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海拔地区城镇给水工程设计规范2020版
浅谈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线设计

第20卷 第12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2 2020年 1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December 2020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常玉峰(1983-),男,西藏华通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道桥、市政)。
浅谈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线设计常玉峰(西藏华通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摘 要: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重点、难点之一,涉及的控制因素复杂多样,路线方案极为复杂。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羊八井至大竹卡公路改建工程为依托,对高寒高海拔地区路线方案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做出了经验总结,仅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高寒;高海拔;公路路线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2-0108-02一、项目背景西藏自治区羊八井至大竹卡公路改建工程起于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与国道109青藏公路相接,止于日喀则市联乡大竹卡,与国道318相接,路线平均海拔4,500m,全长约170km。
该公路原属中尼公路老线的组成部分,中尼公路改线后该段定为省道304线,后根据规划改为省道303线羊八井至大竹卡段。
该项目起点与国道109(K3803+700)相接,起点桩号K0+000(海拔高程4,258m),道路起点段利用现有羊八井过镇沥青路,西向下穿青藏铁路,穿越羊八井镇后于K6+900开始利用现有老路路基进行改建,路线折向西南,展布于羊八井盆地,于K56+150翻越项目最高点雪格拉山(垭口海拔5,412m),沿穷莫麦曲溪谷布线,在K85+900到达尼木县麻江乡,然后在K94位置过拉萨市与日喀则市行政区界位置,再西向经芒热乡江欧村后开始沿冬古拉山脚展线上升,于K105+100到达冬古拉山垭口(海拔4,911m),路线折向西南,沿坡展线下山,于K112+000进入邬郁玛曲河谷,路线在邬郁玛曲河谷两侧滩地布线,经达孜乡、奴玛乡,止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联乡大竹卡大桥桥尾,与国道318线相接,终点桩号K170+218.500(海拔3,749.72m)。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 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思考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思考摘要: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而言,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地质水文的复杂性,往往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基于此,本文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强度;高寒高海拔地区;提高措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温度较低,使得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混凝土失水快、易干缩、易产生裂缝以及养护难度大等问题,不仅给混凝土强度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及质量。
1、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及原理所谓的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指的就是:当室外环境温度的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者是环境温度稳定在-3℃连续五天时的混凝土施工往往被称作冬季施工[1]。
对于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利工程而言,在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其冬季施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较长,所以,其施工特点为:在冬季施工过程中,由于气温较低,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减弱,导致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当气温低至0℃以下时,混凝土强度也会停止增长。
1.2、影响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而言,影响其施工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在于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与其养护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温度适宜,混凝土内水泥水化作用就越强,就会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但是当环境温度降至0℃或者以下时,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作用就会停止,不仅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纹,给后续工程投入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2]。
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域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探究

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域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探究摘要:目前,西藏正处于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公路施工对道路边坡植被、取弃土场植被、路侧裸地生态等均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对破坏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西藏地区高寒、高海拔的特点,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遭到破坏极难自然恢复,因此其植被修复技术较内地必然有所不同。
为了寻找更加经济、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形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已实施的公路工程项目进行调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的相关指标,总结其适宜性,得出各类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的特点,提出适宜于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旨在为西藏地区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寒、高海拔;水土保持;植被修复0引言西藏公路建设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公路建设超常规发展规划开始启动,公路工程实施后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对整个公路建设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中央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立了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藏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为西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强西藏自治区各公路铁路、各地区环保绿化工作,建设和维护是相辅相成的。
工程要确保按环保要求施工、科学设计、优化线路、精心施工,切实保护好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
自治区主席呼吁把每条公路真正建成一条生态示范区,也就是建设要兼顾周围植被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山体开凿等工作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因此针对西藏地区特殊极端的气候条件特点,开展公路沿线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工作十分必要。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国内,路域沿线植被破坏问题已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解决路域植被修复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其未受破坏之前的状态,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完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范1 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城市建设当中,很多地方需要进行防渗工程,以保证城市的工程设施得以保持长久的使用。
而在一些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配合比设计1. 地区特性分析:高寒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温度变化大,较大的温差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一地区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其抗低温抗冻融性能。
