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新闻敏感性”

何谓“新闻敏感性”
何谓“新闻敏感性”

何谓“新闻敏感性”

汪丁丁

我们关注新闻,一定是关注具体的消息而不是具体消息所属的类。例如,记者报道美国总统大选,构成新闻要素的,是当选总统的那一具体人物及其公共政策涵义;奥巴马是民主党总统,但因他而生的公共政策涵义,很可能不同于前一任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换句话说,新闻之新,在于它的个别性而不在于它的一般性。总之,专业新闻记者务求敏锐感受的,是报道对象包含的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新闻,显著地不同于理论,后者,是关于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陈述。

普利策曾经描述过,编辑部里每天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他应选择哪些?怎样节选?怎样核实?首先,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二者之间常有冲突,故而必须权衡取舍。其次,视角的正确性和公正性,二者之间也常有冲突,也必须权衡取舍。

上述权衡取舍,正是一名优秀记者的职能。因为,关于任一事件的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报道,总涉及无穷多的细节。在新闻报道的时间限制下,关于情境和人物的无数细节,必须被舍弃。虽然,报道必须有细节,因为报道对象必须呈现为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

正是在这里,我可以引入“新闻敏感性”这一术语。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足以将优秀记者与普通记者区分开来的能力。其次,它是一种判断力,即在给定的时间限制下,为了把握和呈现报道对象在无数可能的个别、特殊、具体当中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那些个别、特殊、具体,而权衡并决定细节的取舍。故而,第三,这种判断力的养成,要求一名记者对他所处的特定社会的演化过程的整体性质有足够深切的感悟。否则,他如何能够在特定事件发生时,立即知道“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这里要引用我概括之后并在课堂上反复引用的怀特海命题: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并且,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所以,术业有专攻。新闻记者有分工,不同的记者在同一领域内,对重要性的感受可有重大差异。

遵照分工和专业化原则,新闻竞争可以(但不必)将那些在任一特定领域内对重要性不很敏感的记者驱逐到其他领域并在那里谋求自己的竞争优势。新闻竞争不必造成这样的结果,因为读者未必仅仅关注各领域内的重要性感受,他们或许愿意为诸如花边新闻和街谈巷议这类消息付费呢。在都市里,报社将严肃新闻与娱乐消息捆绑在一起销售,或许更具竞争优势。当然,也因此,记者也分若干档次。以我所见,主要因为新闻权利的严重缺失,许多地方报纸都已沦为“娱乐小报”,严肃新闻刊物和优秀新闻记者寥若晨星,这真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令人遗憾的事情之一。

在当代中国,就最近和未来几年而言,我们可以列出最重要的领域及其重要性:(1)经济领域——关于劳动、土地、住房、自然资源、货币、汇率、收入分配、教育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与人力资本问题相关;(2)公共卫生领域——关于医保、医院、医疗等关键性服务的公共政策,与经济问题相关;(3)政治和法律——劳资谈判与劳工自由结社的政治权利、政治民主、反官僚、反腐败、规范政府行为、新闻自由、立法和司法的独立性;(4)社

会领域——生育、抚养、家庭问题、底层社会、文化遗产、绿色运动、非政府组织的政治权利;(5)国际关系——主要由中美、中日、中俄、中欧等方面构成的博弈格局的变动,以及超越策略博弈,在人类前途与世界秩序等根本问题上的长期对外政策的具体化和清晰化。

以上所列,完全没有包括诸如经济增长率和企业竞争力这样的议题。因为,新闻,尤其是严肃新闻,必须时刻把握住公共政策的基础问题,而不是在因果关系的最肤浅层次上观察和报道企业绩效或其他经济指标。关于重要性的感受越是敏锐,就越要涉及广泛社会现象由以决定的因果链条或因果网络的深层结构。新闻敏感性的另一涵义,是对于潜在于旧秩序之内或刚刚涌现出来的新秩序的敏感性。在这一方面,政治哲学家阿伦特,堪称典范。

