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辐射计对金属目标的探测
探测与识别技术

对固定或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测量,而测量到的信号经过特殊识别方法正确得到相关信息的过程。
⏹目标截获(Target Acquisition):是将位置不确定的目标图像定位,并按所期望的水平辨别它的整个过程。
目标获取包括搜寻过程和辨别过程。
⏹搜寻(Search):是利用器件显示或肉眼视觉搜索含有潜在的目标的景物以定位捕获目标的过程。
⏹位置确定(Localize):通过搜寻过程确定出目标的位置。
⏹辨别(Discrimination):是指目标在被观察者所觉察的细节量的基础上确定看得清的程度。
辨别的等级可以分为探测、识别、确认。
⏹探测(Detection):可分为纯探测(Pure Detection)和辨别探测(Discrimination Detection)两种。
前者是在局部均匀的背景下察觉一个物体。
而后者需要认出某些外形或形状,以便将目标从背景的杂乱物体里区别出来。
⏹识别(Recognition):是能辨别出目标属于哪一类别(如坦克、车辆、人)。
⏹确认(Identification):是能认出目标,并能足够清晰地确定其类型。
声压就是大气压受到扰动后产生的变化,即为大气压强的余压,它相当于在大气压强上的叠加一个扰动引起的压强变化。
声强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声波所传递的能量随时间的平均变化率,即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功率。
采用对数强度叫做声强级 由“声纳”是英文缩拼读音的谐音,其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是利用声波进行水下探测、识别、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由纵波和横波叠加而成的,沿介质表面传播,并随传播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
⏹ 运动轨迹为逆进椭圆,弹性介质的质点运动在地表处位移的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幅值比约为2/3 。
⏹ 瑞雷波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同一介质中横波的传播速度。
⏹ 一般来讲,瑞雷波频率较低,其主要频率成分集中在0~140Hz 范围内。
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瑞雷波的频率与其传播速度无关;而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瑞雷波速度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毫米波辐射计的缩比测试

毫米 波 辐射 计 的缩 比测 试
周 珩 娄 国伟 ,
( . 京工 程学 院通信 工程 系 , 1南 江苏 南 京 201 ; 103
2 南京 理工 大学 毫米 波光波 近感 技术 研究所 ,江苏 南 京 2 09 ) . 10 4
摘
要 : 用缩 比方法 测试 毫米 波 辐射 计 目标 , 采 较之 传 统 的机 栽 或 塔 栽的 方 法可 以节约
a d a ay e h u c me o o ta t l. c e ts . T e ut s o h tt i t o i i l , n n z s t e o to s f a c nr ci e 8 a d et l b l he r s l h ws t a h s meh d s smp e c n e in n r dbe. o v n e 种 进行 近距探 测 的有 效设 备 。对 于形 状 简 单 的 目标 , 直 接计 算 出 辐 可
牧 一 日期 :06—0 —2 20 8 5
标 , 接计 算 十 分 困难 , 度 难 以保 证 , 能使 用 直 精 只
测试 方 法 。在 实 际测 试 条件 下 , 射 计 探 测 的高 辐 度一 般 为数 十米 到 数 百 米 , 目标 的天 线 温度 对 比
ZHOU ln . Ie g - LOU G . e 。 w ¥ ‘
( . et o C m u i t n, aj gIst eo eho g , aj gJ ns 10 3 1 D p . f o m n a o N n n tu f cnl y N .i i gu20 1 ; ci i n it T o n a
理 和 目标识 别 的研 究 。
维普资讯
隐身材料主要参数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利用上述逐步计算方法, 可避免因增加节点重新计 算拉格朗日多项式的缺点。各次插值多项式后面均 可继续使用。 为方便以 * $ ’ 为例, 实测数据见表 ! 。因 * ! ! ’! ! ’’ , , 线性定标误差显 & $ ( ++ & ! +) $) $, ! #! ! #’ 而易见。 表! . ! 定标测试数据
第! "卷 第#期 ! $ $ %年& &月
兵 工 学 报 ’ ( ) ’’ *+ ’+ , ) ’ * . .
/ 0 1 2 ! "0 2 # 0 3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测试系统 ? @ 2 & 2 & B D E F 60 G E H F6 F I D J K F 6 F L E A C
度差相对应的电压差。天线口面接收温差 ! (", # 与输出电压差 ! (", !) $ !)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即为 即函数关系。由 ! $ 的值反演求出 ! # 的值, (! # %& $) ! ’ …, 可设想当取若干个不同测试值 ! #&, #!, ! …, 由这 # $&, $!, $(, ! ! ! ( 及相应的输出电压 ! 些对应节点完全确定了一条曲线。 于是可用插值多 项式 作 为 ! (! 即! # %& $ )的 拟 合 曲 线。 #% (! (! , 其中 , , , …, & $) $) #& $ & ! (
微波辐射计应用场合与任务

