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一、灾害知识

风暴潮

什么叫风暴潮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成灾因素有哪些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

风暴潮有哪些种类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和飓风是不是很大的风

台风和飓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台风登陆的可造成哪些灾害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登陆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区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的风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登陆后影响内陆腹地。每年全球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70亿美元,人员死亡约2万人。

风暴潮的危害有哪些

与风暴潮相伴的狂风巨浪,可引起水位暴涨,堤岸决口,船舶倾覆,农田受淹,房屋被毁。另外,风暴潮灾害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等。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面对海上大风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

我国有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吗

我国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是70年代初建成的。目前在沿海已建立了由280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比较好地发布了特大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同时沿海省市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加强防范并制订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如一些低洼港口和城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历来风暴潮侵袭资料,重新确定了警戒潮位。

什么是警戒潮位

警戒潮位是指沿海发生风暴潮时,受影响沿岸潮位达到某一高度值,人们须警戒并防备潮灾发生的指标性潮位值,它的高低与当地防潮工程紧密相关。警戒潮位的设定是做好风暴潮灾害监测、预报、警报的基础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正确、高效地组织和指挥防潮减灾的重要依据。

如何预防台风灾害

发生在沿海的风暴潮大多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容易酿成财产毁灭和人员伤亡等巨大灾难,必须提前开展病险海堤的除险加固。居住在台风将要登陆或台风将严重影响范围内的海边低洼处的群众,应该按照气象预报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尽早组织撤离、搬迁。同时要做好渔排加固、渔船加锚加缆,船上的人员要实施撤离上岸。各种涉海活动应等到台风警报完全解除之后再开展。灾害过后,往往容易发生病害流行,还应注意做好病害监测等各项防病治病工作,防止病害蔓延。

风暴潮防范措施有哪些

1、风暴潮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行走时,应厂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如果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10岁以下儿童切不可在水中行走,应用盆或桶之类东西载着幼儿渡过水滩。万一不慎被刮人大海,应千方百计游回岸边,无法游回时也要尽可能寻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2、野外旅游时,听到风暴潮预警报后,能离开台风经过地区的要尽早离开,否则应贮足罐头、饼干等食物和饮用水及常用药品,并购足蜡烛、收音机、手电简等照明用品。在海边和河口低洼地区旅游时,应尽可能到远离海岸的坚固宾馆及台风庇护站躲避。

3、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袭击,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风暴潮的相对位置。还应尽快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封住船舱,如是帆船,要尽早放下船帆;如果你是开车旅游,则应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如果你已经在结实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海浪

什么是海浪

海浪是指由风产生的海面波动,其周期为0.5-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至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至20米,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波浪的成因比较多,风力是波浪的主要成因,由风力直接作用产生的波浪称为风浪,风浪离开

风区向远处转播便形成涌浪。风浪到浅水区,受海水深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出现折射,波面不再完整,出现了破碎和卷倒,此时称为近岸波,习惯上把风浪、涌浪和近岸波,合称为海浪。

什么是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大风等引起的海浪。灾害性海浪的海上波高达到6米以上,它的作用力可达30-40吨每平方米,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给航海、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带来灾难,正确及时地预报这种海浪对保证海上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实际上,灾害性海浪的确切定义只能是根据海上不同级别的船只和设施,而分别给出相应级别的定义。例如,对于没有机械动力仍借助于风力的帆船,小马力的机帆船,游艇等小型船只,波高达2.5~3米的海浪已构成威胁。因此这种海浪对这些船只就可称为灾害性海浪;对于千吨以上和万吨以下,中远程运输作业船只波高达4~6米的巨浪已构成威胁,对它们来说4米以上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与大自然抗争能力提高,对于20世纪60~70年代相继出现的20万~60万吨的巨轮,一般9米以上的海浪才能称为灾害性海浪。因此,在发布海浪预报和警报时除考虑海上一般和普遍情况外,应该根据不同任务,不同船只和不同海上设施进行特殊保证,以减少海上灾害的发生。

下面是几张灾害性海浪的照片:

海浪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将某一时段连续测得的所有波高按大小排列,取总个数中的1/3个大波波高的平均值,称为有效波高。有效波高大于等于4米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根据国际波级表规定,海浪级别按照有效波高进行划分(见附表1)

