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合集下载

14.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

14.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

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李秦阳,佟玲(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74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道路建设难以满足车辆增长的需求,从而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这一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道路资源、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及居民交通文明意识等方面分析兰州市城市道路拥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提出解决兰州市城市交通拥堵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解决对策1交通拥堵问题的概念及范围界定1.1交通拥堵的概念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即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即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的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拥堵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出行时间超出了出行者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是出行者不能接受的延误增长。

1.2交通拥堵的范围界定我国公安部对交通拥堵分别从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时间内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则为拥堵路段。

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的不良影响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2.1城市交通拥堵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就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即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

其次,由于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除了上下班等基本出行之外的非必要型的出行,从而导致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

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运输效率下降,带来了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交通拥堵会令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交通拥堵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兰州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例

城市交通规划中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兰州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例

城市交通规划中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兰州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例李鸿飞(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兰州,730050)【摘要】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和交通路网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由于两山夹河的鲜明特征和狭长带状的独特地形,面对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兰州城市交通路网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和对策,调控交通需求、强化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有效交通供给能力的途径,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出自己的城市特色。

本文结合对兰州城区的地形特征和空间布局的分析,从城市规划角度,就交通路网的合理布局和兰州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公共交通;路网1 兰州城市的地形特征和交通布局兰州古城东西狭长,南北连山,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两山夹河”的独特自然环境风貌,也成为兰州城市的重要标志和特色景观。

兰州在道路网络规划和整个城市空间布局中,围绕“两山夹河”的特点,将整个市区按东西地域分割为四大块,依照带状组团组织城市用地,每组团之间保留了农田、果园,逐步形成了绿色隔离护林带。

南北两山与滨河绿化带的建设和带状组团的空间格局,是兰州城区建设中尊重自然的充分体现。

兰州城市多年来依照“干道广场体系”的规划理念进行城市建设,广场体系和其辐射的干道也成为兰州路网建造的主要模式。

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水平共同决定一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就兰州狭长带状的城市布局,多数人的工作、生活都围绕带状范围往来,形成巨大的交通流,但带状特性和广场体系在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导致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客运需求,公共交通不堪重负,道路设施惟有超负荷运转才能勉强维持。

就目前而言,兰州市内私车的拥有量还不算太多,其形成的危机还未显现,随着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如不能有效增加市区道路容量,兰州道路拥堵,私车、小车出行难的情形必将很快出现。

兰州市“畅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与实践

兰州市“畅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与实践

0 前 言
针 对 日益 严 重 的交 通 堵 塞 问题 ,近年 来 兰州 市 大 力 实 施 “ 交 通 ” 程 。 兰州 市 “ 交 通 ” 畅 工 畅 领导 小 组 及 “ 大 院校 ”兰州 市 城 市建 设 设 计 院 、 八 f 兰州 市 城 乡规 划 设 计 院 、 上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广 州 市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究 院 、南京 市城 市 与 交 通
桥 梁 间 距 过 长 , 头 立 交 功 能 不 全 , 剧 南 北 桥 加
图 2 兰州市综合交通布置图
城 市 道 路 建 设 增 长 速 度 与 交 通 量 增 长 速度 严 重 失 衡 。城 市 “ 腰 ” 蜂 地段 交 通 压 力 已饱 和 , 西 向 东 主 干 道 路通 行 的只 有 3条 , 通 的 只有 1 。西津 全 条 路 高 峰 小 时交 通 量 975pu 0 e ,南 滨 河 路 高 峰 小 时
1 第七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专辑 6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21 年 8 02 月第 8 期
兰州市“ 畅交通 " 工程规划设 计与实践
马 国 纲
( 兰州市 城市建 设设 计 院 ,甘肃 兰 州 7 0 3 ) 3 0 0

