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成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ZIF-67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探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进步,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吸引着广泛的探究爱好。
矿物模板法制备多孔炭材料研究进展

矿物模板法制备多孔炭材料研究进展李爱军;传秀云;曹曦;黄杜斌;苏双青【摘要】与传统的炭材料合成方法相比,模板法在孔径控制方面优势突出,是一种制备多孔炭的简易方法.天然矿物具有微米、纳米孔道结构,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制备多孔炭材料提供了理想模板.综述了常用矿物模板的性质以及天然矿物为模板合成炭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制备模板炭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Template method is considered as a simple method of synthesis of porous carb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ynthesis method in terms of pore size control.Natural mineral has provided the ideal templa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ith micron and nanometer channel structure, richness in resources and low prices.The properties of mineral template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research progress of synthesis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using mineral as template.Problems existed in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7(048)002【总页数】8页(P2063-2070)【关键词】天然矿物;模板法;多孔炭材料;纳米;合成【作者】李爱军;传秀云;曹曦;黄杜斌;苏双青【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炭材料作为一种特殊材料,具有质轻、比表面积大、电导率高、孔结构可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优良等特点,在储能[1-3]、吸附、分离[4-5]、污水处理、净化空气[6-8]、催化剂载体[9-10]、电化学电极材料[11]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共3篇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共3篇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1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寻找新型高效的储能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多孔碳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践中,多孔碳的储能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将从多孔碳的结构设计入手,进一步分析多孔碳的电化学储能性能。
多孔碳的结构设计是实现其优异储能性能的基础,其结构特性包括孔径、孔隙率、孔道直径和孔道长度等,这些特性都会影响碳材料的比表面积、离子传输速率和离子扩散系数等。
因此,多孔碳结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原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碳化条件、模板类型和后续的活化处理等。
目前,多孔碳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聚合物泡沫法、水热法和电化学法等,其中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碳因其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可调节和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备受关注。
同时,在实现多孔碳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储能性能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孔碳的储能性能主要通过离子传输、电荷分布和离子扩散而实现。
在离子传输方面,多孔碳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有利于离子迅速地进入或离开孔道,从而提高了电解液与电极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最终提高了储能性能。
而在电荷分布方面,多孔碳的孔壁也能够调节离子储存和释放的速率,因此可以控制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在离子扩散方面,多孔碳的孔道直径和长度也会影响储能性能。
一般来说,孔道直径小而长度长的多孔碳样品在储能性能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总的来说,多孔碳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材料,在结构设计和电化学储能性能方面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对于多孔碳的结构设计,目前较为成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原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碳化条件以及后续的活化处理等。
在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离子传输、电荷分布和离子扩散等因素,以期实现多孔碳优异的储能性能。
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应用