附表1 海浪级别划分

海浪级别有效波高(米)海浪级别有效波高(米)微浪Hs<0.1m 巨浪 4.0≤Hs<6.0

小浪0.1≤Hs<0.5 狂浪 6.0≤Hs<9.0

轻浪0.5≤Hs<1.25 狂涛9.0≤Hs<14.0 中浪 1.25≤Hs<2.5 怒涛Hs≥14.0

大浪 2.5≤Hs<4.0

*Hs为有效波高

灾害性海浪是海上刮大风引起的吗

风只是波浪的主要成因之一,还存在着很多来源的作用力可以使海水振荡起来形成波浪。比如,海底地震也能引起地震波,这种波传到岸时,波高迅速增大,会形成灾害性的海啸,这种海浪呼啸而来,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可怕的灾难。

一般什么季节遇到大风浪可能性多一些

台风浪主要发生在夏季,7-8月最多,2月最少,6--10月占全年的70%。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台湾省以东洋面和巴士海峡影响较多,黄海和渤海影响较小。在渤海和黄海冬季、秋季常有南下冷空气造成的北向大风,风力可达10级并产生大浪。

台风浪是否有什么前兆

台风浪一形成就有涌浪传出,其传播速度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当台风还在外洋时,涌浪已经传播到近海,出现海底淤泥被搅起,海水发臭,海洋动物表现异常等现象,从而可以提前知道台风浪即将来临。

海洋的危害有哪些

灾害性海浪在近海常能掀翻船舶,摧毁海上工程,给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在岸边不仅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还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使海港和航道淤塞。灾害性海浪到了近海和岸边,对海岸的压力可达到每平方米30-50吨。据记载,在一次大风暴中,巨浪曾把1370吨重的混凝土块移动了10米,20吨的重物也被它从4米深的海底抛到了岸上。巨浪冲击海岸能激起60-70米高的水柱。

海啸

什么是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

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水下塌陷和滑坡,陨石撞击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剧烈震动后,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海底地震带来的海啸袭击了附近很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大约95%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发的。下面是一些海啸的图片:

海啸是如何产生的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原因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就是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的前兆有哪些

海啸的前兆,就是在海洋地震之前,海水有时会忽然迅速褪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纷纷在海滩上挣扎,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海啸发生时,海水变浑浊并伴有响声,水面出现死鱼,停泊在港内的渔船会出现一片混乱,船只相互碰撞。如果你在岸边感觉到地面有震动、如果你听到远处有隆隆的巨响、如果你看到海水里或海滩上冒很多白色的水泡、如果你发现海水突然涨上来或者突然退下去、如果你看到远方海面有一条明亮的白线在移动,那么,海啸很可能正向你袭来。

我国地震海啸发生的情况如何

我国地震海啸的发生频率是很低的,据历史记载,2000 年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

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但并不排除某次强地震诱发大海啸的可能性,特别是台湾和南中国海。

海啸可以精确预测吗

目前的科学发展还不能预测和预报海啸的发生:首先,海啸主要由海底强地震引起,然而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报海底地震的发生;其次并不是所有海底强地震都能产生海啸(只有1 / 4 左右的海底强地震产生了海啸)。只能依据海底地震记录和岸边及岛屿站潮位的变化异常来确定海啸的发生,一旦确定后,即可通过海啸传播图计算出震源处的海啸强度以及这个海啸波到达各海岸的时间和海啸级别,再通过电信手段立即通知有关国家和地区,及时做出相应的防范,这就是海啸预警。我国的海啸业务预报是由一个由地震局、海洋局和沿海验潮站联合组成的海啸警报网来承担,由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

海啸中如何逃生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千万别急着“回巢”。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赤潮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海水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有毒赤潮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

赤潮是一个历史引用名,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其实赤潮不一定都是红色,因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赤潮海域水体会而呈现红、黄、绿和褐等色,如红色中缢虫形成的赤潮呈紫褐色,赤潮异弯藻赤潮呈酱褐色,夜光虫形成的赤潮呈砖红色。

如何判断某海域发生了赤潮?

