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指企业融资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其投资决策。
融资约束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并探讨其中的启发和经验。
融资约束问题起源于Modigliani与Miller的融资理论,他们认为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价值,而且外部融资成本基本上等于内部融资成本。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其价值和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
学术界开始重视资本结构以及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
一种常见的融资约束是信息不对称。
企业内部的融资机会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受限,这使得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所需的融资。
Dhenok与Sheedy (2004)的研究发现,融资不足会导致投资不充分,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在融资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和监管风险,这也会加剧融资约束问题。
另一个导致融资约束的因素是资金供给。
有限的资金供给会使得企业难以获得所需的融资。
研究表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会影响资金的供给,从而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
Hancock与Ingley (1997)的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具有较好财务状况和较低风险的企业提供融资,而对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则更加谨慎。
除了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供给外,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
Berger与Udell (2006)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更加谨慎地审查贷款申请,对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融资约束问题对其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使企业难以获得所需的研发投资,从而降低其创新能力。
Fazzari等人(1988)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会限制企业的研发支出,并且这种限制会在经济衰退期间更加明显。
融资约束还会影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Bartelsman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的扩张和创新,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增长。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企业面临的一种常见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困难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解决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
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出发,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关于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启发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融资约束的内涵和特征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筹集外部资金时所面临的种种限制和障碍,这些限制和障碍可能来自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产业周期的波动等多种因素。
融资约束的主要特征包括: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融资成本高昂;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方式单一等。
融资约束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扩大规模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2. 融资约束的度量方法针对融资约束的度量,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方法。
最常用的莫过于利用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测算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融资成本等指标,来评估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
还可使用一些定量模型,比如投资-现金流比率模型、企业融资结构模型等,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评估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
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融资约束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者们认为,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等;外部因素则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状况、政策环境等。
行业特性、地区差异等也会对融资约束产生一定影响。
缓解融资约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策略。
4. 缓解融资约束的途径面对融资约束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缓解途径。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改善金融市场环境、鼓励金融创新、优化政策法规等也是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手段。
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培育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也是有效途径。
融资约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政策干预,是可以有效缓解和解决的。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企业在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和约束的现象,是财务约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许多情况下,融资约束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限制企业的投资、创新和扩张等活动。
对融资约束的研究成为了财务经济学和公司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融资约束的本质、影响及应对策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融资约束是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融得所需资金的现象。
融资约束的存在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即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市场失效理论。
1.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异,导致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
由于内部融资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优势,因此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外部融资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融资时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融资而非外部融资,也为融资约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解释。
2. 代理成本理论根据代理成本理论,企业董事、管理层等内部人员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选择保守的融资政策,导致企业在外部融资上受到限制。
这种代理成本会导致融资约束的存在,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3. 市场失效理论市场失效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原因而无法有效调节资金的供需关系,导致企业在融资时受到限制。
融资约束的存在可以部分归因于市场失效,这也为政府干预和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融资约束的影响融资约束对企业的生产、投资、创新和发展等活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会导致企业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受到限制,加剧企业的内部融资约束和现金流困境,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融资约束还可能使企业放弃有盈利前景的投资项目,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融资约束也会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和偿债风险,限制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和并购活动,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原因而受到的制约和限制。
融资约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并从中得出启发,以供读者参考。
在融资约束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融资需求的角度,探讨企业为何存在融资约束,二是从融资供给的角度,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融资选择和成本的影响。
在融资需求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将融资约束归因于信息不对称问题。
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 (1988)的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融资市场上的外部资金供应商对企业的信息不完全可信,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融资约束。
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约束还与代理问题有关,管理者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不融资或者选择不适宜的融资方式,从而造成融资约束。
从融资供给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主要关注银行信贷市场中的融资约束。
Holmström和Tirole (1997)的研究指出,企业融资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存在贷款保护费的机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保证贷款得到批准。
银行扩张性的融资供给也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金融危机等。
融资约束对企业的融资选择和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Meyer和George (2000)的研究发现,处于融资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和权益性融资,而对于债务性融资持谨慎态度。
