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9)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9)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9)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习题答案1

第二章

1.请区分并比较“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

2.请你尝试列举一些非对称信息(包括不可验证性问题)的例子。

3.为什么赫什雷弗所讨论的“信息”并不象阿克洛夫所讨论的“不对称信息”那样影响深远?答:因为赫什雷弗对信息的讨论并不象阿克洛夫所讨论的不对称信息那样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有效结论带来根本性的冲击。并且,基于不对称信息假定,我们对市场机制的运作、对经济学的很多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章

1.假设有两类不同的投资项目,都需要总额为1万元的贷款,其可能的投资总收益以及相应的实现概率如下表所示。银行只能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当于贷款总额75%的担保额,并且银行虽然了解下表所提供的信息,但无法分辨两类不同的项目。问:

1)当贷款利率超过多少时低风险项目将会退出市场?

2)贷款需求曲线应是怎样的?

各种投资回报的概率

投资总收益高风险项目低风险项目

0 3/4 1/2

2.2 0 1/2

3.8 1/4 0

答:1)当低风险项目无利可图时将退出市场。

低风险项目的期望净收益=0.5*(2.2-1*(1+ r))+0.5*(-1*0.75)

1红色为新增习题,简答题的答案仅供参考,部分题答案略。虽然本课程为《信息经济学》,但一些简答题或问答题的回答并不应当局限于书本或课堂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以的。对于某些习题,读者不应被这里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所束缚。作者联系方式:陈钊,zhao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be15015479.html,。

当上式为零时有:r 1=0.45

因而,当利率大于0.45时,低风险项目退出市场。

2)同理,高风险项目的期望净收益=0.25*(3.8-1*(1+ r))+0.75*(-1*0.75)

当上式为零时有:r 2=0.55

因而,当利率大于0.55时,高风险项目退出市场。

因此,贷款需求函数为:?????>≤<≤=)

55.0(0)55.045.0(1

)45.0(2)(r r r r D 贷款需求曲线可以根据此函数以r 为横轴,D 为纵轴而绘出。

2.有些大企业倾向于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不是有工作经历的求职者。你能对此给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吗?

答:有工作经历者,可能是由于在原企业表现不佳无法获得满意的报酬而离开,甚至可能是被辞退的。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这一点。当然,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前期的工作经验对于大企业而言并不是很重要,如果需要招聘有经验员工的企业,情况就会不同。此外,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大企业更容易通过培训等方式向他们传输自己的企业文化。(你还可以给出更多的其他解释)

3.你能从外部性的角度来谈谈旧车市场上的逆选择吗?

答:好车退出市场会降低买方对市场二手车质量的预期,对于仍然留在市场上的二手车而言,好车的退出就造成一种负外部性,因为它们的售价将因此降低。

4.你能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吗? 答:很多企业不愿意聘用打算近期结婚生育的女性,而这样的打算是无法观察的。 因此即使并非所有女性抱此想法,她们也因此而受影响。

5.请你对本章阅读素材中反映的无公害蔬菜以及龙井茶叶面临的困境加以分析。

答:(1)无公害蔬菜:进菜场不能卖高价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进超市不能卖高价当然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材料中所反映的),但通常我们可以认为凭大超市的信誉,消费者可以相信这的确是绿色蔬菜。因此,进超市不能卖高价更主要的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支付意愿并不高。所以,在那些较高收入居民居住的地区,那里的超市如果卖绿色蔬菜的话,应当更能卖个好价钱。

(2)阅读材料中龙井茶叶的困境与以下因素有关:茶叶的质量信息在购买时严重不对称;在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自游客的一次性的购买占多数;潜在购买者是来自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而茶叶的品牌并非全国性的。

第四章

1.产品的质量有高低之分,假定消费者需要不断地购买该产品且只有在购买并使用之后才能鉴别产品的真实质量。广告需要花费昂贵的广告费,但广告并不会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么企业为什么要为产品做广告呢?其中的一种解释是广告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发送的机制,因为与高质量产品相比,低质量产品通过广告只能获得很少的好处。请问与我们本章所分析的不同类型的代理人发送信号的成本不同相比,这个例子有何特别?

