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示现的145种果报(一)
因果表 功过格 善恶律

一次三过
祖父忌日不祭祀
一次三过
助人为非,成人之恶
一次四过
以卑凌尊,以下犯上
一次四过
贩卖假药
一次五过
轻慢先灵,安葬祭祀不诚
一次五过
私窥妇女,动邪淫心
一次五过
赌博
一次五过
判事不公平
一次八过
拒纳国税
一次八过
恶(十过为一恶,一恶为十过)
思害人
一次一恶
起心思淫妇女
一日一恶
诱人赌博
一次一恶
隐人之善,明知故隐
一事一恶
放符算命害人
一次八恶
懒惰一生不顾父母
一世八恶
罪(十恶为一罪,一罪为百过)
好色致病贻父母忧
一次一罪
淫有夫之妇
一人一罪
演邪淫戏
一次一罪
为负信义朋友绝交
一人一罪
毁神佛像
一尊一罪
兄弟成仇
一世一罪
女人一生不柔顺
一世一罪
移罪他人
一事一罪
毁谤其他宗教正法
一次一罪
讪谤圣贤,讥笑诽谤仙佛
一次一罪
唆弄争端,引发斗争
一事一罪
造作恶语,捏造坏话
一次一恶
扬人之恶
一事一恶
弃法受赂
一次一恶
70 演正义戏
一次一善
71 戒节淫欲
一次一善
72 解决平息争端
一次一善
73 劝赌徒立愿永不再赌
一人一善
74 一生信仰善恶报应
一世三善
75 一生信奉经文,遵信圣训
一世五善
德(十善为一德,一德为百功)
76 救人一命
一命一德
77 救胎命
一命一德
78 持斋戒杀
如果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那么不但你自己会得到好的报应,就是连你的子子孙孙也会因你的阴德,而享受福报。假如你心存不 良。尽做伤天害理之事,不但你自己会得到恶的报应,连你的妻子儿女也同样要受到连累而遭恶报。所以劝一切人要速速行善立德、正 已化人、光闪裕后。记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哉!善哉!
三种因果报应:花报果报余报

一提到因果报应,许多人旋即色变。
确实,我们常听到、看到周遭的人,遭受到恶报;甚至光是看到一些地狱变相图,上刀山,下油锅的惨状,就会噩梦连连。
每每此时,人们便心生害怕,并希望类似这样的报应,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事实上,因果报应并非只有恶报,而是有“善报”和“恶报”两种。
只是众生由于无明,身口意大多是造业造罪,而鲜少行善造德。
所以,我们所见所闻,甚至自己遭受的,便是恶报居多。
而善报不是没有,只是恶报为大多数。
由于大众对于因果报应,大多还停留在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等笼统认知上,故特别论述报应的种类,让大家明悉法义,必然对提升个人觉性,以及修行有所帮助。
无论善报或恶报,都包括三种:花报、果报、余报。
花报是指:果报成熟之前,出现的一些显现、提示等。
种了因之后先开花,就是看到一点影子、受到一点影响了。
身心,事业,环境,心理,家庭,工作,健康。
这个过程,犹如结果前的“开花”,故称为“花报”。
三者中,果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它指:种植业因后,因缘成熟之时,我们去承受或享受的所有事实。
犹如一颗种子种下去,最终结的一个果。
余报是指:果报之后,遗留的剩余力量。
要尤其注意的是,这种余报的力量不容小觑,可以说是“后劲很足”,它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一时,而往往是很多年,甚至可以是未来多生多世。
现分别以恶报和善报为例,说明这三者内容。
假如有一人犯罪,最后被逮捕入狱服刑,这叫做果报。
然而,在被逮捕之前,经历的东躲西藏,身心恐惧的阶段,则称为花报。
刑满释放后,重新踏上社会,极大概率会面对社会的歧视,甚至因此无法重新融入社会,更有甚者,连累自己的子女同样遭受歧视,以及未来的人生。
这些都是“余报”。
再来,以闻法为例。
如果我们重视听经闻法,那么生活中我们就会比较有智慧去面对人生种种(花报),而远感慧解脱得证无上正觉(果报),如果未来世继续做人,那么将是一位智慧无上的人(余报)。
若再以行善布施为例。
布施令我们得清净快乐(花报)。
如何讲解佛教因果

