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合集下载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是指静脉注射中,任意时间停止输注后血浆浓 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这一概念特别适合 研究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28
3、吗啡的消除半衰期为2~3h,主要是在肝脏中分 解,60~70%与葡萄醛酸 结合,5~10%脱甲基后 形成去甲基吗啡,均由尿中排出,另有10~15% 以原形经肾脏排出,还有部分经胆道排出 (7~10%)。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29
(三)临床应用
1、 吗啡主要用于急性疼痛患者,尤其是适用于严 重创伤、心肌梗塞、手 术疼痛成人常用剂量为 8~10mg,皮下或肌注。休克病人应采用静脉 注 射并适当减量。
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由于受分布容积 和清除率的 共同影响,并不能直接反映机体中药物的清 除速度。如异丙酚最初的分布半衰期为2~8分钟,消除半 衰期为1~3小时;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0~70 分钟和2~24小时不等。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43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T1/2CS),动态半衰期
阿片类性镇痛药及拮抗药
34
(一)fentanyl: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麻醉使用最普遍的阿片类药物,临床使用 的制剂是枸盐酸盐。
1、药理学特点:
镇痛作用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100倍, 度冷丁的1000倍,三种药物的等效剂量为
0.1mg fentanyl =10mg morphine =100mg pethidine
独特的性能,被誉为21世纪的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是1959年合成 瑞芬太尼是1996 年合成,2001年国产化,
目前正在国内推广。 瑞芬太尼是纯μ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特点是:
瑞芬太尼是作用效能比芬太尼强而作用时间比芬太尼短, 其作用强度是芬太尼的2~4倍,作用时间是芬太尼的1/4。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1)(1)(1)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1)(1)(1)
LOGO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张亮
提纲
❖ 一、阿片类药物概述 ❖ 二、阿片类镇痛药物作用机制 ❖ 三、阿片类药物分类 ❖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 ❖ 五、阿片受体拮抗剂
一、概述
什么是阿片? 什么是阿片类药物?
一、概述
❖阿片(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 又叫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

应激反应的作用强于芬太尼抑制循环系统:最稳定;对心肌抑制作用轻,不

引起组胺释放 ●对呼吸影响:①与芬太尼相比呼吸抑制少而短; ②抑制呼

吸的时间比镇痛时间短●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比芬太尼更少



◆1996年→人工合成了最新的芬太尼家族成员→“瑞芬太尼”



●起效更快,镇痛作用为芬太尼1.3倍
芬太尼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左辛
诺扬 纳布啡 丙烯吗啡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1806年→法国泽尔蒂纳从鸦片分离出睡眠之神
Morpheus →吗啡→“临床新纪元”




●镇痛作用强,但思维和记忆障碍并出现幻觉→谵


的 临
●呼吸抑制尤其是延迟性呼吸抑制→ 死亡

●身体和心理上严重依赖→成瘾性
④ICU气管插管病人的镇静和镇痛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安全的共同问题
①全身肌肉强直,舒芬太尼发生率低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 ②肌肉紧张性震挛 ③呼吸抑制,与剂量有关;呼吸遗忘! ④大剂量静脉应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⑤麻醉恢复期发生恶心呕吐 ⑥ 椎管内应用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瘙痒、头晕,偶 尔有尿潴留发生.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治疗量的吗啡即可抑制呼吸,降低呼吸 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并抑制呼吸调节中枢。 使呼吸变深慢,剂量增大则作用增强。 (4)镇咳: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 镇咳作用较其他镇痛药强。作用机制可能与 吗啡激动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有关。
吗啡药理作用—中枢作用
(5)催吐:
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 心和呕吐。
1.生理情况下对阿片受体不引起效应
2.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 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 3.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 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 状有明显对抗作用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或消除痛 觉。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影 响意识。镇痛作用强大,反复用易成瘾。 2.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抑制体内PG的生物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 兼有解热、抗炎作用。用于各种钝痛,无成瘾性。
罂粟
鸦片
吗啡
可待因
海洛因
冰毒
摇头丸
大麻
镇痛药(analgesics)
4.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者禁用
芬太尼
• 为强效镇痛药,镇痛效力是吗啡的80倍。
• 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 镇痛剂量时对呼吸抑作用轻,成瘾性小。
• 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 ,适用于某些小手术或医疗检查。
• 可用于各种剧痛。
美沙酮
• • •
镇痛效价强度与吗啡相同,但耐受性 和成瘾性发生缓慢,停药后戒断症状轻。 广泛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 治疗。 适用于创伤、术后、晚期癌痛及多种 原因引起的剧烈疼痛。
第15章
阿片类镇痛药
概述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 其拮抗剂课件
目录
•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 阿片受体,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阿片 类镇痛药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和合 成阿片类。
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与中枢阿片受 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发挥 镇痛作用。
02
案例分析:一位接受腹部手术的 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后,疼痛得到明显 缓解,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创伤性疼痛治疗
创伤性疼痛是指由于外伤、骨折等因素引起的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对创伤性疼痛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例分析:一位车祸伤患者,多处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后,疼 痛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阿片类镇痛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 依赖性,表现为强烈的用药欲望和焦 虑、烦躁等戒断症状。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需要 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镇 痛效果。
身体依赖性
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会导致身体对 药物的适应性,一旦停药,会出现戒 断症状,如疼痛加剧、失眠、恶心等。
戒断症状与治 疗
戒断症状
机制
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其中μ受体是阿 片类镇痛药的主要作用靶点,此外还 包括κ和δ受体等。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症 疼痛等。
注意事项
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密切关注不良 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成瘾性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阿片类镇痛药的药理学特 性
纳洛酮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类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逆转阿片类药物 的抑制作用。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的简介一.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③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