答:此处代理人发送信号的成本是相同的,因为企业花费的广告费与产品质量无关。但是,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后能够鉴别产品的真实质量且需要不断购买该产品,因此做广告的潜在收益在不同产品质量的企业间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使得分离均衡可能存在。

2.在中国的保健品广告中充斥着大量的“低质量”产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前一题中广告的信号发送机制可能获得分离均衡的话,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使保健品市场并不普

遍地存在这样的分离均衡呢?

答:上题中消费者能够在购买后鉴别产品质量的假设在保健品的例子中不一定成立。

3.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信号发送”或“信息甄别”的例子。

4.“要想孩子上重点,先交几万赞助款”,“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这些社会俗语道出了“择校费”现象对老百姓的影响。请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择校费”现象发表看法。

答:就业市场的压力传递到教育领域就变成为了将来找到好工作必须先要考上好大学,而要考上好大学就要先读上好高中,要读上好高中就要先进好的初中……好学校的资源是垄断的,学生(家长)是竞争的,于是,将来对好工作的期望都被预支,变成了现在竞争进入好学校的门票,也就是所谓的“择校费”。即使从名义上取消这种“择校费”,高昂的门票费也会以贿赂、赞助费、好学校周边的高房价等形式体现出来。

5.请你分析本章阅读材料中川厨证书的例子,并想一想为什么有真才实学(饭店老板也知道这一点)的代师傅也被降了工资呢?

答:虽然饭店老板知道这一点,但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对川菜的需求减少导致饭店利润下降,这又导致对川菜厨师的需求下降。于是,川厨的价格也相应下跌。

6.在图4.5中,若S ’> 2,那么混同均衡能否成立?

答:此时两类劳动力都不接受教育,工资都为1。但此时企业关于不受教育的劳动力都是低能力的这一先验信念被证明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不能成为一个混同均衡。

第五章

1.考虑本章第二节中的情况,风险中性的股东雇用风险规避的经理,工资契约完全由股东确

定,经理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契约一旦确定就不能修改。努力的货币损失为ψ,经理的保留效用U0 = U(w0)。企业的收益如下表所示,其中,0< p L < p H <1,πH >πL。要求:

不同收益水平的概率分布

(1)写出经理付出努力是社会最优的条件;

(2)求解信息对称时的最优工资契约,该契约有何特点?

(3)说明在非对称信息情形下激励经理努力更为困难。

答:(1)(p H - p L)(πH -πL) >ψ

(2)*

w=*L w= w0 + ψ;实行固定工资,即股东对经理进行完全地保险。

H

(3)此时,需要借助激励相容约束使经理愿意努力。此时必有:w H > w L。根据图5.1可知,有:E[w] > w0 + ψ。与完全信息相比,激励的成本提高,因而激励更为困难了。

2.假设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为e

=,其中e为不可观察的努力水平,可取值0或7,代

U-

w

理人的保留效用为4。风险中性的委托人需要为雇用代理人而相互竞争。企业的收益如下表所示。问:

不同收益水平的概率分布

(1) 给出为使代理人付出高努力的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和零利润条件;

(2) 当只能实行固定工资时,代理人效用将是多少?

(3) 在对称信息下,代理人的效用是多少?

(4) 在非对称信息下,代理人的效用是多少?

