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合集下载

中国启动蓝色引擎——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科学跨越——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

中国启动蓝色引擎——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科学跨越——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

然资源的丰度全 国倒 数第三 。但浙江却 是一个海洋 资源 的大省 ,不但拥有全国 最 长的 海岸 线 ,岸 线总 长 69 公 里 ; 66 还有全 国最 多的海岛 ,面积在 5 0平方 0 米 以上 的海 岛 2 7 8 8个 ;又处 于内 外开 放扇面和黄金海 岸与黄金水道的两个交 叉点上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 无与伦 比。 此 外 ,我们 的 特 色产 业 优 势 也很 突 出 。2 1 0 0年 全 省实 现 海洋 生 产 总值 3 0 亿 元 ,其 中海 运 业 发达 ,沿 海港 50 口货物 吞吐量 7 8 吨 、集装箱吞吐量 .亿
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 省目标 。 其次 ,我们的港航服务水平能够有 大 幅提 高 。到 2 1 0 5年 ,沿海 港 口货物 吞吐量达 9 2 . 亿吨 ,集装箱和原油 、成 品油等 大宗商品运 输在沿海港 口中所 占 比例有较 大提 升 ,形成较为完善的 “ 三 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 术学院驾驶模拟室 ,学院副院长康捷 ( 前左一 ) 在与瑞典 “ 哥 位一体 ”港航物 流服务体系 ,基本建成 谭 进/ 摄 德 堡 ” 号船 员探 讨航 海要 领 。
经 济 发 展 问 题 到 浙 江 进 行 专 题 调 研 ,并
10 4 4万标箱 ,宁波一舟山港跻 身全球第

随后在 北京 两次 主持召 开有 2 0多个部
委参 加 的 征 求 意 见 会 , 重 点 讨 论 了 《 并 规
大综 合港 、第六大集装箱港 ;船舶工
业 产值 8 0 元 , 居 全 国 第 三 位 ;海 水 5亿
的 试 点和 跨 越 式 发 展 ,实 现 以下 目标 :
首先 ,我们 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 强 。到 2 1 年 ,示范 区 海洋 生产总 值 05 接 近 7 0 亿 元 ,占全 国海洋 经济 的 比 00

海盐县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中的土地资源保障问题浅析

海盐县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中的土地资源保障问题浅析
间。
新一轮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中,海盐县用地 空间总的 来说还可 以。主要是海盐县上一轮规划实施情 况良好 ,
基 本农 田和 耕 地 保 护 得 到 落 实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和造 田造
地 成 效 显 著 ,所 以有 较 大 的规 划 用 地空 间。特 别是
22 万 亩 黄 沙 坞 治 江 围垦 工 程 和 面 积 约 1 5 亩 嘉 兴 港 .5 . 万 3 区东段围垦工程 的基本完成使海盐县未利用土地空间大
地 1 0 5 亩 计 算 ,需 要 用地 近 6 0 亩 。 0 —1 O 00 2 发 展 配 套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需 要 较 大 的 土 地 资 源 支 、
第 二 次 全 国 土 地 调 查 资 料 显 示 ,海 盐 县 区域 面 积
1 7 .3 方 公 里 ,其 中海 域 面 积 为 4 76 平 方 公 里 , 26 平 0 8 .7 有 海 岛8 ,面 积 12 4 平 方 公 里 。 发 展 海 洋 经 济 将 是 个 14
土地资源支撑 。南北湖风景 区紧临杭州湾 ,
是我 国唯一融 山、海 、湖 为一体 的风 景区 ,
景 区 总 面 积 4 平 方 公 里 。 南 北 湖 的 景 点 完 5
L AND&RE SOU e
—I— —■
阉畦 —_—一
善 、新项 目开发 和旅游地 产开 发都需 要用地 空 间。同 时 ,根据规划 ,海盐县将向建设 中等城市 目标迈进 ,商 业中心 、办公 区,行政区的发展 都需要大量建设用地空
点 。海 盐 县 东 临 杭 州 湾 ,具 有较 大 的 海洋 资源 优 势 。据
海大桥 ,经 白塔 山至长山闸 ,可建设生产性码头岸线总 长约89 公里 ,规: 7  ̄ 个作业区 ,可 建码头泊位5 个 ,其 r J 5 中万 吨以上 的码头 泊位3 个 。 目前 海盐县 已经建成 码 0 头泊位 7 ,在 建码头3 个 个。按 照每个 泊位需 要作业 场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20年,国家发布了《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瞄准了2025年,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将于2025年实现全面建设,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面覆盖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加强海洋运输服务等。