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

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

这些五肽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

脑啡肽对δ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100倍以上。

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

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

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受体拮抗剂

治疗疼痛的药物——阿片受体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本身对阿片受体并无激动效应,但对四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K受体、8受体和。

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结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从而产生拮抗效应。

目前的研究表明,阿片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且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等部位。

一般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全身应用对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均有作用,在拮抗阿片药物外周作用的同时,也减弱了中枢镇痛作用,主要包括纳洛酮、纳曲酮和纳美芬;而新型的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仅与外周阿片受体结合,与中枢阿片受体几乎不结合,可以拮抗阿片药物的外周作用,但不减弱阿片药物的中枢镇痛效应,主要包括甲基纳曲酮和Alvimopan。

一、纳洛酮(naloxone)纳洛酮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N-allyl-noroxymorphone)。

结构式为:H0分子式:C19H21NO4分子量:327.21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强度是烯丙吗啡的30倍,对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均有效,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阿片受体激动药,而且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但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稍弱。

纳洛酮的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倍,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静脉注射后脑内药物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6倍,而吗啡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10。

纳洛酮的分布容积为1.81 L/kg,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6%,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清除率14〜30 ml/(kg-min)。

消除半衰期30〜78分钟。

由于在脑内的浓度下降迅速,故药效维持时间短。

静脉注射后2〜3分钟即可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45分钟;肌内注射后1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2.5〜3小时。

纳洛酮主要应用于主要用于:①拮抗阿片药物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②全麻的手术结束后,用以拮抗阿片药物的残余作用;③娩出的新生儿因受其母体中阿片药物影响而致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拮抗;④纳洛酮可激发阿片药物成瘾者的戒断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镇痛药

镇痛药

HO
布托啡诺
E环打开,保留A、B、C、D环,
4.苯吗喃类(也称苯并吗啡烷类)
N CH2CH=C(CH3)2
N
CH3
CH2CH2 CH3
HO
CH3
喷他佐辛
CH2CH2CH2 N CH3 CH3
F
HO
CH3
非那罗辛
HO
氟镇痛辛
打开C、E环,保留 A、B、 D环
立体结构与Morphine相似,作用好
(二)合成类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1.盐酸哌替啶
CH=CH CH2 CH2 埃 托 啡
二氢埃托啡 烯 丙 基 降 依 托 啡 二丙诺啡
R
CH3
CH3
R1
CH2CH2CH3
CH2CH2CH3
CH2CH=CH2 CH2
CH2
CH2CH2CH3 CH3
C(CH3)3
CH=CH CH2 CH2
CH2 CH2
丁 丙 诺 啡
2.结构改造的代表药物
① 磷酸可待因
N 17
14
B
12
D
8 7 6
A
3 4

O
C
OH
(5R,6S,9R,13S,14R) (-)-Morphine
②五环稠合而成的钢性分子
H3C
N
OH H
O OH
五环相互牵制 相对固定
ⅰ 其中D环为椅式, C环为船式 二者呈反式构型,相对固定 ABE环构成一个近似的平面, D环处于平面的前方, C环处于平面的后方。 空间结构呈“T”形。
镇咳药
蒂巴因 埃托啡及纳洛酮的合成原料。
1.结构
CH3
16 10 1 2 11 9 15 13 5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类别,用来缓解疼痛。