答:(1)设高低两种收益下的工资分别为w H 和w L ,则:

激励相容约束:0.8(H w -7)+0.2(L w -7)≥0.1H w +0.9L w

参与约束:0.8(H w -7)+0.2(L w -7) ≥4

零利润条件:0.8w H + 0.2w L = 800

(2)固定工资下代理人不努力,e =0。委托人期望收益=100,因此代理人工资为100,效用为10。

(3)对称信息下,委托人提供完全保险,即固定工资。若代理人努力,则委托人期望收益=800,因此代理人工资为800,效用为202-7。若代理人不努力,则委托人期望收益=100,因此代理人工资为100,效用为10。因为202-7>10,所以,最终在对称信息下代理人将努力,效用为202-7。

(4)由激励相容约束为紧并同时利用委托人零利润条件可以解得高收益与低收益情况下代理人的工资分别是900和400。此时,代理人效用为21(高于不努力时的10)。

3.本章第1节中提到了家庭资助计划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那么政府为什么把资助直接交给母亲而不是父亲?这与我们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有何关系呢?

答:在此问题中,父母的行为都是不可观察的,所不同的是,与父亲相比,母亲的目标与政府(委托人)的目标更为一致,所以政府把资助直接给母亲。这再一次体现我们所说的,如果代理人的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一致,那么即使代理人行动不可观察,道德风险问题也是不重要的。(当然,在这个例子中,资助交给母亲的话,道德风险的影响较小,而不是没有。)

4.请你从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一下本章阅读材料中反映的地方政府种种违法违规事件背后的原因。

答: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地方政府的行为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是不可观察的,或者说监督的成本太高。只要中央政府不能通过监督完全知道代理人的行动,那么即使监督存在,代理人也可能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

第六章

1.在如图6.1所示的博弈规则下,如果让委托人先向法庭报告,那么他会在代理人明明努力的情况下报告“不努力”吗?为什么?

答:会。因为此时如果代理人报告努力,法庭将对双方实施惩罚。代理人获得支付零,效用为U(-ψ)。如果代理人报告努力,则获得工资w0,效用为U(w0-ψ)。因此,代理人会在委托人报告“不努力”后也报告“不努力”。这样,委托人可以获得E[π]-w0,大于双方都报告“努力”时委托人的净所得(E[π]-w0-ψ)。

2.请你结合本章内容思考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的实施。

3.本章阅读材料中,曾子最终兑现了承诺。我们知道,在这个例子中,小孩子是没有谈判控制权的,并且事先也缺乏有效的契约,这似乎与本章第2节的分析十分接近。那么,为什么这里曾子会最终兑现诺言而不是如第2节分析的那样“敲竹杠”耍赖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一般性的结论?

答: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第一,如果不兑现承诺,下次要想哄小孩就很可能没有效果了。第二,父亲考虑到了孩子的感受,他不想欺骗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会产生不良后果。由此可见,第一,“敲竹杠”的不良影响在动态中可能会减轻;第二,如果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一致,

那么信息不对称就不那么重要了。

4.请你结合“宝马彩票案”与本章内容谈谈法制的作用。

第七章

1.在本章相应的假设条件下,请你证明,在完全信息时如果低能力者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大于零,那么高能力者给企业创造的利润也一定大于零。 证明:0)()()(*

*****>=->-≥-=L L L L L H H H q q R q q R q q R πθθθπ 2.本章中曾经提到:有时同样的曲奇饼干也会有简装与精装之分,前者用纸盒装,每盒的净重较大,后者用精美的铁罐包装,每盒的净重也较轻。请你试着对这种现象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给出解释。

3. 在本章再次讨论的教育市场的信息甄别问题中,如果委托人是垄断的,结果将会怎样? 答:不妨先考虑完全信息的情况,此时两类代理人都只能获得保留效用(零工资)。如果个人类型是私人信息,那么企业来者不拒,也是只给零工资。结果类似于教育程度为零的混同均衡,只不过这里是零工资而非平均工资,因为没有了企业间的相互竞争。

4.在上一问题中,如果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限制,且该最低工资在1和2之间(比如说1.5),那么结果又将如何呢?

答:企业将支付最低工资(1.5),并且要求员工都接受0.5(1.5-3!)单位的受教育程度。

5.教育的“信息甄别”例子中,扭曲是怎样的?

