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防冻及抗冻问题的认识

合集下载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高寒高海拔地区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高寒高海拔地区是指气候寒冷、气温低,海拔较高的地区。

在这样的地区,地基土壤的冻融和温度变化等因素会对建筑物的防渗墙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地区,防渗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出发,对防渗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寒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气温低、冻融循环频繁、夏季降水较多等。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防渗墙混凝土所受到的环境影响较大。

气温低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冻融循环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夏季的降水会对已浇筑的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

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防渗墙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上需要特别注意。

二、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较慢。

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控制水灰比3. 添加外加剂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防渗墙混凝土中,可以适量添加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冻性能。

外加剂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三、防渗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 控制浇筑温度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混凝土的凝结速度较慢,因此需要控制浇筑温度,避免混凝土的过早凝结和裂缝产生。

可以采取保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保证凝结的避免混凝土的裂缝和破坏。

2. 加强养护措施3. 加强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可以采取取样检测、抗渗试验等手段,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原高寒地区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

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气候恶劣、温度极低、地势复杂,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尤为重要。

一、高原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高原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低、日照短、降水少、风大等。

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速度。

1.气温低:冬季气温极低,特别是夜间气温往往会骤降,对混凝土的凝固和成型产生严重影响。

2.日照短:冬季的日照时间短,阳光照射时间少,混凝土表面温度难以升高,对混凝土的早强和早期强度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降水少:高原高寒地区冬季降水量少,但极端气温容易导致混凝土结冰,施工条件恶劣。

4.风大:高原高寒地区冬季风大,风速大大加快了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也增加了混凝土的干裂和裂缝的风险。

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冬季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或使用温控混凝土,减少低温对混凝土的影响;采用加热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初始温度,保持一定的凝固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温度过快下降。

例如覆盖保温层、喷水养护、加热毯覆盖等方法,保持混凝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早期抗裂性能。

3.合理选材和配合比在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材和配合比。

选择优质水泥、骨料和外加剂,制定适合冬季施工条件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抗冻性能。

4.加强养护措施冬季施工后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覆盖保温层、加热养护、喷水养护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保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降低混凝土的裂缝风险。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难题,需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1.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针对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可以开展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如耐冻耐蚀混凝土、织构混凝土等,以提高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关键。

传统的混凝土施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间、地面温度等,但在高原高寒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极端,施工条件更为复杂。

该地区的冬季气温通常低于零下十度,冰雪覆盖到连绵起伏的山脉和河谷。

这些因素限制了混凝土施工的条件,因此需要一套全新的技术来实现效果最大化。

以下是针对该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混凝土材料
在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的材料需有一定的抗冻性。

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可能无法满足该地区的施工需求。

应采用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添加剂和粘合剂。

面对严寒的气候,可采用加热水、加热骨料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的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为了保持混凝土的良好流动性,建议在混凝土制备时加入高浓度的水泥浆。

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前,需对站台进行加热处理,也需在混凝土表面涂上沥青、腻子等保护层,以防止表面水分损失过快。

最后,尽可能在光照充足的时间段内施工,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被超前冻结的风险。

混凝土养护
在高寒地区的混凝土养护特别重要。

由于气温与湿度极低,这里的混凝土会很快变得干燥。

因此,施工完成后,需盖上防冻保护层,如保温棚、保温毡等。

同时,还需加水洒淋养护,保证混凝土达到最佳强度。

总之,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需要针对该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做出调整,不断创新以适应其需求。

参考上述技术和方法,可以在该地区进行高效有力的混凝土施工。

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探析

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探析

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探析摘要:通过对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中掺加不同掺量的粉煤灰来探析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对高寒地区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和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1工程概况花石峡至大武公路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000左右,属于高寒地区,一年之中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左右。

