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粳4x和紫粳2x水稻品系在3个植物学性状上的差异性比较
籼、 粳稻叶片老化过程中光抑制特性的差异

第26卷第6期作 物 学 报V o l .26,N o .62000年11月A CTA A GRONOM I CA S I N I CAN ov .,2000籼、粳稻叶片老化过程中光抑制特性的差异X 许晓明 戴新宾 张荣铣(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提 要 在强光逆境条件下,粳稻品种仅在叶片叶绿素含量速降期内发生轻微光抑制现象,而籼稻品种在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就有轻微光抑制发生,在速降期内则有较强光抑制。
水稻的光抑制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叶黄素循环、光呼吸和活性氧清除系统。
其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是防御光抑制的重要方式。
粳稻的耐光抑制特性与其在高光强条件下R uBPO ase 、SOD 、A SP 活性上升幅度大和电子传递活性下降幅度小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光抑制;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叶绿素含量速降期;光合功能衰退Effect of Strong L ight on Net Photosyn thetic Ra te between Two R ice Subspec ies dur i ng L eaf Ag i ngXU X iao 2M ing DA I X ing 2B in ZHAN G Rong 2X ian(N anj ing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 R ice R esearch Institu te ,N anj ing ,J iang su P rov ince ,210095)Abstract Fo r Yan jing 2under strong ligh t stress ,p ho to inh ib iti on on ly occu rs ligh tly du ring Sharp fall p hase (SFP )of leaf ch lo rop hyll con ten t ,w h ile fo r 3037,p ho to inh ib iti on app ears du ring R elative steady p hase of leaf ch lo rop hyll con ten t and becom e m o re seri ou s du ring SFP .T he xan thop hyll cycle ,p ho to resp irati on and the scavenging active oxygen system are m ain p ro tecti on m echan is m s again st p ho to dam age ,am ong these xan thop hyll cycle m igh t be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B etter adap tati on of japon ica rice sub sp ecies to strong ligh t in ten sity is related w ith the larger increase of SOD ,A SP ,R uB PO ase activities and little decrease of electron tran spo rt activity du ring p ho to inh ib iti on treatm en t .Key words Pho to inh ib iti on ;R elative steady p hase of leaf ch lo rop hyll con ten t ;Sharp fall p hase of leaf ch lo rop hyll con ten t ;Pho to syn thetic functi on D ecline水稻在生育期间历经夏季典型强光辐射生态条件,常发生光抑制现象。
植物免疫学

植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Table of Contents1.1 抗病性利用与植物病害防治植物病害是作物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1844—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造成爱尔兰饥荒▪1870年,咖啡锈病流行,斯里兰卡的咖啡生产全部毁产▪1942年,水稻胡麻斑病流行,造成孟加拉饥荒▪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我国损失小麦120亿斤▪1970年、1971年,玉米小斑病流行,美国玉米遭受重大损失1.1 抗病性利用与植物病害防治抗病性利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利用抗病性来防治植物病害,是人类最早采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综合治理”策略中,抗病性利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经济、简便、易行,且不污染环境1.2 植物免疫学1.2.1 植物免疫学植物免疫学(plant immunology)是关于植物抗病性原理和应用的综合学科,以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为主线,探索植物免疫的本质,合理实行人为干预,以达到有效而持久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植物病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系统研究植物的抗病性的类型、机制和遗传、变异规律及植物抗病性合理利用,使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2 植物免疫学1.2.2 植物免疫学的研究内容①植物抗病性的性质、类型、遗传特点和作用机制②植物病原物致病性的性质、类型、遗传特点和作用机制③植物与病原物的识别机制和抗病信号的传递途径④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抗病种质资源、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工程⑤病原物群体毒性演化规律、监测方法和延长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途径和方法⑥人工诱导植物免疫的原理和方法1.2 植物免疫学1.2.3 植物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基础理论层面: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生理学、真菌生理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应用层面:与植物育种学关系最密切,与植物保护学、作物栽培学、植物遗传工程、农业生物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病理学各分支学科中,植物免疫学与生理植物病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最接近,内容有所重叠,但学科范畴和侧重点不同1.3 植物免疫学发展简史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阶段(萌芽阶段)•1380年,英国选种家J. Clark用马铃薯“早玫瑰”品种与“英国胜利”杂交育成抗晚疫病品种“马德波特∙沃皮特”•L. Liebig,1863发现增施磷肥可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偏施氮肥可加重发病•1896年,J. Eriksson和E. Hening发现小麦对锈病的反应有严重感染、轻度感染和近乎完全抵抗3种类型,并建议在生产上应用近乎完全抵抗的品种•1879年和1894年,Shrodter和Eriksson先后发现醋梨锈病菌(Puccinia caricis)和禾谷类秆锈菌(Puccina