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品社五下《从小村庄看大变化》word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家乡的变化》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家乡的变化》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家乡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搜集相关材料、调查家乡比来发生的变化。

2.捉住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来写。

3.按必然的按次、有重点地叙说,语句迟滞,内容具体。

4.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正。

重难点1.叙说有按次、有重点。

2.把搜集、调查到的材料挑选整理成文。

乐学善思办法本次习作和先生生活联第紧密,课前让先生上网或查找书籍搜集材料,先生对上网都比较有兴味,这类兴味也能够迁移到课堂中,迁移到先生中。

教学流程一、启发说话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个美丽奇异的地方,它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们的调查,家乡有了那些变化,其中那些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先交流,然后把交流的内容写下去。

二、从兴味动手,多角度观察自在组合,交流学习先生自在组合,将采访、搜集到的材料在组上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环境生活工业多角度观察农业、旅游、饮食、交通三、交流沟通,共享资源1.请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自在上台展现汇报,把调查、搜集到的最感兴味的、印象最深的,最能触动情感的材料讲给大家听。

(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甚么不足的地方和遗漏的地方,请本组同学给予补充和修正。

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2.欣赏所搜集的家乡变化的材料,激发赞誉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说说本人的心里话。

把此时此刻心里最想给家乡和家乡人民说的话,说给大家听听。

4.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是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独特表达,写出特点1.写法自在。

(1)结合范文点评,学习写作方法。

(2)为了能在表达上充分展现每个先生的个性,请同学们考虑:怎样才能把本人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2.内容自在。

根据本人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内容,想写甚么就写甚么。

3.文体自在。

可以是给远方亲戚、朋友的书信,可以是记序文、散文,也能够是诗歌。

五、先生作文,教师巡回指点。

六、教师总结今天这节作文指点课我们从兴味、内容动手,写家乡的变化。

第1课《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内蒙古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下册

第1课《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内蒙古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下册

第1课《我看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对比观察新旧差异,说说发现了什么。

3.依据游戏交流家乡今昔巨变,引出本课主题,揭示课题。

现在的服饰颜色更丰富了。

现在的蒙古包更加整洁和美观了。

【我交流】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你想用什么方法呢?同学之间说一说。

我打算带上相机拍一拍家乡的美......我的家乡很美丽,我想为她画一幅画......大家认为拍照是一种好方法,那么你会拍照片吗?【方法导航】怎样拍摄照片?1.选择合适的拍摄工具,如手机或相机等。

2.确定好拍摄的对象、时间和地点。

3.要确保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选择好光线。

正面光拍摄,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鲜明的气氛。

侧光拍摄,景物会出现阴影,使景物有立体感。

4.构图要突出主体,建议用黄金分割法来构图,使拍摄具有多样性。

【我来评】引导学生贴上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填写“拍摄照片活动评价表”。

二、调查家乡变化拓展延伸:老师引出话题,全面了解“调查研究活动”。

1.什么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它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研究发现事物的真相和规律的活动。

2.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活动(1)调查研究有哪三大基本步骤?步骤1:调查前的准备。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顺利进行,一定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其中包括要明确好调查的主题、确定好调查的内容和对象、制定好调查方案、选择好调查方法等。

解家乡的今昔巨变。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学习如何拍摄照片。

学生客观评价拍摄的照堂任务。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步骤2:开展调查研究。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依照调查方案认真开展调查活动了。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记录,保存好搜集来的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资料。

步骤3:调查后的分析总结。

调查结束了可不代表调查研究大功告成了,还需要把调查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得出研究的结论。

新知讲解:【分组调查】我们每个小组可以根据兴趣和特长来商量调查主题。

2019-2020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从小村庄看大变化1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从小村庄看大变化1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从小村庄看大变化1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了解西部开发的几个标志性工程。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填充地图,认识西部范围。

课件出示“中国西部示意图”,学生填图,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展示美景,欣赏西部风光。