摘要离子液体因为具有绿色环保、不易挥发、稳定性高以及结构设计性强等特点,最几年在合成碳材料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且因多孔碳材料质量轻,法及其相关表征.稳定性好,耐高温,耐酸碱,无毒性,吸附性好等优点而在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以PEI(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为原料制备离子液体前驱体并制得碳材料的方法。
首先通过向原材料PEI中加入溴乙腈(BrCH2CN)制备离子液体前驱体,向得到的离子液体前驱体中加入二氰胺银[AgN(CN)2]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最后通过活化法得到多孔碳材料。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有较高的碳产率。
关键词:离子液体、阴离子交换法、多孔碳材料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in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materials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features, such as green, less volatile, high stability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characters。
And because the porous carbon material with light weight, good stability,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t, non—toxic and good adsorption, it has been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EI (Polyetherimide) prepared for ionic liquid precursors, methods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related characterization. First by PEI of raw materials to join bromoacetonitrile (BrCH2CN) of ionic liquid precursor preparation, obtained by ionic liquid precursor to join dicyanamide silver [AgN (CN) 2] by anion exchange reaction, the activation method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碳材料的发展前沿和展望

碳材料的发展前沿和展望在当今的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中,碳材料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们既具有轻量化、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又包含多种结构和形态,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功能性材料和器件。
近年来,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和进展。
下面将介绍碳材料的发展前沿和展望。
碳材料的发展前沿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各种形状和复杂度的结构,这对于制造碳材料的复杂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已经成功实验。
未来,三维打印技术将可用于构建更为复杂的碳材料器件。
2. 炭烤液态金属炭烤液态金属是指在炭烤后得到的具有类金属外观的多孔炭化体。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各种具有特殊形状和功能的碳材料,如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
由于其多孔性,炭烤液态金属还具有非常好的分离效果,可以用于水处理等领域。
3. 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碳材料,拥有极高的导热、导电、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石墨烯材料具有一个原子层的厚度,具备很多现有材料所没有的优异性能和潜在应用,如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材料、过滤和分离领域。
石墨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了碳材料的重要方向之一。
碳材料的展望1. 发展碳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复合材料是将碳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新型材料的方法。
未来,复合材料的发展领域会非常广阔,如碳纤维与塑料复合材料、碳化硅与炭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这些复合材料将能够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2. 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和光催化等领域需要大量的碳材料。
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和开发,碳材料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新能源中,如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3. 探索碳材料的光电响应性质碳材料有着良好的光学、光电性质,可以发挥出光学、光电及光化学等特殊功能。
未来,可以通过改变碳材料的具体结构和形态来探索该领域的可能性。
预计随着人们对光电响应性质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碳材料光电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N091820030 许明阳碳/ 碳(C/ C) 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高模、比重轻、热膨胀系数小、抗腐蚀、抗热冲击、耐摩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温复合材料。
C/C 复合材料作为优异的热结构、功能一体化工程材料,自1958 年诞生以来,在军工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制造导弹的弹头部件。
