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竹丰产用材林培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毛竹林培育与改造技术的浅谈

毛竹林培育与改造技术的浅谈毛竹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林木,其生长快速、经济效益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原料、造纸和能源等领域。
毛竹的林培育与改造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使毛竹林达到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毛竹的选择培育、合理密度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对毛竹林培育与改造技术进行浅谈。
首先,在毛竹林培育与改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毛竹品种是关键。
根据生长速度、直径和高度等特点,目前常见的毛竹主要有优质毛竹、秧苗毛竹和蒙竹等。
优质毛竹生长快,品质优良,适合用于建筑、制造工具等领域,而蒙竹释放的氧气量大,可以改善空气环境,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广泛种植。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毛竹品种对于培育和改造毛竹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合理密度管理是毛竹林培育与改造的重要环节。
在毛竹林的初植阶段,为了保证苗木能够正常生长,可以适当增加密度,培育出一定规模的毛竹林。
随着林木的生长,应逐渐进行间伐,稀树保留对生长势旺盛的毛竹进行管理,同时注意补植和更新,保持毛竹林的整体品质。
根据地理环境和经济效益考虑,合理的密度管理可以提高毛竹林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此外,施肥技术也是毛竹林培育与改造中的重要内容。
毛竹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利用较为显著。
因此,在毛竹林培育过程中,合理施肥可以促使毛竹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施肥时可以结合土壤类型和生长期特点,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使毛竹林的养分供应充足,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毛竹林培育与改造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毛竹生长迅速,密度较大,易受病虫害的侵袭。
常见的毛竹病虫害有螟蛉、竹蚁、病菌感染等。
为了防止毛竹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可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合理的间伐和稀树保留,加强林地的环境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败叶,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综上所述,毛竹林培育与改造技术涉及到毛竹品种选择、合理密度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技术】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关键字】技术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为了提高现有毛竹林林分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我们必须把毛竹林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科学经营的轨道。
决定毛竹林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即立地条件,竹林结构和经营管理措施。
要获得毛竹林高产、稳产,只有具备适宜的立地条件,合理的竹林结构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才能达到。
一、适宜的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毛竹生长的基础。
在一定区域内,在经营措施和竹林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毛竹林生产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的好坏,立地条件由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所组成。
这些立地因子的综合作用形成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立地对毛竹生产力的影响也不同。
毛竹生长快,根系庞大,对立地条件要求高,也就是说,立地质量等级高,才能使毛竹有较高的生产力,才能培养出高产、稳产的毛竹林,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Ⅰ级立地毛竹林的平均直径可达12厘米以上;Ⅱ级立地条件可达10—12厘米;Ⅲ级立地可达8—10厘米;Ⅳ级立地的平均胸径一般在8厘米以下,所以培育高产、稳产的毛竹林应选择Ⅰ、Ⅱ级立地条件,如果立地级较低,必须通过人为干预,改善立地状况,才能促进毛竹向高产、稳产方向发展。
根据福建省地方标准“毛竹丰产技术”,毛竹立地等级的划分如下:二、合理的竹林结构竹林结构包括竹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结构。
竹林结构因子:物种的组成,立竹度、年龄构成、整齐度、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地下结构、均年结构等,这些因子的不同组成,形成各种不同的竹林结构,不同结构的竹林,生产有机物质和贮存太阳能的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不同的产量,调整竹林结构,使竹林充分利用土壤和空气中的营养物质(水、肥、气),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生产有机物质,是提高竹林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⒈合理的竹林组成:所谓组成是指林分中树种的比率,毛竹林按种的组成可分为:毛竹纯林和混交林两类,经营集约度高的小面积竹林,以纯林为好,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析均较合理;因经营水平不高,措施较粗放的毛竹林,还是采取混交形式,混交树种比率以20—30%为宜,混交树种尽量选择深根性或有根瘤具自肥能力的,或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树种,如杨梅、枫香、木石楠,以及常见的豆科树种如山槐、肥皂荚、南岭黄檀、花榈木、红豆树等。