这种极端气候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中掺加不同掺量的粉煤灰来探索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对于高寒地区混凝土的施工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2试验设计2.1原材料水泥:青海省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的Ⅰ级粉煤灰;粗集料:粗集料由项目部自建碎石加工场生产,采用三级连续级配:5-10mm碎石占10%,10-20mm碎石占60%,16-31.5mm碎石占30%,掺配成5-31.5mm连续级配碎石;细集料:细集料由项目部自建砂场加工场生产,细度模数为2.8.且满足Ⅱ区级配要求;外加剂:采用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防冻型),掺量为胶材的1.1%;水:当地的季节性河水,经过试验检测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要求。

2.2配合比的设计试验分别采用水胶比为0.48、0.43和0.38三个水胶比的配合比,采用等量取代法设计,其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10%、15%、20%和25%。

首先进行配合比的初步设计,调整配合比的状态,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40-180)mm之间,且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泵送施工工艺要求。

所有混凝土均在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成型混凝土抗冻性试件(100*100*400),具体配合比见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表配合比编号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每方混凝土种原材料的用量(Kg/m3)水泥粉煤灰水砂碎石外加剂1-0 0.48 44 0 342 0 164 833 1061 3.761-1 0.48 44 10 308 34 164 833 1061 3.761-2 0.48 44 15 291 51 164 833 1061 3.761-3 0.48 44 20 274 68 164 833 1061 3.761-4 0.48 44 25 256 86 164 833 1061 3.762-0 0.43 43 0 381 0 164 798 1057 4.192-1 0.43 43 10 343 38 164 798 1057 4.192-2 0.43 43 15 324 57 164 798 1057 4.192-3 0.43 43 20 305 76 164 798 1057 4.192-4 0.43 43 25 286 95 164 798 1057 4.193-0 0.38 42 0 432 0 164 758 1046 4.753-1 0.38 42 10 389 43 164 758 1046 4.753-2 0.38 42 15 367 65 164 758 1046 4.753-3 0.38 42 20 346 86 164 758 1046 4.753-4 0.38 42 25 324 108 164 758 1046 4.752.3试验方法抗冻试验采用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规范要求,对标准试件养护28天后进行快速冻融循坏试验,试块尺寸为100*100*400,每组3块。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高原高寒地区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降水量少、风大,这些特殊的气候环境对于混凝土冬季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针对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基础处理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前,需要考虑基础处理问题。

在冬季,地面通常比较硬,需要进行加热处理。

在加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

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在加热过程中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二、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以满足施工需要。

通常,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水灰比。

在高原高寒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分容易结冰,因此需要适当减小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2、矿物掺合料的使用。

矿物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且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热释放,有利于温度控制。

3、粘结材料的选择。

在高寒地区,混凝土的耐寒性是很重要的,需要选择适合冬季施工的粘结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三、保温措施保温措施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气温低,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下降,影响混凝土性能。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早强度和耐久性,需要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如使用加热设备、使用保温材料等。

四、施工工艺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工艺上的问题。

通常,应避免混凝土的急速升温和急速降温,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浇筑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基础处理、混凝土配合比、保温措施和施工工艺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原高寒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这一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低温持续时间长,温差大,风力大,日照短,雪深厚,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的情况常见。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温度变化等性能容易受到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开展对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探索适合该地区特点的施工技术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

1.2 研究意义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原高寒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极为恶劣,施工季节短暂,对于施工质量和进度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高原高寒地区的建筑施工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冬季施工技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探究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升国内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并为今后类似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参考。

对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对于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一些高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冬季施工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加拿大的极寒地区,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些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冬季施工中混凝土凝结和硬化受冷冻影响的问题。

一些欧洲国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保温措施和添加剂选用方案,为高寒地区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浅析高海拔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析高海拔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析高海拔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摘要:在高海拔冬季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浇筑之后容易因为温度较低而出现逐渐硬化和凝结的现象,直到获得终强度,这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而形成的。

一旦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混凝土就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当中含有的水有一部分就开始结冰,慢慢从液态水变化成固态冰。

从而让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在温度下降之后而减少,直至停止,将对水泥的强度造成影响。

