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数值模拟

合集下载

椭圆形覆冰导线的液滴碰撞特性

椭圆形覆冰导线的液滴碰撞特性

椭圆形覆冰导线的液滴碰撞特性朱永灿;郑心心;黄新波;曹雯;田毅;高华【摘要】过冷却液滴碰撞系数是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生长机理研究的基础内容,该系数受覆冰导线截面形状、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为此以圆形、椭圆形覆冰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结冰对象尺寸、风攻角、液滴中值体积直径对液滴碰撞系数的影响;随后,在大量液滴碰撞系数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拟合出碰撞系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在给定输入参数时可快速预测出液滴的碰撞系数;最后,搭建液滴碰撞系数实验平台.实验在0~3℃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通过高性能吸水纸吸附碰撞液滴,验证了数值模拟及BP神经网络预测过冷却液滴碰撞系数的有效性.【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8(031)008【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碰撞系数;计算流体力学;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作者】朱永灿;郑心心;黄新波;曹雯;田毅;高华【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52.5冻雨、冻雾、湿雪引起的覆冰积聚会改变输电线路荷重和绝缘特性,引发断线、倒塔、绝缘闪络等安全事故,对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1-4]。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的冰灾事故共造成7 000余条10 kV以上输电线路及800余座35 kV以上变电站被迫停运,14万基输电杆塔不同程度受损[3-6]。

为此,国内外学者基于气象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开展了大量模型及实验研究,在覆冰生长模型、预测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冰风洞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冰风洞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4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11年 科研热词 飞机结冰 覆冰 结冰风洞 结冰模拟 湿增长 水滴收集率 欧拉法 架空导线 机翼结冰 数值模拟 拉格朗日法 干增长 层流翼型 对流换热系数 冰风洞 三维水滴撞击特性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2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飞机结冰 结冰风洞 数值计算 传质 传热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冰风洞 飞机结冰 防冰系统 防冰 计算流体力学 结冰风洞 疏水涂层 测量 水滴运动 水滴直径 气象条件模拟 参数测量 传热传质 mie散射理论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积冰相似准则 积冰 数值模拟 冰风洞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飞机结冰 结冰风洞 过冷水滴 覆冰导线 结冰风洞试验 结冰试验相似准则 结冰试验 特高压 液态水含量 拉格朗日法 总收集系数 八分裂导线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结冰风洞 飞机结冰 水滴直径 冰风洞 飞机防冰 风洞实验 风洞 进口导叶 过冷水滴 过冷大水滴(sld) 试验 覆冰 融化特性 融冰 航空发动机 结冰试验 结冰相似准则 电热除冰 电加热 热气防冰 水滴撞击特性 撞击极限 换热 拉格朗日法 导线 实验研究 周期性加热 冰防护区 冰脊 传热特性 临界电流

旋转风力机的水滴撞击特性与雾凇模拟

旋转风力机的水滴撞击特性与雾凇模拟

旋转风力机的水滴撞击特性与雾凇模拟舒立春;梁健;胡琴;蒋兴良;吴晓东【摘要】寒冷地区的风力机叶片覆冰造成机组停机、安全事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针对三维风力机运行中遇到的过冷却水滴撞击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数值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和运行工况下的水滴撞击特性,并在人工气候室内对小型水平轴风力机进行了覆冰试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水滴碰撞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片前缘,沿叶展方向碰撞系数以及碰撞极限均增大;碰撞系数和碰撞区域随着水滴中值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风机转速下降或风速上升都会造成水滴的撞击区域整体向压力面移动.数值计算模拟的雾凇冰形与人工覆冰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Iced wind turbine often suffers from shutdown and security issues, which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industry. A numerical study of droplet impingement on 3-D rotating blade was carried out by Lagrange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droplet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was studied and verified in the artificial icing test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ision region mainly accumulates at the leading edge and the tip of the blade, and the collision area also increases at the tip. Collis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and collision area expa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media volume diameter. Lower rotating speed or higher wind speed will cause the collision region moving to pressure side of the blad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icing test under rime ice condition.【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8页(P800-807)【关键词】风力机覆冰;三维数值模拟;水滴撞击特性;拉格朗日法;覆冰试验【作者】舒立春;梁健;胡琴;蒋兴良;吴晓东【作者单位】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400044;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4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恶化以及传统能源的短缺,风电正在全球能源战略调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SPH方法对金属表面微射流的数值模拟