规划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实质性的指导方针。

首先,要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试验区,改善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支持海洋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此外,要加强海洋运输服务,支持海洋航道建设,促进海洋运输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交通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为落实《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要持续加强海洋经济政策制定和法律法规制定,加大海洋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支持海洋企业发展,改进海洋金融政策,加强海洋示范区建设,以及发挥地方海洋经济和社会投资等作用,减少海洋经济发展的阻碍和风险。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中国海洋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海洋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众多的就业机会的创造,把海洋发展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摘要]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有着独有的地理、区域、港口、岛屿、滩涂、渔业、旅游、油气等资源优势。

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发达的民营经济,宁波海洋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作为身处其战略核心之中的宁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关键词]坚实基础;一核;三带;六区;多点;港;桥;滩;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昭示着宁波与海洋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早在唐代,宁波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开始了对外通商,并与扬州、广州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窗口。

鸦片战争后,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宁波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这一切表明宁波以其特有的地理、经济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发达的民营经济,加紧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总量逐年递增。

2010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125.8亿元,海洋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作为身处其战略核心之中的宁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1、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海洋经济为宁波的产业布局、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了规划保障,为包括宁波在内的整个浙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构筑现代都市、推进产业升级、创建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

发展海洋学经济,是新时期国家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特别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获批,为宁波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了条件。

只有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才能统筹陆上、海洋两种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04.28•【字号】浙财建[2011]81号•【施行日期】2011.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浙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11〕81号)各有关市县财政局、发改局: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岛和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政策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改委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岛和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海洋专项资金)。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函〔2011〕1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31号)以及省政府其他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洋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一)科学开发,有效保护。

海洋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建设时,必须体现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海洋专项资金的投向以海岛地区为重点,兼顾沿海地区,按因素法计算分配。

(三)核定项目,绩效考评。

海洋专项资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核定到项目,并对资金使用实行绩效考评。

第二章分配范围和分配方法第三条海洋专项资金的分配范围为:除计划单列市宁波外,海岛(含半岛,下同)市(区)县和既拥有海洋大陆岸线、又拥有岛屿岸线的12个沿海市县。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发展海洋经济专题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发展海洋经济专题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发展海洋经济专题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材料1】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可耕地面积、森林和牧场反而在大幅缩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据预测:全世界现有陆地资源量仅可供人类使用500年,如果按消耗资源速度每年递增2.5%计算的话,则只能使用90年;全球石油生产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尚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可用53年;天然气和煤炭可用分别是63年和90年。

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加突出,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1/2,在世界上名列第53位,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现有人均耕地面积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在现有的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

另外,土地沙化、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也导致耕地减少。

农业生产在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造成大量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农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造成恶性循环。

【本则材料指出了当前以消耗陆地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并指出我国水资源贫乏这一现状】【材料2】我们居住的地球分为大陆和海洋两部分,海洋面积占了70.8%,陆地面积只占29.2%,所以,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居住的陆地像是点缀在汪洋中的几片“岛屿”。

蔚蓝的大海是个巨大宝藏。

据统计,海底岩层中埋藏的石油可采储量大约为30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铀、氘、氚,它们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核燃料资源。

海洋中汹涌的波涛、起伏的潮汐、不息的海流都蕴藏着巨大的动能。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更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锰结核含有76种元素,把全世界海底的锰结核冶炼出来,可提炼出来的锰、镍、铜、钴四种金属的储量分别相当于陆地储量的200倍、120倍、15倍和1250倍。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5〕1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5〕1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5〕19号沿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为加强海岸线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海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规范海岸线资源开发秩序,调控海岸线开发规模和强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实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00公里,形成生态环境良好、海陆空间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建立健全海岸线统筹协调运行机制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海岸线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海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各项工作。

省级成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海岸线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设在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海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牵头编制并实施全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制订全省保护海岸线与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落实;承担对使用海岸线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并出具初步评价意见。