由于其耐高温、摩擦性好,目前已广泛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飞机结构部件、飞机及赛车的刹车装置、热元件和机械紧固件、热交换器、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高功率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和撑杆等方面。
C/ C 复合材料种类多、性能各异,为此人们针对特定的用途来设计合适的C/ C 复合材料。
由于碳/ 碳复合材料具有以上特征,自20 世纪50 年代末问世起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这方面的研究。
到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美国就将其用于火箭喷管, 英国用于协和号飞机刹车盘。
自此碳/ 碳复合材料在欧美得到了很大发展。
80 年代以后, 更多国家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 在提高性能、快速致密化工艺研究及扩大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近两年, 我国中南大学、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科研人员分别用CLVD( 化学液气相沉积) 法和CLVI(化学液相气化渗透) 工艺制备出碳/ 碳复合材料, 济南大学用RCLD(快速化学液相沉积)制备出1D 和2D 碳/ 碳复合材料。
碳/ 碳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因素, 其应用范围仅限于军事、高科技等领域, 而在民用领域远远尚未开发。
1、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1碳/碳复合材料的预成型体和基体碳在进行预制体成型前,根据所设计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工作环境来选择纤维种类和编织方式,预成型体是一个多孔体系,含有大量空隙。
如三维碳/碳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结构的预成型体中的纤维含量仅有40%,也就是说其中空隙就占60% 。
层次分级多孔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广 东 化 工 2020年 第24期· 224 · 第47卷 总第434期层次分级多孔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刘阳,仇实*,徐晴,刘振凌,殷小杰,张亦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摘 要]本文以固体碳酸钾作为酚醛树脂的活化剂和模板剂,通过原位热解路径制备出层次分级多孔碳。
结果表明,可调节原料中碳酸钾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达到控制产物的形貌和孔结构的目的。
当碳酸钾的质量是酚醛树脂的6倍时,层次分级多孔碳表现出三维网状骨架与二维碳片的交联复合,比表面积为1541 m 2·g -1。
在KOH 水系电解液中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1 A·g -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250 F·g -1,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关键词]多孔碳;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224-02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Liu Yang, Qiu Shi *, Xu Qing, Liu Zhenling, Yin Xiaojie, Zhang Yizhou(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is prepared by in-situ pyrolysis using solid potassium carbonate as the activator and template of phenolic re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ratio of potassium carbonate to phenolic resin can be adjusted to control the morp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product.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material shows the cross-linking and compou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carbon skeletons and two-dimensional carbon sheets, when the mass of potassium carbonate is 6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phenolic resi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 is 1541 m 2·g -1.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re tested in KOH aqueous electrolyte. At 1 A·g -1 current density,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this sample is as high as 250 F·g -1, which has good rate capability.Keywords: porous carbon ;microstructur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组件,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1]。
