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乡土油画的展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乡土油画现状

2006年11月1日至26日,中国美术馆举办

了“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这是国内首次较大规模集中展示农民形象的专题画展,其中选取了近现代画家约260件中国画、油画和版画作品。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作品既有作于解放前表现贫苦农民的形象,又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农村和农民的形象与风貌,展览含概了近百年中国农民的艺术形象。

这次展览是对近百年来中国乡土绘画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中国农耕文化的一次弘扬,农民古往今来就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尤其在近现代农民对社会变革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随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农民问题的关注,描绘农民的形象,表现他们的感情、精神和命运的美术作品,已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这也使得以描绘中国农村、农民生活状态的中国乡土油画,在这种氛围下逐渐崛起,并得以迅速发展。

“艺术当随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的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已渐渐失去了穷乡僻壤的景象,原始、愚昧已不能代表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使乡土油画的发展不可能再延续以往的形式与内容,它应适应时代,反映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我们从近年国内的乡土油画发展中已感受到这一变化。在2006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中看到,当代画家对于农民的描绘就力求以新的角度和手法展示当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的农民形象。作品具有当代文

化的特色,艺术形式多样,观念新颖,演绎了全新的中国农民形象。而且他们从选材上能够把握时代,更多的关注中国农村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农民的身份变化和中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变化。出现了不少反映农民现状与精神状态的绘画。徐唯辛的《农民工李国富肖像》画了3幅相同形象的人物大头像,然而在色彩上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写实肖像到黑白像再到淡化的灰色形象,表现了特殊身份的农民进城后,失去自己身份的象征物──土地时形象的一种逐渐淡化,表明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下,农民也会随之改变几千年的传统劳作方式,而具有了新的身份;也预示着中国的农村将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走向城镇化。

《农民·农民》展览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画坛的一种倾向,中国农民历来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任何历史文化震荡都会惊动他们,农民的每一次行动似乎都意味着一场伟大的变革已经来临。城里人全然不知时,农民却已大规模进城了,他们夜以继日地为城里人盖高楼筑大厦,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中国城市的发展最应感谢的就是这些农民,他们默默地劳作着,他们的艰辛使得中国的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他们也成为新时代不可忽视的群体,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成为社会进程与发展的一支强大力量。对于他们,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艺术家来说,对农民的关注就是对中国现状的关注。

艺术从来就不能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之外而独立存在。80年代中国乡土油画盛行于画坛与当时的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当时农村实行联产承

对中国乡土油画的展望

牛再霞

(赤峰学院

美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艺术的地域性逐渐被淡化,这使得中国乡土油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发展、如何适应全球化、如何发扬自身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乡土油画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中国油画立足于世界绘画之林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油画;艺术;乡土;农民;民族;发展;全球化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217-03

Vol.33No.1

Jan.2012

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217--

包责任制,国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这种政治导向自然会在绘画创作上有所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则在城市,对于农村却很少关注,商业化冲击着中国油画的发展,中国油画的导向也跟随着这一变化发展成为要么追求名利金钱、要么是具有叛逆性的玩世或平庸的风格。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提出及农民工大批进城,成为让人不得不重视的城市“边缘人”时,艺术界也随之开始发生了变化,对于农村、农民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农民问题不单单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成为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使当代乡土画家对于农民的理解和认识,其丰富性和深刻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许多作品也隐含着更多当代文化关于人与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焦虑和思考,抓住了农民和当前社会的关系以及农民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等问题。出现了大量以农民为题材的画作,乡土油画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十届美展的获奖情况上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乡土的回归:忻东旺《早点》获金奖,徐唯辛《工棚》获银奖,王维安《王金庄农民的节日》获银奖,王岩《禽殇》铜奖,王宏剑《孟良崮》铜奖,龙力游《母女》优秀奖,李旺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优秀奖,陈树中《野草滩物语之六》优秀奖,宫立龙《顺风》优秀奖。在2006年举办的《农民·农民》展览中同样也能体现出中国画坛对于乡土油画的重视。

自80年代乡土油画兴盛以来就一直延续现实主义的手法,这无形中限制了乡土油画的发展,笔者认为乡土油画不仅仅是指对农民、农村的直接描绘,任何与农民、农村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题材都可以被视为乡土油画,乡土油画是一种意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艺术表达。无论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方法与形式中,不能过于狭隘。从近30年的中国乡土油画发展中,人们一提到乡土就会与“土气”、“写实”、“愚昧”相联系。难道中国的农民、农村就只能与这种手法相联系?可喜的是乡土画家中有的还是一直在与之抗争着、坚持着自己对乡土的独特理解,把乡土提升使之得以升华,更具有一种共性,一种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本质。如段正渠、段建伟、丁方等他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自己创作的根本,他们认为农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那种质朴才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真正具有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他们从不一轰而起,不追赶潮流,一直踏踏实实充满信心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的这种执拗与固执成为中国乡土油画中独特的力量,也给乡土油画带来新鲜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力量。

那种一味追求照相写实主义的乡土油画,却应该引起当今乡土画家的深思了,现在与80年代不同,当时由于文革过多的追求戏剧性、追求英雄主义而从不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普通人,因而文革后才使得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们生活、直接描绘现实的乡土现实主义油画得以大放异彩,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大受欢迎。在信息量如此之大,多元化绘画风格如此丰富,艺术创作如此活跃的今天,我们还固守着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乡土标志”的手法的话,那么乡土的生存都是问题又何谈发展呢?任何人总做一件事,总看一样东西都会麻木而无动于衷的,乡土油画还以30年前的面貌出现,怎么能打动人,说服人呢?乡土的这种状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中国乡土油画的展望

“由于我们以往主要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因为求成心切,走得太快太急,使得我们的一些作品从观念到语言还有不少西方痕迹,一些探索存在着表面化、样式化的倾向,内在的精神性、思想性还不够丰厚,中国民族特色体现得还不够鲜明,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油画应当体现更强的民族文化精神,有更鲜明的民族艺术审美特色。”这是摘自2006年第一期美术观察中“记‘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暨‘新时期中国油画论坛’”中的一段话,我们从中能看出中国油画家们在当前已开始审视过去的不足,并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寻找民族化、现代化的舆论指向。在论坛上许多名家所提出的一个共同目标主旨是“提倡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建立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许江认为:“建立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必须面对三种基本的形态:一、全球和本土资源共生互动的状态;二、传统的艺术形式与新媒体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形式共生互动的状态;三、严肃的人文关怀与时代娱乐文化共生互动的深思。”他的这段话为发展中国化的油画指定了具体的方向。他提到的“全球和本土资源”、“人文关怀”不正是中国乡土油画所具有的特性吗?“人文关怀”是80年代乡土现实主义创作所主要表达的精神内含,是乡土油画近三十年来的一种共性发展,“本土精神”、“人文关怀”不正是乡土油画所推崇的吗?中国化的油画不就是画中国的事物,表现中国人的情感吗?什么是中国事物?谁又代表中国人的情感呢?——

—农民及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包

2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