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3)

合集下载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
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可以永恒”的含义,探讨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讨论,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培养爱护生命的意识;
3.提高学生辩论和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生命可以永恒”的含义;
2.分析、比较不同观点和理由。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辩论和思辨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
2.课堂辩论;
3.情景模拟。

教学内容:
Part1.导入(10分钟)
1.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们体会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Part 2 .探讨(3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生命可以永恒”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并给出理由。

2.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Part 3 .辩论(30分钟)
1.教室分成两个团队,一边为支持生命可以永恒的团队,另外一边是反对团队。

2.每个团队派出五名代表,进行对话和辩论。

3.通过辩论,让学生加深对“生命可以永恒”的理解,加强辩论思维和说服能力。

Part 4 .总结(10分钟)
1.教师成为总结辩论内容和讨论结果的结论,再次强调生命的价值和珍贵。

2.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一篇关于“什么是生命”的作文,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
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辩论表现;
2.学生的课堂表现;
3.学生的作业表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教学设计

8.1 探问生命教学设计《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课从“生命故事的感悟”等生活化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探究学习主线,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2、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 4、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命的传承关系中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珍爱生命,热爱生命;2、理解生命有接续,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的使命, 树立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2、明确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有接续,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的使命。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教室;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方面的图片和资料,并熟悉教材内容。

一、导入新课很多人希望在自己年老之后能再次变得年轻,电影《返老还童》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19年的美国巴尔的摩发生了一件怪事,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

你觉得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吗?生命虽然宝贵,再过些年,我们都将失去生命,相继离开这个世界,有没有不死的灵丹妙药,永不轮回的办法呢?人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生命的追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其中8.1节“生命可以永恒吗?”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讨论生命的有限性与永恒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对自我、对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会对生命的永恒性产生疑问,也可能会对生命的有限性感到恐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与永恒性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有限性与永恒性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生命的有限性与永恒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讨论指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或者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生命是多少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视频,呈现生命的有限性与永恒性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做一些关于生命的小测验,或者进行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有限性与永恒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个人思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生命有限性与永恒性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普遍存在对生命意义的迷茫和对生命价值的忽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生命宝贵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珍惜生命。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命的价值,讲解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并进行总结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课件
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 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探究分享
孔氏家族:作为全世界有家谱记载的最长的家族,
孔子及其世家俨然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而圣人后裔大都非常争气,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个领域不断地丰富、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比如 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年四岁,能让梨”,将谦让的 美德发扬光大;而第七十四代孙、援藏干部孔繁森, 在西藏期间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因公殉职,被称为 时代楷模。
④生命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当堂演练
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 句话告诉我们( B)
①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②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③我们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人生有意义
④人活着太没意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新课学习
(五)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那些生命快到尽头的人,往往会恐惧死亡的到来。
比如古代的皇帝,万人之上的日子还没过够,于
是求神拜佛,让人研究炼丹术以逃避死亡。 他们能成功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交流思考
我们不可能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呢? 学习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1)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同意这种说法。
探究分享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死亡没什么可怕,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每个人从出生开 始,便向死而去。正是因为生命有终结,才显得弥足珍贵,更应充满 感激地好好活着,更加热爱生命。 你能尝试举例子说明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0000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0000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课题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授课班级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沉着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3、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生命的接续性。

重点难点重点:生命有接续。

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学法指导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内容及过程动态修改预复导学课前预习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__幸运__。

2.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__短暂__。

3.__死亡__是人生不可防止的归宿,它让我们感谢生命的获得。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__接续__。

5.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__我__〞的生命,还是“__我们__〞的生命。

6.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__身体__的生命,还包括__社会关系__中的生命、__精神信念__上的生命。

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

情景材料:?为生命护航?新课探究第八课探问生命一、生命可以永恒吗探究一:教材P88运用你的经验(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

(2)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探究二:教材P89探究与分享(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一〕生命有时尽1、为什么说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2、生命独特的表现是什么?3、生命是不可逆的。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说明生命的什么特征?4、生命也是短暂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生命可以永恒吗》参考教案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生命可以永恒吗》参考教案3

七年级政治学科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授课时间2021-12教师姓名张芳学生年级七年级课时 1课程标准描述教会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

考试大纲描述学会沉着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热爱生命;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教材内容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局部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课从“生命故事的感悟〞等生活化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探究学习主线,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开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七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等问题。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

学习目标1.学会沉着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热爱生命;2.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3.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重点生命有接续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通过电影?返老还童?导入学生认真听教师导入,学生根据教师通过对上节课的回忆,由往期的导,准备自主学习。

知识和本课知识的结合,导入本课内容。

思1.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在巡视中,记录每小组同学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神态表情和自主学习的动态,特别注意个别学生的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学会归纳总结。

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要求,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然后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提纲中:一、根底感知:完成填空;完成笔记。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重意义。

(二)能力目标:了解生命的内涵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课(小组自学)→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教学难点】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努力实现生命的延续。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长短,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人类情怀:我的生命,既是个体的生命,也是人类的生命;我的生命既是物质的生命,也是精神的生命;我的生命既是祖先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

理性精神:辩证的看待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有事可以延续的。

社会参与: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当中。

珍爱生命: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来之不易。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P88运用你的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问: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怎么实现?生:略师:①我们的生命不可以水恒,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②可以,由个体生命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并且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引导学生从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最长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再长,也有死亡的归宿,家族的生命,民族的生命可以把它比作“生命的长河”讲授新课一、生命可以永恒吗(一)生命有时尽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一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一、生命可以永恒吗(一)生命有时尽1、生命来之不易2、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3、生命发展规律无法抗拒师:请同学们看P89探究与分享(1)——生命故事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
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生命的传承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看见的祝寿对联是:福好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人的寿命真的可以像南
山的松树一样不老吗?我们又有说长寿的俗语:千年王八万年龟。老鳖和乌龟真得能活一千年,
一万年吗?而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风景区一棵银杏树,树龄近4000年,树高26.7米、
干粗15.7米,8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据专家考证,此树至少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不有比它
更长寿的生物吗?带着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探究新知
生命可以永恒吗?
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
玛士撒拉虫2.6亿年、落叶松250-400年、红松3000年、巨杉4000年以上。银杏目前已知有
4000年,鳖的寿命一般在30年至60年左右,一般乌龟寿命90~150岁左右。海龟的寿命可达
几百年。
2、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不可以,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可以,由个
体生命实现人体生命的连续。并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有时尽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9两则关于生命的故事,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问题: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人生感受?
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
的规律。
4、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时间的长
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生命也是不可逆的。有的人在无意义的生活中任由生命流逝,有的
人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延长人生的时光,感受人生的充实和生活的意义。
5、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如何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活人的事情还没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
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在平凡生活中体会生命的尊严与奥秘,好好活着活得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
生命。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
生命有接续
6、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句话。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个体的出生,即通过自然繁殖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生命的接续。在历史的
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
环。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7、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三种场景,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
(1)身体的生命;(2)精神信念的生命;(3)社会关系及身体的生命。
8、思考:除了身体生命的接续外,还有哪些生命传承关系?
教师总结: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
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三、本课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死亡这个生命的最后归宿,所以我
们要好好活着,过好每一天。我们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生命的同时,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
人类的文明成果。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