磁性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04098功滋讨科2021年第4期(52)卷文章编号:1001-9731(2021)04-04098-07磁性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颛孙梦林1,何伟1,(1.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110142; 2.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鞍山114207)摘要:磁性多孔碳材料同时具有磁性和多孔性质,其拥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高孔容、良好的活性位点和磁性可分离等优异的性能,可以很好的解决多孔碳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难分离回收等问题,因此,磁性多孔碳材料已经在吸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按照孔径大小、磁性强弱以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将磁性多孔碳材料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近年来磁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吸附应用,最后,对磁性多孔碳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孔碳材料;磁性;制备方法;吸附中图分类号:TB3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001-9731.2021.04.0140引言多孔碳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导率、有序的多孔结构、大孔隙体积、强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活性位点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广泛应用在超级电容器电极23]、催化与储能[]、电池负极材料[]、重金属离子吸附[]、气体吸附⑺和微波吸收]8]等诸多领域。
目前,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其中的许多染料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从工业废水中去除有机染料就显得十分重要。
多孔碳材料凭借自身特性可应用于有机染料吸附,然而,常规的多孔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分离和回收,且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人们对多孔碳材料的深入研究,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磁性多孔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对多孔碳材料进行磁性复合来制备磁性多孔碳材料,如在多孔碳材料中增加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被污染的多孔材料分离出来,达到分离净化、重复利用的目的。
磁性多孔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吸附能力强、磁性可分离等特点,拥有磁性性质和多孔性质,可以很好的解决多孔碳材料的缺陷,在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如作为宽带电磁波的吸收剂[0]、用于药物输送[1]、屏蔽电磁干扰[2]等,磁性多孔碳材料所具备的优异特性有助于其作为吸附剂发挥出色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合成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这篇文章对过去十年有关多孔炭的合成进展进行了总结。采用不同路线,多孔炭可以具有不同的孔尺寸和孔结构。通过活性过程已经合成了微孔活性炭。有序微孔炭材料 多孔炭主要用于气体分离、水纯化、催化剂载体、电化学双极板电容器电极材料、燃料电池。多孔炭分为:<2nm微孔,2nm<介孔<50nm,宏孔>50nm。 传统制备多孔炭的方法有:1)化学活化、物理活化、化学物理活化;2)使用金属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活化炭前驱体;含碳聚合物和可裂解聚合物的碳化;3)在超临界干燥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气凝胶的碳化。 尽管采用上述方法合成了多种多孔炭,但多孔炭的均匀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过去十年,很多硬的、可设计的无机模板用来合成具有均匀孔尺寸的炭材料。Knox和他的合作者首创了采用模板合成多孔炭的先河,从此以后,采用无机模板合成了具有微孔、介孔和宏孔的孔结构均匀的多孔炭。模板合成多孔炭一般包括:1)制备炭前驱体/无机模板复合材料,2)碳化,3)移去无机模板。目前已经不同无机材料作为模板材料,包括SiO2纳米颗粒,沸石类,多孔氧化铝膜,介孔二氧化硅。大致的说,模板法一般分为两类。首先,无机模板,如氧化硅纳米颗粒嵌入到炭前驱体内。随后碳化,移去无机模板,产生独立的孔结构。另一种是,炭先驱体引入模板孔内,碳化,移去模板,产生联通孔结构。本文主要研究模板法合成多孔炭。 2.微孔炭 2.1 无序微孔炭(分子筛炭)(MSCs)以煤或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孔径为分子级的多孔含碳物质。 分子筛炭是一类特殊的活性炭,其拥有几埃直径的均匀孔结构,已广泛用于分离气体分子,形状选择催化剂、电化学双极板电容器电极材料。由于其疏水性和抗腐蚀性,MSCs可用于无机分子筛分。MSCs最有代表性的制备方法是适当炭前驱体的裂解。Miura et al.采用煤和有机添加剂裂解制备了MSCs。添加有机添加剂可获得不同于只有煤存在的孔结构。改变试验条件,可以改变孔尺寸。例如,改变碳化温度和煤、沥青、苯酚及甲醛比例,MSCs具有尺寸0.35nm孔径均匀的孔结构。Miura课题组还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MSCs。具有磺酸基团的球形聚苯乙烯基树脂与多种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随后在500-900℃碳化。这种方法中,离子交换树脂中阳离子包括H+,K+,Na+,Ca2+,Zn2+,Cu2+,Fe2+,Ni2+,和 Fe3+。当离子交换树脂在900℃氮气下碳化,含有二价或三价离子的树脂制备的MSCs具有窄的孔分布,而含有一价离子的树脂制备的MSCs孔隙很少。这种巨变的主要原因是二价和三价离子可以使树脂中两个或三个官能团交叉联接,在碳化过程中使孔稳定。碳化试样大角度XRD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的出现对均匀微孔具有重要作用。MSCs膜用于气体分离。 使用不同聚合物树脂制备微孔碳膜。碳膜分为两种结构,没有基底的碳膜和以宏孔为基底的碳膜。有基底的碳膜制备方法有:在多孔炭基底上浇筑含13wt.% 聚酰胺酸的N-甲基吡咯烷酮。聚合物通过两步法加热:380℃亚胺化反应,随后550℃碳化。气体渗入试验表明,根据分子筛机理,可以通过MSCs膜进行气体传输。MSCs膜有选择性的渗透O2/N, He/N, CO2/CH4, and CO2/N。在25℃达到最高分离因子。具有纳米尺寸Ni催化剂的分子筛碳膜可以通过含Ni硝酸盐的聚酰亚胺获得。这种碳膜可以与Zeolite 5A相媲美。人们发现,在低温(600 °C 或650 °C)碳化的MSC催化剂在丁烯同分异构体(丁烯和异丁烯)氢化反应中 具有更高选择性。