答:扭曲表现为高能力者接受了毫无用处的教育。

6**.在教育的“信息甄别”例子中,租金节省与配置效率损失的权衡存在吗?存在“信息租”

吗?

答:存在这样的权衡。这里配置效率的损失表现为接受教育,而教育的成本是由代理人承担的,只要承担教育成本后代理人的效用仍大于保留效用(此例中这一点成立),代理人实际上也愿意承担受教育的全部成本。因此,委托人在租金节省与配置效率损失的权衡中会通过扭曲(让高能力者受教育)而省去全部的信息租。因而不存在信息租。

7*.有关分成契约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契约下土地的亩产量与租赁制下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一观察与本章对农业生产契约的解释相一致吗?为什么?

答:一致。因为不同能力的地主与农民相互匹配,最终两者总的经营能力可能是十分接近的。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参加一级价格密封拍卖的竞标者共有N 人,那么代理人的最优报价是怎样的?

答:仍然猜测各自的报价都是估价的固定比例,即:

b i = k i v i i =1,2,…,N 0

则,第i 个竞标者的期望所得为:

E[U i ] = ∏≠--i

j j j

N i i i k b b v ,1)(。 由0][=i i db U dE 得,i i v N

N b 1-=。由此可见,在此竞标规则下,当竞标人数增加时,每个人的最优报价就会更为接近自己的真实估价。

9*.仍然假定在某密封拍卖中只有两个竞标者,他们对竞标物的估价相互独立且服从由0到1的平均分布。假定拍卖人规定报价最高者获得竞标物且支付的价格是其报价的某个固定比例(k )。请写出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并利用显示原理求解对委托人而言最优的k 值。[提示:求解时先假定对方说真话]

答:对于代理人1,参与约束为:0)(111≥-v kv v

激励相容约束:代理人的最优化问题为:111)(max 1

b kb v b -, 由一阶条件可得:k

v b 211=

。则说真话要求:k =0.5 10.在本章进一步讨论中,7.2.2的情况如果出现混同均衡,即q L =q H ,那么最优的产量应该是多少?根据这一结果请你分析什么时候更容易出现这种混同均衡。

答:最优产量q 应由θ=)('

q R 决定。由此可见,此情况在两类代理人类型接近,且高效率类型比例较低时更容易出现。

第八章

1.在足球队的训练赛上,替补队员往往踢得特别卖力,一旦获得正式比赛的上场机会,他们也很可能出乎教练的预料而进球。请你结合本章内容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2.对于将科研突出的教师安排到行政岗位上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本章内容发表评论。

3.假定其它情况不变,以下哪些情形会使计件工资的优势减弱:

A. 产品质量容易检验

B. 生产的技术更新频繁

C. 产品的生产由多人共同完成

D. 产量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员工风险规避程度高 答:B C D

第九章:

1.请你思考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政府提供产品更有效率或效率较低的例子。

2.请你思考激进的或渐进的制度变迁的例子。

3.在实行激进改革模式的俄罗斯,改革伴随着政权的更迭。激进改革与政权更迭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吗?理由何在?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计量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1

计量经济学题库 1、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事实为依据,以数学统计为方法、以计算机技 术为手段,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数量规律及其应用,并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5、(填空)样本观测值与回归理论值之间的偏差,称为____残差项_______,我们用残差估计线性回归模型中的_______ 随机误差项____。 3、1620(填空)(1)存在近似多重共线性时,回归系数的标准差趋于__0___, T趋于____无穷___。 (2)方差膨胀因子(VIF)越大,OLS估计值的____方差标准差_________将越大。 (3)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时,OLS估计值是______非有效____,它们的方差是______增大_______。 (4) (5)一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回归分析、_______相关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分析__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回归分析。 a)高斯—马尔可夫定理是指在总体参数的各种线性无偏估计中,最小二乘估计具有_______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 估计量____________的特性。 b)检验样本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简单系所分析__________和逐步分析检验法。处理。 c)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_______序列相关性___________、多重共线性检验、__________异方差性 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详解