他们还指出,融资约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率的提高和融资难度的加剧。
Bates、Kahle和Stulz (2009)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减少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从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融资约束是企业实际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了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融资约束的形成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融资约束的本质,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许多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融资约束会限制
企业的投资规模和速度,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地位。
企业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
外部融资,而无法扩大产能、引进新技术或开展市场开拓等活动。
融资约束也会导致企业
的投资决策不理性或过度激进。
企业因为融资困难而过分追逐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从而导致投资失败和财务危机。
融资约束还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融资约束可能导
致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集中,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治理效能和风险管理能力。
融资约束也可
能抑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融资约束会使企业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和回报,从而减
弱了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融资约束对企业的投资、创新和发展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建议。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担保、减税优惠和创新基金等政策措施,以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企业应优化资金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强治理效能,以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
学术界应加强融资约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研
究者可以进一步探讨融资约束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影响机制,以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和政策建议。
19453689_融资约束研究综述

Liaoning Economy一、融资约束的成因根据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企业的市场价值不受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相分离,内部与外部的融资不存在差异,即不存在融资约束。
但是,现实中资本市场尚未完善,企业外部投资者与其内部管理层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投资者不了解公司的实际类型和经营前景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投资者会要求一定的溢价以弥补潜在风险,使得外部融资成本比内部融资成本更高。
以上假说没有考虑管理层或者其他代理人的私有利益,代理理论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
在代理理论下,外部投资者为委托人,企业管理层为代理人,代理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做出损害委托人的决策。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投资者可能要求公司向其外部融资活动支付一定程度的溢价,以弥补投资者所承担的代理成本,导致外部融资成本增加,引起融资约束。
因此,代理成本被认为是企业融资约束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在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商谈、监督等行为产生的交易费用同样可能导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产生融资约束。
二、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一)金融发展金融市场是企业作出财务决策的基本环境,其发展对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是融资约束的重要影响因素。
沈红波(2010)证实,金融市场发展对抑制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是金融市场发展导致金融资源增加、资本市场产品增多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定规模效应,降低了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和交易费用,也进一步降低了外部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二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作为外部投资者,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有利于减轻内外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融资约束得到缓解。
(二)货币政策从宏观角度考虑影响企业融资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货币政策。
目前,关于这一研究的结论比较统一,即货币政策越宽松,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
企业融资文献综述(5篇)

企业融资文献综述(5篇)第一篇:企业融资文献综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文献综述摘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
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应针对我国当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环境特征,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诚信系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风险投资业发展,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持等,以改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前言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只重视改善大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而对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而这些企业的融资意识也非常薄弱。
政府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
西方国家政府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有贴息贷款、政府优惠贷款、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等。
我国政府为了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力度相当有限。
一方面,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贴息贷款、优惠贷款有限,另一方面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也显得滞后。
而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已经积累了比较久的经验,有了一些较成熟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国外现状研究及借鉴周慧在《事业财会》发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国际比较》一文,(2004,2.),调查指出,为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因素,确保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美国(1890)制定了《反托拉斯法》来避免垄断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授权其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并为中小企业获得政府的订货合同提供帮助。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困难和外部融资困难两个方面。
内部融资困难是指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满足其资本需求的情况,而外部融资困难则是指企业在寻求外部融资时遭遇到的制度性和市场性限制。
融资约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融资约束会限制企业的投资活动,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利用资源进行扩张;融资约束还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
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献对融资约束进行了研究。
有关融资约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的文献较多。
在融资约束的定义方面,一些学者将融资约束视为企业融资能力不足以满足其投资需求的情况。
张永全等(2012)认为,融资约束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包括内部融资困难和外部融资困难。
而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认识到,融资约束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财务状况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法律制度健全程度、政府政策支持等。
康雪花等(2017)发现,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等内部因素与融资约束呈负相关关系;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法律制度健全程度等外部因素则对融资约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于如何缓解融资约束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政府的促进型政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金侠等(2019)发现,政府鼓励企业上市和创业投资等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问题;刘佳(2018)研究发现,政府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对于缓解融资约束具有显著效果。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完善法律制度、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效力等也是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途径。
陈超等(2017)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法律制度健全程度对融资约束有显著的影响。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发:企业应注重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以减轻融资约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