导游应该如何讲解佛教"因果"学说!朋友们,也许大家听过佛经当中的这一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未报,时候未到”等等。
这些都是因果报应真假的最好说明。
这些就是佛教的因果了。
那么我们来谈谈什么叫因果。
佛教的因果通常指的是“原因与结果”。
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由因生果,因果必然。
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关系。
其实就是指的“因缘果报”佛教的困果是指三世的因果。
佛教的困果,是把困果放在相当时间段来加以认识的,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困果。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起因和结果,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因缘果报其中的“因”有一个“大”字,说明在因缘果里因是最大的,是大哥,而缘是弟弟,而因同缘结合起来就是“果”了。
这就是说,因是绝对的东西,是不可能改变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比如我导游的出生就确定了,比如我的身体有多高,我长成什么样子,出生在什么样的家等等,如果我出生在富豪家,我可能就不会出来这么苦的带团了,如果出生在平凡的家里,我就必须出来努力挣钱。
因为这个“命”不是我选的,是上天决定的。
这就是“因”这就是绝对的,也就是“种子”就如“种瓜得瓜”一样,你种出瓜,永远不可能得出豆。
所以因是“缘”“果”“业”“报”的种子。
“缘”字左边是“纟”字部,就好象是丝一样牵缠不清,这就叫做“缘”,缘同因比较起来是“疏而弱力”的,和我们比较远,力量也比较小,所以是“相对”的,而因是“绝对”的,就比如我们导游接到一个团。
团里的客人是固定的,人数是多少,从什么地方来,你是没办法选择的,那么这个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种是团非常好,碰到一个导游好好的真诚的对客人,讲解好,服务好,征服了客人,那么这个团结果就很好。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这个团来到这里,没有碰到好的时间,好的导游,对导游防备心理很重,导游受了打击,就不想好好对待他们。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可救人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可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要理由。
周安士居士是阐释得非常得正义,非常深刻。
第一、对生命的长短有一种智慧豁达的见解。
原来我们不知道有来世,所以就会执著于今世的生命。
因为人都是贪恋生命的,所以对长寿都是很关注的。
但是人又是一定会死的,所以他就常常会计算自己:我已经活了四十岁了,还有几十年可以过;我已经到了六十岁了,还能活多少年;我已经到了七十岁,还能剩几年……离生命终点越近,他就越有一种恐慌感:进入坟墓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光阴无几了。
他就有一种害怕——对死亡的恐惧,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他又不敢面对死亡,于是死亡面前他常常采取鸵鸟政策。
现在觉悟了:原来我的身体虽然死亡了,但是身体里面的真性是不亡的,神识会随着善恶业而轮转的。
“肉躯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
所以这个身体可以用寿命的长短来计算,但是真性是地久天长、亘古亘今的。
于是原本认为短暂的生命马上变成了非常长久的生命,这不是一种豁达吗?他知道了他的生命是可以延续的,所以他就会关心他未来到哪去。
佛教引导人断恶修善,最终到达无量寿。
所以佛教讲前生后世,能够引发对生命豁达的智慧观照。
第二、对我们的这个世间,有一种平等的观念。
平等是人类文明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
由于原来不知道有前生后世,所以见到有天人,有神仙,有世间的帝王将相,普通人面对这些就感觉自己很渺小,觉得他的地位很高,我是平民百姓,于是自然会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但是现在知道原来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依据是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
我虽然今生贫贱,但也曾经到天上去过——做过天人,也曾经做过大官。
现在这些人虽然是豪贵之族,如果他今生造了恶,他下辈子投生也跟我一样贫贱。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对一切富贵荣华、贫穷低贱有平等的观念。
平等心很重要啊!那些富贵的人若有平等观念,他自己就觉得搞特权不好意思了,别人也会指责他了。
奉行断灭见的富贵之人,是最容易搞特权的;奉行断灭见的平民百姓,也会觉得搞特权是应该的。
三世因果经典语录

三世因果经典语录1.心是万法之门。
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是我们所有行为和经历的源头。
一个清净的心可以带来平静和喜悦,而一个充满贪婪和负面情绪的心则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不满。
2.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佛陀,尽管我们可能会陷入迷惑和痛苦中,但我们都可以通过修行和正念获得解脱和智慧。
3.修行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我们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心来克服障碍和恶习,才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
4.因果循环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因果果报,我们承受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我们之前行为的结果。
只有通过种下善因,才能收获善果。
5.慈悲和善良是我们生命的根基。
我们需要学会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关心他们的福祉和幸福。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6.禅修是达到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最佳途径。
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杂念和烦恼,并指引我们的心灵走向更高境界。
我们需要持续地集中精神,保持觉知,并放空心灵,才可以感悟内心的深处和精神的力量。
7.听闻、思维和应用是学习与实践佛法的三个阶段。
我们需要听取和学习佛陀的教义,理解佛法的本质和要领,然后通过思考和分析深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最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思考与实践结合起来,来应用佛法的原则和方法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8.放下执念是实现内心平静的关键。
执念充满了我们心灵的空间,阻碍了我们的内心成长和自由。
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过去的陈旧观念,接受新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在我们的内心中创造空间。
9.知足常乐是我们生活的准则。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于我们所拥有的,并因此感到满足和舒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并生活得更加充实和积极。
10.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解脱和智慧。
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来摆脱执念和烦恼,并开展智慧和慈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彻底地摆脱生死循环,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二)果相分二1、略说;2、广说