2. 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根据防渗墙混凝土的使用场地和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3. 材料选择: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至关重要。
水泥应选择抗硫酸盐水泥或耐寒低热水泥;骨料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能;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和耐久性。
4. 配合比设计:通过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干密度、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指标的分析,确定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二、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环境和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符合施工条件的要求。
2. 混凝土搅拌与浇筑: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热骨料和水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凝结。
在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避免出现温度差异引起的收缩裂缝。
3. 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加强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在早期龄期内受到冻融的影响。
养护措施包括覆盖保温、喷洒保温剂、加工具体加热等。
4. 施工质量检验: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防渗墙混凝土,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验工作,包括对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及时进行整改。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防渗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
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防冻及抗冻问题的认识

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防冻及抗冻问题的认识【提要:在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地区,该地区既是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性气候;又是海拔高达2850m,冬季气温常在-16~-27℃的高寒、高海拔地区。
在此地区做好混凝土的防冻、抗冻工作,对于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高寒、高海拔混凝土防冻抗冻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位于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察尔汗盐湖,为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性气候,海拔2850m。
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零下,冬季(尤其是12月、元月份)气温常在-16~-27℃,有时还出现-29.7℃的极端气温。
察尔汗地区干旱(其相对湿度只为18%)、多风、少雨,日温差很大,最大风速28.3m/s,年平均降水量24.0mm,年平均蒸发量为3566.3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48.6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建设进行,对混凝土工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冬季施工或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要求更高。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符合结构和工艺要求的混凝土,是每个在此地从事混凝土技术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混凝土理论及生产方面,正确区分“防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两个不同的概念,促使许多人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1、防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在冬期施工中,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浇筑后及早凝结硬化,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下做概念解释)以前不得发生冻胀破坏。
【注: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注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通常指新浇注的混凝土达到某一强度时遭受冻结, 但当恢复正温养护后, 混凝土的强度还能继续增长, 并经28 d 标养后, 后期强度可达设计的混凝土标养28 d 强度的95% 以上时所需要的最低初期强度。
】2、抗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抗冻混凝土是指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具有长期抵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能,及满足设计规定的抗冻等级。
探讨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探讨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摘要:高原地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地表层的水分蒸发速度特别快,使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干缩变形较之内地就要大的多。
高原高寒地区在进行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因自然环境的复杂和恶劣而导致其建设过程困难重重,为使我国在进行西部建设的过程中不因工程自身的问题而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混凝土强度;措施;探讨前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大范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虽然每年有长时间的极端季节,但鉴于建筑工期的要求,不得不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因此,如何控制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一直是困扰建筑界的难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证,提供新的思路和工程应用指导意义。
1 高原地区常温混凝土施工特点分析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分析高原地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地表层的水分蒸发速度特别快,使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干缩变形较之内地就要大的多,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显著的性质使其成为了高原地区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需要注意和控制的一个方面,也是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
根据既有的工程实践表明,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并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一般都需要从水泥的选择和设计指标的控制这两个方面来予以实现。
1.2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特点分析上文当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下,除需要控制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以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控制其温度应力以及其所引起的干缩,这样两个方面是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样四个方面的措施采取之后基本上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混凝土质量控制:①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缝和分块;②控制好混凝土的入仓温度;③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需要采用塑料编织袋等对其进行覆盖,目的是避免混凝土表层的水分蒸发而引起不良的干缩状况,以减小混凝土内部的应力;④控制好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时段,尤其是在一些温差较大的季节更是要根据混凝土块的大小来决定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关于高寒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以雅江县为例

关于高寒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以雅江县为例摘要:本文主要对高寒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剖析。