判断观测海域是否发生赤潮,通常有两个判别要素,两个要素同时成立方可视为赤潮,二者缺一不可:一是海水改变颜色,二是海水颜色的改变是由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海域海水颜色一般不均匀,颜色改变的水体呈条带状、块状或不规则形状分布在海面。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但大多学者认为主要与下列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1)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有赤潮生物的存在是发生赤潮的前提;

(2)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生物快速繁殖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大量工农业废

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海洋,海水中氮、磷、硅等营养盐,水温、盐度、微量金属元素以及维生素类等含量大大增加,导致近海、河口、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频发;

(3)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海水温度是赤潮生物繁殖的重要条件。天气形势稳定,风力较小、阳光充足、适宜的水温和盐度是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海潮流缓慢、水体交换弱,稳定的水文环境条件利于赤潮生物聚集。

赤潮有哪些类型

世界沿海国家所发生的赤潮赤潮多种多样,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依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单相型赤潮(由一种赤潮生物引发)、双相型赤潮(由两种赤潮生物引发)和复合型赤潮(由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引发)。依据赤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外来型赤潮和原发型赤潮。为便于公众实施应急防治措施,依据是否有赤潮毒素可将赤潮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两类。

什么是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

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赤潮毒素或能分泌出赤潮毒素,这类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为有毒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海域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有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渔业不产生毒害作用,但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赤潮生物有多少种

全球海洋中目前已发现的赤潮生物有330多种,我国赤潮生物约150余种。其中浮游植物占绝大多数,原生动物和细菌很少。

赤潮多发季节有无规律性特点

赤潮的发生有显著的突发性特点,但多发季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赤潮大多数发生在比较温暖的季节,在各海区发生的时间略有差异。南海海区以3~5月份最为多见;在东海海区,主要发生在5~7月;黄渤海海区,则大多在6~9月份发生。

赤潮生消过程分哪些阶段

赤潮生消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起始阶段:存在诱发赤潮的物质条件,赤潮生物密度接近赤潮预警值,表面现象不明显;

发展阶段:赤潮生物迅速繁殖,水体颜色开始转变,稍微不同于周围水体;

维持阶段:赤潮现象出现后至临近消失时所持续的时间,水体颜色较深;

消亡阶段:赤潮现象消失的过程,水体表面出现较多气泡。

赤潮对渔业资源和养殖生物有哪些影响

赤潮对渔业和养殖业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赤潮生物分泌液或死亡分解后产生的粘液,附着在鱼虾贝类鳃上使它们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什么是赤潮毒素,赤潮毒素中都有哪几类

赤潮毒素是由一类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当今发现的毒性

最大的天然有机毒物。贝类摄食有毒赤潮生物,在体内累积赤潮毒素,当人们食用含有这类毒素的贝类海产品时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赤潮毒素通常也被称为“贝毒”。

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中毒主要有五大类:(1)麻痹性贝毒中毒;(2)腹泻性贝毒中毒;(3)神经性贝毒中毒;(4)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5)西加鱼毒中毒。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

有毒赤潮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有时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可大大超过人体可接受的水平,尤其麻痹性贝毒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对酸、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一般加工方法很难破坏其毒性。人类若是食用了这些被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鱼、虾、贝类等, 会产生致癌、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据报道我国在赤潮毒素中毒事件中已有近千人中毒。

人体麻痹性贝毒中毒临床症状怎样,如何救治

麻痹性贝毒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种赤潮生物毒素。它对人体产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神经系统受损,发病急骤,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开始唇舌和指尖麻木,然后出现深层肌肉麻痹、不能站立、运动失调、平衡丧失等。病人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患者意识清楚,随病程的发展呼吸因难逐渐加重。严重者平均8小时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中毒的死亡率约为8%~10%。如存活超过12~24h,一般愈后较好。

救治方法:包括在活性炭或类似的呼吸剂的帮助下,进行洗胃和人工呼吸。

人体腹泻性贝毒中毒临床症状怎样,如何救治

急性中毒30分钟~12小时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慢性中毒可能促使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中毒48~96小时内基本可复原,一般止泻药不能医治,所以不需药物处理。尚无中毒死亡案例报道。

哪些常见生物能累积麻痹性毒素和腹泻性毒素

现已发现可以累积麻痹性毒素的贝类主要有紫贻贝、巨石房蛤、扇贝等。从蛾螺、蝾螺、马蹄螺及花纹爱洁蟹、颗粒扁足蟹中也曾检出此类毒素。赤潮海域的鱼类,如整条(包括内脏)食用时也应注意有受PSP毒素污染的可能。

现已发现可以累积腹泻性毒素的贝类主要有扇贝、中国蛤蜊、沙海螂、贻贝、滑顶薄壳鸟蛤、牡蛎、石房蛤、文蛤等。

能不能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水上运动

不能。因为:

(1)由于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改变了海域水色,降低了海水透明度,海水美学价值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娱乐性;

(2)赤潮水域分布大量的赤潮生物分泌液和残骸,人体会粘污;