新的秩序从旧秩序之内涌现出来的过程,根据“复杂现象”理论,我们知道,充满着不确定性,可称为“机缘”,金岳霖先生所谓“理有固然,势无必至”。因此,具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群体,有时足以促成社会演化多种力量的聚合。典型地,在关键时刻的敏感事件的新闻报道,足以引发“社会运动”。每一场社会运动的结局,或多或少改变着社会演化的路径。也因此,一个人若要对涌现出来的新秩序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就要对通常压抑着新秩序的旧的秩序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或视角。旧秩序的既得利益群体,构成一个社会的主流。对主流社会恒持批判态度的人,我们称为“知识分子”。难怪,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社会里,严肃新闻记者群体往往就是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子集。如果我们承认卡尔·博兰尼的考证,那么,市场经济嵌入于它由之而生的那个特定社会,是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特征。“大变形”发生,因为市场经济及其价值观反过来吞噬孕育市场的那个社会及其价值观,谓之“市场社会”——正在转型的和已进入稳态的。市场社会的类型学不能取代我们对每一具体的社会及其结构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市场社会,恰如有许多不同的市场经济。

社会甲和社会乙之间,有何差异?在每一个人的感受中,首先是结构差异。例如,中国和美国,上层建筑的结构有重要差异,而且较之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甚至更显著。结构,可以表达为一些要素之间“关系”的集合。两个社会之间,要素是可以比较的,只要我们将每一社会的要素与其他社会的要素并为一个集合。物质生活方式、社会情感方式、核心价值与精神生活方式,可以是要素的若干类别。怎样发现一个社会的全部要素?依赖于社会成员关于特定社会里的各种重要性的感受,以及研究者关于社会成员的重要性感受的感受能力,从而,能否发现这些要素,还依赖于研究者的社会调查与感受能力。不论如何,有了要素的集合,根据要素之间不同的关系,我们可以界定不同的社会结构。其次,只要社会在不断地演化,则在每一个结构之内,必然有一些冲突,也就是难以被既有关系完全协调的一些要素。正是这些冲突,驱动着社会演化。阶级斗争学说,或许因偏激而远离真相;但社会内在的紧张关系推动社会的演化,与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化的假说相比,是一个更正确的假说。新的秩序,往往借助于旧秩序的内在冲突而形成并获得发展的机缘。故而,对新秩序的敏感性,与对旧秩序内在冲突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或显著地正向关联。

浏览思想史,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现象,即生活于旧秩序核心位置的社会成员,反而比处于边缘的社会成员更敏锐地感受到旧秩序的内在冲突。虽然,边缘对核心始终保持了强烈的批判态度。

因此,社会变革的力量可能来自底层,更可能来自上层。变革能否生效,或许依赖于这两种力量交汇而成的博弈格局。新闻,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往往转化为激进的暴力革命,与教育和重要性感受的表达方式之不成熟密切相关。

这就将我的叙述引到了新闻敏感性的第三方面,即表达方式的敏感性。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对特定社会及特定情境的重要性有敏锐的感受能力,不仅对潜在于旧秩序的新秩序的要素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而且,或许这是最关键的品质,可以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将自己感受到的重要性呈现给大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如何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至关重要。

文字不同于言语。我们,以及哺乳动物,能够借助言语表达的许多情感,无法借助文字表达。中国的文字,原本嵌入于情境之内。离开具体情境,文字的涵义便消失许多,如果不是消失殆尽的话。经典的例子,见于《庄子》描写的一个情境,颜回试图对孔子解释“坐忘”。现代读者若不能获得一些修身感悟,哪里可能懂得这段对话呢?西方文字,或许因为是拼音文字,原本并不嵌入于情境之内,因此,以西文可以表达更抽象的内容。上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逐渐受西文的影响,语法日益严格,表达趋于抽象。这里所谓“抽象”,即文字离开言语所发生的具体情境越来越远,终于不能复归“个别”情境,从而获得了“一般性”。其实,这一抽象化的文字趋势,远自汉代已经开始。或许这是文字系统演化的趋势,自周至汉,许慎归类为“六书”的文字,多半已是形声和转注的结果,其数目极大地超过了指事和象形的原初字符。