对高寒地区实际情况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取水方式和建筑物,同时总结高寒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高寒地区;安全饮水;建设和管理措施随着国家对四川省甘孜州等高寒地区加大基础工程建设投入,甘孜州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工程建设工作也凸显其重要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主要的是取水口的建设和管道的建设,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甘孜州雅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案例分析,主要对取水方式的选择、取水口、管道的建设分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总结和经验一取水方式的选择1.1雅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和外部条件雅江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辖4个镇13个乡,至2017年全县有113个行政村和128个村民小组。
雅江县共有12407户,总人口5.0687万人,农村人口4.400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29万人。
雅江县辐原面积7681.5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人为活动少,自然环境好,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口分布于深山老林,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间隔较远,大型集中供水,投资大、效益差,不适合雅江县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
1.2地下水不适合作为生活饮水水源雅江县地处川西高原横断山脉中段,大雪山脉与沙鲁里山脉之间的山原地带。
东有同达山脉,沿呷拉、八角楼、祝桑、八衣绒等乡与康定县交界的边缘到西南出境,入甘孜州雅江县;北有卡拉山由新龙、道孚两县进入县境至两河口。
雅砻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把全县切分为东西两半。
全县地貌呈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
由于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使本地不断抬升,断裂作用不断加强,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谷地,风化剥蚀搬运作用显著,构成了现今的高山原地貌,其主要特征为地势高亢,高差较大,区内出露为三叠系地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高海拔地区城镇给水工程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城镇给水工程的水量、水质、水压、水源和取水构筑物、泵站、输配水管网、水厂、末端供水、结构、电气与自动化、供暖与通风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西藏高海拔严寒或寒冷地区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给水工程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094.2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变压器的温升
GB 1094.11 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96 管井技术规范
GB 28233 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49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T 6424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 8175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7581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 20626.1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625 机井技术规范
GB/T 5094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JGJ 118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5D202-2 柴油发电机组设计与安装
CJJ/T 182 城镇供水与污水处理化验室技术规范
DBJ 540002 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设计标准
西藏自治区用水定额(藏政办发[2017]3号)
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政府令[2004]6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寒高海拔地区 regions of high-altitude and severe cold
海拔高度不小于2500 m的严寒或寒冷地区。
3.2
集中式给水工程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project
从水源集中取水输送至水厂,经水厂净化后,通过输配水管网输送到用户或集中供水点的供水工程。
3.3
分散式给水工程 de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structure
以一户或几户为独立供水单元,由用水用户自行制取、自用自管的小型供水工程。
3.4
末端供水 terminal of water supply
给水工程的终端,将集中式给水工程或分散式给水工程所制取的用水供至末端用户。
3.5
自灌式吸水 self-priming
启动水泵时,水靠重力充入泵体的引水方式。
3.6
汽蚀余量NPSH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水泵进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超过饱和蒸汽压力(汽化压力)的富余量。
汽蚀余量可分为水泵装置可用汽蚀余量NPSHA和水泵必需汽蚀余量NPSHR。
3.7
必需汽蚀余量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
水泵进口处为避免泵内发生汽蚀,单位重量液体所应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裕能量。
3.8
取水泵站 source water pumping station
提升原水的泵站。
3.9
供水泵站 water supply pumping station
水厂内提升清水的泵站。
3.10
加压泵站 booster pumping station
增加局部管网水压的泵站。
3.11
水锤 water hammer
压力管道中,由于流速剧烈变化而引起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又称水击。
3.12
高浊度水 high-turbidity raw water
含沙量或浊度高,水中泥沙具有分选、干扰和制约沉降特征的原水。
3.13
规模化给水工程 large-scale water supply project
日供水量大于等于1000 m3/d的集中式给水工程。
3.14
次氯酸钠发生器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
采用食盐溶液电解法产生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专用装置。
3.15
一体化净水设备 integrated water purifier
集絮凝、沉淀、过滤等净水单元为一体,主要去除原水中浊度的净水设备。
3.16
保温 hea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构筑物向周围环境散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3.17
伴热 heat tracing
为防止设备、管道中的水发生冻结,在其旁敷设加热源进行防冻的措施。
4 基本规定
4.1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建设规划、给水工程专项规划为依据,并应遵循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和以近期为主的原则。
近期工程设计年限宜采用5~8年,远期工程设计年限应与规划一致,并不宜低于10年。
4.2 给水工程按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给水工程和分散式给水工程两类。
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集中式供水,或采用城市给水管网延伸供水。
4.3 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便于建设与管理,有利于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避开地质灾害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b)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供水;
c)宜设置高位水池对供水进行调节;
d)供水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大或用水区较远时,应分区分压供水;
e)应充分利用现有给水设施。
4.4 江河、湖泊取水构筑物、泵站及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的防洪标准,水厂还应留有安全裕度。
水库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应与水库大坝等主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相同,并应采用设计和校核两级标准。
4.5 给水设施易发生冻结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必要时进行伴热。
4.6 在地震、多年冻土、盐渍土地区以及其他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4.7 除执行本标准外,给水工程设计还应符合国家、西藏自治区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5 设计水量、水质和水压
5.1 设计水量
5.1.1 城镇给水工程设计水量应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程度、用水习惯,在现有用水定额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综合分析确定。
5.1.2 城镇给水工程设计水量由下列各项用水量组成:
a)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