水凝结成冰之后,体积将会增大9%左右。

并且会形成冰晶应力,让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微裂缝,对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造成影响,在解冻之后,虽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长,但是结构已经无法恢复成原状,并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强度都要比正常值要低。

本文将以混凝土施工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在高海拔冬季时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海拔;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工程简介某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平均海拔2300米,全年平均气温为6℃左右,进入10月后,白天平均气温13度,夜晚平均气温1度,11月份白天平均气温8度,夜晚平均气温-8度,12月份白天平均气温3度,夜晚平均气温-15度,昼夜温差大。

工程总长26.9Km,有隧洞15座,渡槽9座,暗渠21座,倒虹吸6座,退水闸、检修车道、过车涵洞等其他渠系建筑物17座,所有建筑物全部涉及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方量共13.2 万m3。

二、高海拔冬季低温环境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2.1低温环境对混凝土早期性能造成影响。

混凝土容易因为受冻而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能。

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将会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

低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的水蒸气会凝结为水,从而加强了外围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得混凝土强度和表面抗渗能力都将下降。

混凝土早期受冻,将会破坏其结构,并且会损坏其后期强度。

一旦结冻时间越早,其强度也就会被损坏越大。

2.2低温环境会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低温环境会令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表面出现裂纹,同时在荷载作用下不断增大。

高寒地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因素及改善措施

高寒地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因素及改善措施

高寒地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因素及改善措施摘要:混凝土材料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在建筑工程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在高寒地区使用混凝土材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本文针对高寒地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高寒地区混凝土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性;高寒地区;建议引言: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混凝土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被越来越多使用。

然而,在一些高寒地区使用混凝土时,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导致混凝土的性能发生了改变,为了改善影响混凝土性能的相关因素,本文做了如下研究。

一、高寒地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因素分析所谓高寒地区,主要是指由于海拔较较高或者是纬度相对较高而形成的特别寒冷的气候区,对于我国来说,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由于各自的纬度、海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气候条件相对较为寒冷,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性能降低,难以实现混凝土材料预期的使用效果。

本文在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混凝土材料抗冻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以将影响其抗冻性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1.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含气量是对混凝土抗冻性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可以说,含气量是测定混凝土是否具有抗冻融性能的“传感器”。

一般来说,含气量会对混凝土平均空隙间距产生较大的影响,含气量愈低,其平均空隙间距也就越大,一旦含气量超过了混凝土所需的最佳水平,就会通过对空隙间距的作用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下降,甚至会对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对来说,混凝土加气不仅是能够提高其耐久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其他特性,但是,当含气量超过6%时,这种作用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是消失,反而还会由于含气量过高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防冻及抗冻问题的认识【提要:在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地区,该地区既是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性气候;又是海拔高达2850m,冬季气温常在-16~-27℃的高寒、高海拔地区。

在此地区做好混凝土的防冻、抗冻工作,对于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高寒、高海拔混凝土防冻抗冻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位于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察尔汗盐湖,为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性气候,海拔2850m。

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零下,冬季(尤其是12月、元月份)气温常在-16~-27℃,有时还出现-29.7℃的极端气温。

察尔汗地区干旱(其相对湿度只为18%)、多风、少雨,日温差很大,最大风速28.3m/s,年平均降水量24.0mm,年平均蒸发量为3566.3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48.6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建设进行,对混凝土工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冬季施工或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要求更高。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符合结构和工艺要求的混凝土,是每个在此地从事混凝土技术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混凝土理论及生产方面,正确区分“防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两个不同的概念,促使许多人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1、防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在冬期施工中,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浇筑后及早凝结硬化,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下做概念解释)以前不得发生冻胀破坏。

【注: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注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通常指新浇注的混凝土达到某一强度时遭受冻结, 但当恢复正温养护后, 混凝土的强度还能继续增长, 并经28 d 标养后, 后期强度可达设计的混凝土标养28 d 强度的95% 以上时所需要的最低初期强度。

】2、抗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抗冻混凝土是指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具有长期抵抗冻融循环的耐久性能,及满足设计规定的抗冻等级。