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技术

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技术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技术,主要应掌握“园地管理、土肥管理、竹鞭管理、母竹留养、科学挖笋”等五项基本技术措施。
园地管理1、园地的清理清除竹林内的竹蒲头、老鞭、树根、石头,可以改善鞭根的吸收功能,促进新鞭的生长,增加幼、壮龄竹鞭的长度和粗度,提高发笋能力。
2、土壤改良结合挖冬笋时深翻土壤40-50 厘米,将土块翻身敲碎,同时施入栏肥、塘泥、垃圾等。
夏季可结合除草埋入青草、竹叶,使土壤保持疏松肥沃。
土肥管理竹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氮、磷、钾三要素及其它矿质营养。
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0公斤的竹笋需施氮肥27公斤、磷肥12公斤、钾肥17公斤、硅酸盐21公斤。
如果提高产量需相应地增加施肥量。
另外,施肥还应根据竹子的生长状况和需肥的规律特性、林地肥力等情况综合考虑,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氮肥主要通过对竹笋个体发育的促进作用来增加产量,磷肥能提高发笋率或直接促进笋芽的形成而增加发笋数量,钾肥的作用是有助于氮与磷功能的充分发挥。
增施氮肥能使竹笋出土提前,笋期也相应延长;增施磷肥即发笋往后推迟,发笋量集中在中后期。
1、施肥量的测算毛竹每年的生长量,大约地上部分占75%、地下部分占25%,参照这个比率就可利用地上部分的生长量来估算地下部分的产量,然后测算出年施肥量。
氮、磷、钾的配比可采用5:4:3的模式。
2、施肥的时间(1)春施长笋肥:早春2月间施速效氮肥为主。
(2)夏施发鞭肥:于挖笋后的5月间进行,速效、迟效肥兼用,以补充夏、秋鞭笋生长所需的养分。
(3)秋施发芽肥:9-10月笋芽开始分化时,以磷、氮肥为主,将肥料撒于林地,在埋鞭时翻入土中,为多发笋打基础。
(4)冬施发笋肥:11-12 月间可结合挖冬笋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3、施肥方法化肥一般采用沟施;有机肥可撒施后结合翻土埋入地下,以生产夏秋鞭笋为主的即开沟埋入。
施肥一般要深施,以免出现浮鞭。
4、培土竹林培土是促进四季产笋的关键,通过培土达到土壤疏松深厚,保持竹笋鲜嫩,延长毛笋在地下生长时间,促进竹笋的粗生长和高生长。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竹子是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又是特殊的植物类群落,它具有利用时间长、生态、社会效益好等优点,深受山区广大竹农的青睐,毛竹造林也是山区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毛竹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雨800-1800mm,海拔800m以下的地区,扎根条件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酸性或沙壤土。
近年来,毛竹系列加工业蓬勃发展,竹材供不应求,市场十分紧俏,销路畅通,经济效益可观。
一、毛竹母移栽造林方法母竹造林通常每亩地栽植25-35株为宜,株行距为5×6米或4×5米,栽植穴规格1.0×0.6×0.4米为好。
1、母竹年龄应选择2-3年生,胸径4-6厘米,分枝低,第一篷分枝有二叉的、无病早害、长势旺盛的竹子。
2、竹母挖取以母竹竹秆基部为中心,一般母竹竹秆第一分枝方为横轴的去鞭,反方向为来鞭,留鞭要“来三去四”,即来鞭留大于30厘米,去鞭大于40厘米,截断鞭要光滑、无撕裂,不损伤竹鞭和边芽,不损伤螺丝钉(竹秆与竹鞭连接部分),保持根盘原状,竹蔸多带宿土为宜。
如果就近栽植不需包扎,远处移栽需用塑料、稻草绳等将根盘包扎好待运。
3、通常母竹留枝4-6盘,削去多余竹梢。
有条件下也可多留枝1-2盘。
4、母竹栽植,首先将整好种植穴先回填细表土,铺平压实,再将母竹根盘轻轻放入穴内,注意3点:一是根盘舒展,不弯曲;二是根盘入土不可太深,一般盘低于地面10-15厘米;三是根盘表面与种植穴地面平行,填土压实,填土成馒头状,盖草保湿。
5、母竹移植一般情况下都需支架撑护,以防大风、野兽侵害动摇根盘,降低成活率。
6、母竹造林成活后,必须采取抚育、施肥、养竹、护笋等管理措施。
一是植株除草宜浅不宜深。
二是植株施肥,要选准位置,应离竹子定植地盘边缘15cm。
化肥或复合肥每株0.05-0.25公斤。
三是慎用化学除草剂。
四是精心留养,种竹成活后主要是养竹护笋。
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措施(一)

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措施(一)摘要根据毛竹材用林的生长和结构特性,总结了其丰产培育技术,对改善立地条件、调整竹林结构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安徽宣城毛竹,别名茅竹、楠竹、江南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等,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具有生长快、繁殖强、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收益高等特性,是经济价值很大的优良竹种。
其一般2年一个生长周期,生产上称为1度;其生长规律为:大年3月底至5月为出笋期,5月至11月中旬为竹鞭生长期,11月下旬至小年3月中旬为竹鞭越冬、鞭芽萌发期,小年3—4月为换叶期,3月下旬至11月为竹鞭生长期,9—11月为孕竹期、孕笋期,小年12月至大年3月为竹笋越冬期1]。
新造毛竹七八年可成林,连续利用经营可百年不衰。
毛竹是宣城市宣州区林业上的重点支柱产业。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约9.2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8300hm2,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宣州区重点推广“三竹三果”,即毛竹、红壳竹、早园竹、枣树、宣木瓜、早熟梨。
到目前为止已栽植退耕还林毛竹547.0hm2。
毛竹材用林丰产结构特征是“密、大、齐、高、低、匀”,即竹林立竹要密、径级要大、结构要整齐、叶面指数要高、年龄要低、林相要均匀2]。
现将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立地条件的选择毛竹造林一是要选择交通便利、机动车能开到林边的林地,这样便于运送肥料和竹材等产品。
二是地势不能太陡,一般坡度以不超过30°为宜;土层深厚,一般厚度大于40cm;土壤为黄红壤、红壤或潮土,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酸性至微酸性。