SPH方法对金属表面微射流的数值模拟

文章编号:100025773(2004)022*******SPH 方法对金属表面微射流的数值模拟①王 裴,秦承森,张树道,刘 超(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 100088) 摘要: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 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方法是一种无网格的拉氏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格式简单、易于计算大变形问题等优势。

用二维SPH 程序模拟了冲击加载下金属铝表面的沟槽状缺陷产生微射流的过程,得到了喷射物的总质量、最大速度和质量2速度曲线。

还计算了相同深度、不同夹角的沟槽微射流,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喷射物总质量和最大速度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SPH 方法对于估算金属表面的微射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手段。

关键词:微射流;SPH ;沟槽缺陷;喷射量;质量2速度曲线 中图分类号:O347.5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 当冲击波从材料自由表面反射时,会有部分物质微粒以高于自由面运动速度向外喷射,这一现象称为微喷射。

微喷射现象是Walsh 等人[1]于1953年发现。

对铝和铅等材料的微喷射实验[2~4]表明:在冲击波作用下,材料表面几何缺陷形成的微射流、表面熔化或局部熔化、表面掺杂等因素都可能使材料表面发生微喷射现象。

微喷射理论研究工作的相关文献较少,主要是针对沟槽微射流的研究。

韩长生[5]给出了单沟槽微射流喷射量的半经验解析公式。

陈军等[6]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沟槽微射流模型,研究了沟槽型缺陷微喷射的机理,给出微喷射体粒子数目和速度与沟槽夹角的定性规律,但没有给出喷射量。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 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方法是一种无网格的拉氏计算方法,计算空间导数时不需要使用网格,适于计算大变形问题。

并且SPH 的计算公式简单,易于编程。

SPH 方法是Lucy [7]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作为求解流体动力学问题的一种M onte 2Carlo 的方法;1982年M on 2aghan [8,9]等人提出了适用于SPH 方法的插值核理论,并引入人工粘性项,从而能模拟流场中的激波强间断现象;1990年,L.D.Libersky [10]等将材料强度效应引入SPH 方法,从而使SPH 方法可以解决弹塑性流体力学问题。

220kV架空分裂导线的应力动态分析

220kV架空分裂导线的应力动态分析

第28卷第3期2009年7月电工电能新技术Advanced T echnology of E 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V ol.28,N o.3July 2009收稿日期:20082122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 B724507)作者简介:雷 鸣(19842),男,安徽籍,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输变电外绝缘特性;刘 刚(19692),男,黑龙江籍,副教授,博士,主攻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过电压及其防护等。

220kV 架空分裂导线的应力动态分析雷 鸣1,刘 刚1,杨 挺2(11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估过电流对水平排列导线伸长、导线间距的影响,研究了导线间距与电磁力相互作用的机理。

通过建立输电线路为抛物线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导线电磁力、导线长度、导线拉应力,并分析计算拉应力、电流等因素对分裂子导线导线伸长、间距的影响。

继而利用数值计算软件求出不同状态下子导线最小间距,并分析不同电流对导线间最小距离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建立过电流下导线伸长动态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各种因素对导线伸长和最小间距存在影响,伸长与电磁力相互促进;动态模型显示导线伸长过程中各种参数变化,与导线粘连临界状态参数进行比较以判定导线粘连,并提出相应预防粘连的措施。

关键词:过电流;导线粘连;最小间距;动态模型;临界状态;参数变化中图分类号:T 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076(2009)0320050204引言双分裂导线相碰或十分靠近是出现粘连的先决条件,采用加装间隔棒的方法,虽然施工较为简单,但一般需停电作业,且不太适用于处理连续多档的粘连,尤其导线对地距离较大时,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安全系数也比较低[1]。

目前处理分裂导线电磁力基于导线平行的状态[2],没有很好处理导线在受外力如电磁力、拉应力等情况下导线处于曲线状态的电磁力的求解,其中使用平行状态计算电磁力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并且导线间使用间隔棒和电流随电压出现波动也会使导线受力发生较大变化[3],以及导线在电磁力发生改变时导线长度的变化。

下击暴流风雨场的数值模拟

下击暴流风雨场的数值模拟

6g坊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第46卷第11期2020年11月Vol.46,No.llNovember,2020下击暴流风雨场的数值模拟丁梦阳,吉柏锋(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下击暴流是在雷暴天气下强下沉气流迅速下降冲击地面后产生的一种短时强风,并且在发生时通常会伴有强降雨过程。