其主要用于水利、港口、桥梁及公路工程。

根据gb/t50082-2009 标准,混凝土抗冻性能按试验方法不同,分抗冻等级和抗冻标号。

抗冻等级用符号f 表示,而抗冻标号是用符号d 表示,两种方法均采用龄期28d 的试件在吸水饱和后,检测其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下的性能变化。

抗冻等级是以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不低于60%或者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抗冻标号是以抗压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或者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常用的混凝土抗冻等级有:f50、f100、f150、f200、f250、f300 等。

3、防冻混凝土和抗冻混凝土在具体实施中的异同:(1)、施工:抗冻混凝土不只是仅局限于冬季施工,在任何季节都可以施工;而防冻混凝土主要是应对冬季负温下严格按照冬期施工规范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但抗冻混凝土在冬期环境下浇筑时必须采取地期施工技术措施。

(2)、技术措施:①、防冻混凝土中掺入合格的防冻剂后,能降低水的冰点,并改变了冰晶结构,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不会发生冻胀破坏,且仍有足够的液态水使水泥的水化作用得以继续进行;转入正温后,混凝土强度能进一步增长,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要求。

换言之,其是注重于在混凝土施工浇筑中重点对于防冻剂的使用和混凝土浇筑后采取各种保温措施的实施。

②、抗冻混凝土则更注重于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以影响混凝土抗冻性因素(如;平均气泡间距、水胶比、含气量、骨料和胶凝材料)为主要对象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实际上这两种混凝土技术要求完全不同,有些施工方,尤其是一些商混站(指笔者所在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对标准规范的掌握或对两种混凝土生产工艺技术含糊不清。

譬如:误认为“抗冻混凝土就是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或“大热天为什么要浇筑抗冻混凝土?”等。

并错误地指导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浇筑,使抗冻混凝土的生产、浇筑和养护等环节误入歧途。

这些误区将会造成在察尔汗盐湖地区这种恶劣的施工环境下,给该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二、两种混凝土的生产技术要点:以遵循混凝土“最佳耐久性”为主要目的,严格按照《混凝土冬期施工规范》jgj104—97和其他规范要求进行对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浇筑。

1、防冻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要点:(1)、按照《混凝土冬期施工规范》jgj104—97要求:冬期施工浇筑的混凝土宜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并应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或增温措施,充分利用混凝土自身热量或外部热量(如电热法、蓄热保温法、暖棚法等),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严寒地区不低于10℃;寒冷地区不低于5℃,使混凝土强度具备正常增长的条件,尽快的获得受冻临界强度。

(2)、按照察尔汗盐湖地区的特点和施工惯例,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宜适当提高水泥用量,或采用早强水泥,使实施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个标号。

同时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尽量减少用水量等技术措施。

采取以上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提高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后温度,确保混凝土浇筑后强度具备正常增长的条件,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前不发生冻害。

(3)、考虑到察尔汗盐湖地区属复杂性的高腐蚀地质条件,对于早强水泥、早强剂、防冻剂的选用要持严谨的态度。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重要性排列的顺序是:钢筋锈蚀、寒冷气候下的冻害、侵蚀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

因此,掺用早强剂或防冻剂的混凝土应注意要限制氯盐含量,氯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控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造成巨大浪费,国内外许多工程已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鉴于水泥尤其是外加剂生产厂家良莠不齐,我们通过多方考察,严格选用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昆仑山”水泥和西宁远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泉”牌外加剂作为专供产品,以杜绝上述危害的发生。

2、抗冻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要点: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气泡间距、水胶比、含气量、骨料和胶凝材料等。

因此,抗冻混凝土的生产试制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平均气泡间距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最主要的因素,平均气泡间距越大,混凝土的抗冻性越低;据有关资料表明:一般平均气泡间隔系数控制在500μm以下可获得高抗冻混凝土。