(3)赤潮生物被细菌分解,会使海水腥臭,水体恶化,海域质量下降,不利人体健康;

(4)有毒赤潮水域中游泳或水上运动,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

赤潮水域的水产品都不能食用

不是。赤潮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拒食海产品。实际上当判定为无毒赤潮时,即赤潮毒素评价结果表明赤潮并没有毒性,并且该海区的水产品并未实行采、禁捕或销售,仍可正常食用。

赤潮现象发现者应作哪些工作

公众有义务向上级报告发生赤潮情况。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记录时间、赤潮区域、水色以及其它异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当地海洋管理部门。

赤潮发生后进行哪些调查工作

赤潮应急调查一般包括赤潮发生时间、地点、面积、引发赤潮种类、赤潮生物密度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营养盐等),以及赤潮造成的海洋生物死亡情况和经济损失,而往往缺少对该赤潮的毒性及其危害影响的报道。有了赤潮对各类生物的毒性及潜在影响的评价,就可以根据波及的范围,结合当地海产资源和海产养殖情况及赤潮发生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进行危害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赤潮预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赤潮预警的主要任务是早期预测和及时发现赤潮的发生,使我们能在赤潮尚未明显形成的异常阶段采取消除措施,可有效地减少赤潮发生,提高赤潮防治的效果。另外,赤潮预警还要动态掌握预警海域的赤潮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治理赤潮灾害和实施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的赤潮发生规律获取基础资料。

赤潮可否消除

世界沿海赤潮灾害严重的国家正在积极开展赤潮消除方法的研究。如有的国家在

赤潮区撒布粘土较有效地消除赤潮现象,有些采用赤潮多发区撒布石灰的办法,另外凝集剂沉淀法、海洋微生物治藻和磁力回收赤潮生物等方法也能在一定区域内减轻赤潮现象。我国也开展了改变粘土、强氧化剂法消除赤潮的研究,相信将来人类将会掌握高效低毒的赤潮消除方法,消除赤潮危害。

如何预防赤潮的发生

赤潮多发与海域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有关,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治理赤潮多发海域水质污染、降低富营养化等措施,可以降低赤潮发生频率。

当发生有毒赤潮时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1)当发生赤潮时,应快速开展赤潮毒素分析,当判定为有毒赤潮时,由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决定采取关闭养殖区、捕捞区等措施。

(2)立即对赤潮发生的区域实行禁捕、禁采,加强巡视,防止意外中毒事件的发生。

(3)赤潮发生地人民政府开展鱼贝类食物中毒防治及与赤潮灾害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加强食用海产品的监督管理,做好中毒病人的应急救治。

(4)加强巡视,禁止该海域的贝类等海产品上市,进行警示以防止人们食用污染海产品而发生中毒,并密切监测该海域生物的赤潮毒素水平。

(5)可科学指导渔民采取切实可行的减灾和防灾措施,如可对赤潮可能波及的范围内的海产养殖生物提早进行转移或收获,以减少损失。

(6)选择合适的赤潮消除方法,如化学消除法、高岭土沉降法、围隔栅法、气幕法和回吸法等物理、化学或生物法消除赤潮。

海雾

什么是海雾

海雾是海上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它能降低海上的能见度,使航行的船只迷失航路,造成搁浅、碰撞等重大事故。在狭窄航道、近岸区发生的海难中,由海雾引发的事故占了很大比重,所以说海雾是航海的克星。

海雾是如何形成的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海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在低空积聚的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二是水滴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海雾有哪些危害

海雾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海洋灾害。首先,海雾都因其大大降低能见度而对交通运输、渔业捕捞和养殖、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以及军事活动等造成不利影响;其次,雾气会极大地减少日照时间,低温高湿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很大危害;第三,雾水中的盐分对建筑物的腐蚀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在全部因海洋和气象原因造成海难事故中,因海上能见度原因造成的船舶海难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国内一项1950-1987年的船舶海上航行事故统计显示,因恶劣能见度而造成的海难事故,占事故总数的首位。但从对船舶造成的损害讲,在数量上占首位的是台风,占74%,而海雾只占12%,居第二位,损害的程度也比较轻。

海雾的分类

海雾通常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两种,我国海区出现的海雾,主要是平流雾。

我国海雾有哪些特点

我国沿海各地的海雾日数,总的趋势是南方少北方多,以黄海、东海沿岸较多,渤海和南海沿岸较少。多雾区主要分布在:从黄海沿岸的山东成山头到石岛,从长江口到福建北菱一带,从辽宁半岛东部大鹿岛到大连一带,琼州海峡附近。沿海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大雾,而且雾季各不相同。