迈向蓝色经济时代——2011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纪实

迈向蓝色经济时代——2011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纪实

迈向蓝色经济时代——2011年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纪实

【期刊名称】《宁波通讯》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以宁波一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构建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先后发布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等系列规划,出台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等政策举措,推动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无
【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9.9
【相关文献】
1.厦门实施自由港政策:迈向海洋经济时代国际性大都市的举措 [J], 王国庆
2.迈向蓝色国土——钦州市海洋局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大局纪实 [J], 黎俊彦
3.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增长——2011年APEC蓝色经济论坛概述 [J], 魏博;刘正华;姚建华;周秋麟;蔡锋;余兴光
4.热烈祝贺2011中国海洋经济峰会胜利召开宁波——实施海洋战略,共创蓝色
文明 [J],
5.蓝色金融:宁波海洋经济助推器 [J], 彭超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2)第一节发展条件 (2)第二节重大意义 (4)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战略定位 (6)第三节基本原则 (8)第四节主要目标 (9)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11)第一节加快核心区建设 (11)第二节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12)第三节做强三大都市圈 (13)第四节重点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区 (14)第五节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海岛 (15)第四章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7)第一节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17)第二节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 (19)第三节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 (21)第四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21)第五章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23)第一节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23)第二节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 (24)第三节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26)第六章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 (28)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网 (28)第二节完善能源保障网 (29)第三节完善水资源利用网 (30)第四节完善高速信息网 (30)第五节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31)第七章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 (33)第一节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 (33)第二节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 (33)第三节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34)第四节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34)第八章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35)第一节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35)第二节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 (35)第三节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 (36)第九章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38)第一节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 (38)第二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39)第三节建设海洋科教基地 (39)第四节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40)第五节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40)第十章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 (41)第一节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 (41)第二节创新海洋开放体制 (42)第三节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 (43)第四节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 (44)第五节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45)第十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46)前言浙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充分发挥浙江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开放,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探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洋开发和控制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特制定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规划区包括浙江全部海域和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市的市区及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的陆域总面积约0.2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人口约2700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万元。

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本规划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相衔接,是指导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条件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体制机制灵活,科教实力较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浙江拥有丰富的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海岛、海洋能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浙江省海岸线6696公里,居全国首位;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约占全国30.7%,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区域。

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2878个,数量居全国首位,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化对外开放、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载体。

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

滩涂面积近400万亩,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良好。

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特色鲜明。

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潮流能占全国一半以上,利用潜力巨大。

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示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

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2009年,示范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00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9:41.4:50.7,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海运业发达,货物吞吐量7.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18万标箱,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

浙江省船舶工业产值73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海水淡化运行规模9.35万吨/日,居全国首位。

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

体制机制灵活高效。

浙江在全国较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方面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高效、规范的市场机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浙江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进海陆统筹和海洋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投资海洋产业的积极性较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

科教支撑能力较强。

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院校,全省海洋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海洋本科、专科专业点数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应看到,浙江的海洋资源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较低,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还需要加快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有待加大,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还比较弱,沿海防灾减灾任务较为艰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海陆联动等体制机制创新亟待加强,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任重道远。

第二节重大意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对于推动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集约利用深水岸线、海岛、海洋能等资源,规范资源开发行为,切实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培育新的增长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海和谐。

有利于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实现海陆统筹。

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系,完善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格局,增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实力;有利于积极探索海陆联动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提升浙江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形成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和贸易中心,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维护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利于探索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人海和谐、海陆联动、江海连结、山海协作,统筹处理好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科教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第二节战略定位立足浙江省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科学确定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

发挥浙江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构筑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整体功能,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为我国战略物资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

发挥浙江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对海洋开发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体制创新,加快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推进舟山群岛综合开发开放、杭甬海洋科技创新、甬舟港航配套服务、温州和台州民营海洋产业发展等试点工作,形成科学、有序、高效、完善的体制环境,发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壮大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引领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

坚持海陆联动,促进海陆发展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优化、政策设计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海陆两种资源优势,为积极探索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的新途径积累经验。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区。

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探索新模式。

第三节基本原则海陆统筹,联动发展。

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海陆统筹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供给、水资源保障、信息通信、防灾减灾等网络,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

整合提升,集群发展。

注重区内与区外结合,统筹内外开放,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健全海洋开发的投融资、科教创新、对外开放等平台,培育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重点沿海城市和重要海岛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提高海洋经济集聚效益。

科教先导,集约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