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7-1实验五 探究:酵母菌的发酵-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

7-1实验五  探究:酵母菌的发酵-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

实验五探究:酵母菌的发酵[教材第6节]实验梳理提出问题:面团发酵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建立假设: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

设计方案:1.制备面团:取活性干酵母半匙倒入50ml温水(30℃左右)中,充分溶化后,分批加到100g面粉中,边加边用手搅动,充分揉捏面粉形成面团A。

另取50mL温水(30℃左右),分批加到100g面粉中,充分揉捏面粉形成面团B。

2.面团发酵:将面团A和B分别置于2个相同的碗中,盖上保鲜膜,置于温暖环境中发酵50min左右。

拿出2个面团,观察它们的变化分别是▲。

各撕下一小片,观察面团内部的变化有▲。

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A面团明显膨胀,B面团没有明显变化 A面团有蜂窝状的孔洞,B面团则没有这些孔洞面团发酵是酵母菌作用的结果【解析】【分析】【详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这两个面团的变化分别是:A面团体积变大,并且松软,有气孔产生。

而B面团几乎没什么变化。

然后分别从A面团中和B面团中撕下一小部分,观察面团内部的变化分别为A面团内部有蜂窝状的孔洞,即气孔,而B面团则没有这些孔洞。

实验结果与结论:面团发酵是酵母菌产生的作用。

故答案为:A面团明显膨胀,B面团没有明显变化 A面团有蜂窝状的孔洞,B面团则没有这些孔洞面团发酵是酵母菌作用的结果实验小贴士1.对照实验又叫对照比较实验或单一变量实验,是探究实验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指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有何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把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

其中一个组是已经确定其结果的对象组或施加条件对实验对象或结果的作用已知,作为对照比较的标准,一般不含变量,称为“对照组”。

接受实验变量控制处理的对象组称实验组或控制组,要探究某个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或作用,其影响或作用未知,一般含变量,也可叫探究组。

3.对照组类型:①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做含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②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第一单元 重难点培优 -综合计算实验探究题(有答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检测

第一单元 重难点培优 -综合计算实验探究题(有答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检测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培优练习题(综合计算实验探究题)1.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的合金块的体积(如图),其实验步骤如下:(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__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______厘米3。

(3)计算得V合金=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一些关于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_________________;②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______________;③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④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________。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5℃,最低读数为17℃,则当此温度计示数为35℃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当温度为________时,这支温度计读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

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某课题组对酒精灯火焰部分的温度进行探究,如图所示为他们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曲线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点出现在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部分。

(2)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项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剩余一项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这一项是________(填字母)。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3)结合温度曲线图,下列加热方法中(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填“吸气”或“呼气”)。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月饼包装袋中发现了脱氧剂,于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食品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如图甲。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测出锥形瓶的体积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红墨水,将导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将食品脱氧剂平铺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锥形瓶中,并迅速塞紧塞子,使瓶中导管末端伸入锥形瓶底部;⑤数小时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运用正确的方法,读出量筒读数为V3;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

(2)该兴趣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为(拱型支架和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3)图乙为教材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止水夹,而图甲实验一般不需要止水夹,其原因是。

3.网络上有一“牛人”制作的“电池磁力小火车”的视频。

视频中,“牛人”把由铁铷合金制作的超强磁铁分别吸附在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制成“小火车”,并将其整个放入自制的铜质螺线管中,发现电池与磁铁竟然沿着螺线管向右运动起来,直到从螺线管的另一端穿出(如图1)。

小科对“小火车”为什么会运动非常感兴趣,便动手进行了实验。

(1)图1中,两侧磁铁之间的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他由此推测:只有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火车才会受力运动。

为验证这一假设,他需要进一步的操作是;(2)预测图2中的小火车将向(填“左”或“右”)运动;(3)要让小火车更快速地通过螺线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编号);A.增强磁铁的磁性B.减少与磁铁接触的那一段螺线管匝数C.减小电池的电压D.增大螺线管中电流从而增强其磁场(4)要使小火车由静止开始顺利通过螺线管,下列摆放方式可行的是(填字母编号)。

科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科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科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本活动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并提供一个互动和探索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活动内容2.1 实验选题我们将精心挑选一些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验项目,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科学领域。

实验选题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实验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2.2 实验准备在每次活动前,我们将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安全和适用性。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材料的清单、实验器械的准备以及实验环境的设定。

2.3 实验演示每次活动中,我们将进行实验演示,以展示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有趣的现象。

演示环节将由老师或指导员负责,以确保实验展示的效果和安全。

2.4 实验操作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进行实验。

指导员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记录。

2.5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观察,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这将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活动安排本活动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约1-2小时。

-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指定的实验场所。

- 活动人员:学生和指导员。

4.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 实验记录: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评估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 反馈调查:我们将进行活动后的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方式。

5. 活动安全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安全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 提供安全操作指导和实验注意事项。

- 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以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

6. 活动资金及资源支持为了支持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寻求学校和其他机构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这将包括购买实验器材和材料、培训指导员以及提供实验场所等。

山东省济南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水族箱里有“虎皮”热带鱼、黑壳虾、黄头侧颈龟、水草和岩石等,它们构成了漂亮的水景。