如何预防海雾灾害

遇到海雾灾害时,要密切注意气象台发布的大雾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注意浓雾变化,尤其要特别注意在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和近海作业轮船的交通安全。

绿潮

绿潮是海洋中一些大型绿藻(如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

海洋溢油

什么是海洋溢油灾害

海洋溢油是指大量泄露到海洋里的石油所造成的灾害。

海洋溢油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海洋溢油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由船舶碰撞、翻沉、海洋采油平台储油输油设施泄漏所带来。

海洋溢油污染的主要危害有那些

原油及其炼制品是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不仅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而且还对人体有害,当溢到海面上或河流中会造成水体污染,还会对水生物带来危害。

溢油危害可分为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健康危害:油对健康的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它可以影响人体血液,长期暴露在这种物质的环境中,会造成较高的癌症发病率(特别是白血病)。这种危害主要是来源于新鲜油,对已风化的油来说,这种危害性已大大降低。苯及其苯类物质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如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睛流泪等。

环境危害:油本身具有毒性,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从自然环境到野生动物,从自然资源到养殖资源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且这种危害的周期往往是很长的,因此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海洋地理知识整理教学提纲

海洋地理 考点一:海岸与海岸带 一、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海盆海岭 水深200米以 内200—4000 米 海平面以 上 6000米以 上 3000—6000 米 顶部在 2000—3000 米之间 特征坡度平缓坡度较陡, 表面崎岖 不平地势起伏 较大 深海洼地底部平坦, 微有起伏 海底山系, 相对高度 大 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海盆、海岭 海底地形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其成因 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 的结果 洋中脊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洋壳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 洋盆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板块构造学说的部分内容地球岩石圏由六大板块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 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二、海水温度与盐度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时空条件分布规律分布简图 表层太阳辐射的 季节变化 同一海域,不 同季节 夏季>冬季 同一季节,不 同纬度 低纬>高纬 洋流同一纬度暖流>寒流 垂直海水导热率 低,太阳辐射 集中在表层 1000米以内随着深度增 加而降低 1000米以下变化很小,保 持低温 影响因素时空分布分布规律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 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小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 两侧低纬、高纬递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大 洋流同纬度暖流>寒流 河川径流 河口 盐度小 海陆轮廓封闭 受陆地影响大,盐度特别高或特别低 开放 受陆地影响小 融、结冰 高纬 融冰 盐度低 盐度高

