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高寒地区水电施工技术分析
高原冻土电力工程施工

高原冻土电力工程施工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
而在中国西部地区,高原冻土地带则成为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
高原冻土地带地广人稀,气候条件复杂,土地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工程建设难度。
本文将就高原冻土电力工程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二、高原冻土特点及工程施工难点高原冻土地带指的是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常年被冰雪冻土覆盖,且气候寒冷,氧含量低。
这种地带的土地属于特殊类型的冻土地,其工程施工面临一系列的特殊挑战。
1.气候条件复杂:高原冻土地带气候变化无常,冬季严寒,夏季则气温较高,日温差变化大,这对施工中的材料、设备以及员工的健康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土地条件特殊:高原冻土地带的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土质硬度较高,施工中需使用特殊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材料。
3.氧含量低:由于海拔高度较大,氧含量低,施工中需对员工的健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综上所述,高原冻土电力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在满足电力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对这一地区的电力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原冻土电力工程施工方案为了克服高原冻土电力工程的特殊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施工方案。
1.选材方案:根据高原冻土地带的气候条件和土地特点,选用特殊的建筑材料以及电力设备,以确保其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运行。
2.设备调配方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高原冻土地带的机械设备,以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3.员工管理方案: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的员工,确保在高原冻土地带的施工中,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4.安全保障方案: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保障。
以上方案将有力保障高原冻土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四、施工实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以上施工方案进行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选材方案:我们选用了高强度、耐寒抗冻的建筑材料,以及适合高原冻土地带的电力设备,在高原冻土地带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电力工程建设。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 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思考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思考摘要: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而言,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地质水文的复杂性,往往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基于此,本文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强度;高寒高海拔地区;提高措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温度较低,使得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混凝土失水快、易干缩、易产生裂缝以及养护难度大等问题,不仅给混凝土强度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1、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及原理所谓的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指的就是:当室外环境温度的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者是环境温度稳定在-3℃连续五天时的混凝土施工往往被称作冬季施工[1]。
对于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利工程而言,在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其冬季施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较长,所以,其施工特点为:在冬季施工过程中,由于气温较低,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减弱,导致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当气温低至0℃以下时,混凝土强度也会停止增长。
1.2、影响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而言,影响其施工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在于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与其养护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温度适宜,混凝土内水泥水化作用就越强,就会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但是当环境温度降至0℃或者以下时,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作用就会停止,不仅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纹,给后续工程投入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2]。
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管理分析

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管理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我国开始将电力系统普及到一些高海拔地区。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必须要对当地的地质结构、风力条件、自然气候以及地形构造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提升施工过程的技术含量,加强施工管理,才能够为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的相关概述(一)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特点我国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海拔高、温差大、风力大。
这些气候特点会对输电线路的施工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就必须要提升相关电力设备的技术要求。
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地质特点是拥有两年及以上的多年冻土。
而多年冻土又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性质稳定性非常低。
所以,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活动对多年冻土的扰动,提升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避免多年冻土出现上限下移、土层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等变化,造成冻土区地基的变形与受损[1]。