在水族箱中饲养“虎皮”热带鱼需要安装加热棒、温度计、气泵、光照灯、过滤器等设备。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安装光照灯仅由于热带鱼的生存需要光照B.安装气泵的作用是保证鱼生活需要的氧气C.安装加热棒和温度计是为鱼提供适宜的温度D.安装过滤器可去除水体中的杂质以保持干净2.在从来没有使用过农药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等动物体内发现有DDT的存在。

此现象说明()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C.各生态系统之间是各自独立的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影响3.稻田里影响一株水稻生活的环境因素是()A.杂草和其他水稻B.蝗虫和鸭子C.阳光、空气、水等D.以上都是4.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特化为刺,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水分,它的这些特征是对下列哪一环境的适应()A.缺乏空气B.缺乏水分C.缺乏阳光D.缺乏营养5.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沙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刺槐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B.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少,出汗少C.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7.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是与下列哪种环境条件相适应的()A.多水的环境B.低温的环境C.食物缺乏的环境D.氧气稀薄的环境8.动植物、细菌和病毒都属于生物,它们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能繁殖B.能通过捕食获取营养C.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D.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9.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生物学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活波”,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体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儿童急走追黄螺,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更无柳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0.自然界的“伪装大师”叶脩,为躲避天敌,把自己伪装成树叶的样子,有的身体边缘甚至模拟树叶坏死的病斑及伤痕。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演练(包含答案)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演练(包含答案)

宁波市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第1题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二等份。

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细胞的 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第2题小苏试图研究CO 的还原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下列信息:草酸(H 2C 2O 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CO ,反应如下: H 2C 2O 4=====浓硫酸△CO ↑+CO 2↑+H 2O 栽培 容器超声波 营养液电源 插头 雾化管于是她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1)图A是利用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

实验时应选择图(填“甲”“乙”或“丙”)。

(2)装置C的作用是。

(3)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第3题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步骤1:保持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S后,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如2V、4V、6V,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比较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成整数倍的变化。

步骤2: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5Ω、10Ω、15Ω,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的乘积是否相等。

(1)当某同学在按“步骤2”做时,选一个“5Ω”的电阻,测得电流表示数为0.2A,当换“10Ω”来做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是0.1A(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你认为电流表的读数将会是(填“大于”或“小于”)0.1A,变阻器滑片应该向移动(选填“左”、“右”)。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

怀仁市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检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项特征()A. 遗传、变异B. 能生长和繁殖C. 排出体内的废物D. 能进行呼吸2、烤干的面包片放很长时间也不会长出霉菌(一种真菌)。

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探究实验研究步骤中的()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制定和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3、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改变环境4、如图,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物种,结合下图的食物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保持不变B.图中的昆虫和高原鼠兔是生产者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体内积累最多D.该食物网中包含的食物链共有 3 条5、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项材料用具 ( )A.载玻片、盖玻片B. 镊子、吸水纸C. 清水、碘液D. 生理盐水、消毒牙签6、如图为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据图判断“多莉”的遗传特征( )A. 最像A 羊B. 最像B 羊C. 最像C 羊D. 介于A、B 之间7、下列有关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地球之肾”之称D.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关键8、某校科学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鼠妇的数量/只光照温度/℃土壤对照组20 阴暗25℃湿润土壤实验组20 明亮①②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分别为()A.25℃、干燥土壤 B.25℃、湿润土壤C.10℃、干燥土壤 D.30℃、湿润土壤9、将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样分类依据是()A. 生活的环境B.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C. 植株的高矮D. 人类对其的利用10、针叶林分布在海拔高的地方,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与哪种因素有关()A、光照B、水分C、其他生物D、温度11、如图①→④主要表示了变形虫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再一分为二B.一个变形虫经过 3 次细胞分裂形成 8 个变形虫C.染色体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D.若①中染色体为 a 条,则它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a→2a→a12、新疆棉花拥有较高的品质优势,这使新疆成为了世界上多数服装制造商首选的原材料采购源头。

2014中考物理模拟调研测试卷1

2014中考物理模拟调研测试卷1

2014模拟试卷(三)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7小题。

全卷满分2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0-16 C-12 Na-23 Cl-35.5 N-14 祝你成功!卷 I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下图中的几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最接近800W 的是( ▲ )2、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A.家用电冰箱 B.电视机 C.节能灯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3、九年级某科学探究小组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了整理。

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它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初中科学中经常用到这种定义科学量的方法,下列科学量中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不同的是(▲)A.密度 B.压强 C.功D.功率5、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酸B.冰水混合物C.雪碧饮料D. 液化石油气6、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海宝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海宝 A B C D7、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可以有效除去蔬菜上的部分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的蔬菜,你认为应该浸泡在那种溶液中( ▲ )A.烧碱溶液B.食醋C.碳酸钠溶液D. 白酒 8、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根毛对各种无机盐的吸收量不同,这种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是哪一种细胞结构?( ▲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9、下表是小赵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10、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种群的是(▲)A.所有的藻类 B.所有的鲫鱼 C.所有的浮游动物D.所有的微生物11、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Ca(OH)2+K2CO3=CaCO3↓+2KOH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A.化合反应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12、据报道,2009年10月中旬,浙江省政府已初步同意在温州苍南建造核电站的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分接触,设计意图是研究燃烧与氧气的关系.故填: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实验结论是与氧气接触才可能燃烧.故填:与氧气接触才可能燃烧.
由探究的结果可知,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填: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点评:本题主要探究燃烧的条件,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还是只具备其中的部分条件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