目录1微波辐射计应用场合与任务 (2)2微波辐射计组成与关键技术 (3)3微波辐射计研究热点与趋势(星载微波辐射计) (7)4关于微波辐射计发展的思考建议 (9)参考文献 (10)微波辐射计(英语:microwave radiometer,缩写为“MWR”)也称为“微波辐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亚毫米级到厘米级波长(频率约为1-1000GHz)的电磁波(微波)的辐射计。
微波辐射仪能接收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在一定频率上强烈辐射的微波,经过一定的转换方法,得到大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分布,并且还可以探测到云状、云高以及目力无法观测到的晴空湍流。
此仪器携带方便,可增加探空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度,能观测到大气的连续变化,不致漏掉范围较小但变化剧烈的天气系统。
微波辐射计是一款被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微波遥感起步晚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
但相对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而言,微波辐射计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可见光遥感只能在白天工作,红外遥感虽可在夜晚工作,但不能穿透云雾。
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暴风雨、闪电、强降雨、雾、冰冻及边界层紊流。
对于短时间内生成或消散的中小尺度天气灾害,虽然只是地区性的,但部分事件危害性较大。
在目前中尺度天气现象监测过程中,探空气球和天气雷达是常用的手段。
探空气球会受到使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天气雷达资料基本局限于降雨过程无降水时的欠缺;在离地面5公里范围内卫星遥感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被动式地基微波辐射计的出现,填补上述研究方法监测方面的空白,是其有效的补充手段。
微波辐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在几乎各种环境条件工作,非常适合于自动天气站。
用于反演完整的大气廓线,反演数据和原始数据全部保存。
提供完备的顾客定制或全球标准算法。
主要应用如下:对流层剖面的温度、湿度和液态水,天气和气候模型研究,卫星追踪(GPS,伽利略)湿/干延迟和湿度廓线,临近预报大气稳定性(灾害性天气检测),温度反演检测、雾、空气污染,绝对校准云雷达,湿/干延迟改正VLBI技术。
毫米波辐射温度随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拟合

t rs f be t wi i ee t mi i t s r dsi t A d te e eti moeo v u st ehg e mi i t . u e jc t df r n s v i e i n . n h f c s r b i sa h ih re s v y o o s h f e s ie a t c f o si B sd o a u e aa tmp r t r w r t nc ef i t o a i so jcsae c l l e y t el s s u r a e n me s rdd t , e eau e l ai o f ce s f r u be t r ac a d b h a t q ae i o i n v o u t e
龚 冰 , 国伟 , 兴 国 娄 李
( 南京理 工大 学电子工 程 与光电技 术学 院 , 苏 南 京 江 2 09 ) 1 0 4
摘 要 : 针对 目 标表 面温度 实时变化引起毫米波辐射变化 的规 律尚未被研究 的现状 , 使用 3 m直流 Dce m i 式 k
辐 射 计 对 不 同 表 面 温度 条 件 下 的 日标 辐 射 温 度 进 行 了测 昔 , 现 使 用 不 同 发 射 率 材 料 的 目标 的 辐 射 温 度 随 表 发
u i g t mp r t r a i t n c e fce t . e e r r a ay i h ws t e f tn u v s amo t a c r e t h sn e e a u ev r i o fiin s Th r o n l ss s o h i i g c r e i l s c o d d wi t e ao t h
灵巧弹药——精选推荐

