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介绍
贵州省黔北黑猪的形成及利用

作者简介:曾琼(1980-﹚,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贵州省黔北黑猪的形成及利用曾琼1肖礼华1徐建忠1吴进军1李骥泽2(1贵州省遵义市畜牧站,贵州遵义563000;2贵州省遵义市兽药饲料监测站,贵州遵义563000)黔北黑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北和黔东的20余个县,中心产区是遵义市道真县﹑湄潭县㊂黔北黑猪是一个体型较大﹑生产性能较好的地方猪种,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肥育﹑屠宰率高﹑肉品质好﹑杂交效果较显著等优点㊂1黔北黑猪的外貌特征黔北黑猪被毛多为黑色,鬃毛发达且粗﹑密﹑硬,当地群众称 青毛猪 ,约有10%左右有 六白 或不完全 六白 特征,皮肤呈灰黑色㊂头型清秀,大小适中,分长头和短头两种㊂长头型额面较平直,嘴筒圆而直,皱纹浅,额头突出不明显;短头型额头突出,呈倒八字形或菱形,嘴筒短﹑圆﹑粗而微翘,有横纹,多呈菱形,切割较深㊂耳大下垂,耳根较硬,耳尖厚钝圆㊂颈长短适中㊂体格中等,背腰微凹,胸稍窄而较深,腹大下垂,但不触地㊂乳头数6~7对㊂四肢健壮,后肢多卧系[1]㊂2黔北黑猪的生产性能2.1生长发育2006年12月8日在中心产区湄潭县的湄江镇﹑永兴镇﹑天城乡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随机测定,结果为:1岁的公﹑母猪体重分别为150.83kg﹑161.88kg,体长分别为148.38cm﹑136.38cm,胸围分别为137.05cm﹑126.28cm,体高分别为79.50cm﹑74.47cm [1]㊂2.2繁殖性能黔北黑猪性成熟较早[1],母猪3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公猪2月龄前后就有爬跨行为;在农村公猪3~4月龄配种,母猪4~5月龄配种㊂发情周期21天,怀孕期114天左右,利用年限6~8年㊂窝产仔数为7.97头,平均出生重为0.72kg,断奶日龄平均为34.04天,平均断奶重为4.66kg,20天的泌乳力为2.31kg [1]㊂2.3育肥性能育肥期日增重为402.62g,料肉比为4.21︰1㊂2.4产肉性能黔北黑猪的宰前活重为101.76kg,胴体重为71.29kg,屠宰率为70.06%,背膘厚为3.54cm,瘦肉率为41.69%[1]㊂3黔北黑猪的品种形成与产地条件3.1人文历史黔北黑猪是贵州省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一个保护与利用篇173地方猪种,形成历史悠久[1,2],有关黔北黑猪的历史记载很多㊂据‘遵义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农户养猪存栏数量失载,民国20年(1931年﹚,平均单户养猪1~2头,其中山盆猪种性情温驯,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多,生长快,仔猪2月龄时平均头重约7kg㊂黔北黑猪中心主产区湄潭县﹑道真县的县志均有记载㊂3.2自然生态环境黔北黑猪的产区位于东经105ʎ36'~108ʎ13',北纬27ʎ08'~29ʎ12',东与湖南接壤,北与重庆毗邻,境内以大娄山脉为主体,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向西湘丘陵过渡的地带,赤水河﹑芙蓉江﹑乌江流经其间㊂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低山丘陵次之,山峦起伏,形成了高山﹑沟谷﹑丘陵和坝区相间的复杂地形㊂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400m,河谷地带海拔仅300~400m㊂年平均温度15~17ħ,无霜期260~300天,年降雨量900~1400mm,相对湿度80%左右㊂3.3养殖条件及水平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夏温较高,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业较发达,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产区㊂农作物一年两熟,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并盛产番薯﹑马铃薯﹑豆类﹑花生以及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㊂由于山场广阔,野生饲料和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㊂历史上,黔北地区的湄潭县河包场﹑德江县的复兴场﹑风冈县的绥阳场﹑绥阳县的募坝﹑正安县的土坪与流渡等,是贵州北部农副产品及牲畜交换的传统农村集贸市场,群众选育的良种猪和繁殖的仔猪,通过这些集市的交流活动,逐渐形成血缘关系相近的猪群㊂产区群众选择种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猪外形的要求是 头大﹑嘴长﹑岔口深,脚高﹑体长架子蹬,大耳下挂粗尾根,倒八卦头日增斤 ㊂3.4消费习惯及品质要求黔北黑猪的产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亦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生产﹑生活需要,群众除养猪积肥外,还有杀年猪﹑炼油和腌制腊肉的习惯,所以多选择 油多易肥 