云南地理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云南的位置。 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东与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与四川、西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西部与缅甸、南部与老挝、越南交界。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2.云南的地势特点。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间盆地地形显着,当地人俗称“坝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卡格博峰(6740米),最低点:河口(76.4米)。 两大地形区:以云岭一元江为界,西部横断山地,东部滇东高原(属于云贵高原)。 3.云南的河、湖。 A.河流:云南的河流具有河川密布、水系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和落差大的特征;主要有金沙江(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长江在丽江石鼓镇形成“长江第一湾”,澜沧江由于流经国家多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B.湖泊:滇池——云南最大、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约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米;洱海——云南第二大湖泊;抚仙湖——云南第三大、中国第二深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5米。 4.气候。 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有:①季风气候显着;②垂直气候(立体气候)显着;③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④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分布不均。 5.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措施。 A.主要灾害类型:地震、旱灾、泥石流、滑坡。 B.减灾、防灾措施:①地震:发生地震时要镇静,就近躲避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要保护好头部,掩住口鼻,不要点明火,等待救援等等。在室外要尽量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等等。②防旱、抗旱:局部人工增雨;保 护森林、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程,禁止乱采地下水等。③滑坡、泥石流:非应急措施的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综合防治和加强预报等;应急措施:大雨或连续降雨天气不要进入山区和沟谷地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山上 跑,离开沟谷地区,不要在土质松软的斜坡上停留,也不要爬到树上躲避等。 二、.人口与民族 1.人口数量:4450.4万(2005年),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稀疏。 2.民族特点: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56个民族中的52个,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傣族、哈尼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等)。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完整word版)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海洋水体 一、海水温度: 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 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水平方向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不超过1%。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and and ocean" in the seventh grad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1.10.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81题)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海面风的观测应取________。 A.正点观测前2min的平均 B.正点观测前10min的平均 C.正点观测前5min的平均 D.正点观测前15min的平均 在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中,每次开始观测时间应从________。 A.正点前10min B.正点前30min C.接近正点时 D.正点后10min 空盒气压表距离海面高度10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5.0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A.1006.0 hPa B.1003.7 hPa C.1004.0 hPa D.1006.3 hPa 空盒气压表距离海面高度20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0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A.1002.0 hPa B.997.5 hPa C.1002.5 hPa D.998.0 hPa 某船放置空盒气压表的高度距离海面24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9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 A.997.9 hPa B.999.7 hPa C.1003.9 hPa D.1000.2 hPa 通常观测气压使用的标准仪器是________。 A.船上和气象站均使用水银气压表 B.船上使用空盒气压表,气象站使用水银气压表 C.船上使用水银气压表,气象站使用空盒气压表 D.船上通常使用的标准仪器是水银气压表 船舶观测气压时,空盒气压表的放置通常为________。 A.国外船上的表和国产表均悬挂在墙壁上使用 B.国外船上的表水平放置使用,国产表悬挂在墙壁上使用 C.国外船上的表和国产表均水平放置使用 D.国外船上的表悬挂在墙壁上使用,国产表水平放置使用 利用空盒气压表,从读数到得到本站气压需要的订正是________。 A.温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B.湿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C.高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D.纬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在空盒气压表上读数后,除温度订正外,还需进行________才能得到本站气压。 A.刻度订正和纬度订正 B.高度订正和刻度订正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 一、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仁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髙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2、锋面的特征 (1)锋而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暧气团,锋而下方一左是冷气团; (2)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而快速移动,暧气 团 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暧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而 缓慢移动,故锋而坡度较小。 (3) 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4) 雨线倾斜方向不同: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暧气团,雨线向暧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 风从暧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5)冷暧锋的雨区位垃和范用大小不同(降水总在冷气团一侧) 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其附近,雨区狭窄;而暧锋降水全部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大。 足 义 图示 冷 气团 运行 暖 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暧气团 被迫抬 升 单一暧气 团控制下, 气温高、气 压低、天气 睛朗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如我国北方 夏季的眾雨和冬季 爆发的寒潮,大风, 沙尘暴。 冷气团代替暧气 团,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天气 转睛 暧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暧气团 主动沿 锋而爬 升 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低,气压 高,天气睛 云层加厚,多形成 连续性降水。如“一 场春雨一场暧” 暧气团控制,气 温髙,气压降低 天气晴朗。 4、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类型 (1)华南准静止锋 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岀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华南准静止锋的位垃,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而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 置偏南:夏半年.锋而南侧副热带髙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二.锋面系统 线 1>泄义:锋、锋面.锋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一、实习时间和具体安排 2015年7月6号: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7月9号:校内实验 2015年7月10:号芦潮港海洋监测站观测实习 2015年7月14号:海上实习 二、实习目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各海洋要素观测前的准备、观测操作以及样品(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海上安全意识;认识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意义。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有助于培养自我分析、概括、欣赏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 三、实习项目: 2.1、芦潮港海洋检测站观测实习 1、观测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用于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仪器(浮标、CTD、ADCP、潮位仪等)和监测自动化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了解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并去码头参观,实地参观码头上设置观测取样点(验潮井、温盐井、水尺)。了解和学习监测站的基本监测要素所用的仪器、设备。 2、观测仪器简介 浮标:海洋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CTD: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名为:温盐深仪ADCP: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 潮位仪:潮位仪(验潮仪,水位计,波潮仪)可测潮位、水位、波浪环境要素 加拿大RBR公司的有4款小巧的潮位仪: 1,TGR-2050 自记式潮位仪,适合近岸海洋工程勘察,深度精度精度0.05%。 2,TGR-1050 HT 实时遥报潮位仪,自动去除大气压影响,适合港口实时潮位监测,深度精度0.1%。 3,XR-420 SBR 深海水位计,适合深海水位测量,深度精度0.01%。 4, TWR-2050 波潮仪,即可测潮位,又可测波浪,深度精度精度0.05%。 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温盐井:为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而建立的观测设施,并安装温、盐自动监测设备。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海洋地理知识体系梳理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一、世界大洋 1.陆半球的极点为① ,水半球的极点为② ,两者关于③ 对称,称为对跖点。不论如何划分,任一半球的海洋都比陆地面积④ 。 2.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⑤ 。 .第一岛链由○ 12 等组成,第二岛链由○ 13 等组成。 5.南大洋是指○ 14 的水域。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 三、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底扩张学说认为,炽热熔岩不断地从○25 涌升,当熔岩冷却 后,便形成○26 ;○27 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 ○ 28 不断扩张。 (2)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29 ,由图1-1-10可知:○30 对应于地幔对流的涌升区,○31 对应于对流水平运动区,○ 32 对应于对流的下降汇聚区。 (3)海底扩张是海底岩石圈自○ 33 向两侧的扩张运动。由图1-1-11可知:洋底岩石的年龄,以○ 34 为中轴对称分布,○35 处最新,离它越远年龄越老,最老不超过○ 36 。 (4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可分为○ 37 等而板块边界为○39 。 【答案】①0°,38°N ②180°,38°S ③地心 ④大 ⑤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 ⑥陆间海 ⑦地中海、加勒比海 ⑧内海 ⑨渤海、红海、波罗的海、黑海 ⑩边 缘海 ○ 11东海、黄海、南海、日本海、孟加拉湾 ○12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 13小笠原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14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 ○ 15大陆架 ○16200米以内 ○17大陆坡 ○18大于200米 ○19海沟 ○206000米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地理海洋知识竞赛

