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民族复兴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状况,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而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其社会行为。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现象作一番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共鸣。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客观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愿望,而且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当前我国高校内部不断升温的读书热、考证热、考研热现象。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这是大学生中的主流。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倾向,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上课去吧,没劲,不去上课吧,也没劲;玩去吧,没劲,不去玩吧,更没劲;打球,没劲;下棋,没劲;看电影,没劲。“没劲”是这类学生心态的典型反映。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萎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

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某大学曾对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问对“60分万岁”、“逃课”、“不包分配”等现象的看法,分别有50%、60%和34%的人回答“无所谓”。①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他们以一种很不在乎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或者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对待一切现象。因而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或是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寻找种种理由将责任旁推乃至一推了之,或者不理不睬干脆拒绝或逃避。

第三、“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归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

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失意者、失望者、失落者、失败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革命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其次,从大学生自身看。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文革”后期或“文革”后出生,长在“改革”期,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的想法。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再次,从高校教育管理看。当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还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很大关系。

三、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不容置疑,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从各个方面努力创造一种与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相符合的环境,重视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奋斗。

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感淡化的实质就是缺乏理想。所以,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中去。“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形式,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低年级教育中,要着重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人生目标的转变,让他们明确意识自身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并不断强化和继续巩固教育成果,以引起学生的醒悟和重视,造成持续的教育气氛,这样才能把教育内容内化为信念,逐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其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③

再次,积极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如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是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应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