可是,脱离了具体情境,文字如何表达心灵感受?这是表达方式的现代困境。可能弥补的,是关于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主要是情感的。换句话说,现代表达的困境,在于遗失了原初情境的现代文字试图寻找自己的故乡。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与知识分子常属一类,对主流社会的病症有足够深切的洞悉。他又与一般知识分子有所不同,因为他的职能,是面向大众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情境并务求避免偏见。惟其充分地警惕自己和他人的偏见,他才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能力。综合上述,基于深层结构理解的重要性感受能力和基于大众心理与常识的文字表达能力,以捕捉到的细节来呈现重要性,就是所谓“新闻敏感性”。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2011年第44期。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_贾蓓蓓

2015.5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记者被称作无冕之王,因为其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 但即便如此,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仍是从业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出镜记者,它可以起到增加新闻现场感的作用。但是,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如背稿子,表情动作机械呆板,措辞不当,出错穿帮,固定机位,视觉疲劳,信息量少等等。 一、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过长期的调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工作的效率,对于不足之处做了以下的归纳: 一是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这一方面主要从两个角度体现。第一方面,有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被被采访对象的情绪左右,从而干扰自身的思维;第二方面,记者完全脱离新闻事件,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进行采访,这样就很难采访到最真实新闻。记者在现场要把握好情绪,要与情境相吻合。记者太沉闷,显得与己无关,游离于现场之外,记者太亢奋又显得不够理性客观。因此,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 二是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采访过程中,记者总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凌驾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语言不够平实亲切,问题不够深入浅出,因此采访达不到预期效果。记者必须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视角平和,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采访才能更好地进行,采集的信息才真实可看,新闻报道才能更生动打人。 三是不会倾听。记者所提问题平白无味,有的甚至是废话,或者盲目打断被采访者的话语,这样采访到的新闻事件是不连贯的,更容易遗漏信息。记者应当提高提问的能力,问题要有针对性。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与被采访者多交流沟通,学会倾听,同时要带动采访气氛,一次采访其实是一次新闻事件的回放,非常重要。 四是缺乏背景的选取。在很多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的背景选取是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如对某个工程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的记者会把镜头放在负责人的办公室,但是很难让观众真切地感觉到工程的情况,一旦不留神就会不知道说的什么,假如我们把背景确定在工程整体的位置上,就会使人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举一个例子吧,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资深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大坝的前面,很大的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大大提升了表达的效果。 五是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言论自由在不断的放开,但是问题也出现了,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着这样的竞争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采用各种的新闻对其进行负面的影响,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在这样的事例中我们的记者同时充当着帮凶的角色,大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问题非常严重,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应该加强法律观念与意识,正确地看待问题,处处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必须要改变当前的状态。 二、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进行沟通与交流工作,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常要求语言表达流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做朴实的一面展现给人们。在今天的观众眼里,非常反感作秀的记者,喜欢朴实的语言,这样才会受到更好的欢迎。 2.要重视荧屏形象。出镜记者的形象问题一直是我们外界关注的,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语言以及外在的气质一定要好,最为关键的就是亲和力,在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观众有一种拉近距离的感觉。记者现场出镜要注意发型与着装,要与现场相协调。不可以太过休闲,随意,暴露,夸张,不可浓妆艳抹,首饰不可过多,可以穿单位准备的衣服或者着工装、户外服出镜。 3.要有新闻现场判断力。镜头能表达的就没有必要说。还有“记者在现场看到”等话都是多余的表述。涉及到专业的术语(如法规法条)拿不准的数据不要说,这应该由专业人士来作说明。现场听到的,触摸到的,以及镜头无法呈现的才是突出的重点内容。要依托道具,空间,背景来说话。比如谈到某项工程高度,可以用自己的身高作为参归照物,让受众有直观的感受。 4.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镜。现场出镜多是在重大赛事,重发事件时采用,用来补充画面以外的信息。如果能用话外音和解说词交代清楚的事件,那么现场出镜就失去了意义,就没有出镜的必要。把握细节是现场报道的生命线原则,善于在现场抓细节的记者才是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贾蓓蓓 (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哈尔滨150000) 【摘要】时代在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如今,信息传递可谓“一瞬千里”,信息传递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其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离不开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离不开记者报道。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求强烈的现场感,新闻从业者有句名言:“最好的新闻在现场”,可见它的重要性。正因为此,电视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出镜记者的行为规范进行探讨,希望对初入行的记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出镜;记者;改革;问题 (下转第99页)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800字五篇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800字五篇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广播电台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节目创优、创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节目质量有了大的提升,收听率节节攀升,广播剧《木箱子的秘密》获得__年度山东广播文艺奖三等奖,同时获得滨州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节目《零距离夜话---兰州老人砸车》获得__年度山东广播电视奖外宣奖三等奖;节目《范跑跑本能遭遇到的拷问》获得__年度山东省县(市区)级广播电视作品奖(协会奖)二等奖;消息《土地银行让老于轻松奔小康》获得__年度山东省县(市区)级广播电视作品奖(协会奖)二等奖。今年共创收22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 一、加强工作纪律建设,领先半步,从8小时工作外要效益。 __年广播电台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适应新的媒体竞争形势,首先从工作时间上做了调整。春节后,我们全体人员提前一天上班,每周只过一个休息日,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岗,当别人还在上班路上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快节奏的工作时间,有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月创收增幅都在30%左右。 二、换跑道竞争,换模式发展。从复制到创意,从创意到创新。 面对多媒体竞争格局,认真分析广播的属性,研发了一大批适合广播的节目。广播电台从单一的传播、互动到走入市场进入社会,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化。维权节目《小鹿热线》、导购类节目《快乐购购购》、餐饮节目《天天美食》、汽车节目《957汽车俱乐部》、服务类节目《信息直通车》,这几档节目从衣、食、住、行、维权帮办等几个方面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直接的便利,成了听众不可缺失的广播好节目,电台节目从原来的赏析转向了贴心、服务,广播成为许