1) 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里,拥挤固着在岩礁上。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A)上生长,有的生成树枝状,枝条纤美柔韧。珊瑚的形状美丽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状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A. 骨骼 B. 枝条 C. 岛 D. 虫 2) 陆地上的菊花,秋季开放,而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却有一年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C)。 A. 柳珊瑚 B. 马尾藻 C. 海葵 D. 海星 3) 有一种海洋生物往往会借助海螺壳当自己的居所。在它长成后,会找一个适合当作自己房子的海螺发起进攻,把海螺弄死、撕碎。然后,钻进去,用尾巴钩住螺壳的顶端,几条短腿撑住螺壳内壁,长腿伸到壳外爬行,用大螯守住壳口。这样,它就搬进了一个新家。沿海渔民俗称这种海洋生物为"白住房"。请问,这种海洋生物是什么?A A. 寄居蟹 B. 海星 C. 比目鱼 D. 海参 4) 著名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根据发生在20世纪初英国泰坦尼克号邮轮与冰山相撞的真实海难改编,这反映出,冰山对(C)行业的威胁巨大: A. 海水淡化 B. 海洋渔业 C. 海洋运输 D. 海洋经济 5) 下列哪些物质不会造成对海洋的污染?C A. 石油及其产品 B. 重金属 C. 冰川融化水 D. 农药等化学产品 6) 潮汐一天涨落(B)次。 A、 1 B、 2 C、 3 D、 4 7) 鲨鱼一直以海上霸王的姿态稳坐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顶端。鱼翅是指鲨鱼的背鳍、胸鳍和尾鳍。如今由于人类贪婪地猎捕鲨鱼获取鱼翅,使鲨鱼的数量日益减少。下列关于鱼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鱼翅该吃就吃,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B.由于鲨鱼是软骨鱼,使得鱼翅的口感很特殊 C.国际保护动物组织号召大家不吃鱼翅,保护鲨鱼

高一地理知识梳理

高一地理 第一学期 1、写出最基本的2种天体,由低到高写出4类天体系统的名称 答:最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写出太阳外部结构的名称及各层太阳活动的标志、主要标志 内→外 太阳活动 平均周期 光球层 黑子 主要标志 11 年 色球层 耀斑 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3、写出太阳外部结构的亮度、厚度与温度的比较 内→外 亮度 厚度 温度 光球层 递减 递增 递增 色球层 日冕层 4、写出太阳活动的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4个)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无线电短波通讯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3使地球的 天气或气候异常 4两极地区产生 极光 现象 5、写出行星的3大分类、特点、及各自包括的行星 类型 包括行星 特点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体积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 木、土 体积质量大、密度小、氢、氦等构成 远日行星 天、海 / 6、写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原因(不少于6点)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①气温适中 ②有液态水 2)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吸引大气和水:③大气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④适合生物呼吸 3)地球自传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⑤昼夜、四季更替的节奏适度 4)⑥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