灵巧弹药灵巧弹药是介于⽆控弹药和导弹之间的弹药,它包括敏感器引爆弹药(末端敏感弹药)和末制导弹药。
在当前发展阶段更⼴泛⼀些,它还可把弹道修正弹药和简易控制弹药包含在内。
敏感器引爆弹药由载体抛撒后落向⽬标区,在有效作⽤范围内敏感到⽬标后,起爆战⽃部形成爆炸成型弹丸毁伤⽬标,是⼀种射击—毁伤的攻击⽅式,其搜索⾯积较⼩,主要⽤于攻击集群装甲⽬标;末制导弹药能跟踪⽬标,并最终击中⽬标,主要⽤于攻击战场上纵深的装甲队列,其毁伤机理是战⽃部碰撞后起爆毁伤⽬标,是⼀种击中—毁伤的攻击⽅式。
导弹:有制导系统,⽆级修正弹道跟踪⽬标,做到“百发百中”末敏弹:⽆制导系统,⼏次弹道修正,弹道末端敏感,⽤于顶攻时,命中概率⾼但威⼒有限末制导弹:修正弹道弹:在已存在的弹上装弹道修正模块,由GPS或地⾯雷达探知飞⾏中的弹丸在某⼏个时刻的空间位置,将此位置与地⾯⽕控计算机中预先装订的理想弹道相⽐较,根据偏差⼤⼩,指令修正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弹药领域发⽣了⽇新⽉异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弹药,灵巧弹药就是其中⼀类。
此类弹药是在外弹道某段上能⾃⾝搜索、识别⽬标,或者⾃⾝搜索、识别⽬标后还能跟踪⽬标,直⾄命中和毁伤⽬标的弹药。
11.1 末敏弹11.1.1 概述末敏弹是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种⽤于对付坦克、⾃⾏⽕炮和步兵战车等装甲⽬标的新型灵巧弹药,它是⼀种敏感器引爆弹药,是把先进的敏感器技术和爆炸成型弹丸技术应⽤到⼦母弹领域中的⼀种新型弹药。
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简称,这⾥末端是指弹道的末端,⽽“敏感”是指弹药可以探测到⽬标的存在并被⽬标激活。
所以,末敏弹就是弹道末端能够探测出装甲⽬标⽅位并使战⽃部朝着⽬标⽅向爆炸的炮弹,末敏弹多采⽤⼦母弹结构,母弹内装多个⼦弹,母弹仅仅是载体,只有⼦弹才具有末端敏感的功能。
11.1.1 概述⼦弹事实上可以⽤多种载体运载,如炮弹、远程⽕箭、航空⽕箭、撒布器等,⼀次发射(或投射)可攻击多个不同的⽬标,末敏弹专门⽤于攻击集群坦克装甲车辆等的顶部装甲,是⼀种以多对多的反集群装甲⽬标的有效武器。
干扰末敏弹技术探讨

别各 种 目标提供 了客观基 础。红外敏感 器就是利 用 目标 与背景 红外 辐射特征 的差异 , 对坦克装 甲 目标进行识别 。
红外 敏感器就是 常见 的红外 探 测器 , 其基 本原 理是 根 据红 外辐射 与物质相互作 用 时产生 的各 种物 理效 应 , 将不 可见 的红
要意 义。
1 末敏 弹攻击过程
末敏 弹是末端 敏感 弹药 的简称 。这里 “ 端” 末 是指 弹道 的末
图 1 末 敏 弹 攻 击过 程 示 意 图
端 , 敏感 ” 指 弹药可 以探 测 到 目 的存在 并被 目标 激 活。 而“ 是 标
所以, 末敏弹就是在 弹道 末端 能够探 测 出 目标 的方位 并攻 击 目 标 的一种新 型弹药 。末 敏 弹 由导 弹 、 火箭 弹 、 弹 、 布器 等携 炮 撒
>
3 坦 克 目标 辐 射 特 性
3 1 毫米波 辐射特性 . 末敏 弹下 降扫描过程 中, 由于坦克 目标较 小 , 常毫米 波辐 通
l 2 3 4 5
ts /
6
7
8
9 1 0
() 金 属 板 b大
射计波束可能先扫 描到 地 面 , 其天 线接 收地 面背 景 的毫米 波辐 射, 当辐射计波束扫描到坦克 模型边 沿时 , 辐射计 天线接 收金属 目标 的毫 米波辐射 , 由于地 面背景和金 属存在 温度差异 , 射计 辐 输 出第 1 冲信号 , 脉 天线波束从 金属 目标移至地 面时又形 成第 2
混频 、 中放 、 检波处理 , 出 目标信 号。如果没有 探测到 目标 , 输 环
力舱范 围内。热静态 条件 下坦克 动力 舱红 外辐射 温度 的升高 , 只局 限在坦 克右后侧 的排 气管 附近 以及侧 装 甲板 的后 半 部分 。 热静态条件下坦 克后装 甲板 由于热 负荷 的作 用也 出现了 明显 的
名词解释毫米波雷达

名词解释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mmWave)技术进行雷达探测和识别的电子设备,通常用于搜索、跟踪、识别和测距等应用。
它是雷达技术的一种重要分支,与传统的雷达相比,具有更高的穿透能力和更远的探测距离。
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毫米波在气体、固体和液体等材料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发送电磁波并测量其反射和回波的时间延迟和振幅等信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在毫米波雷达中,发送电磁波的波长通常在几十至几百毫米之间,而接收电磁波的波长则通常在几十至几百毫米之间。
这种新型雷达技术具有更高的频率,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高的探测精度,因此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包括:搜索和跟踪飞机、导弹、坦克、车辆等目标;测距和定位;识别和跟踪隐形目标;以及进行环境感知和战争迷雾探测等。
此外,毫米波雷达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如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应用,如自主飞行器的感知和自动驾驶等。
毫米波雷达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材料成本、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和系统设计的精度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毫米波雷达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推动雷达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