graminis)有寄生专化现象1.3 植物免疫学发展简史2.20世纪30〜70年代(学科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阶段)(一)开始建立了遗传学理论•1900年,G. J. Mendel的遗传定律被重新肯定,为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遗传学理论•1905年,R. H. Biffen用小麦抗条锈品种American Club与感锈品种Michigan Bronze杂交和用大麦抗白粉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证明,植物的抗病性不但可以遗传,而且是按照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遗传•1909年N. A. Orton用栽培种西瓜Eden与饲料西瓜Citon杂交,并按照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子2代和子3代继续选择,选出了抗萎蔫病食用西瓜“胜利者”(二)发现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1917年,E. C. Stakman和F. J. Piemeisel发现小麦秆锈菌内有生理小种的分化(三)开始研究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1904年,Blackeslee发现毛霉菌有异宗配合现象▪1927年,G. H. Criegie发现秆锈菌有异宗配合现象▪1932年,A. F. Hansen和Smith还在半知菌中发现有异核性(四)提出了一些有关植物免疫机制的学说▪Ward,1902,毒素和抗毒学说▪Comes,1910,酸度学说▪Dougal,1910,渗透压学说▪Rivera,1913,膨压学说▪Κричевский,1916,抗体、拟抗体学说▪瓦维洛夫,1919,植物免疫发生学说▪瓦维洛夫,于1939年出版了“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免疫学”专著20世纪中期阶段▪H. H. Flor,1942,提出“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for-gene hypothesis)▪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病菌可以通过准性生殖(parasexualism)产生变异(Pontecorvo,1953);▪在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开始物理、化学和人工免疫研究▪在植物抗病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作者:朱四光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
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
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
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
219530292_优质水稻新品种辽粳香2_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

品种选育Vol.53No.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以保障食用安全为基础、突出食味品质特色、体现好吃口感的优质食味稻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育成优质香型水稻品种辽粳香2号,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等总结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于2012年夏以辽粳433/辽星1号//盐粳1001子一代植株为母本、中早熟香型中间材料K3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收优质水稻新品种辽粳香2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姚继攀1,吴运田2,刘博1,梁传斌1,蒋洪波1,李跃东1*(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2桓仁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本溪117000)摘要:辽粳香2号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辽粳433/辽星1号//盐粳1001子一代植株为母本、中早熟香型中间材料K3为父本,经人工去雄杂交,后代材料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辽宁省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中早熟、中熟稻区种植。
介绍了辽粳香2号的特征特性,并从工厂化育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控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辽粳香2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23)03-0044-03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Rice Variety Liaogengxiang-2with High QualityYAO Ji-pan1,WU Yun-tian2,LIU Bo1,LIANG Chuan-bin1,JIANG Hong-bo1,LI Yue-dong1* (1Liaoni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110101,China;2Huanren Coun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Benxi Liaoning117000,China)Abstract:Liaogengxiang-2is a new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which was bred through artificial de-androecium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using Liaogeng-433/Liaoxing-1//Yangeng-1001first-generation plant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K3as the male parent.The variety was approved by Liaoning Province in2022,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mid-maturing and mid-ripening rice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ogengxiang-2were introduced,and the key points of its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actory seedling rearing,timely seedling transplanting, reasonable dense planting,formula fertilization,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Key words:New rice variety;Liaogengxiang-2;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D0300700);辽宁省财政专项———优质高食味水稻新品种选育繁育示范推广。
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

由于自然 灾 害 发 生 的 时 间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通 过
