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千古美文,办特色学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千古美文,办特色学校

摘要:在学校里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继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以此作为办学特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学文化;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

一、背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沉积下了浩如烟海、晶莹璀璨的国学文化。恢弘的国学文化蕴涵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和思想、坚定的信仰与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外来文化在悄无声息地向我们靠近,而我们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一些优秀文化,却正在慢慢地被遗忘或丢失。现在有很多青年人甚至是儿童把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黑头发用掩盖与修饰的办法变成了“棕头发”、“黄头发”,很多人过起了“情人节”、“愚人节”而淡化了我们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识之士怀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情奔走呼号,大声疾呼:“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了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这便是1993年3月由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等9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常委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的“016号”提案。这一提案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党和国家政策路线的指引下,在几位资深国学大师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自1994年起先后诞生了有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三大工程”,即“中华文集断层重整工程”、“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

我们借助这三大工程的强劲推力,依靠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肩负起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以建设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借助“三大工程”的强劲东风,继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以此来打造我校特色的办学思路。

二、实践与探索

1.读经典文化塑德

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根基,是个体生命最基本的素质。无德难以成人,无德难以立业。“德”是我们中

华民族为人准则的核心,是处世哲学的一条准绳,是雕塑品行、塑造品格的一道法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史中,“德”始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首要的内容。“德行四海”、“德备天下”是中华民族对追求品德的最真实的写照。

在物质生活相对发达的今天,面对当今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小少爷”,只用简单的说教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是行不通的。在这方面,我们依靠中华精典文化强大的优势,通过读“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故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学《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典籍,教育学生举止文明、知礼仁爱;通过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诱导学生孝亲敬师、尊老爱幼。在诵读过程中,抓住每一次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的机会,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的宗旨是,深挖中华经典文化品德教育内涵,向中华经典文化要教育,向中华经典文化要素材,最终达到以德治教、以德兴校的目的。

2.读经典文化立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古诗词和韵文,不仅韵律流畅、节奏鲜明,而且文词优美、简洁凝练、寓意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精华,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独一无二的东方绝学。这些中华古诗词和韵文美如珍珠,浩如烟海,其名篇佳句脍灸人口,千古流传。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以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为出发点,我们让学生诵读了《小学生古诗八十首》、《千字文》、《三字经》、《名贤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等诗文,广泛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力求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让学生诵读中华古诗词及韵文,打造学生的文化气质,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读圣贤书,与圣贤为伴,追求儒雅风范,塑造文华品格,厚积人文底蕴。

我校六年一班林志刚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爱讲脏话、粗话,写作能力也很差。起初,他们班刚开展诵读活动时,他抱有抵触情绪,慢慢地,他看到身边的同学能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背诵一首首古诗,显得很有学问,不知不觉他也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一年下来,等到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他不仅改掉了爱讲脏话、粗话的毛病,而且写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讲起“唐初四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仙”、“诗圣”头头是道,而且在与人交流与谈话中经常能引经据典,口齿噙香,文化气质已然上身。

3.诵读经典文化爱国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爱国的志士仁人,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感人的事迹,同时也留下了大义凛然的傲骨雄风。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顾炎武的《海上》、谭嗣同的《题壁》等等爱国诗词名篇,抒发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满腔热情和视死如归的伟大气魄。对于今天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泣血之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树立

他们只取丹心不畏死的高尚品格,用“怒发冲冠,凭栏处”培养他们精忠报国的伟大情怀,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这些名言警句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系列征文比赛,举办演讲比赛,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4.诵读经典文化树风

厚积人文底蕴、打造民族文化校园是我校富有个性的办学思想。这其中包含了我们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认识,包含了我们对办学规律冷静的思考,包含了我们对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展望。在诵读经典文化的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口号:诵经典文化,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风;诵经典文化,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之风;诵经典文化,树“不学礼,无以立”的美德之风;诵经典文化,树“与圣贤为友”的交往之风。

三、成果与展望

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民族文化教育,大兴民族文化教育之风,积极构建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

1.从改善育人环境人手,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民族文化的氛围

如今,当你步入我们的校园你就会感到一股浓郁的诗风文韵扑面而来。这扑面而来的诗风文韵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这道风景,你就会感到有文人墨客在和你娓娓交谈,和你倾心诉说。在我们校园的墙壁上、宣传栏上、走廊中、教室里,你都会看到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佳作。如果你是早晨步人我们的校园,你会不时地听到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轻柔的韵律和娓娓的吟诵。

2.依托科研课题对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如何把继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校园文化融合到一起,从科学的角度去揭示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对办学治教的作用,探讨诵读中华经典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寻求诵读中华经典文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对学生未来成长的作用,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目前,我校承担的“诵读中华古诗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科研课题,已经结题,受到了课题组专家们的赞扬与肯定,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

3.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为了把诵读中华经典文化这一活动落到实处,我们把它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使之成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对此项工作给以了足够的重视。从领导到教师,从管理到实施,层层推进,严格落实。学校设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负责制订每学期的诵读计划,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