(2)、水灰比越大,混凝土中可冻水的含量越多,混凝土的结冰速度越快,混凝土强度越低,抵抗冻融的能力越差。

对于强度等级c30以上的混凝土,最好将水灰比控制在0.35~0.45之间比较合适。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 以下时,抗冻性才随水胶比的降低而明显提高,对于水灰比小于0.35 的混凝土,即使不掺引气剂,也有较高的抗冻性。

(3)、在一定范围内,含气量越多,混凝土的抗冻性越好。

一般当所用的天然骨料的最大粒径为5.0~ 31.5mm ,浇混凝土中的含气量达到4% ~ 7%时,可获得足够的抗冻性。

骨料尺寸越大,受冻后越容易破坏;砂率大则含气量也大,抗冻性能则强。

当然,在砂率(建议在40%左右时为最佳)一定时,对砂的连续粒级、粒径范围要做好严格的控制,保证其中间颗粒足量并满足要求,切忌砂中两极颗粒呈“哑铃状”分布。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能。

因为,抗渗性能越好的混凝土其抗冻性能就越好。

(4)、水泥品种、掺合料及用量的影响:水泥中随混合材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因此抗冻混凝土用硅酸盐水泥配制要优于用其它品种的水泥。

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在8.0~12%),但当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超过15% 时抗冻性则会明显降低。

三、在高寒、高海拔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对抗冻混凝土的要求及实施情况。

如前所述,察尔汗盐湖地区在建的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金属镁一体化项目。

因察尔汗盐湖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性气候,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零下,冬季(尤其是12月、元月份)极端施工气温常在-16~-27℃之间,有时还出现-29.7℃的极端气温。

在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下,对实施混凝土防冻要求、混凝土抗冻等级要求(其要求全部为c40p8f200)非常高,以下就c40p8f200抗冻混凝土为例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介绍。

1、c40p8f200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在进行配合比的设计计算时要全面考虑以下问题: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的性能。

2)、科学合理应用各种原材料, 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3)、合理确定试配强度。

4)、确保混凝土在特定温度下抗冻融循环要合格。

5)、根据以上原则, 按jgj /t 55-96 标准结合抗冻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进行配合比的多次设计计算,并制作多组试块在同条件下进行冻养7 d后标养28 d进行试压,选择出满足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指标的, 且经济可行的一种配合比进行指导施工生产(见表一):表一c40p8f200低温抗冻混凝土(泵送)配合比按上述配合比制作试块,依照gbj182-85标准进行200次冻融实验,其结果见表二:表二、 c40p8f200低温抗冻(泵送)混凝土抗冻性能结果表明:强度损失率、重量损失率等均符合标准中规定的不大于25%、不大于5%的要求, 所选的配合比是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 试件表面无破损、裂缝及掉角等现象。

6)、说明:根据如上“2、抗冻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要点:(1)”中关于“当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超过15% 时抗冻性则会明显降低。

”的思路,同时在考虑到设计部门对混凝土抗冻要求为f200高等级、混凝土强度为c40高标号、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的高要求,加上察尔汗盐湖地区高腐蚀地质条件,针对此“四高”因素,在做好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前提下,同时我们又采取了完善措施:①、在配合比中取消粉煤灰的掺入;②、掺入3.0%高效防腐阻锈剂,以抵御在零平面以下高浓度卤水(主要为cl-、so42-等盐类)对混凝土的侵蚀。

③、掺入2.0%高效防腐气密剂,一是加强混凝土的防腐功能;二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c40p8f200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技术要求的配合比主要实施于青海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纯碱装置盐水工段水泵房、公用工程装置水泵房,实施冬季浇筑。

在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范》的前提下,按如上配合比进行对上述两单位进行了实施浇筑,在其后对现场浇筑实体进行质量跟踪中对强度进行回弹表明:其强度值在48.7mpa,达到强度等级的122%;对现场同条件留样试块进行抗渗实验,其抗渗等级达到p10。

四、结语:1、要确保混凝土的抗冻指标, 不仅要合理选择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材料, 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施工控制和设计来共同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