阿片类药物以其镇痛、催眠和欣快作用而被广泛应用。

但是,它们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和成瘾性问题。

因此,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成瘾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介绍阿片类镇痛药的成分、作用、副作用,以及其拮抗剂的作用和应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成分和作用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药物。

它们与人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受体结合,同时增强胃肠道运动和缓解呼吸和心跳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方式如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

阿片类药物通常用于缓解剧烈疼痛,例如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癌症和骨伤痛等。

此外,阿片类药物还可以产生欣快、瞌睡、镇静和呕吐等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尽管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常见的镇痛药,但它们也存在着许多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可致呼吸减慢或停止;便秘,尿潴留;恶心和呕吐;产生视觉和思维障碍等。

对于一些人,特别是有药物滥用史和心理障碍的人,可能会出现成瘾现象。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该遵循医嘱,并注意药量和使用时间,以免患上不必要的副作用和成瘾问题。

阿片类药物的拮抗剂阿片类药物的拮抗剂一般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并取代或阻断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来实现的。

拮抗剂可以避免某些副作用,尤其是呼吸抑制。

阿片类药物的拮抗剂包括纳洛酮、納爾芬等。

这些拮抗剂可以修复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实现便携的救治和毒品戒断治疗等。

阿片类药物的滥用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成瘾现象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美国,阿片类药物已经成为致死药物之一。

阿片类药物被滥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为了体验欣快作用,为了缓解疼痛,以及出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

因此,当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该注意药物的成瘾性和副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药物滥用史和心理障碍的人。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类别,用于缓解剧烈疼痛。