浅谈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关键词:新闻敏感度;构成;提高;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闻记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闻记者要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努力提高新闻敏感度,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1 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的构成 1.1 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含量并迅速进行判断的感知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特征。这种感知能力也可以称作“新闻嗅觉”,西方也称作“新闻鼻”或“新闻眼”。只有具备了这种敏感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准确地对新闻线索做出及时的报道。 1.2 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构成:新闻记者的敏感度由三部分构成。首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动向,并对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分辨力。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要把握好其具备的新闻价值,做到取舍得当。最后,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与自己报道的新闻有关的消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2 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新闻记者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表达水平,还要深入社会基层采集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1 注重理论学习:新闻记者的理论学习既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把握理解,还包括对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 第一,记者不仅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职业。记者对新闻的报道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既要对人民负责也要对党和国家负责,所以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新闻记者形成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读书、多看报、对国家的政策自己先掌握,才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做到热切的关注国内外的大事和小事,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和分辨力,力求找到能反映当前社会现实的典型的新闻素材,并符合党的方针和政策,做到与党的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 第二,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新闻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敏感度,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对新闻线索进行筛选整理后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新闻事件变成新闻作品,所以要想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就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第三,注重学习。一个人如果想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必须注重学习,不然思维习惯就会变得僵硬,甚至停滞不前,新闻记者也是如此。所以新闻记者要不断地学习,以开拓自己的思路。包括研读他人的新闻作品,向他人请教,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见解,这样也能提高自身的敏感性。 2.2 重视实践经验: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实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新闻”中的“新”字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记者能够找到比较新的素材,挖掘出别人之前没有挖掘出的新价值,还要对新闻素材做出及时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做好实地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凭主观的空想和臆断来推断事实,要注重实际,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不脱离新闻的真实性。 3 提高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意义 法国美学家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可以表现播送特征,深受听众喜欢。 关键字:记者出镜现场报道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现场报道就是一场小型的现场直播,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生现场的再现。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沛准备,把握好选材关 播送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事前都要做好充沛的准备,即便是面对突发事情,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现场报道准备决不是事前想像似的拟好稿子,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听众听,而是要事前理解行将发作的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内容。包括:(1)新闻事情的选择。其一,必需是新闻价值大,是人们关怀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二,应该契合现场报道采、录、播同时停止的特性,即新闻事实的开展过程主线单一、层次清楚,所展开的画面集中、明晰,便于记者察看、采访和录音。(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的心理准备。(3)访谈对象的准备。由于播送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是不加剪裁而与新闻事情的发作同步报道进来的,所以要选择有典型性的访谈对象。(4)新闻传播工具的准备。必需充沛应用现代化通讯手腕,让现场报道和事情现场停顿同步,从而加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敏感