由于下击暴流在下沉阶段和水平扩散阶段风速较大,雨滴在风的驱动力下会产生的风驱雨现象。

本文利用离散相模型对下击暴流的风雨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下击暴流风雨场中不同直径雨滴的运动轨迹。

研究表明雨滴的直径越大,雨滴沿径向扩散的距离就越小。

关键词:下击暴流;离散相模型;风驱雨中图分类号:TU3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011(2020)11-0224-02DOI:10.3969/j.issn.1672-4011.2020.11.117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ownburst wind and rain fieldDING Mengyang,JI Baife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Downburst is a kind of short-term strong wind that is produced by a strong downdraft rapidly falling and hitting the ground in thunderstorm weather,and it i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a strong rainfall process when it occurs.Due to the large wind speed of the downburst in the sinking stage and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stage,the wind-driven rain phenomenon will occur when raindrops are driven by the wind.In this paper, the discrete phase model i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wind and rain field of the downburst,and the trajectories of raindrop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in the downburst wind and rain field are ob­tain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arger the diameter of the raindrops, the smaller the distance the raindrops sprea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Key words:downburst;discrete phase model;wind-driven rain;o前言1978年,Fujita⑴将下击暴流定义为在雷暴天气下强下沉气流迅速下降冲击地面后产生的一种短时强风。

导线表面电位分析

导线表面电位分析
表 1 特高压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的计算
计算方法 A 中相(kV/cm) AM 16.45 BM 16.45 A 12.39 边相(kV/cm) AM 14.78 BM 14.78
R Q j
=0
(14)
马克特-门格 尔法 逐步镜像法 模拟电荷法
13.78
4) 由公式(14)可以形成 s n m n0 个以 Qj 作 为未知数的联立一次方程式,即
... a1(snmn ) Q a11 1 ... ... ... a(snmn )1 ... a(snmn )(snmn ) Qsnmn
0 0 0 0
13.72 13.74 13.70
16.62 16.54 16.59
2
δ = ij
ri
2
D ij
( 8)
式中, ri ——第 i 根导线的半径;
D ij ——第 i 根导线至第 j 个电荷的距离。
3) 导线表面电压的校核:导线内镜像电荷的大 小、 符号和位置确定后, 为了检验它们正确与否、 能否用于实际计算以及计算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内,首先在每根导线表面选择若干点,计算出它
Q = P U
-1
( 7)
式中:Q——每根导线单位长度的电荷(待求) ; P——导线自由电位系数和互电位系数; U——导线电位(已知) 。 2) 所求得的每根导线上的电荷都可以用一系列 的镜像电荷来表示。导线内的镜像电荷按下列方 法求取:求某一导线内的镜像电荷时,可假设除 该导线外所有导线的电荷都集中在各自的中心; 每一电荷在该导线内镜像电荷的大小等于原电 荷,但符号相反,位于该导线中心至每一电荷的 连线上,距该导线中心距离为:
荷的近似解 。其具体计算步骤及其数学模型如 下: 1) 设分裂导线中每根子导线的模拟电荷数为 s, 并令其均匀分布在直径为 req(小于子导线直径) 的圆周上,在每根子导线的表面选出 t=k s 个轮 廓点,这样导线表面任一轮廓点 i 的电位可由下 式表示:

幂律型流体撞击射流破碎特性直接数值模拟

幂律型流体撞击射流破碎特性直接数值模拟

幂律型流体撞击射流破碎特性直接数值模拟
郑浩铭;孙俊柠;朱呈祥;尤延铖
【期刊名称】《推进技术》
【年(卷),期】2020(41)8
【摘要】凝胶推进剂的双股射流撞击雾化广泛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中,其破碎特征及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燃烧效率。

为探究雾化特性的发展规律,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对射流速度为100m/s的剪切稀化非牛顿液体正交撞击产生的雾化特征、液体表面积、表面波、涡特性以及非牛顿特性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射流下形成的雾化流场迅速扩张形成液膜,液膜两侧边缘破碎成大量的液丝与液滴,核心部分产生撞击波后在气体力的作用下逐步发展为带有凸起和褶皱的不稳定表面波,其撞击波波长最大可达2.46倍射流直径。

液体表面积不断增长,但无量纲表面积总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气体中的涡量分布则分为有序附着区和无序爆炸区两类,并且涡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气相区域。

