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副词“就”的篇章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副词“就”的篇章功能

副词“就”的语义繁多,很多时候它的意义要取决于小句所处的语境,因此,可以说副词“就”主要用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根据副词“就”在汉语篇章中的分布,我们认为副词“就”的篇章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显示功能、精简功能、主观化功能和焦点标记功能。

标签:副词就篇章功能

一、显示功能

显示是指用某种形式显示某种关系。从篇章的构成来看,前后句子之间往往隐含着某种逻辑语义关系,副词“就”在篇章连接过程中,可以将句子之间的关系很好地显示出来。如:

(1)王广山姊妹4个,就他一个是男孩。

(2)这间房子还行,朝阳,采光好,价格也合适,就位置有点偏。

(3)因为她太小。太小就有这么个现象:天生的缺点样样不少,该养成的优点没有及时养成。

(4)“月大姐,努力去发动,不要存失败的心理!再过半个钟头,我就来找你……”

(5)黑麻子怒叫道:“不识好歹的贱狗!我们这里管你们那些事么?再不走,就开枪了!”

例(1)中“王广山姊妹4个,就他一个是男孩”这两个小句之间,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添加,表示在“姊妹4个”这个范围之外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例外。副词“就”很好地把这种例外追加关系显现了出来,在句中是必要的;例(2)中副词“就”前面的部分表达的是这间房子的优点,后一部分表达的是这间房子的缺点,两部分存在着一定的转折关系,“就”在句中很好地显示出了这种关系;例(3)中“就”很好地表现出了“太小”和“天生的缺点样样不少,该养成的优点没有及时养成”这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4)中副词“就”表达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事情发生的顺序关系;例(5)中“就”所连接的两部分之间是一种条件关系。副词“就”在这些句中都具有表现两部分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显示功能,是不可删除的。

二、精简功能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言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从而使交际顺利地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所谓会话合作原则,是指在交谈中,说话者所说的话都应该符合交谈的目的。“在(交谈中)用话语作出某一贡献的特定时刻,按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1]。该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

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也就是说,交际时,往往要遵循经济的语用原则,在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交际目的前提下,一般采用精简的格式。在对语料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副词“就”在句子或篇章中固定或经常地充当连接性状语的副词时,能够使句子在表达上显得极其简练,使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例如:

(6)“我只是觉得你们大学生喜好这套有点低级,想了解什么,自己找书看不就行了。而且这几位演讲者的教师爷口吻,我[一]听[就]腻。”

(7)马昭(开玩笑地):“怎么,身体[刚]好一点[就]要开小差吗?

(8)他来我就来了。

(9)累了就歇会吧。

(10)一部机器呀,坏了一个螺丝钉就开动不了。

例(6)和例(7)这两个例子中,关联副词“一/刚”和“就”搭配使用,表示后面的情况紧随着前面的动作而产生,“一/刚……就……”这个连锁格式强调结果的必然性。如果例(6)采用“我只要听到了,我会感到腻”等话语表达方式,就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显得有些冗沓。例(8)~(10)三个例子都是用“就”连接的紧缩句,结构紧凑,表达简练,表示因果、假设、条件等逻辑语义关系。

三、主观化功能

语言的“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是相对于语言的“主观性”(subjectiveity)特征而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而“主观化”是指语言为实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和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共时”是指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历时”是指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2]。下面将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副词“就”在篇章中的“主观化”功能。

(一)说话者的情感

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依靠句法语义的制约原则,副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够起到增强肯定、喜爱、赞许、钦佩、尊敬、否定、憎恨、斥责、厌恶、埋怨、蔑视等不同的感情,充分表现话语的表情功能。副词“就”可表示强调和强烈肯定的主观化功能。如:

(11)他家就在工商银行对面。

(12)我就在这儿长大的。

(13)你让我去,我就不去!

(14)你说学不会,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例(11)中,如果删去“就”,这句话也是成立的,但只是一种对事实的客观描述,用“就”连接,表达了说话者强调“他家”不在别的地方,而是在工商银行对面;例(12)中副词“就”表达说话者强调“我”长大的地方是这儿不是其他的地方;例(13)中说话者用“就”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肯定,对“我不去”这个事实加以肯定;例(14)中说话者用“就”表达的也是一种强烈肯定,具有强烈的申辩意味。

(二)说话者的认识

说话人的认识是指话语中带有的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15)他就一米八五。

(16)他二十岁就结婚了。

(17)他八点就起床了。

(18)我问小杨是不是该毕业分配了,她说演完《屈原》就分。

(19)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

(20)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帐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

以上例子中都含有说话者对句子所描述的事实的主观评价和判断。例(15)中,虽然“一米八五”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很高了,但说话者加了“就”,表示说话者认为“一米八五”还不够高,比他的主观预期要矮;例(16)中说话者认为他二十岁结婚有点早;例(17)中,说话者用“就”表达起床这件事情实现的比主观预设的要早;例(18)中,副词“就”表达说话者认为分配这件事情不久就会来临,实现的比主观预期早;例(19)用副词“也”和“就”协同连用,表明说话者认为“下午两三点”是一个很早的时间;例(20)中,“就”表达的是说话者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大量,认为“三百光景”是一个大的量,比主观预设的要多。

四、焦点标记功能

“焦点”在语言形式描述理论中,是指句子中某个句法成分的一种特征,在意义上是指说话者认为比较重要,需要通过语言手段加以强调的成分。一般我们把表达焦点的成分称为焦点成分,而焦点成分表达的往往是未知信息。焦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定义。所谓狭义的焦点,是指用特定的语法形式标明的句法成分。广义的焦点是指以说话者加以强调的重点这一语义语用特征作为出发点,来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