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敏感作者:倪桓(我写传媒网2003-5-28发布) 内容摘要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敏感;感知;思维;人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⑴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 “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最新】电视新闻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__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这一年中,我与的和领导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落实,从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领导的部署和指点下,完成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工作.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____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正是报社给了我这样的参与和学习机会. 在去年7月报社为增强版面可读性和新闻的力度,鼓舞的士气,在报社的各新闻部门中间开展了当日新闻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的积极性.在这次活动中,在领导的指教和策划下,我的几篇稿件也有幸获奖,但回顾获奖的经历却感慨万千.其中,狗不理在海外遭遇抢注的报道,功夫在于平日于口内的积极联系和多新闻的不懈追踪.而探秘商场假货内幕的稿件,获奖原因主要是能够生动.深刻的挖掘行业内幕.该稿件报道后,也引起了市商业部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还特此对本市商业市场进行了更严格的强化管理.这我从中也体会到,作为一名与事实.新闻和服务社会中紧密而有益的联系.随后,我的又一篇报道,关于对本市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调查,也获得了好评.并且部门随后还专门开设了关注未成年人消费的专题报道.但在撰写这些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部门领导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也经常漏洞百出,有时还会犯错别字.语句不通等很低级的错位,如果没有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成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出镜记者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调查节目中,他们其实和观众一样,都是以一种未知的心态寻找答案,在体验式的过程中一步步去探寻真理。因而比起主持人,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多,所负载的任务也更多,他们不仅具有媒介形象的传播功能,也代表着观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个人魅力。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正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栏目催生出了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他们的杰出表现已得到受众的认可,好评不断。中央电视台一位领导曾说:“当下中国的新闻资源极大丰富,是记者的黄金时代,之前没有,之后可能也不会有,足可以做十年。”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直接生存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一网打尽”的架势。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预示着出镜记者的队伍将在我国电视新闻界进一步发展壮大。 记者出镜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同时也能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我们看到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就是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行为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而一个出镜记者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是需要在这两方面内外兼修的。那么具体起来讲,一个出镜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呢。 下面,我们就结合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寻答案: 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得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 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新闻事件形形色色,现场情景纷繁复杂,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善于观察,捕捉有

某电视台新闻记者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圆满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各项素养。 为了提高政治素质,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重视政治理论学习。记者 心理素质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记者的必备条件。所以,我始终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光有较强的政治和心理素质还远远不够,更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于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等。 二、敢于吃苦,勇于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的,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春天,是我们台管理机制改善的春天,改变了我台以往等新闻、派新闻的被动局面,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平等竞争、平等提高的良好机会。今年八月份,我代表镇妇联参加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必备的能力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一旦出镜,就意味着自身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能为节目增光添彩,还能让观众看到其健康阳光的形象,但同时也有部分出镜记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和技巧,既缺乏对采访现场的观察,也未能很好把握节目的特点和性质,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本文详细分析出镜记者现存的问题,并就优秀出镜记者必备的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电视新闻节目中 出镜记者现存的问题 1.现场驾驭能力不足 不可否认,有一些主持人是凭着自己先天的外在因素走进出镜记者的行列的,而有一部分人则是从新闻播音行业转行到记者行业的,因此他们中有些人缺乏合格记者的出镜主持技巧和能力,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完全丧失对新闻事件和现场的驾驭能力和判断力。因此,记者在采访前应翔实把握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预设好采访的角度和方向,在事先构成的框架中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全景,这样才能在新闻现场快速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较好地完成在电视镜头前的采访报道。 2.自身情感极端化 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对于某些新闻事件,需要电视出镜记者将原固有事物软化,这样纔能与受众有直接真实的交流。然而,有些出镜记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何种环境下,都始终保持同一表情或沈迷于现场,容易被现场气氛所左右。这一情况的存在,造成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隔阂,由于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关系的模糊,使得采访缺乏深度,采访角度不够准确,采访内容不够深刻。因此,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首先必须具备新闻职业的基本素养,进行情感的客观控制,这样纔不至于被环境牵着鼻子走;其次,出镜记者还需以一个常人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事务,与受众保持统一的情感水平,做到客观性。 3.过分关注自身形象 记者在出镜时要求穿着、举止大方得体,特别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环境相吻合,应根据年龄、身份、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及得体的肢体语言,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情绪、表情和语速,以感染电视机前的观众。出镜记者应当注重新闻事件本身的状态和发展,注重被采访者的心理和态度的转变。 4.倾听意识不足 在谈话中,记者真诚的倾听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人,是一个具有信任感的记者。受众与记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记者需要从受众身上得到新闻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而受众需要的是从记者