的猪作种用㊂加之20世纪60﹑7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物资匮乏,很多群众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脂肪含量丰富的猪肉很受青睐,这一消费习惯促进了脂肪型猪种的发展㊂3.5黔北黑猪的命名1977年全省畜禽资源普查时,认为德江县的复兴猪﹑凤冈县的龙贝猪﹑绥阳县的绥阳猪﹑务川县的桐木猪﹑桐梓县的巴蕉猪﹑息峰县的石洞猪等,均属同种异名猪种,统一定名为黔北黑猪㊂3.6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据统计,1977年仅中心产区就有黔北黑猪12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8万头;1995年黔北黑猪存栏数为38.9万头;2006年7 8月贵州省猪种遗传资源普查,全省存栏黔北黑猪2.3万多头,2005年底道真县黔北黑猪存栏8060头,湄潭县存栏6780头,绥阳县存栏3800头,桐梓县存栏5170头㊂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㊂4黔北黑猪的保护与利用4.1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重视地方保种工作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重要基因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独特性[3-5]㊂黔北黑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方猪174种,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黔北黑猪的保种工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应将品种保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㊂4.2建立保种场㊁扩繁场,划定保种区,加强黔北黑猪的本品种选育目前,在黔北黑猪中心产区道真县旧城镇有1个黔北黑猪保种场﹑4个存栏黔北黑猪母猪30头以上的场,习水县﹑新蒲新区各有1个黔北黑猪扩繁场,道真县旧城镇长坝村建有存栏500头的黔北黑母猪保护区㊂近年来,由于遵义市大量引入外来猪种,大力推行外二元杂交或外三元杂交模式,导致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生产性能也有所降低㊂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扩大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搞好本品种的选育工作,尤其要加强繁殖性能﹑产肉性能的选育㊂4.3开展杂交利用以黔北黑猪为母本,引进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为父本,进行内二元杂交或内三元杂交,利用黔北黑猪繁殖力强﹑肉质优良等特性和外来猪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瘦肉率高的优点,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的瘦肉型新品系㊂4.4推广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遵义市申请登记的黔北黑猪农产品于2013年12月30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㊂遵义市黔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黔北黑猪地理标志申请时,已经制订了‘黔北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范涉及黔北黑猪的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等相关内容,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规范化养殖可参考此规范㊂只要在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此规范进行黔北黑猪生产的并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就可以无偿地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黔北黑猪地理标志,或可对使用登记的黔北黑猪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㊂4.5走深加工之路黔北黑猪的猪肉品质好,肉色鲜红,大理石纹丰富,保水能力强㊂遵义当地群众又有喜食腊肉的习惯,遵义市可培育黔北黑猪深加工企业,由企业注册自己的品牌,专门生产腊肉﹑香肠﹑腊排骨等产品㊂4.6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遵义黔北黑猪养殖有限公司注册了 黑毛牌黔北黑猪猪肉商标,在遵义市两城区华联超市直接供应黔北黑猪鲜肉,平均价格达到52~54元/kg,猪肉产品非常畅销㊂遵义市可以这些养殖企业为基础,培育和壮大养殖黔北黑猪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黔北黑猪的中心产区道真县﹑湄潭县要大力发展黔北黑猪,引进和培育养殖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打开黔北黑猪的销售市场㊂参考文献[1]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29-332.[2]陈永泽.贵州省畜禽品种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44-48.[3]王勇,朱满兴,侯庆永,等.地方猪种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J].畜牧与兽医,2012,44(3):84-86.[4]吴同山,王敬军.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10):74-75.[5]陈其美,葛长利,董彬.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猪业,2013(S2):160-163.保护与利用篇175。
