包括中国) 显著增加治疗费用:大约$40000/生还者 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4~14天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3~4倍
1 2 3 4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套餐行动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敷料的选择 导管留置时间
静脉高营养治疗
外在因素
导管留置部位
导管的选择
医护人员因素
Company Logo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内在因素)
年龄 年龄
自身免 疫功能
原发疾病 原发疾病 的严重度 的严重度
内在因素
营养状态
合并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套餐行动
置管前的预防 最大化无菌屏障
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使用杀菌剂(如70%酒精、碘酒 或葡萄糖酸洗必泰等)进行皮肤消毒。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 >0.5%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不宜使用洗必泰,则 可选用碘剂或70%酒精。 使用消毒剂后,应充分干燥后才行操作。
Company Logo
插管部位的选择
2.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哪项措施不正确( ) A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严格无菌操作 B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C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颈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D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对进行血管内导管置管和维护的全体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和依从性评 估。
仅指定经过培训且有能力进行外周和中心血管内置管和维护的人员从
事本操作。 确保重ICU具有适当的护理人员水平。观察性研究表明,在护士对患 者的CVC进行管理的ICU,较高比例的“非专科护士”或较高的病人/ 护士比与ICU的CRBSI相关 。
最大化无菌屏障
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高级别防护,
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或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对 患者全身铺无菌单。
Company Logo
CRBSI的置管前预防
插管部位皮肤的准备
插管部位的选择
插管方法的选择
穿刺套装的选择
Company Logo
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ml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 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体温大于38℃,寒战或低血压,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保留导管)
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 内,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
从独立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 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送细菌室培养
导管尖端
+ -
外周静脉1
+ +
外周静脉2
+/+/-
结果判断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 珠菌属,并缺乏其 他感染的证据则提 示可能为CRBSI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 菌 非CRBSI
+ -
-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外在因素)
外周及中心导管 成人应该选择上肢部位进行插管 儿童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婴儿)部位均 可 当治疗持续时间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心导管或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Company Logo
插管部位的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 对于成人,应避免选用股静脉 感染风险: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锁骨下静脉 当对成人放置非轨道式CVC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 静脉或股静脉 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 须接受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用造瘘等方式而 非放置CVC 插管部位应尽可能远离开放伤口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 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 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导管 + + 外周静脉 + + 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 120分钟或者导管细菌 浓度较外周高5倍 条 件 结果判断 CRBSI CRBSI
-
+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 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 CRBSI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
-
-
-
非CRBSI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不保留导管)
插管方法的选择
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技术允许),以减
少反复插管试探次数和机械损伤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
供接受过全面培训的人员使用。 当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诊放置导管),应 尽快更换导管,即48小时内。
Company Logo
CRBSI的置管后预防
穿刺点的观察 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导管维护 导管接头的消毒 导管冲洗
低CRBSI的感染率,但其是否常规应用于临床尚无定论。
练习题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 A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 明确的感染源 B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 确的感染源 C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 确的感染源 D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 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特诊病区 龙红霞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状况
在美国: CRBSI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10~20%),ICU病人 有10%经历CRBSI,发生率5例次/1000天( 2.5~30/1000中心导管天) 估计有10万~40万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一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2573例CRBSI的病死率为14%,归因分析CRBSI 的死亡率为19%;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病死率为8.2%,显著 高于其它细菌引起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引起的CRBSI病死率 为0.7%,显著低于其它细菌引起者;
Company Logo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力度
Company Logo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在决定CRBSI的治疗时,是否需要拔管是最重要的决策。
拔管决定
不拔管 由低毒力病原菌 引起的无并发症 CRBSI常不引起 深部感染,对抗 菌药物有效者
拔管 由中、高毒力病 原菌引起CRBSI 及有严重基础疾 病或免疫障碍者 伴有导管相关性 并发症者
Company Logo
插管部位的选择
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3种不同插管部位导管 相关感染、血栓和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 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股静 脉组总的感染并发症是其4.57倍 减少感染和血栓并发症风险的角度来看,非隧道中 央导管插管应尽可能避免选择股静脉,因为股静脉相 关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风险均远远高于锁骨下静脉。 有可能,应尽可能选用单腔中央导管,否则应密切 关注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置管后的预防
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培训 健康教育
Company Logo
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
Company Logo
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
Company Logo
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
容易产生遗漏
手掌
手背
Company Logo
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
临床实验证实,有效的手卫生能够
显著降低耐药菌的影响,尤其对于耐药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影响 在接触插管部位前后及插入、重置、触碰 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在对插管部 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该触摸该部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