此外,射流撞击时产生强剪切使该液体内部的粘性系数下降,最低仅为初始粘性系数的0.3倍。

【总页数】8页(P1895-1902)
【作者】郑浩铭;孙俊柠;朱呈祥;尤延铖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1.2
【相关文献】
1.气-幂律两相流体流经截面突缩管的数值模拟
2.幂律型流体射流破碎建模和实验问题探讨
3.不同环境压力下幂律流体撞击射流破碎特性
4.幂律型非牛顿流体液膜破碎的实验研究(英文)
5.幂律型凝胶推进剂射流撞击雾化SPH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u ( i) ρ = x x i j u ( ε i) ρ = x x i j
μ + μ+σ ) [( x]




Gk +Gb -ρ ε -YM ε μ + μ+σ ) [( x]
t ε
( ) 4

ε ε G CG C -C 1 k + 3 b) 2 ρk k(
பைடு நூலகம்
u u u 2 i i j ) k +μ u ′ u ′ 3 + - - δ t i t i j= j ( ρ μ x x x 3ρ i i j

) (

1 研究方法和原理
目前 , 研究水 滴 运 动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拉 格 朗 日 法和欧拉法两种 , 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法对所建立 的二维导线截面 模 型 进 行 研 究 , 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对单个水滴的 受 力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 以单个水滴 运动过程为基础 , 综合考虑所有水滴的运动 , 从而 得到整个水滴的运动情况 。 先应用流体力学基本 原理计算导线外 空 气 气 流 场 , 再使用拉格朗日法 建立水滴运动方程求解水滴运动轨迹 。 1. 1 空气气流场计算 假设空气气流场为均匀流场 。 采用低速粘流
第 3 0卷 第1 0期 2 0 1 2年1 0月 ( )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7 0 9 2 0 1 2 1 0 0 1 5 0 0 3 - - -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P o w e r
近年来多次发 我国输电线 路 覆 冰 灾 害 严 重 , 1~3] , 生大范围内 大 规 模 输 电 线 路 覆 冰 事 故 [ 直接 危害电 网 安 全 , 造 成 了 巨 大 损 失。 我 国 2 2 0k V 高压和 3 3 0k V 超高 压 输 电 线 路 广 泛 采 用 双 分 裂 为揭示输电 线 路 导 线 覆 冰 形 成 的 原 因 和 覆 导线 , 研究双分 裂 导 线 表 面 水 滴 撞 击 特 性 及 覆 冰机理 , 冰问题有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近 年 来 , 国内研究 水滴直径 等 气 象 参 数 对 水 滴 撞 击 特 性 的 了风速 、 影响 , 但都集中于 飞 机 机 翼 表 面 和 绝 缘 子 表 面 水
4~6] , 滴撞击特性 等 领 域 [ 综合考虑各参数对双分
体不可压缩雷诺平均 N- 包括连续性方 程 S 方程 ,
7] : 和动量方程 [
u ( i) ρ =0 x i u u u u ( i i j j) p ρ + =- + μ x x x x x i i j j j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2 0 1 2 0 2 1 9 2 0 1 2 0 3 2 7 - - - -
式中 , k 为 湍 流 动 能; σ t 为 湍 流 速 度; i j为应变率 μ 张量 。 ) 采用湍流模型理论对方程 ( 进行封闭 , 求解 3 空气 气 流 场 。 湍 流 模 型 采 用 标 准 κ 包括 - ε方 程, 湍流动能方程与耗散率方程 :
V o l . 3 0N o . 1 0 O c t . 2 0 1 2
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数值模拟
吕玉祥1, 严瑞东1, 聂 蓉1, 杨北革2, 薛 辉2
( ) 1.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4; 2.山西省电力公司 大同供电分公司 ,山西 大同 0 3 7 0 0 8 摘要 :为研究双分裂导线的覆冰问题 , 基于覆冰机理采用拉格朗日法对双分裂导线表面的水滴 撞 击 特 性 进 行 数值模拟 , 分析了风速 、 水滴直径 、 子导线截面直径 、 分裂间距等参数对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 计算结果表明 , 风速对小直径水滴的撞击系数 影 响 显 著 , 当水滴直径小于4 同等 5μ m 时 撞 击 系 数 增 长 较 快, 条件下选择较大直径型号的双分裂 导 线 防 冰 性 能 优 越 ; 分裂间距对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系数的影响不 显著 。 关键词 :防冰 ;分裂导线 ;撞击特性 ;数值模拟 ;拉格朗日法 中图分类号 : TM 7 5 1 文献标志码 :A