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

教师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2.学生诉说感受。

教师小结: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

(三)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

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

(1)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

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

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

xx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

(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

介绍“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3)有许多矿产资源。

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

3.畅谈感受:现在,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四)感受贫困,探讨西部前景。

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

2.讨论:我们中东部地区可以做些什么?(读课本第87页的资料)西部建设离不开科技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西部在呼唤,许多热血青年用青春做出了回应。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从小村庄看大变化-“衡水杯”一等奖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从小村庄看大变化-“衡水杯”一等奖

《感受身边的变化》教学设计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李洁教材解读: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中的第4个子话题。

全课从小岗村、经济特区、西部开发等不同侧面展现着改革开放前后祖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变,本课则聚焦感受身边的变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帮助学生找到事实例证,联系实际感悟。

学情分析:这批学生出生在00后,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状况的了解几乎是空白。

通过资料来对比,是可以发现变化。

但由于缺乏过去的生活经历,很难有非常真切的感受。

因此,如何能够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使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是教学中的难点。

此外,对于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学生在生活中有具体事件的感受,却缺乏关注的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其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1、在畅谈变化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比过去,感受改革开放带给祖国人民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

3、通过寻访,收集有关资料,调查等活动,学会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过去,感受改革开放带给祖国人民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资源1:课件2.多媒体资源2:学生电子课桌上呈现的粮票及其他票据图、可以书写关键词的“新闻热事件”图片3.多媒体资源3:家校帮上学生课前导学资源4.粮票实物及武汉市城镇居民购粮证学生准备——1.课前按照导学要求做小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上传家校帮。

活动过程:活动一:照片背后的故事(8-10分钟)1、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吗?2、看看现在的模样!看到这样的对比,你想说什么?(我们的校园真漂亮!变化真大!)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变化吧!(出示课题:感受身边的变化)2、课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进行了身边变化的小调查,谁来说说过去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家校帮”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情况,并现场交流)教师出示板书:过去(出现老房子、老物件、阁楼、竹床、蒲扇等)3、有个同学还直接拍了一段家里的小视频呢!找找看,和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出示板书:现在从过去到现在,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什么?(教师出示板书:变)你喜欢这种变化吗?活动二:小票据大发现(15-20分钟)1、对比照片是一种了解过去的方法。

鄂教版品社五下《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五下《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五下《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

本课以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变迁为线索,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小村庄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有较深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小村庄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小村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认识农村变化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查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小村庄的变化。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小村庄的发展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小村庄的变化。

2.设计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3.准备讨论话题,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4.编写教学案例,供学生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小村庄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鄂教版 五年级思品 下册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鄂教版 五年级思品 下册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深圳 “拓荒牛”
探究学习,拓展知识
• 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 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 • 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课堂小结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一个不平 凡的设想,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 区。
反馈练习 邓小平 • 1.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 2.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 的发展,除五个经济特区外,我国还确定 了( 15 )个对外开放城市。 • 3. 你知道我国五个经济特区是哪五个吗? 请列举出来。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说到的城 市是哪里?那位老人又是谁?
对比感受深圳这30多年来的变化
昔日的小渔村
现在的深圳
合作交流,提升自我
• 小组交流讨论: • 1. 深圳的变化让人们非常震惊,惊人的 “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
• 2. 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 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 息,需要一种什么精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我的收获
再见~~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12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案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12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案设计

12、从小村庄看大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使祖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

2、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

3、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第一标题: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活动准备: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阅读教科书82页,说说你怎么理解“珍贵”,体会小岗村农民的这张契约的重要意义。

1、在那个时代,普遍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实行土地承包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订立契约的时候,大家都是冒着甘愿“坐牢杀头”的风险。

2、大锅饭带来的“多干少干一个样” ,实际就是是广大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这份契约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这种自发的“改革”后来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二、分组交流:小岗村的巨变说明了什么?三、小结:这场发端于安徽省小岗村的农民自发进行的改革最终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