(二)果相分二:1、略说;2、广说1、略说此等十恶业之果者,于各各都有四种,即是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及士用果。
这一段要知道任何业共通的相。
上述的十不善业,指从杀生到邪见,十类恶业当中的每一个,“果相”,是指每一个都有四种果相。
所谓的当业报成熟之际发生的漫长猛利的异熟果,由与业因同等性或同类性而流的果相,以及环境上的果相,业果发展性效用的果相。
也就是,下至造一个轻微的恶业,比如偷了公家一张纸、打了一个小妄语,都一定会发生这四种果相。
而且都是苦苦性,由它的发生,将会造成触恼身心的苦。
对于这样的十种恶业所出现的四种果相,能一一确认而发生胜解,就发生了对业感缘起的一分智慧,这个明将破除业果愚的无明。
2、广说分四:(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4)士用果(1)异熟果在此,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都以两种感果情形来说明:1)由三毒别分感果差别;2)由三毒总说,以造罪轻重所出的果报差别。
1)由三毒别分感果差别第一、异熟果: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若心等起以嗔恚增上而作,则感生地狱;以贪欲增上而作,则感生饿鬼;以愚痴增上而作,则感生旁生。
受生彼等恶趣后,定须感受恶趣各各的苦厄。
第一门异熟果,当心发起时,由哪种烦恼增上而推动起业的造作,那在变出相应的果相上也会有差别的。
比如,起贪心的时候脸红,起嗔心的时候脸黑等等,有这种缘起律,差别相上应当会有无紊乱显现的事情。
对此,以观察去看到整个发展的进程,首先要知道,由三毒别别门受生有三句;其次进一步看到,受生以后具体的报相。
一、受生三句“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若心等起以嗔恚增上而作,则感生地狱;以贪欲增上而作,则感生饿鬼;以愚痴增上而作,则感生旁生”。
这里要看到,业感缘起的表示就是“惑、业、苦”三字。
等起或者发起上起了贪嗔痴,叫“惑”;以这个增上力,发生了身口意的各种造作,叫“业”;以此业力所牵,在果位识的阶段取了三恶趣的蕴身,这叫“苦”。
这样就由惑、业、苦来看出业感缘起的状况。
因果规律浅谈

因果规律浅谈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
‘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
‘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
‘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
‘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
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受到的。
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性因得苦果。
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报;怎样的恶性,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
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性者落地狱,中品十恶性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
”说明十善十恶性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
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而‘来先去后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
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得善恶性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性业带到后世去。
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象存储各种信息一样,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
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
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灭;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
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不虚弃,果无浪得。
正如《涅【般木】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世间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
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
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因果贯通三世:有些人看见好人受恶性报,恶性人得福报,便怀疑因果,便怀疑佛法。
这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
转,三世因果化命身

转,三世因果化命身第一篇:三世因果化命身-----1.7 高微物运初禅定(2011-04-22 15:41:11)分类:让生命显现智慧1.7 高微物运初禅定●人来到世间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百般尘劳造作。
内有贪、瞋、痴三大恶性“病毒”感染和侵犯于心,外有自私、烦恼、妄念、分别、执着之尘埃埋没其自性真心的真如智慧,还有金钱、财富、权力、地位、名利、情乐、超逆自然享受等污染、腐蚀和魔幻其道心德性,更有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违背自然规律和真理、上下交互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斗争和战争。
因此,造成人们身体和心理上的累累创伤,以及日益恶化的重重病态,纯真、善良、智慧、无碍大悲的自性真心,在日益被红尘业浪和尘劳造作所淹没和埋没,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更在远离宇宙人生的本地风光。
高级微物质运动与禅定实修就是修心养性,用自性真心缘遇、修行和体验戒、定、慧之“苦口益方”,修复、治愈人们心理和身体之创伤及病态,激发人体潜能,以纯真心、清静心、慈善心、真诚心、平等心和平常心处世事,顺应和回归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真理,逐步具得大智慧、大能力和无碍大悲心,回归人类的本来面目,显现宇宙人生的本地风光。
●《黄帝内经》所倡导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天地人合一、人的精气血和合、预防保健和智慧养生。
经络点穴及其按摩是《黄帝内经》的智慧经典,是中医学精华之一,通过施用特殊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和腧穴,用以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调养和调和精气血,调摄脏腑功能,既可治病,又可防病,于人体健康很有好处。
且该法不费分文,更无药源性副作用而避免“是药三分毒”,颇具推广价值。
点穴及按摩与经气、经络、脏腑、气血,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与时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激发或修复性高级微物质运动,都可以通过经络、血管、神经系统来影响脏腑功能,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激发人体潜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开智、增慧之目的,更有养生治未病之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世因果示现的145种果报,对照查看一下自己的情况!(一)
来源:原创作者:九华山圆通寺日期:11-09-13热度:3023
《佛说善恶因果经》简译
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
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
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
4.前生礼敬三宝,今生高官显要。
5.前世骄傲轻视人,今生出身下贱。
6.前世对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
7.前生轻视正法,今生身材短小。
8.今生凶狠不认错,前世是羊。
9.今生红眼睛,前世吝惜火光明。
10.今生眼小如麻雀,前世缝鹰鸟眼。
11.今生哑吧,前世毁谤正法。
12.今生耳聋,前世不喜欢听正法。
13.今生缺齿,前世爱啃骨肉。
14.今生鼻塞,前世燃不好香供佛。
15.今生兔唇,前世爱钓鱼。
16.今生皮肤黑,前世佛像安在屋檐下烟薰处。
17.今生手脚残废,前世看到师长不肯起立致敬。
18.今生驼背,前世衣衫单薄背对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