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发表时间:2018-06-19T16:47:21.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吴叶明 [导读] 摘要: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非常便利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讲,需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对传统媒体的改革,要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与时俱进。作为新闻编辑者也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新闻编辑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新闻敏感性也是新闻记者在长时间的体验中不断培养出来的一种素质,是相关的新闻工作 中山市东凤镇文体服务中心 528425 摘要: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非常便利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讲,需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对传统媒体的改革,要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与时俱进。作为新闻编辑者也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新闻编辑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新闻敏感性也是新闻记者在长时间的体验中不断培养出来的一种素质,是相关的新闻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从中发现出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关键词: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 1新闻敏感性相关内容阐述 新闻编辑工作者所具备的新闻敏感性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需要新闻编辑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不断进行探索,要从事物的表面发现事物的实质,要培养自己敏锐的信息获取能力,要能够充分了解信息中所体现出的新闻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这也是新闻编辑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新闻编辑工作者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学习。新闻编辑人员所具备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其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能够根据个人的经验寻找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将其进行报道。新闻敏感性所要具备的要求:一是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讲,要增强新闻敏感性需要增强对信息的敏锐性,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也会很快的获取新闻信息,从中掌握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其中还需要具备政治的敏感性,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要考虑到政治的发展方向。二是要提高业务能力,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讲,要具备信息的反馈能力和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能力,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社会,要从客观的方面了解信息内容。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新闻编工作者需要从各个角度分析信息内容的重要性,要知道怎样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要具备一种现代化的思考方式,要在对信息的筛选中提升自己的敏感性,才能更快的提升工作效率。 2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闻编辑人员来讲,拥有新闻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膨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新闻编辑人员拥有新闻敏感性,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引导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其中新闻敏感性也是包括很多的方面,政治方面的敏感性也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新闻编辑者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要学习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内容,要将社会意识报道出来,将社会意识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新闻的报道是通过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求,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从客观的现象中获取有有价值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要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事件中存在的深刻内容。 3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途径 3.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只有不断使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向前发展。新闻媒体行业承担着传递政声、反映民意、传播文化的重任,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闻编辑记者,必须加强自身知识修养,掌握社会各方面动态,才能在进行新闻信息报道时,抓住核心要点,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准确客观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也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也是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树立新时代新闻人的良好形象。 3.2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新闻编辑记者应该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解读和剖析,挖掘新闻价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对新闻人的要求也更严格,新闻编辑记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同时,新闻人还要向同行优秀的编辑记者学习,学习他们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剖析新闻信息,提升新闻敏感性。 3.3?多角度剖析新闻,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新闻编辑记者要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对各类信息进行快速分析,从中提取时效性较强并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进行客观的报道,避免因个人的主观情感倾向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编辑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时,要理清报道思路,分清问题的主次矛盾,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等进行细致分析,保证新闻调查阶段能顺利进行。同时,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冷静分析,通过对真实的新闻现场进行报道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提升新闻的价值。 3.4注重信息间的联系,增强思维敏感性 在现实生活中,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理,一旦确定其新闻价值,就要立即了解事件发生的实际背景。同时,每一个社会现象的发生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事物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新闻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才能促使新闻的社会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此外,新闻编辑记者应明确新闻中的主次矛盾,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继而才能不断提炼出具备社会价值的新闻信息。其中,新闻编辑记者的思维敏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与新闻价值线索存在着密切联系。 3.5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各类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善于观察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细节,社会中的事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要能够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一些社会经验,

