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社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从我县的实际看,作为我县城乡供水主要水源的地下水,由于长年来的过量开采,以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和地面沉降速率加快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环境影响日益显现,带来防洪能力和水利工程效益的下降,还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航运、地面建筑等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为了防止地面继续沉降,切实保护好不能再生的优质地下水,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若干规定。因此,启动和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事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和非常紧迫的课题,这既是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又是解决我县城乡供水矛盾、发展供水事业的需要。

一、我县城乡供水基本情况

1、供水设施情况。我县农村改水工作始于1981年,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下,累计投入改水补助资金500多万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改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积极推行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工程的进程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累计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使农村改水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改水受益率逐年提高。至2007年底,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6.65%,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居民世代饮用河水、土井水的状况。县城武原镇也于2006年底成功切换了地面饮用水。目前,我县城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水及地面水供水处理设施。

2、供水结构及体制情况。我县城乡供水分县城供水、乡镇供水及企业自备井供水三个格局,共有镇级以上自来水供应点15个,包括11个地下水供应点和4座地面水厂,其中由县建设局管理的4家,所在地政府管理的8家,核电系统2家,村级供应点1家,从业人员共300多人。县城供水,2005年12月前以分质供水为主,即地下水供应城区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等生活饮用用水,地面水供应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杂用。12月切换地面水后,城区内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全部为地面水,由县自来水公司供应。各镇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由各镇水站(厂)及各企业自备井供水。供水体制方面,县自来水公司、武原水站、城西水站、沈荡镇水厂,行政管理单位为县建设局;其余各镇水站,行政管理单位为当地镇政府;企业自备井供水属于内部供水,行政管理单位为县水利局。

3、供水规模及供水量情况。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目前,全县实际日供水规模17.3万吨,其中天仙河水厂日供水规模6万吨,其余各镇日供水规模为11.3万吨,其中包括澉浦镇自来水供应站0.6万m3/日;2007年,除县开发区大桥新区(由乍浦供水)和核电厂区外,全县总供水量为3283万吨,其中县城区供水量为1154万吨,各镇供水量2129.44万吨;地面水1284万吨,地下水

1999.44万吨(以各镇近70口深井为主,不包括30多口企业自备井的用水量)。

二、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情况

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启动于2003年。2003年9月,县政府对完善我县供水管理机制和投资机制召开专题会议,围绕供水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提出了加快编制供水规划、逐步理顺供水管理体制、完善供水投资机制的意见。2004年12月,县发展计划局(现发改局)编制完成了《海盐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对我县2020年以前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作出了规划。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县又完成了《海盐县城乡供水二级管网专项规划》,为我县下一步镇(区)二级供水管网建设提供了依据,为推进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奠定了基础。2006年1月,县政府又出台了《海盐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同年6月,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我县水源地保护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实施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2005年4月,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暨禁止地下水开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县政府办公室和发改、水利、建设、财政、卫生、环保、国土、经贸等相关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2006年,进一步明确我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由县建设局负责实施,将原设立于县水利局的城乡一

体化供水办公室改设在县建设局,将原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逐部划归到县建设局,由其承担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监督指导。今年年初,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供水运行体系,成立海盐县水务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现正积极筹建之中。

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实现2010年地下水禁采目标,2005年1月,在原来天仙河水厂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县政府同步出台《关于控制我县地下水资源开采实施意见的通知》。同年底,县城成功实现了地面水切换工作,封闭了15口地下深水井,先于其它镇实现了地下水禁采目标,开启了地下水禁采步伐。

按照《海盐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2006年,我县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该工程包括为日供水能力30万吨水厂及贯通全县各镇(区)126.72公里的一级供水管网,工程分两期实施。同年3月,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2007年7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海盐县城乡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省重点工程。在海盐县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该工程被确定为县政府2008年实事工程。海盐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规模为日供水能力15万吨水厂一座,配套建设68公里供水管网,供水范围为覆盖整个海盐县域的城市和镇(区),取水水源为沈荡镇聚金村的千亩荡,工程投资概算为39550万元,于2007年12月3日正式开工。

为了切实解决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供水源水问题,县政府按照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积极开展了太湖引水工程前期调研、论证工作。2007年8月,由分管副县长召集县发改、财政、建设、水利、环保、国土、供电局各单位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研究太湖引水问题。会后,由水利局牵头,成立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兄弟县市的相关单位和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了解情况,并特别询问了有关海盐太湖引水的看法和建议。还实地察看了太湖胡溇取水口。于9月4日,调研小组再次开会讨论,交流相关情况,形成了海盐太湖引水工程的初步意见。

三、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面临形势

1、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我县从1966年起开始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至2005年12月,一直以地下水为主供水。根据水文部门勘证,我县地下水资源属深层封存型,无补给来源,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地下水资源将不断衰竭;同时,近几十年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了区域性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的出现。据地质勘探资料显示,开采中心武原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地面沉降,至2004年沉降程度已相当严重,最大的地方达1.62米,切换地面水后,沉降速度虽有所趋缓,但年均仍达2厘米。为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控制地面沉降,防止地质灾害,省政府办公厅于200

2、2004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通知》、《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划定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及明确控制目标意见的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