四、阅读教科书83面,将国家的农业用地交给农民耕种,你怎样理解这项制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五、交流:农民的劳动直接与经济挂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六、交流:从收集到的资料看,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这说明了什么?七、小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就而就的,因此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探索。

活动要求:1、知道土地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和讨论。

3、感受到改革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活动拓展:1、讨论:农业合作化曾经让农民感受打自己当家做主人,积极投入生产劳动,为什么到1978年又要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你有什么看法?2、邀请老农民谈谈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第二标题: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活动准备:收集深圳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和新闻报道。

鄂教版品社五下《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五下《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社五下《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吸(一). 教材分析school《 other```mark Dimension在本次《好大一个家》的教学设计中,我以鄂教版品社五下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策划和准备。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课堂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这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来。

例如,在讲解家庭关系时,我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家庭故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的理解较为模糊。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家庭角色,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此外,我在课堂拓展环节发现,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而对于家庭与社会、家庭与环境等关系的理解较为欠缺。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计划在课堂拓展环节加入更多关于家庭与社会、家庭与环境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家庭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家庭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识到单一的讲授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还将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认识到课前的准备工作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鄂教版品社五下《从小村庄看大变化》word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从小村庄看大变化》。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可生活在“变化”中的学生对于是什么带来的变化?从变化中可以感受、体悟什么?却从未关注。

特别是对于农村生活很陌生,对于“包产到户”、“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承包制”以及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激发的认知几乎为零;“变化”给人们精神面貌带来的变化更是一片茫然,他们觉得太抽象,距离太远,似乎无话可说。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本单元涉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方针政策,有许多知识点如“包产到户”、“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将近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教学难点是: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学生生活入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2.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身活,便于操作设计思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使祖国日益富强的热情。

萌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课包括是个话题:《小岗村的珍贵‘契约’》、《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看,西部在开发》、《感受身边的变化”》。

《从小村庄看大变化》这个“小村庄”即是指教科书选取的两个典型―――小岗村和昔日的深圳,也泛指西部开发所影响的广大地区户祖国大地上许许多多的村庄、城市。

从小岗村的变化可以了解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从深圳的变化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效益;了解西部开发,理解我国均衡发展战略;从“感受身边变化”,体会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富足、民主、尊重、奋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

激发爱国情和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知道改革开放使祖国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增强。

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就某些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询问家长或上网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如: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分产到户……4.学会分工合作完成调查、交流等相关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将近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图片:深圳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部建设先进人物;西部贫困图;各种票证;各种生活日用品新旧对比图。

2.歌曲:《春天的故事》、《越来越好》、《天堂》。

3.地图。

学生准备:1.收集深圳及我国其他经济特区的图片和新闻报道;2.收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报道;3.和家人聊聊天,了解昔日的生活。

4.了解西部特产,学唱西部歌曲。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2-P83页内容,话题为“小岗村的珍贵‘契约’”。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4-P85页内容,话题为“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86-P87页内容,话题为“看,西部在开发”。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88页内容,话题为“感受身边的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看“契约”1.(教师演示ppt,ppt内容为“契约”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2.小结:在当时这可是非常“珍贵”的,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这张珍贵的“契约”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契约的含义,并导入话题。

活动二读“契约”1.阅读教科书第8 2页,说说你怎么理解“珍贵”?2.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从这几方面提炼:1)在那个时代,普遍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实行土地承包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订立契约的时候,大家都是冒着甘愿“坐牢杀头"的风险。

2)“大锅饭”带来的“多干少干一个样”,实际上是使广大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这份契约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这种自发的“改革”后来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并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3.小岗村的巨变说明了什么?4.小结:这场发端于安徽小岗村的农民自发进行的改革最终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使学生明白这张契约的珍贵意义。

活动三从“契约”走去1.阅读教科书第8 3页,将国家的农业用地交给农民耕种,你怎么理解这项制度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全班交流,教师注意提炼:农民的劳动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分组交流: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这说明什么? 4.小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国的农村改革仍在不断探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的重大作用。