你的家乡养什么猪呢?盘点中国各省地方猪品种

你的家乡养什么猪呢?盘点中国各省地方猪品种1、东北民猪东北民猪,又称黑猪,东北民猪起源于东北三省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是中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1982年改称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东北民猪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
2、八眉猪产自青海省,因其额具纵行倒八字纹,故称八眉猪,俗称为'大耳朵'。
八眉猪种质资源独特,在青海高原特定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仔多、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
4、两广小花猪由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
分布于广东、广西省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两广小花猪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
5、蓝塘猪蓝塘猪产于广东省,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惠州、河源、紫金、梅州、丰顺、五华、大埔等粤东地区。
毛色整齐一致,从头至尾沿背线为一宽广的黑带。
黑白分界限明显,且在分界处有一灰白带。
,嘴稍扁而翘,耳小直立且薄而尖,体驱宽深短圆,背腰微凹,腹大、四肢短小。
6、滇南小耳猪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
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
7、金华猪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
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蹄质坚实。
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
贵州小香乌鸡的特性及饲养管理

贵州小香乌鸡的特性及饲养管理
肖芳萍;徐洪忠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033)006
【摘要】小香乌鸡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有的一种珍稀禽类,是"黔东小香鸡"中的一个类群,约占黔东小香鸡总数的14.58%,年产约30万羽.以小而香,且乌皮、乌骨、乌肉著称,故而得名小香乌鸡.该鸡个体小、肉香,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黑色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调节人体功能及治疗疾病的药用价值,市场售价是普通鸡的1倍,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肖芳萍;徐洪忠
【作者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阳,550005;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阳,5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89
【相关文献】
1.肉鸡珍品——小香乌鸡 [J], 朱冠群;陶宇航
2.贵州小香乌鸡血浆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 [J], 张永亮;简承松;朱文适;杨家大;陶宇航;顾永芬
3.贵州小香乌鸡肉质分析 [J], 顾永芬;陶宇航;等
4.贵州小香乌鸡表型选育 [J], 陶宇航;李永松
5.贵州小香鸡品种特性概述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顾永芬;朱丽莉;何明才;陶宇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畜牧经济184 ·2023.70 引言黔东南州在贵州省制定的“三年打基础、五年育品牌、十年磨一剑”肉牛产业发展方针指导下,全州肉牛产业发展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迈进,发展态势良好。
本文概述近几年黔东南州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工作成效,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肉牛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探讨,以期为黔东南州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在黔东南州各级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黔东南州牛存栏39.1万头,出栏肉牛17.07万头,全州肉牛产业在政策扶持、产业布局及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相较往年均取得较大发展,发展趋势良好。