( ) 5
式中 , Gk 为层流速度梯度产生的湍流动能 ; Gb 为
, : 作者简介 :吕玉祥 ( 男, 教授 , 研究方向为输电线路覆冰 、 电力电子设备 , 1 9 6 4 E-m a i l l x 8 2 3@1 2 6. c o m -) y
第3 0 卷第 1 0期
吕玉祥等 : 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数值模拟
裂导线 表 面 水 滴 撞 击 特 性 影 响 的 研 究 很 少 。 鉴 本文对双分裂 导 线 表 面 的 水 滴 撞 击 特 性 进 行 此, 了数值模拟 , 计算出水滴撞击系数 , 并系统分析了 风速 、 水 滴 直 径、 子 导线截面直 径、 分裂间距等参 数对双分裂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
·1 5 1·
浮力产生 的 湍 流 动 能 ; YM 为 过 渡 扩 散 产 生 的 波 动; C C C σ σ ε 为湍流耗散率 。 k、 1、 2、 3 均为常量 ; ε、 1. 2 水滴运动轨迹计算 ( ) 假设 。 ① 气 流 的 温 度 、 密 度、 粘度等各项 1 物理参数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改变。 ② 水滴的存在 不影响空气气流场。③水滴初始速度与空气气流速 均匀分布在空气气流场中。 度相同。④水滴为球形, 液 ⑤ 整个过程中水 滴 的 形 状 与 尺 寸 不 发 生 改 变 , 水滴之间不发生相互碰撞 。 态水滴不发生相变 , ( ) 分析 水 滴 受 力 情 况 。 作 用 于 水 滴 上 的 力 2 可表示为 : ( ) F = N +G +f + M 6 、 、 、 、 式中 , 分别为水滴受到 的 曳 力 水 滴 自 N Gf M 空气浮力 、 其他作用力 。 身重力 、 经分析求解只 考 虑 水 滴 曳 力 的 影 响 , 依据牛 顿第二定律建立单位质量水滴微分方程为 : 8 CDR e F d v 1 ( ) v-u) 7 = = μ 2 ( m d t 2 4 d d ρ b R e 2 4 3 b 2 ( ) 其中 CD = 1+b R e 8 + 1 ) R e( μ / ( ) R e= ( d v-u ) 9 ρ μ 式中 , m 为水 滴 质 量 ; v 为 水 滴 速 度; u 为空气速 度; d 为 水 滴 直 径; CD 为 曳 力 系 d 为 水 滴 密 度; ρ 数; R e为 水 滴 雷 诺 数; b b b 1、 2、 3 为与实际水滴表 面积相关的系数 。 对水滴受力的式 ( 进行积分即可求得水滴 7) 运动轨迹 。 1. 3 水滴撞击系数 子导线表面水滴撞击系数e 定义为 : 同导线相 切的两条水滴轨迹在无限远来流处的距离 H 与导 / 线直径 D 之比 , 即e 其中 H 通过水滴运动 =H D, 。 轨迹得 到 分 裂 导 线 表 面 水 滴 撞 击 系 数 E 定 义 。 为: 全体子导线水滴撞击系数的平均值 , 即 E= e 1. 4 参数设置和求解 对所建立的二维导线截面模型采用非结构化 网格划分网格 , 网格生成相对简单 , 便于控制网格 的疏密 。 出入口 边 界 条 件 选 用 出 流 和 速 度 进 口 。 导线边界选 用 固 壁 , 并 选 择 无 滑 移 条 件。采 用 标 准壁面函数解决壁面附近流场变量梯度较大的问 题 。 求解器选用压力基隐式 。 控制方程对流离散 格式选用二阶迎风格式 , 以提高求解精度 。
( ) 1 - )]
[(
( ) u ′ u ′ 2 i j) ( ρ x j , 式中 , 分别为二维 x u i 2) j=1, i、 j( ρ 为空气密度 ;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分量 、 速度分量 ; p为 流体压力 ; - u ′ u ′ i j 项为雷 μ 为空气动力粘度系数 ; ρ 诺压力 。 使用 B 将雷诺压力与平均速 o u s s i n e s q 假设 , 度梯度联系起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