计量经济学题库 计算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 1 X:年均汇率(日元/美元) Y:汽车出口数量(万辆) 问题:(1)画出X 与Y 关系的散点图。 (2)计算X 与Y 的相关系数。其中X 129.3=,Y 554.2=,2X X 4432.1∑(-)=,2Y Y 68113.6∑ (-)=,()()X X Y Y ∑--=16195.4 (3)采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和出的模型为 ?81.72 3.65Y X =+ t 值 1.2427 7.2797 R 2=0.8688 F=52.99 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18.7) n=19 R 2=0.81 其中,C :消费(元) Y :收入(元) 已知0.025(19) 2.0930t =,0.05(19) 1.729t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问:(1)利用t 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4.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Y Y 68113.6∑(-)=, 求判定系数和相关系数。 5.有如下表数据

计量经济学试题与答案修改汇总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数量关系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经济理论____、______统计学____、___数学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理论______关系,用______确定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____定量_____关系,用_____随机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数学方法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第一章绪论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理论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应用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单方程模型______和___联立方程模型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取值范围。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解释变量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外生经济_变量、_外生条件_变量、_外生政策_变量和_滞后被解释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经济行为理论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时间序列_数据、_截面_数据和_虚变量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完整性_、_可比性_、_准确性_、_一致性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对模型进行识别_、_估计方法的选择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经济意义检验、_统计检验、_计量经济学检验和_预测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异方差_检验、_序列相关_检验、解释变量的_多重共线性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结构分析_、_经济预测_、_政策评价_、_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弹性分析_、_乘数分析_和_比较静力分析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B)学科。 A.数学 B.经济 C.统计 D.测量 2.狭义计量经济模型是指(C)。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型 C.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D.模糊数学模型 3.计量经济模型分为单方程模型和(C)。 A.随机方程模型 B.行为方程模型 C.联立方程模型 D.非随机方程模型 4.经济计量分析的工作程序(B)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 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B)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考点1:倾斜角与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角 例1例1. 若θ为三角形中最大内角,则直线0tan :=++m y x l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 ??32,22,0πππ B.??? ?????? ??32223ππππ,, C.??? ?????? ??πππ,,330 D.?? ? ?????? ??πππ,,3220 2 若直线:l y kx =2360x y +-=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3ππ?????? B .,62ππ?? ??? C .,32ππ?? ??? D .,62ππ??????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2、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333(,)(,)(,)A a a B b b C c c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0a b c ++=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1 B.4 C.1或3 D.1或4 3.已知直线l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 .1b a -= C .23a b -= D .23a b -= 5.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 7.若A (1,2),B (-2,3),C (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8.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9、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2:求直线的方程 例3.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过点P (2,-1),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3、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该直线方程为________. 4、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2,-3)是直线a 1x +b 1y +1=0与直线a 2x +b 2y +1=0的交点,则经过两个不同点P 1(a 1,b 1)和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 )A .2x -3y +1=0 B .3x -2y +1=0 C .2x -3y -1=0 D .3x -2y -1=0 6、.过点P (0,1)且和A (3,3),B (5,-1)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2x +y -1=0 C .y =1或2x +y -1=0 D .2x +y -1=0或2x +y +1=0 7.如图,过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为交x 、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1)当⊿AOB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计量经济学题库

计量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 12.()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前定变量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不确定性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令狐采学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调。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阐发与相关阐发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阐发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16.罕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