粮食作物 之 一
[ 1]
,一直占据我国粮食总产量的 1 / 3
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浙东南地处 我 国
常规水稻育 秧、机 械 移 栽 方 式 来 挽 回 产 量 损 失 既 不
东南沿 海, 温 光 资 源 丰 富, 是 典 型 的 单 双 季 稻 皆 适
均温度均在 10℃ 以上。 2018 年日照时数(800 4 h) 略
高于 2019 年(779 5 h) ,前者主要分布在水稻生育前
期,而在水稻灌浆期少于后者,且分布不均匀。
图 1 2018—2019 年水稻生长季节内的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
Fig.1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hour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from 2018 to 2019
置 4 个播期,采用直播方式进行了晚稻救灾补播研究;
2463
试验于 2018—2019 连续两年在浙江省台州市农
于 2009 年在浙江省选用早籼稻和常规粳
业科学研究院小溪试验基地(28°46′59″N,121°6′56″E,
试验。 前人对晚稻救灾补播研究多以早籼稻材料为
气温为 18 0℃ ,年均降水量为 1 708 5 mm,年均日照
粳稻下降 0 30 t·hm -2 ,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
延,且播种 -齐穗期、齐穗 -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
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
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20 年 我中心 和陶 店 乡农林 技术 服 务站 承担 了 由德 农 05 正成 种业 有 限公 司安 徽分 公 司安 排 的 5 抗逆 性较 强 的 水 个 稻新 品种 的产量 和经 济性 状对 比试 验 。 试验 品种名 称 : 两 德 优1 、 号 冈优 18 新 强 8号 、 香 优 1 、 香 优 3号 , 8、 内 8号 内 并 设 Ⅱ优 88 3 为对 照 。试 验地 点 安排 在 六安 市寿 县陶 店 回族 乡 , 点能 代 表安徽 沿 淮稻 区 的栽 培 习惯和 气候 特 点 , 验 该 试
白,0 即可 播种 , 芽 快而整 齐 。 6h 发 两段 水育 秧 , 秧 秧龄 2  ̄ .叶 , 寄 .2 4 7 内香 优 1 号 和 内香 8 优 3号 三叶 期 苗 色淡 绿 、 片 较长 、 叶 , 强 8 叶 片 较 叶 披 新 号 短直 立 、 叶色较 深绿 ; 德两 优 1 和 冈优 18 号 8 叶片 较松 散 。5
情况如 下 :
1 试 验 过 程
受秧 田缺 水影 响 ,到 6月 1 0日才进 行 插秧 ,秧龄 4d ( 4 过 长 )叶龄 7 8 片 。具体 见表 1 表 2 , 7. 3 、 。
表 1 播种及 苗情
4月 2 4日浸 种 , 子 发芽 势强 , 种 浸种 2 h 4 h即 破胸 露 0 ,8
7月 5日开始烤田 ; 6日始 1 周连阴雨 , 烤田效果不佳 ;
7月 1 2日用 “ 友 ” 稻 防治 稻 纵 卷叶 螟 ; 2 施 7 k/m2 7月 0日 5gh 尿素 ; 8月 1日喷 “ 虫 速杀 ” 稻 防二 化螟 和 稻纵 卷叶螟 ; 8月
日 喷施“ 卫宁” 防稻曲病 ; 8日喷“ 8月 锐特劲” 防稻纵卷叶螟
粳型水稻高钙富锌新品系功米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 请 号 申
0 7 6 87 公告 号 C A 0 2 4 ) N 0 4 5 E 。系谱 图略 。 钙, 2亿人患 骨质疏 松症 。19 年 N tr 报 道功能 食 20 0 1. : 93 a e u
昆 种植 F , F ; 得 采用 系谱法 从 F 代 选育 高结 已成 为 2 世 纪农 业 、 品 、 l 食 医学 和 营养 科 学 等共 同 场 ( 明 ) 关 注的课题 。据 WHO调 查 , 全球 和 中 国真 正健 康人 实 率 的 后代 单 株 ,同 年冬 季 在 海 南种 植 ,获得 。 0 1年一 0 7年 , 20 在昆 明种植获 得 F- l 到 2 0 4F0 。 0 7年 分别占5 %和 1 %,患疾病人 分别 占 2 %和 1 %, 5 0 5 而 2 0 表现 出 良好 的一 致性 和稳定性 。因该 品系 亚 健康 人分 别 高达 7 %和 7 %:0 8年全 球糖 尿 病 获 得的 F。 5 0 20 定 20 约2 . 5亿人 , 血脂 、 高 高血 压 和超 重均 超 过 1 人 , 糙米 属 高钙 富钾功 能稻 米 , 名为 功米 2号 ,0 7年 0亿 全球 3 6亿人 缺 铁 ,9 1. 9亿人 患 贫 血 :O多亿 人 缺 锌 向 农 业 部 申 请 植 物 新 品 种 权 保 护 3
一
以银光 做对 照进行 多 点试验 , 果见 表 1 由表 1 结 。 可 知 . 米 2号 的生 育期 、 高 和总粒 数稳 定 性较好 , 功 株 5 个 点 平均 生育 期 、 株高 和平 均 总粒 数分 别 为 1 6天 、 9
多点试验表 明 , 其产量可达 6 8 .-0 4 . gh , 抗稻瘟病 和 白叶枯病 。 10 - 0 4 k / m2 0q O 较 营养成分分析表 明 , 其糙 米 c 含 量达 2 6 mgk . 普通 米的 1 a 2 . /g 是 5 . . 富含 F 、 n和 Mn 既是 食 用营养保 健米 , 是加 工 5倍 还 ez , 也 黑 色保 健食品 的理 想原料。该品 系植株 高大 , 茎叶含 紫色汁液较 高 , 生长 势强 , 贫瘠 土壤 也 能栽培 在
优质水稻新品种辽粳21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新品种辽粳21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何娜;付亮;王彦荣;苏玉安;张满利;马作斌【摘要】辽粳212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8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幼苗粗壮,抗寒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强,成穗率高.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57.8 kg/亩,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宜在辽宁省沈阳、营口、盘锦、海城、辽阳、锦州等中晚熟稻区种植.【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水稻新品种;辽粳212;选育;产量;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何娜;付亮;王彦荣;苏玉安;张满利;马作斌【作者单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正文语种】中文辽粳212是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的常规水稻新品种,原品系名为LHB02-1。
并于2013年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新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较大面积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株型理想、生态适应性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 植物学特性株型紧凑,主茎16.5片叶,半紧穗性,颖壳黄白色,有稀短芒,活秆成熟、不早衰。
株高110 cm左右,穗长18~20 cm,每穴穗数为15个,亩有效穗数一般为25万穗左右,在群体条件下,平均每穗颖花165个,结实率85.1%,平均成粒数140粒左右,千粒重24 g。
1.2 生物学特征幼苗粗壮,叶色浓绿,叶片短而直立,抗寒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有弹性,基部节间较短,成熟时不早衰,转色好。
在辽宁沈阳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8月上旬抽穗,9月下旬成熟,生育期158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