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电视新闻记者主要是指直击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和新闻当事人,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新闻记者作为新闻现场的第一见证人、播报人,他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该条新闻节目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好的良心新闻。 一、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现状和主要形成原因: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记者的素养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视新闻往往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新闻记者只要到新闻现场拍几个照片、镜头就可以带回稿件回去做新闻了。 2、會议新闻普遍较多,电视新闻记者到达拍摄现场拍摄几组镜头,带回几份拍摄材料,从中摘取组装就变成一条可以报道的新闻。 3、很多新闻报道缺乏新意。现有一些新闻报道只是按部就班的让新闻记者走个过场、记几句台词,采访内容没有新意显得暗淡无味不切入主题,显得新闻可以可无。 4、在有些新闻事件中新闻记者为了节目效果,在到达新闻现场后指导新闻当事人,这样就使新闻丢失了他原本的意义,更谈不上让当事人独立思考了。 5、新闻记者水平良莠不齐。近些年的一些新闻记者写不出成型的新闻稿件,还有一些新闻记者虽然具有良好的摄影和文字功底但是却没有直面新闻现场的能力。 6、现在有些电视新闻记者不到现场脚踏实地的进行采访取证,而是直接向采访单位要材料要报道的情况居多,直击现场获得一手材料的少。 7、制作专题片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专题片的制作充分体现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在这方面各台的电视节目现状是良莠不齐,俩极分化十分严重,导致这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的匮乏。 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笔者主要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新闻记者中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很多人没有系统的学过电视新闻的相关专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较差。 2、现在很多电视台不重视职工的素质培养。很多电视新闻记者都是自己利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摘要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通常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别人不能看出其价值所在,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这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关键词新闻工作;新闻敏感性;新闻采访 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1 要在新闻采访中,努力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新闻工作的政治性极强,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上的敏感。记者从事采访报道,首先要把新闻事实置于大的政治背景下,要从政治上权衡利弊,并以维护某种政治利益作为基本准则。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在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自己的政治眼光逐步敏锐起来。 一名记者的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的准确把握。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新闻记者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抱有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把捕捉到的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放在时空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县、全市、全省、全国的大背景下,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迅速而准确地采访出有价值的新闻来。许多记者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记者的思想政治水平越高,新闻敏感也就会越强,捕捉新闻的本领就会越大。 2 要在新闻采访中要提高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记者的新闻观念如何,是不是懂得新闻价值,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发现新闻。因为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种种事实中,只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如果记者不懂得新闻价值,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只是一般性的新闻。所以,在采写新闻之前,要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同时,我们还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新闻价值,即我们判断采写的新闻“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然,记者发现与捕捉新闻,要有一把判断的“尺子”。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新闻敏感度

生活处处是新闻 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这种选择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可以说新闻敏感对一个记者来说就是一件必备的常规武器,取胜的法宝。通过张轶老师的几次讲座,我对新闻敏感有了一点点的理解。 首先要做的,是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身边的平凡小事,大到国家这一时期的大政方针,小到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值得关注的事情,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便能找到可选的新闻素材。例如通过国家的大政方针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便能成为一条不错的新闻。才能找出宣传这一方针的主题,挖出新闻线索。比如,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其次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一条好新闻的产生离不开思考。有时同样一条新闻线索,有的人只从表面现象予以一般性报道;有经验的记者或通讯员经过深入调查、思考,会写出很有份量的新闻。在写新闻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新闻眼”,我们写新闻也跟画龙一样,也要有眼睛,有一个最引人关注的点,光有好的思路并不是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成功了,有些时候,在采访的过程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事先没有料到的,那么就要有所取舍、有所把握,看它对采制的新闻作品是否有帮助,或者新情况的出现能否成为新闻作品中的一个闪亮的“新闻眼” 然后是学会利用新闻线索,在平时多注重接收身边的信息,电视、广播、网络等都是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新闻保持敏感。同时还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好的新闻都是跑出来的,为了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新闻,必定要不辞辛苦,以确认消息的准确和保证时效。同时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也要注重新闻的策划,在实际新闻工作中,经常需要设计、策划一些好的活动,经过实施形成新闻,有些活动策划本身就是新闻,而且是非常有影响的新闻。 总而言之,新闻素材是需要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去挖掘的,作为记者,只有时时关注身边和世界动态,学会鉴别各类消息的价值性,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才能拥有“新闻眼”,不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非常感谢张轶老师和我们分享她多年来的记者生涯,我从中受益匪浅,祝张轶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再创辉煌。