1.1 组织保障破解产业难题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由州领导领衔推进,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制度收稿日期:2023-05-05基金项目:贵州省肉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GZCYTX2022-03002)*作者(通信作者)简介:陈敏(1985-),男,苗族,贵州台江人,硕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推广。
陈敏,刘江静,唐文汉.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23,98(7):184-186.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3.07.054. CHEN Min ,LIU Jiangjing ,TANG Wenha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98(7):184-186.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陈敏1*,刘江静1,唐文汉2(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2. 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贵州 凯里 556000)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称“黔东南州”)养牛历史悠久,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基础,在全州的共同努力下,肉牛产业取得较大进步。
介绍两个小型猪品种

介绍两个小型猪品种
江口萝卜猪
萝卜猪原产于贵州省境内,全身被毛以黑色为主调,在其额、脚、尾尖有白毛。
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为地方优良品种。
但是由于其生长慢、体型小,有段时间不受养殖户欢迎,养殖地先后从外地引进良种猪开展杂交改良,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导致品种退化,生产效益、养殖数量和规模急剧下降。
到20________4年,江口县仅存栏萝卜猪4000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猪400头左右,濒临灭绝边沿。
江口萝卜猪全身被毛黑色,体型相对一般猪种较小。
它的头部大小适中,当地群众俗称“钻子头”。
额头中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大腿瘦削,腹大但不拖地,四肢健壮,后肢略高于前肢。
公猪睾丸发育良好。
母猪乳房发育良好、乳头多为6对、排列整齐。
成年公猪体重一般在82.5公斤左右,成年母猪体重一般在72.5公斤左右,它是我国独有的猪品种。
20________年1月7日,由江口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江口梵净山萝卜猪铜仁推介会在铜仁市锦江广场隆重举行,在品尝
会现场,用萝卜猪做成的粉蒸肉、小炒肉、黄焖肉、夹心肉等各式美食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对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很细嫩、口感清爽的萝卜猪肉赞叹不已。
随着萝卜猪推介会的成(。
所有品种鸡都在这了,养鸡户可以了解下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所有品种鸡都在这了,养鸡户可以了解下看看有你认识的吗?鸡矮脚鸡原产于泰国和东南亚一带,是最可爱、体型最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
后来“招财鸡”被带人带进云南与云南本土的茶花鸡杂交,经过多年的发展型成了中国版的茶花观赏鸡,由于本地人不知“招财鸡”的叫法,只知杂交出来的鸡,相比云南茶花鸡,脚矮了很多就把它称之为“矮脚鸡”。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澳洲黑鸡澳洲黑鸡是民国时从意大利引入的鸡种,其全身羽毛黑色而富有光泽,喙、胫、趾均呈黑色,脚底呈白色,体格健壮,翅膀有力善飞翔。
品种优良,肉质鲜美。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布雷斯鸡布雷斯鸡(Poulet de Bresse)是出产于法国东部布雷斯地区的鸡种,这种鸡鸡冠鲜红,羽毛雪白,脚爪钢蓝,与法国国旗同色,被誉为法国的国鸡。
布雷斯鸡是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法定产区等级(AOC)的鸡,由法国国家原产地命名局负责监控整个布雷斯鸡生产系统,并规定每年总共生产150万只。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这种鸡在幼年到少年时期一直散养在林间和野外,而且放养密度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临近出栏前的还要集中用谷物和虫子育肥。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黑松露配法国布雷斯鸡。
它是世界公认品质最佳的鸡肉,最大特点是肉质特别滑嫩,柔软多汁,有一种接近于“融化”的口感。