7、写出月球表面的特征(不少于6点) ①环形山密布 ②万籁俱寂 ③白天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 ④无天气变化 ⑤昼夜温差大 ⑥走路轻飘飘 8、写出地球上的人始终只能看到同一个月球表面的原因(不少于2点) 答:因为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方向相同。 9、写出4种基本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条件(不少于2点),大潮小潮的农历日期、成因 答: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1、写出朔望月、恒星月的时间;恒星日、太阳日的时间;地球公转周期的两个名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纬度数 ①朔望月:29.53日 恒星月:27.32日 ②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③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 ④黄赤交角:23°26′ ⑤南/北回归线:23°26′S/N ;南/北极圈:66°34′S/N 12、写出根据经度数求时区的公式。 答:时区数计算公式时区数=经度÷15(四舍五入) 13、写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经线名称以及变更时间的规律 答:180°经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写出北京时间的2种含义 答: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0°E的地方时 15、写出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规律 答: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科学(地理)知识梳理

科学(地理)知识梳理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一周,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时,月面缺损的部分边缘是圆弧线的。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地球仪)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E)1600和西经(W)200来划分的,从200 W向东到1600 E为东半球;从200 W向西到1600 E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00)来划分的,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描述事物越粗略;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描述事物越详细) 地图上的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地图上有指向标,指向箭头的方向为北),一般定向法(面朝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主题二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一)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损伤皮肤。 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实际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及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 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 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 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及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海洋地理 知识点详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教材简介 袁孝亭 海洋地理作为选修课程在普通高中开设,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海洋地理开设的必要性和海洋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是海洋地理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在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向学生呈现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认识海洋的基本技能、增强他们的海洋意识,为将来科学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奠定必要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海洋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地理课程开设《海洋地理》选修课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海洋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价值:它能够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感悟人海关系;它能够增强学生的海洋观念、认识海洋国情;海洋地理有很高的综合分析价值、推理价值,因此它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海洋地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价值。 一、《海洋地理》的特色 (一)注重海洋意识的渗透,赋予学生现代海洋观念 专家指出,海洋世纪,具有什么样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是关乎我们国家兴盛的大问题,理应得到每个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对海洋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深。海洋地理教材必须以向学生渗透海洋意识为己任,将现代海洋观作为选择和编制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人教版海洋地理教材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将下述现代海洋观贯穿其中。 海洋价值观。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是世界交通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海洋资源观。海洋是资源宝库,人类未来的资源寄希望于海洋。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周期内,海洋资源也几乎都是有限的;应当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加强海洋资源抚育与保护,这是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挥霍浪费,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并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采滥用海洋资源错误行为的道德责任。

怎样做好地理知识梳理

怎样做好地理知识梳理 科学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系统的各要素之问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掌握知识问的联系,进行地理知识合理的梳理,使学生建立系统结构,是学习知识的关键。 一、地理知识梳理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所学的重要内容在用时却又记不起来,那还有何必要去学它?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学生此时正在记笔记.他们一行一行地或一栏一栏地写字。但是大脑不是以那种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枝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的越容易、越迅速。因此,尽可能她画脑图,而不是做记录。用树状结构和图形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画脑图。近年来,阿德勒提出了教师可运用一种有效的策略,那就是概念地图法。概念地图即“脑中地图”,是在脑中建立印象,把和主题无关的事物忽略掉,把事物简化、提纯,抽出概念.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粗略的框架。概念地图的绘制过程是这样的:挑选出主要的概念或观点,在圆圈或椭圆内写下,在相关的概念之间画上连线,并在线上写出用以解释概念之间关系的动词。具体做法是根据你们的阅读材料(教材、资料、文献)、课堂学习、听课笔记、同学发言、上课期间写下的反思,还有已经做过的作业,把你对课程的学习和对此学科的理解用一幅概念地图画出来。 二、如何梳理地理知识 首先同学们要学会问你自己:我为什么学习这节课?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我想从中学到什么新的信息?通过浏览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结构间的关系,搞明白各结构中大致在讲述些什么内容,预测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脑海里要产生“概念是什么”;“知识点在哪里”;“重要知识点是什么”等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起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即掌握三个“为什么”。其次,抓难点、重点——理线(索)——组成网络。寻找新课的知识点,紧抓重点、剖析难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就是把内容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系统性很强的知识结构网络而便于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利用所概括的知识网络进行学习,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所以,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目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把知识点变成线、网,形成知识网络,有了一条清清楚楚的知识主线,把零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通过探讨、答疑,获取知识,对“知识群”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并达到融会贯通,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梳理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1)逻辑顺序——知识系统乃至各个知识单元的连接顺序应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概念——判断——推理。这一思维发展过程在编写地图时必须给予重视。(2)认识能力顺序——上述知识逻辑顺序也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才具有教育学上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学的高效率。(3)认知顺序——知识系统的层次关系,不论部分一整体—~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