要 : 文在 分析 兰州 市交通 堵 塞现状 基础 上 , 该 重点 针对 叫历 通工 程 ” 开总 体规划 、 计 和实 践 , 交 展 设 对大 城市 交通 堵塞 所
要 任 务 是 按 照 规 划 贯 通 市 区 东 西 向主 干 道 ,打通
滨河路东 出 口, 加快建设南山路 和北环路。从优化 城 市 功 能 结 构 、 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快 智 能 交 通 加 加 建设 、 强化 交通需 求管理 、 严格道 路工程 管理 、 加 强 文 明 出 行 引 导 等 六 个 方 面 ,重 点 实 施 “ 速 绕 高 城 ” “ 速 串城 ” “ 、快 、 畅通 东 西 ” “ 通 南 北 ” “ 、接 、 内部 循环 ” “ 和 区域 立 交 ” 六 项 工 程 , 等 同时 推 进 交 通 控 制系统 、 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 台、 感 智能交通非 现场 执 法 系 统 、车 辆 停 放 诱 导 系统 和交 通 疏 导 快 速 反 应 体 系 等 五 大智 能 交 通 系统 、 台建 设 。建 设 平 5个大 型停 车场 、 4座黄河大桥 、0座人行 天桥和 4 地 道 。打通 断头 路 , 完善 城 市 绿 道 。大 力发 展 公 共 交通 , 化公 交车辆 和线路 , 证公 交车道 畅通 , 优 保 加 速 公 交 优 先 车 道 和 B T建设 ,创 造 轨 道 交 通 1 R 号 、 线 路尽 快建 设 条 件 。 2号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包 括 道路 建 设 、 货 运 体 系 和 交 通 控 制 管 理 组 成 客 的快 速 、 捷 、 适 、 效 地 城 市 综 合 交 通 系 统 , 便 舒 高 是 衡 量 当前 城 市 现 代 化 水 平 的重 要 标 志 。单 个 交 通 系统 评 价 , 评 价 呈 现优 劣 不 一 , 用 综 合 交 通 系 使 采
1 城 市综合交通 系统
城 市综 合 交 通 系统 包 括 了汽 车 、 道 、 地 轻轨 、 磁 浮 、 运, 水 跨越 了空 、 、 路 水上 、 下等层 次 , 成 了一 地 形 个 复杂 的 巨型立体 网络 , 复杂 的交 通 网络 结 构 与 随
化城市交 通正进 入信 息化 为 目标 的新 时代 , 一个
城 市 交 通 是 城 市 重 要 的基 础 设 施 之 一 , 城 是 市 经 济发 展 和 人 民生 活 所 必 须 的 公 益 性 事 业 。 它 不 仅 要满 足 城 市 居 民 出 行 , 城 市 功 能 的正 常 发 对 挥起 到一 定 的组 织 作 用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建 设 的快 速 发 展 , 市 交 通 供 求 矛 盾 日益 动态性 、
反馈 性 和非 线性 越发 显 著 , 面对 综合 交通 这 样 的 复 杂 系统 , 无法 反 映真实 信息 。
1 1 国外综 合 交通 系统模 式 .
各 工业发 达 国家 经 过 二 战 以后 3 0多年 的 建设 与 发展 , 18 到 9 0年代前 后均 已经 实现 了城 市交通 的
Te h lg & Ec n my i e s o Commu i ains c noo y o o n Ar a f n c to
交 通 科 技 与 经 济
21 02年第 1 总第 6 期) 期( 9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年7月1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号,下简称《批复》)、《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兰州市城区交通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兰州市城区交通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兰州是一个处于河谷地带冬季无风的负压城市,冬季大气流动困难。 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所增加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直接影响兰州市的空气 质量,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节能 环保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是特别适合兰州城市特征和 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2011-2020年)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规划期末全方 式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45%。 兰州市轨道网由市域轨道线与市区 轨道线组成。远景预留4条市域线, 规划期内市区轨道线建成轨道1号 线,启动2号线建设。规划5条BRT 线路
改善兰州城市交通的几点建议
加快企业搬迁兰州新区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可以开辟水上交通,缓解交通压力 快速处理城市交通事故 切实加快停车场建设 统一规划,严格审批,加强对道路开挖的管理 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交通意识
主要问题 1、机动车增加迅猛,道路容量不足 2、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3、泊位紧缺,车辆乱停 4、交通事故、道路施工加大交通压力 5 、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法规滞后,交通执法力度不强
解决措施RESOLVENT
兰州市交通体系规划
根据《兰州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 系规划》,兰州市城区公路规划形 成系"统一;环形、成一"联射、线六+联射络"的线高"等速级公匹路 配的干线公路网系统。 规划"两 横三纵"的市域快速路系统支撑兰 州城市向新区拓展。
兰州市境内公路分布较多,有国道6条,省道5条,县道22条, 乡道44条,总 里程6952公里。基本形成以兰州为中心;11条纵 横干线为框架,辐射全省的网络。兰州作为甘肃高速公路网 的中心,与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形成公路运输主通道。初具 规模的公路网,外联陕、川、青、宁、新、内蒙等省区,内 通14个地州市,并以市区为中心,相连县区乡镇、辐射广大 城乡。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一、前言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前言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

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

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

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

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

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部门征询意见。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芦有鹏【摘要】兰州市作为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同其他城市相比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通过对兰州市交通现状的研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现有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并结合兰州市交通现状及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提出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为河谷型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交通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3(015)004【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兰州市;河谷型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作者】芦有鹏【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2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者建成区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而且城市主体发育受到河谷地形及其周围山地或丘陵较为强烈的直接限制。