电视新闻记者个人工作总结.docx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XX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这一年中,我与的和领导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落实,从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领导的部署和指点下,完成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工作。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xxxx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正是报社给了我这样的参与和学习机会。 在去年7月报社为增强版面可读性和新闻的力度,鼓舞的士气,在报社的各新闻部门中间开展了当日新闻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的积极性。在这次活动中,在领导的指教和策划下,我的几篇稿件也有幸获奖,但回顾获奖的经历却感慨万千。其中,狗不理在海外遭遇抢注的报道,功夫在于平日于口内的积极联系和多新闻的不懈追踪。而探秘商场假货内幕的稿件,获奖原因主要是能够生动、深刻的挖掘行业内幕。该稿件报道后,也引起了市商业部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还特此对本市商业市场进行了更严格的强化管理。这我从中也体会到,作为一名与事实、新闻和服务社会中紧密而有益的联系。随后,我的又一篇报道,关于对本市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调查,也获得了好评。并且部门随后还专门开设了关注未成年人消费的专题报道。但在撰写这些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部门领导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也经常漏洞百出,有时还会犯错别字、语句不通等很低级的错位,如果没有领导和的把关,就不会有合格满意的报道。 去年中秋节前夕,作为快报经济部负责商业的,我也积极的与行业不盟联系,通过报社给予的优厚条件,与家乐福超市进行了月饼置换。使得报社20xxxx、在中秋节前夕每人都能有月饼与家人共享佳节。而在这些与外界积极交流的活动中,部门领导总是给予最大能效的支持,使得对外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经济部能够促成很多活动的主要因素。在一年一度报纸发行的高峰期,报纸的发行量对于今年快报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关乎我们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在报社部署的整个发行工作中,我虽然完成了订阅的定额,但在订阅数量上,与部门的其他一些仍有差距,这还需要在今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中,与各部门各企业间加强协作,再接再厉。 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例如,对新闻点的把握方面,有时脑筋比较死,对市场现象的捕捉不够及时和灵敏。在日常采访中虽能够主动积极跑动,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这些都将阻碍作为一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稿件撰写方面有时还存在粗枝大叶和偷懒的毛病,这些都应该在今年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此外,在今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中,还应该加强采访的深入,透过问题的表面对加强深入报道,而不能将新闻仅仅停留在消息快、不漏词的初级阶段。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出镜记者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出镜记者 □ 韩玲萍 出镜记者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除演播室主持人以外,在事件现场以报道突发事件或新闻事件为目的,用声音语言和表情传递信息的电视工作者。 一、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 电视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是以画面和声音符号为主的信息,作为出镜记者的传播者是与信息共同出现在受众感知里。随着记者的口述,画面由记者不加切换地转入新闻事件现场的真实场景,并跟随记者对现场的当事人、目击者和有关人员进行采访。观众能通过屏幕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情景,从而有效缩短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 二、角色定位准确与否奠定记者出镜成败。 面对镜头,记者是一个带领(或代替)观众在新闻现场感知信息的人,有责任交代镜头捕捉不到的信息,这表现为出镜记者的职业角色。另外,出镜记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接触某一事件,不自觉地会做出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如恐惧、感动或惊讶等,这表现为出镜记者的个性角色。 三、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在新闻事件现场出镜的记者,就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甚至还是参与者。记者在现场边观察,边报道,记者看到听到的,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所看到听到的,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在今年春节的元宵灯会上,我台在各个展区和活动地点都策划安排记者出境,通过各现场的记者报道把整个活动串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真实、丰富、现场感强的新闻报道。 四、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细节是新闻现场报道最重要的生命线,所以出镜记者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现场反应力。例如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白岩松有一段现场出镜是站在“欢迎再到北川来!”的横标前方完成的,当时他这么表述到: “在平常的《新闻1+1》节目结束时从没用过一段语言来收尾,但是当我们结束对北川的采访将离开北川县境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牌子(他指着身后的横标),在平常的日子里,它只是当地一个带着热情的客套话,欢迎再来北川!但是今天老北川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欢迎天下所有的客人,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