虽然它们可以缓解疼痛,但也存在很多严重的副作用和成瘾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医嘱,谨慎使用药物,以避免药物滥用和成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不良反应
2.耐受性、成瘾性
➢ 连续应用吗啡可出现明显的耐受性(3-5天)最终 成瘾,一旦停药则出现戒断症状
➢ 戒断表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 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 停药6-10h出现戒断症状,36-48h最严重,5天大 部分症状消失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消化系统
➢ 止泻、便秘
❖明显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张力,抑制推进性蠕动
❖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提高
❖消化液分泌减少
❖中枢抑制,便意迟钝
➢ 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道内压力升高,引起胆 绞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药理作用
泌尿系统
➢ 尿潴留
❖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张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机制
疼痛传导示意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机制
外周敏感化示意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机制
脊髓敏感化示意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阿片类镇痛药作用机制
Pain stimulation
analgesia
morphia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不良反应
3.急性中毒 用量过大引起
➢ 中毒症状:昏迷、深度呼吸抑制、瞳孔极度缩小呈 针尖样(两侧对称,严重缺氧时扩大);血压下降, 紫绀、尿少、体温下降
➢ 呼吸抑制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 抢救措施:
❖ 纳洛酮可拮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作用,如纳络酮无效则吗啡 中毒诊断可疑
吗啡
临床应用
2. 心源性哮喘
❖ 左心衰竭引起急性肺水肿,可在强心苷、氨茶 碱及吸氧的同时,静注吗啡 ,减轻呼吸困难, 促进肺水肿消失
❖ 机制:
❖ 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 镇静作用,消除恐惧不安 ❖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呼吸困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2. 特殊不良反应
❖ 久用可成瘾和依赖,偶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及惊厥。 中毒出现的兴奋症状纳洛酮使其加重,只能用地西泮或巴比妥 类解除
❖ 禁忌症同吗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体内过程
芬太尼
➢ 1.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然后进行再分布 (尤其肌肉、脂肪组织)
➢ 2.注药20~90min后,出现“第二较低峰值”,与药 物从周边室转移到血浆有关——由胃壁、肺释放入 循环中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2.镇静、致欣快作用
有明显镇静作用,能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 等情绪反应
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安静环境下易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
部分病人可出现欣快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药理作用 3.镇咳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LOGO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麻醉科
黄俊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提纲
❖ 一、阿片类药物概述 ❖ 二、阿片类药物分类 ❖ 三、阿片类镇痛药物作用机制 ❖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 ❖ 五、阿片受体拮抗剂 ❖ 六、对舒芬太尼的再认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体内过程
4.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约30%),分布容积大 5.脂溶性低,少量(0.1%)通过血脑屏障,但足以
发挥药理作用 6.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随尿排出,t1/2约2-3h 7.可通过胎盘,也可经乳汁分泌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临床应用
1. 镇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 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 伤、烧伤等
➢ 血压正常的心肌梗塞引起的心绞痛 ➢ 镇痛作用 ➢ 镇静作用 ➢ 扩张血管作用
➢ 内脏绞痛,需加用解痉药(阿托品) ➢ 用于晚期癌痛(三级止痛原则) ➢ 椎管内镇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体内过程
哌替啶
➢ 1.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肌注的一半
➢ 2.临床常肌内注射,10min起效,持续约2-4h
➢ 3.血浆蛋白结合率60%,分布容积大 ,3.8L/kg
➢ 4.主要在肝脏代谢,90%经水解成去甲哌替啶酸,
随尿排出,t1/2约2.4-4.4h
➢ 5.也可通过胎盘
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2.收缩支气管:组胺释放,作用平滑肌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心血管系统
➢ 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 机制:促进组胺释放;作用于孤束核阿片受体, 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 ❖治疗剂量对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无影响 ❖大剂量可致心率减慢、体位性低血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4. 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都是以吗啡为基本结构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体内过程
1.口服首过消除明显 2.皮下、肌内注射吸收好,15-30min起效,45-
90min产生最大效应,持续约4h 3.静脉注射20min产生最大效应
吗啡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对呼吸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其他作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1.镇痛:
中枢神经系统
对各种躯体内脏疼痛均有效
对持续性钝痛的效果大于间断性锐痛
对组织损伤、炎性疼痛及肿瘤所致疼痛的效果大于神 经性疼痛
椎管内给药产生节段性镇痛,无意识消失,对视听觉 无影响
一、概述
镇痛药发展历史
➢ 4000年前 古阿拉伯医生已用其治病 (止泻药) ➢ 公元前 古巴比伦人已知其精神作用 ➢ 1803年 首次分离出吗啡 ➢ 1939年 人工合成哌替定 ➢ 1943年 合成烯丙吗啡 ➢ 1960年 合成芬太尼 ➢ 1974年 合成舒芬太尼 ➢ 1974年 合成瑞芬太尼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3. 麻醉前给药、静脉复合全麻及人工冬眠 ❖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恐 惧情绪,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哌替啶、氯丙嗪和异丙嗪组成冬眠合剂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哌替啶
1. 一般不良反应
❖ 眩晕,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呼吸抑制,心悸 ❖ 无便秘和尿潴留 ❖ 不缩瞳;反出现瞳孔散大、口干、心动过速等阿托品样表现
❖使膀胱括约肌收缩
➢ 释放ADH,尿量减少
动物实验
吗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其他作用
➢ 组胺释放,皮肤血管扩张
➢ 血糖升高:兴奋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释放,肝糖
原分解
➢ 体温下降: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外周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可待因
二乙酰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及其衍 生物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阿片受 体激动

按受体
阿片受 体激动拮抗药
吗啡 芬太尼 及其衍 生物 哌替啶
激动为主
拮抗为主
芬太尼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喷他左辛 丁丙诺菲 布托菲诺 纳布菲 丙烯吗啡
阿片受 体拮抗

纳洛酮
纳曲酮
脊髓镇痛、镇静、缩瞳
强啡肽
轻度呼吸抑制
调控受体活性
亮啡肽
烦躁不安、瞳孔散大、幻觉、 ?
兴奋、呼吸和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代表药物 吗啡、 哌替啶
喷他佐辛 丁丙诺啡
? 喷他佐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一、概述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按来源
天然阿 片生物

半合成 衍生物
合成阿 片类药
❖ 激动延脑孤束核阿片受体有关
❖ 镇咳作用强,对各种剧咳均有效;易成瘾
吗啡
4.缩瞳作用:激动中脑前核阿片受体
❖使动眼神经兴奋,引起瞳孔缩小 ❖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的特征之一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ຫໍສະໝຸດ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吗啡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5.其他作用
❖ 恶心、呕吐: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区
❖ 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药理作用
哌替啶
1. 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10,持续时间 2~4 小时, 少数患者有欣快感
❖成瘾性较吗啡慢而轻;呼吸抑制作用较弱;易 致眩晕、恶心、呕吐;对咳嗽中枢抑制较轻; 有较弱阿托品样作用,故无缩瞳作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哌替啶
E:脑啡肽 SP:P物质
四、几种常用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哌替啶

体 激
芬太尼


芬太尼
衍生物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