在黄河上游,仅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盆地不少于26 块,总面积9.6 万km2,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之地,尤其是地理位置较好的河谷盆地可以发展和建设城镇,兰州市、西宁市、天水市、宝鸡市、延安市等城镇都是如此。

兰州市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呈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受河流、高山、气侯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沿河岸方向延伸,呈带状布局,其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城市建设规模极其受限。

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枢纽城市,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日益活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给兰州市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 兰州市交通现状分析1.1 交通发展概况兰州市城区包括4个行政区域,其中主次干道及支路285条,长401.06km,面积1 218.08万m2。

路网密度2.77km/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为7.77%,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15%~20%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摘要: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兰州的交通出现拥挤、堵塞的状况日益严重,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情况,将会对兰州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发展轨道交通为措施来解决兰州的交通问题谈谈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兰州发展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兰州的交通逐步出现拥挤、堵塞的状况,且日益严重。

若不能及时扭转这一局面,势必会对兰州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兰州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型盆地型城市,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水平大幅度提高,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东西长4 5 k m,南北宽2 — 8 k m的带状城市。

由于兰州市的特殊地形,以至东西道路的交通负荷严重不平衡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疏散大量的交通流。

现在的常规交通已达到了承载的极限,加之人口的增多和私家车的快速增加,兰州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市民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此时最需要制定出符合道路交通发展的措施与办法。

一、国内解决道路交通的主要措施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的国家,人多路少是基本情况。

城市交通
必须选择以大运量,高密度,低能耗,少占地为主的发展模式。

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等均可发挥较大的作用,也可使城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

兰州市则更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只有完善的交通才能促进城市的更快发展。

二、轨道交通对兰州市发展的意义
城市要发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至关重要。

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功能、内容、更加丰富,作用更加宽广,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的交通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兰州未来的交通,希望是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题、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节约型的综合交通系统。

一方面,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准时、节能、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设轨道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解决“大城市交通病”的首要选择。

另一方面,兰州处于河谷地带,是冬季无风的负压城市,冬季大气流动困难,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所增加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直接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节能环保、安全性好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
的优越性,是特别适合兰州城市特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三、兰州市解决交通问题的相应办法
为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现就解决交通问题提出以下意见:1、路网规划要有前瞻性
从根本上说,堵车问题,是城市路网的规划布局缺乏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协调性的结果。

路网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先定蓝图,确定目标,立足当前,合理布局城市的路网规划建设。

对于新建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慎重对待,要把项目分解到各各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建设,促进兰州市的全面发展。

2、最大限度改造现有道路
虽然事实下的路网有不合理,但为了在短期内能让堵车得到缓解,将现有道路的潜力继续发挥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专家建议,“对于一些主次干道,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路网结构,通过采取机动车单向、禁左、限行等措施,进一步调整其流量;可以采取高峰时段限行的办法,如在号牌等方面进行限制规定,引导定量出行;对于一些年久失修而且具备拓展空间的道路要尽可能地拓展、修建,像兰州数十条‘搓板路’也该好好修一修了;还有就是一些不必要的路口,可以通过‘单向规定’来限制车流,对一些能够改进的路口则要加以改建让其变得通畅。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近年来,机动车增长率年年增高,城市道路增长却远远不足。

因此,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速发展公共交通是符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大家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在新建的项目中尽可能使市民可以以步行或自行车行通往交通站点,同时需要便利的交通换乘点与周围形成良好的连接。

大力改善公交环境,让市民愿意乘坐,以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合理的价格赢得众人的喜爱,要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即便是有钱人、有车的人,也要让他们觉得坐公交车挺好,以减少私家车在市民出行当中的使用率,同时可以适度抑制社会车辆降低机动车总量,减轻路面交通拥堵现象。

4、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

事实证明,仅用地面交通规划来调剂经济发展和交通拥堵的方式已经落伍,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不二选择,每个城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外在条件,兰州虽为省会城市,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以至于发展轨道交通落后。

就兰州长期发展而言,未来的人流、车流肯定是现在不敢想象的,兰州市中心城区“两山夹一河”,具有典型的狭长带状地形特征,交通“东西拥堵,南北不畅”,兰州应跳出河谷向外围发展,使兰
州的车流、人流在城市内形成自然的交通发展轴。

利用中心城区明显的带状组团式特征、中心城区狭长带状型地理特征和向外围辐射的空间形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轨道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作者简介:徐锐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