(二)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需要遵循的原则1.环境保护原则近几年来,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针对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施工,也需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
因为只有在环境保护的原则下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的土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勘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科学历的施工方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影响。
如果遇到地质条件不良的情况,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和排水设施,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滑坡等情况[2]。
高原地区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技术分析

222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探讨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18.10 (上)国民经济得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电力,同时也是建设高原地区的重要保障。
由于受风力、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力等因素的影响,高原地区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有较多问题存在。
为此,要加强对电力架空线路施工技术的研究,确保高原地区也能享受到稳定安全的电力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 高原地区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特征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风力大、气候温差大和海拔高等,是电力架空线路施工将面对的难题,提高了施工的难度。
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是有2年或2年以上的冻土,不良冻土的温度敏感性比较高,且性质不够稳定。
在高原地区进行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时,极易扰动多年冻土,导致其上限发生下移,增加土层温度,地下冰发生融化,造成冻土工程的性质发生变化,冻土区的地基发生变形,基础工程不稳定,增加后续施工和运维的难度。
2 高原地区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原则鉴于高原地区的特殊地形,在进行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保护环境的原则。
如今我国国民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所以,电力公司在设计电力架空线路基础时,其基本原则就是保护环境。
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杆塔形式、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施工条件和架设地区土层的地质情况等,作为基础性依据来设计。
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对周围环境、所经地区的破坏与危害。
针对不良的地质条件,比如容易发生斜坡、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地区,需要利用排水设施、防护网等对环境和基础设施(如铁塔)进行有效保护。
其二,节约资源的原则。
电力公司在电力架空施工中,要利用好当地自然环境做好防护工作,同时在选用施工材料时,要因地制宜,对施工流程进行科学规划,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降低资源浪费。
3 高原地区电力架空线路的具体施工技术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电力架空线路施工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
高原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技术

高原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工程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工程施工的特点、挑战和解决办法,从而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高原高寒地区工程施工的特点1.气候条件苛刻,温度极低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苛刻,冬季气温极低,常常在零下30摄氏度甚至更低。
这种极端的低温不仅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施工材料的使用和施工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2.气候多变,风雪频繁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变化多端,风雪频繁。
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对施工作业造成不小困难,加剧了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
3.地理环境复杂,交通条件艰苦在高原高寒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施工场地可能处于高海拔地区,交通条件艰苦,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运输非常不便,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高原高寒地区工程施工的挑战1.材料选用及搅拌在高原高寒地区,施工材料的选择对工程施工至关重要。
建议使用适应寒冷环境的专用建筑材料,保障施工质量。
为避免因温度过低引起混凝土凝固时间过长,且珠凝土内的水分易受冻,造成强度降低,需要选择新型高效凝结剂,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凝固时间。
2.设备保障在高原高寒地区,施工设备的选择、保养和维护非常重要。
在选用施工设备时,需要选择适合在寒冷环境下使用的设备,并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3.人员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护和安全工作。
在施工现场要配备足够的防寒保暖装备,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管理,确保他们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健康和工作状态。
4.工程施工质量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工程施工时,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解析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解析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高海拔地区,其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及复杂的地理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了较多困难。
水利水电工程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对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的混凝土施工、岩石基础开挖、土石坝工程施工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高海拔地区环境特点,提出水利水电施工保健及防护措施。
关键字: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高海拔地区,属于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顶长度为406m,宽度为10m,水利工程上游坡比为1:2.35,下游坡比为1:2.15。
在水利工程上游坝趾与下游坝趾设置镇压层,镇压层设置层长为40m,下游镇压层设置层长为60m。
水利工程上游坝坡护坡为现浇混凝土板护坡,下游坝坡应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该水利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顶高程为2965m,墙底最低高程为2891m,心墙最大高度为74m。