板书设计:小岗村的珍贵“契约”农村改革农民的自主性农民的积极性第二课时活动一感悟身边,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热爱自己的学校,当然也了解自己家庭和学校的过去,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学校,并说说她的过去呢?2.那我们生活的城市又是怎样的呢?3.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发展变化之中,实际上其它的城市都在发展,也都在变化之中,其中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国的南海边,原来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那画了一个圈,随后那儿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是哪吗?(深圳)今天就让我们去深圳看看、看它是怎么发展变化着的。

(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学校的自身变化,再引导学生谈自己所在的城市所发生的变化,再得出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在发展变化之中,再引导学生进入城市发展的典型:深圳是如何从小渔村变成大城市的,揭示课题。

活动二联系阅读、主动提问1.大家想了解深圳的发展变化吗?如果不在课堂上你会怎么去了解深圳?2.很遗憾,在课堂上我们只能通过有关材料,通过我们的同学来学习探讨深圳的发展变化。

大家会看材料吗?怎么看呢?3.小结:看来大家对如何看书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今天老师也教大家一种读书的方法,要联系问读法。

有两个要求,一是阅读时应注意联系我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有关社会生活的现实。

二是在阅读过程中大家得始终得问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按要求学生阅读并能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后,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社会现实开展阅读。

并指导发现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展阅读的主要任务:一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二是发现并提出问题。

活动三综合联系,互动解决1.师生互动:(学生可能这样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从小渔村到大城市”,我想知道深圳为什么会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2)深圳在哪里?3)为什么深圳人用开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2.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小渔村为什么会变大城市呢?我想同学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我想让大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小组向全班汇报,行吗?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大家说得挺有道理的,大家再想想,深圳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6.对,深圳的发展人的因素起重要的作用。

从深圳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能够改造社会,使人们能生活得更美好。

7.出示“拓荒牛”: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它能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吗?【设计意图:】学生主动的提问后,解决方式成为综合联系相关知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组互动解决。

学生提出“深圳在哪里”和“为什么深圳人用开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等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解决,对前一个问题生展示《中国政区图》和《广东省地图》说明深圳的位置,并突出了深圳在中国、在广东的位置,并说明了与香港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后一问题学生则从牛的开拓精神,牛的任劳任怨等方面加以解答。

学生提出“深圳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深圳为什么会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等问题,教师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集合起来,作为对“深圳发展”的研究性学习。

活动四:拓展视野深化主题1.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和先遣队它的成功带动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着中国城市改革。

课前大家也调查了与经济特区或城市改革有关的报道和图片快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

2.看着祖国的日新月异,我们每位在座的同学都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为生在这改革的时代,见证这重要的历史变迁二感到自豪。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一位老人(音乐起---《春天的故事》)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让“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设计意图:】这节课以深圳的变化为例,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由点到面,通过交流互动了解、感受这一巨大成就,并知道给中国带来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板书设计从小渔村到大城市发展的原因——人第三课时活动一音乐带入情境,引出课题1.(课件1)播放腾格尔的《我的天堂》,师引出话题:歌手腾格尔深情地演唱《我的天堂》这首歌,歌中的我家,我的天堂指哪个地方? 对,那就是我国的西部。

像这样美丽的地方在西部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去领略她的风采。

(放西部美丽的风光录像片,如《新重庆鸟瞰》、《九寨风光》、《美丽的青藏高原》、《西双版纳风光》等)2. 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风光,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来谈一谈好吗?3.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看到西部美丽风光后的感受,激动、自豪之情流于言表。

的确,我国西部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可是我们西部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还比较落后。

4.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定,为西部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我们都是西部儿女,你对西部了解多少呢?你对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西部大开发的问题,让我们都来关心西部大开发。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歌曲,壮观的风景缩短学生与“西部”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