在烹饪过程中,它的肉汁渗透到了鸡的最细小的纤维当中,从而保留了鸡肉的精华部分。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贵妃鸡贵妃鸡外貌奇特,三冠、五趾、黑白花羽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贵妃鸡母鸡头部的羽毛格外茂盛,形似欧洲贵妇人使用的羽毛帽,因此得名“贵妇鸡”,后因“贵妃”一词更加贴近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群众接受度更高,遂演变成为“贵妃鸡”。
全世界的鸡都在这了,有你认识的吗?贵妃鸡体型娇小玲珑。
冠为羽毛凤冠,成年雄鸡更明显。
冠体前有一独立的呈锥形小冠体,冠体为豆冠,冠体两侧为碗状发达的肉质体,延伸为“V”形肉质角状冠,色泽鲜红、细致,后侧形如圆球状的大朵黑白花片羽毛束。
黔东南斗鸡传统养殖技术

况ꎬ甚至可能携带人禽共患病ꎬ引起公共卫生问题ꎮ 文章对斗鸡的传统饲养管理、训练和护理保健技术进行科学总结ꎬ以期促
进斗鸡养殖健康发展ꎮ
关键词: 斗鸡ꎻ饲养管理ꎻ训练ꎻ护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 S83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1474(2018)03-0053-02
Traditional Culture Technology of Qiandongnan Cockfighting
贵州畜牧兽医 2018 年 第 42 卷 第 3 期
������53������
黔东南斗鸡传统养殖技术
李卫鹏ꎬ 程振涛ꎬ 马卫红ꎬ 杨雪贞ꎬ 欧德渊∗
(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ꎬ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斗鸡活动是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ꎬ在斗鸡的传统养殖模式中存在饲养管理不规范、疾病多发等情
对斗鸡进行了常规免疫接种ꎮ
1 斗鸡品种的选择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ꎬ属玩赏型鸡种ꎮ 黔 东南斗鸡传统养殖中多选择在当地斗鸡比赛活动中 成绩良好的斗鸡品种后代进行饲养ꎬ部分养殖者选
收稿日期: 2018-02-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MZ064) 作者简介: 李卫鹏(1995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从事动物病理学研究ꎮ ∗通讯作者
然后将汁水喂雏鸡ꎬ同时将大米煮熟冷却ꎬ给雏鸡开 里外 2 只鸡分开ꎬ让鸡能看到ꎬ但又斗不到ꎬ同时赶
食ꎮ 部分养殖户在熟米饭中掺入一部分蒸熟的小 鸡快跑ꎬ训练斗鸡的爆发力ꎬ每天持续 2 ~ 4 小时ꎮ
米、高梁和糁籽开食ꎮ 刚开食时不可吃得过饱ꎬ开食 有的用薄而较透明的布围将 2 只鸡分开ꎬ让其模拟
3 天后将生米和炒熟黄豆粉混入熟米中ꎬ2 周后在生 实战[5] ꎮ 有的养殖户用比较软的工具( 如软化的藤
竹乡鸡

竹乡鸡竹乡鸡是贵州省**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产于贵州北部“楠竹之乡”赤水市,属于乌骨鸡系列。
这种鸡的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
部分鸡的肌肉、内脏膜和腹脂膜也为乌黑色。
因为这种鸡长期生活在竹林中,所以得名竹乡鸡。
竹乡鸡形态特征竹乡鸡体型匀称,羽毛疏松。
单冠,多为平头,冠、肉髯呈红色。
喙、胫以黑色居多,虹彩呈橘黄色。
部分个体的皮、肉呈黑色,肉髯呈紫黑色,虹彩呈褐色。
公鸡颈羽、背羽呈红色,尾羽呈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
母鸡羽毛多为黑色,麻黄色次之,少数有黄、黑麻及灰色。
雏鸡绒毛多呈黑色。
竹乡鸡生产性能成年鸡体重:公2300克,母2100克。
成年鸡屠宰率:半净膛,公80.2%,母82.6%;全净膛,公68.8%,母73.2%。
开产日龄180~210天,年产蛋100~150个,蛋重54克,蛋壳以浅褐色为多,白色次之。
繁殖性能竹乡鸡180~21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100~150个,生产群蛋重52~58g。
种蛋受精率90.3%,受精蛋孵化率90%。
竹乡鸡品种形成当地群众素有养鸡的习惯,养鸡是重要家庭副业之一。
在长期的饲养实践中,群众对竹乡鸡中的乌骨鸡尤其喜爱,选留优良个体,在产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下,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竹乡鸡。
竹乡鸡品种利用采用保护区保护。
2005年后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司宗贵繁育场、赤水市长沙镇水泥溪村何元思繁育场等承担保种区竹乡鸡保护任务,保种群数量公鸡约450只、母鸡约4550只。
竹乡鸡1993年收录于《贵州省畜禽品种志》。
2006年12月赤水竹乡鸡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5年6月《赤水市竹乡黑羽乌骨鸡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获赤水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2004年3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竹乡乌骨鸡》地方标准(DB52/451—2004);1993年3月贵州科学院完成《贵州省赤水乌骨鸡资源调查及营养成分研究》;2008年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