该大型水利工程属于高海拔地区,其水利水电施工难度较大,提出对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探讨,以提高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实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二、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研究(一)常温混凝土施工技术该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高海拔地区,其气候较为干燥,表层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其昼夜温差变化幅度较大,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其混凝土温度应力与干缩变形较大,从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确保高海拔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干缩裂缝,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如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胶凝材料应用量,掺入适量粉煤灰;合理应用化学添加剂,如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减水剂等,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与水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其性能。
此外,在高海拔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工艺,合理控制混凝土分层、分块与分缝,严格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对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控制,在浇筑混凝土后,及时采取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过快引起混凝土干缩,对浇筑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选择在温度较为平稳的时间段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高寒地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高寒地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和太阳能成为了受到广泛关注和利用的清洁能源之一。
然而,在高寒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山区,由于严寒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风光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技术难点。
本文将针对高寒地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高寒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对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温会对电池、电缆、逆变器等设备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电力系统的效率下降和寿命缩短。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选用能在极寒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设备,如低温抗冻电池、低温抗冻电缆等,并加强设备的保温绝缘设计。
此外,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也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其次,高寒地区由于地势复杂和交通不便,风光资源的测量与评估相对困难。
对于风力资源,传统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数据获取不足或不准确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提高高度的风力测评塔和先进的监测装置,确保获取准确的风力数据。
对于太阳能资源,由于地形起伏和阴影的存在,选址与布局需要更为谨慎。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高精度的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太阳能资源评估,优化光伏板的布置和倾角,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第三,高寒地区的高海拔环境对风力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限制。
由于空气的稀薄和氧含量的减少,风力资源总量相对较低,风能利用系数也会下降。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高海拔适应性的风力发电机组,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同时,结合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进行互补供电,以克服单一能源的局限性。
在高海拔地区布置太阳能发电站,利用阳光充足的夏季进行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互为补充,在季节和时间上实现能源的平衡。
最后,高寒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和用电需求较小,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传统的电力网络建设投资较高,难以满足高寒地区的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将发电和用电的网络集成在一起,减少输电损耗和投资成本。
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探讨

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探讨摘要云南省迪庆州地处高海拔地区,水力资源丰富。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电能源开发作为一项基础性的能源,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高潮。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好水利水电施工,从根本上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本文谈谈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水电;施工技术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因此这里地貌独特,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水利水电作为基础性能源,是当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施工特点高海拔地区表层水分蒸发较快以及昼夜温差都会让混凝土温度应力大于干缩变形,而成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为了减小混凝土温度应力,有效控制表面干缩,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必须尽量使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用粉煤灰等代替性胶宁材料。
耐久性能达标的混凝土在使用环境中,必须保障使用功能以及质量形态。
从配合比来看,可以通过研发高性能的混凝土,来满足恶劣环境中的工程需求。
通过将抗紫外线、风砂、盐碱、冻融破坏、温度疲劳以及狂汗节能作为整个水利水电施工的依据,对拉长建筑材料使用周期也有重要作用。
另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必须根据混凝土相关指标选用正确的外加剂,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与控制水量;在减小水化热的同时,还能保障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干缩盈利与温度应力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通过工程实践情况来看,必须合理控制混凝土分缝、分层以及分块;水电站工程一般地处偏远,附近无商业搅拌站,只能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浇筑受现场搅拌能力的制约很大。
在温差相对较大的季节,必须根据混凝土大小,选择最佳浇筑时间。