(氢化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有机物和氢起反应的过程,由于氢不活跃,通常必须有催化剂的存在才能反应。但无机物和氢之间的反应,如氮和氢反应生成氨,一氧化碳和氢反应生成甲醇在化工过程中不叫氢化,而叫“合成”。氢化在化工生产中一般分为两种:加氢 - 单纯增加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数目,使不饱和的有机物变为相对饱和的有机物,如将苯加氢生成环己烷以用于制造锦纶;将鱼油加氢制作硬化固体油以便与贮藏和运输;制造合成润滑油、肥皂、甘油的过程也是一种加氢过程。氢解 - 同时将有机物分子进行破裂和增加氢原子。如将煤或重油经氢解,变成小分子液体状态的人造石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人造汽油。)Ni催化剂的分子筛碳膜内窄的纳米空间,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氢化。相对于丁烯与异丁烯,丁烯更易氢化。然而,由于在MSC炭基体表面出现催化剂颗粒,完美的形状选择性无法达到。因此,消除MSC炭基体表面Ni催化剂颗粒,对于获得完美的形状选择至关重要。 Shiflett 和 Foley报道了在不锈钢管上超声沉积糠醇、随后在723K裂解制备不锈钢基底MSC膜。碳膜成功的用于以下气体渗透(mol/m2·Pa·S): 氮气1.8 × 10–12,氧气5.6 × 10–11,氦3.3 × 10–10,氢气6.1 × 10–10。以氮气为参照,氧气、氦、氢的理想透过率是30:1,178:1,331:1。 2.2. 采用沸石模板合成有序微孔炭 制备微孔炭,不仅需要均匀孔,还需要规则的孔排列。沸石是铝硅酸盐材料,存在有序、均匀的亚纳米孔洞。沸石已经被广泛的用作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由于具有均匀的分子尺度的空隙,已经被广泛的用作形状选择催化剂。由于沸石壁厚度小于1nm且均匀,因此沸石作为无机模板合成具有均匀孔尺寸的微孔炭。Kyotani采用USY沸石为模板制备微孔炭。首先炭前驱体浸渍沸石的孔道。碳化脱除沸石模板,产生微孔材料。丙烯腈或糠醇作为炭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炭引入USY沸石孔道内。采用CVD法使沸石暴露在700或800℃丙烯气体中。生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微孔炭和原始沸石模板相似的SEM形貌说明沸石模板孔道内发生了碳化反应。然而,Kyotani课题组没有合成有序微孔炭排列,他们制备的微孔炭中含有大量介孔。这是由于HF腐蚀沸石模板时部分炭骨架坍塌。薄的炭壁无法提供高的机械强度。Rodriguez-Miraso et al.等以沸石-Y为模板,采纳相同的方法制备微孔炭,并测试其抗氧化行为。 Mallouk课题组利用不同沸石,如沸石Y,β,L内部酸性不同合成苯酚-甲醛聚合物(PF),然后碳化获得多孔炭。采用化学气相浸渍法,使苯酚进入沸石窄的孔道。这些炭拥有相当数量的介孔炭,这与Kyotani及合作者的报道相同。此外,沸石有序结构不能完全转移成多孔炭。后来,Kyotani团队以沸石Y作为模板、两步法碳化法成功合成了均匀尺寸、有序微孔炭。一步法碳化无法完全填充沸石的通道和孔隙。这会在移除模板时导致炭骨架大范围塌落。为了阻止炭骨架的塌落,初始沸石/糠醇在700℃碳化后,利用丙烯进行CVD碳化获得额外的炭。沸石模板转移后,留下的炭显示出有序的沸石替代结构。但XRD中(002)峰显示无序相,这也说明炭骨架的部分塌落。后来,采用刚性骨架,两步法900℃碳化,有序微孔炭的比表面积达3600m2/g。KOH活化多孔炭比表面积超过3000 m2/g,但这些炭都有介孔存在,孔径较宽。这在如气体存储等方面是不愿见到的。 大家总结出,为了获得高度有序微孔炭,沸石模板孔隙必须非常大(>0.6-0.7 nm)以及三维交叉网络。最近,Kyotani课题组采用沸石-Y模板,合成了含氮高度有序的微孔炭。通 过浸渍FA,随后CVD乙腈,在沸石通道里形成含氮炭。含氮有序微孔炭比不含氮微孔炭显示更强的H2O亲和力,表明含氮炭的亲水性和极性本质。 对于工业应用,诸如选择性气体渗透、孔尺寸的控制是关键。因此,我们希望更多地有关有序微孔炭孔尺寸控制的研究。 3.介孔炭材料 过去十年间,合成介孔炭方面有很大进步。介孔炭很重要,如吸附、生物分子的催化剂载体、生物传感器的电极。 3.1 有序结构介孔炭 使用金属离子催化活化用来合成各种介孔炭。Yasuda及合作者采用混有1-3wt.%稀有金属复合物,如Ln(C5H5)3 和Ln(acac)3(Ln=Sm, Y, Yb 或者 Lu)的沥青,通过蒸汽激发,合成介孔活性炭,介孔炭具有高的微孔率(可达80%),表面积ca. 200m2/g, 孔尺寸20-50nm。这些介孔活性炭有选择的吸附大的分子,如维生素B12,葡聚糖,制霉菌素、腐殖酸,说明他们大的介孔体积。Oya及合作者通过催化活化乙酰丙酮合钴酚醛树脂,合成了含有一定数量几十纳米尺寸介孔的活性碳纤维。 碳化两种不同聚合物的混合物,可以产生介孔炭。一种聚合物是碳的前驱体,另一种裂解产生孔洞。Ozaki et al.通过碳化酚醛树脂和聚乙烯的混合物,获得了孔径ca. 4 nm的介孔炭。后来,Oya等合成碳纤维,通过碳化苯酚-甲醛聚合物(PF)和聚乙烯(PE)混合物,PF/PE比重3:7。一束PF基碳纤维直径上小于几百纳米。这种聚合物混合制备其他介孔炭已经广泛应用。 通过溶胶-凝胶法碳化有机气凝胶,伴随超临界干燥,可以产生多孔炭材料。超临界干燥释放大量干燥过程中毛细管力,使得溶胶-凝胶聚合过程中高度交联的孔结构得以保留。Pekala et al.通过碳化间苯二酚-甲醛有机气凝胶,合成炭气凝胶。产生的介孔炭孔隙率大于80%,比表面积大于400m2/g。随后Tamon et al.研究了炭气凝胶的孔径控制。 通过改变间苯二酚和碳酸钠比例,及间苯二酚和水比例,可以使RF气凝胶孔径控制在2.5-6.1nm范围内。 在制备炭气凝胶时,金属包含在炭网络,用以调整结构、传导性、催化活性。TiO2承载的炭气凝胶通过在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添加钛醇盐制备而成。这种气凝胶用来综合吸附和光催化转移污水。随后在高温下(500-900℃)热处理、He流动下产生高结晶度、TiO2承载的介孔炭。釕/炭气凝胶可以通过新的两步金属-气化-浸渍法制备。所获得的复合材料中Ru颗粒高度分散在炭气凝胶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含有50wt.%Ru的试样电容大于250F/g。通过调整Ru加载和炭凝胶密度来改变复合材料的电容。 在Cr,Fe, Co 和Ni的催化石墨化作用下炭气凝胶存在部分石墨化结构。HRTEM,XRD 和Raman 光谱显示出3D堆积顺序的石墨化区域的存在。产生的炭气凝胶具有发展很好的介孔,伴随石墨特征,从而用于超级电容器和电池材料的电极材料。 Lukens 和Stucky使用RF凝胶作为碳源获得了介孔炭泡沫,微乳液聚合获得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在氮气下裂解,有机PS微球燃烧,产生大的介孔。介孔炭泡沫孔尺寸大约是模板的2-3倍。 硅土材料被广泛的采用合成介孔炭。硅土模板很容易被HF和NaOH移除。如引言中描述,Knox et al.报道采用硅胶和多孔玻璃为模板合成球形介孔炭的报道。在硅胶孔道内苯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