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10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t t t u x b b y +=)/(10④t b t t u x b y +-+=)1(11 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21.检验异方差性的办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办法有哪些?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天职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来源根基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办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办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规模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35.什么是多重共线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计量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 () n=30 R 2 =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如系下表。 某国的货币供给量X 与国民收入Y 的历史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 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C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F-statistic Sum squared resid Prob(F-statistic) 问:(1)写出回归模型的方程形式,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 (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15,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 14.假定有如下的回归结果 t t X Y 4795.06911.2?-= 其中,Y 表示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天每人消费的杯数),X 表示咖啡的零售价格(单位:美元/杯),t 表示时间。问: (1)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回归还是横截面回归做出回归线。 (2)如何解释截距的意义它有经济含义吗如何解释斜率(3)能否救出真实的总体回归函数 (4)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 Y X ?弹性=斜率,依据上述回归结果,你能救出对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吗如果不能,计算此弹性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 15.下面数据是依据10组X 和Y 的观察值得到的: 1110=∑i Y ,1680 =∑i X ,204200=∑i i Y X ,315400 2=∑ i X ,133300 2 =∑i Y 假定满足所有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求0β,1β的估计值; 1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DW= 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估计量的标准误。 (1)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2)系数的符号符合你的预期吗为什么 17.某计量经济学家曾用1921~1941年与1945~1950年(1942~1944年战争期间略去)美国国内消费C和工资收入W、非工资-非农业收入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与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前定变量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不确定性

计量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本套试卷共 3 页,此页是第 1 页。

注意: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本套试卷共 3 页,此页是第 2 页。

注意: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本套试卷共 3 页,此页是第 3 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A 套) 一、1、╳;2、╳;3、√;4、╳;5、√; 6、√; 7、√; 8、╳; 9、╳;10、╳; 二、1、B ;2、B ;3、C ;4、D ;5、B ;6、D ;7、A ;8、C ;9、A ;10、C ; 三、1、(1)随机误差项期望值或均值为零; (2)对应每个解释变量的所有观测值,随机误差项有相同的方差; (3)随机误差项彼此之间不相关; (4)解释变量是确定性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5)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精确(完全的)线性关系; (6)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每条1分 2、计量经济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非重要解释变量的省略(或回归模型中省略了部分解释变量); (2)人的随机行为; (3)模型设定不够完善; (4)经济变量之间的合并误差; (5)测量误差 每条1分 3、(1)异方差性指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随样本点的不同而变化的现象; 1分 (2)后果: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仍然满足线性性和无偏性,但不再具有有效性。此时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失效、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失效、模型预测失效。 4分 (3)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 1分 4、(1)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2分 (2)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2分 (3)因此,必须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这一检验是由对变量的 t 检验完成的。1分 5、(1)n=29; 1分 (2)由R 2= RSS/TSS=>TSS=RSS/R 2=2000 1分 (3) ESS=TSS-RSS=200 1分 (4) RSS 的自由度为3,ESS 的自由度为25 2分(各1分) (5)1800375200 (1) 25 RSS k F ESS n k = = =--; 3分 四、1、样本回归方程为: 695.14330.087774Save Income =-+ 5分 自变量Income 前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其储蓄会相应增加0.08774元(即个人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08774) 5分 2、R2=0.9173,表明在储蓄的变动中,91.73%可由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得到解释。4分 3、在计量经济分析中,t 检验主要用于判断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通常用t 统计量检验真实总体参数是否显著异于零。 2分 检验步骤: ①提出假设:原假设H 0: β1=0, 备择假设H 1:β1≠0 1分 ②构造统计量:1 1? ?~(1)t t n k S ββ= -- 1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计量经济学题库及答案71408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 A .统计学 B .数学 C .经济学 D .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 A .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 B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 .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 )一词构造出来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 A .控制变量 B .解释变量 C .被解释变量 D .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 A .时期数据 B .混合数据 C .时间序列数据 D .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 .内生变量 B .外生变量 C .滞后变量 D .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 .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 .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A .控制变量 B .政策变量 C .内生变量 D .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 .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 .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 .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A .虚拟变量 B .控制变量 C .政策变量 D .滞后变量 12.()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 .外生变量 B .内生变量 C .前定变量 D .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 .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 .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 .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D .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B .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