2 高海拔地区寒冷季节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施工受工期影响严重,所以冬季施工在本市水利水电施工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海拔高寒地区水电施工技术分析1高海拔高寒地区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1高海拔地区常温混凝士施工特点
高海拔地区地表水的快速蒸发和昼夜温差会使混凝土温度应力大于收缩变形,成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有效控制表面收缩,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有必要使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并在此条件下用粉煤灰等代替胶凝材料。
在混凝士耐久性达到标准的环境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功能和质量形式。
从配合比的角度来看,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工程需要。
利用紫外线、砂、盐、冻融破坏和温度疲劳作为整个水电建设的基础,对延长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必须根据混凝士的相关指标选择正确的外加剂,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控制水的用量,同时降低水化热,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1.2高海拔地区寒冷季节混凝土施工
高海拔水电工程与其他水电工程基本相同。
混凝土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
在冬季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一般采用孔内孔外施工,以保证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的施工质量。
在钻孔施工中,如果外部温度低于12℃,则采用一定的保温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使洞内温度达到5℃或以上。
在这种温度环境下,混凝土的拌合及设备的运输均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针对具体的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施工的配料需要采取定的加热措施加以改进。
水的温度反过来又保
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对于洞外露天混凝土施工,要根据合理的条件安排施工过程,使露天混凝土施工尽可能安排在冬初和冬末阶段。
由于这段时间的外部温度环境不够冷,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然而,无论在什么施工阶段,温度环境都必须实时监测。
一旦温度超过标准,施工就会停止。
此外,还应考虑冬季高海拔地区的缺氧问题,一旦氧气含量低于标准,施工立即停止。
1.3高海拔高寒地区水电工程土石坝施工特点
西藏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部分地区覆盖较深,当地土石坝是主要坝型之一。
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土石坝可分为填筑与碾压、水力充填、注水和定向爆破。
目前,充填和轧制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
碾压土石坝施工,包括平整场地、筑路、架设水电线路、修建临时房屋、清理地基、排水等前期准备工作,土石方开挖、运输、卸载、压实等基础作业。
作为基本作业提供保障的辅助作业,如清理堆场盖板、清除杂物、排千坝面、凿加水等,以及修复坝坡、铺装等附加作业。
石、植草等。
高海拔地区寒冷、缺氧等环境因素受人类作业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此外,建筑发电一般采用临时发电机组,高含油原油不能充分燃烧,导致机械运行受到电力不稳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土石坝建设必须在建设的黄金季节抓好,否则一旦错过建设进度将受到很大影响。
1.4高海拔地区水电工程施工的后勤保障
1.4.1对施工设备机械效率的影响
据气象观测统计,在海拔4000左右时,施工机械的性能受到严重
影响,施工机械的性能、效率和产量都大大降低。
有些电气元件甚至不能适应高海拔气候条件,特别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机械效率约等于0.60~0.75的标准。
夏季略高,冬季略低;进口设备略高,国产设备略低;电动设备略高,油动设备略低。
施工人员的劳动效率降低,气候条件影响工程机械的产量,它的输出只达到额定输出力的一半左右。
因此,工程机械在高海拔气候条件下使用,机械磨损增加,容易损坏,使用寿命显著降低,折旧加速,导致建设成本上升。
1.4.2高海拔地区水电物资材料供应特点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运输战线长,运输不便,物资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
因此,工程技术和经济决策因素越来越特殊,直接影响着施工。
组织设计中一些参数和指标的选择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
公路运输将建设高海拔水电工程所需的各种物资、永久性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等带入公路。
车辆的长途运输不仅限制了设备的选型条件,而且增加了设备损坏的比例,则损害率倍增。
多年来,西藏大型水电工程、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主要依靠内地供应。
例如,阳湖水电站、曼拉水利枢纽等主要工程所使用水泥80%为甘肃永登水泥,金河水电站为四川峨眉山水泥,只有主体工程的直孔水电站使用的是拉萨水泥厂的水泥。
2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用特点分析
高海拔高寒地区土石坝的施工特点是采用堆石混凝土。
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量的砌块作为建筑材料,充分发挥了低水化热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与普
通大体积混凝土相似,也具有以下特点和性能优势。
2.1低水泥用量与低水化热
堆石混凝土以大量的石材(约55%)为主要建筑材料,只需要45%的特殊自密实混凝土来填补空隙,保证了低水泥消耗的实现。
常规大体积混凝士的实际水化温升约为10℃,必须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少用于堆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甚至可以取消温度控制措施。
2.2高密实度与高强度保证率
具有超强穿透填充能力、高粘结力的专用自密实混凝土,能保证堆石混凝上的充填密实,提高混凝土和块石表面的粘结力,最终形成完整密实,有高强度保证率的堆石混凝土。
实测数据表明,堆石混凝土的实际密度大于普通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强度性能和抗渗性能。
2.3显著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特殊的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超强的渗透充填能力和高的粘结力,可以保证石填料混凝土的充填和压实,提高混凝土与石材表面的粘结力,最终形成完整致密、高强度保证率的堆石混凝土。
实测数据表明,堆石混凝土的实际密度大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和抗渗性。
2.4显著降低施工成本
与其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堆石混凝土技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砌块,水泥用量低,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2.5层间抗剪能力强,简化凿毛工序
堆石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会有大量裸露的石材边角,增加了混凝土层与层之间的接缝面。
混凝土与石材边缘的连接可以提高堆石混凝土层间的抗剪强度,可以免除或简化层间结合面凿削工艺。
综上所述,高寒水电工程在混凝土施工、土石坝施工和工程质量保证工作中,由于特殊的温度和气候条件,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在高寒水电工程建设中,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把握施工时机等,针对项目特点做好工程支持工作。
这些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应作为项目投标工作的重点考虑因素,使适合高海拔高寒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能在项目开始阶段就参与到项目施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