三是竹林生长正常,培育前立竹至少1800株/hm2以上,龄级结构合理,最好为花年竹林,无严重病虫害。
2立地条件的改善2.1劈山砍灌劈山砍灌是农户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山区运用比较普遍。
砍灌可使杂灌腐烂成腐殖质,增加土壤养分和疏松度,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大年伐竹,小年劈山,隔年1次,正所谓“七樵金,八樵银”,一般三伏天劈山,劈山砍灌包括砍杂除草、清理林地、开沟理墒、挖高填坑、筑路排水、挖掘穴塘等。
简述毛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简述毛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摘要:毛竹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发展毛竹产业也是促进林农增收的途径之一,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蔡村镇毛竹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盛产毛竹,现有毛竹林面积7.88万亩,年毛竹采伐量230万根左右,因毛竹产量高、径阶大、材质好,被誉为“华夏毛竹第一镇”,1998年度被安徽省林业厅命名为“安徽竹乡”。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经验,对毛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毛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前言毛竹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成材快,产量高。
作为一种优质的竹材、笋材,在建筑、家具、编织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尽管蔡村镇对竹子的栽植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栽植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林区农民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采伐出售竹木原材料,除去采伐、运输成本后得到的收入微乎其微,山场较高的农户甚至要倒贴采伐工资,所以,利用毛竹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是增加林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因此,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毛竹的健康成长。
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毛竹(母竹)进行高产栽培的技术和管理。
一、蔡村镇毛竹资源分布以及分销情况根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蔡村镇共有毛竹林面积5251.4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5.2%,立竹蓄积2000万根,9个村均有分布:上胡村589.4公顷、泉峰村279.9公顷、毛田村303.7公顷、河冲村202.2公顷、蔡村村525.8公顷、小康村1485.9公顷、月亮湾村937.1公顷、宋村村325.3公顷、爱民村602.1公顷。
平均年采伐商品毛竹220-250万根、约5.5-6万吨。
蔡村镇毛竹资源丰富,由于土壤、气候以及林农的良好采伐习惯(只采伐5年及5年以上的毛竹)等优势,蔡村毛竹竹纤维硬度强、质量好,上世纪90年代,江苏、浙江等省的竹制品企业纷纷到我镇调运毛竹原材或竹地板半成品出口创汇,深受市场的青睐。
泾县蔡村河西毛竹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开展各项林业经营生产活动,经营规模基地逐年扩大。
浅谈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浅谈毛竹丰产培育技术霍山县毛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总面积30多万亩,蓄积量近5500万株,年采伐量约600多万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县,并荣获“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竹业已成为我县林业经济最耀眼的亮点之一,也是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霍山县这样一个毛竹大县,大面积实施毛竹林丰产培育,对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在山区林业站工作近二十年,对毛竹林长期生产经营和对低产竹林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上系统化的培育试验和理论研究,并根据竹林群体生育运动规律,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改善竹林立地环境为主要措施,解决了毛竹林丰产结构的理论问题。
生产实践中证明,毛竹丰产培育的理论是可靠和实用的。
1.毛竹的基本特点(1)毛竹又称楠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伐期短、用途广,一次造林,永续利用。
(2)毛竹主要分材用竹林、笋材两用林、笋用林、纸浆竹林四种经营类型,霍山县是以生产毛竹用材林为主的地区。
(3)竹材纹理通直,割裂性、弹性和韧性强,纤维细长,在农业、渔业、轻工、建筑、造纸、竹工艺品及人民生活用品等方面已广泛利用。
(4)竹林枝繁叶茂,地下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极强的截留降水、净化环境和固土能力。
据专家测算,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竹林的固土能力是马尾松的1.5倍,同等面积的竹林比一般树林要多释放35%的氧气。
(5)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绿化、美化环境,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2.毛竹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2.1粗放经营,竹林荒芜生长在I、Ⅱ级立地环境中的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管理,重视索取(砍竹),忽视对毛竹林的劳务投入,形成了灌木、杂草丛生、土壤板结、伐蔸充塞、病虫害严重、立竹平均直径小、上笋少、成竹率低的低产林。
2.2过度砍伐,结构破坏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各级立地环境中,由于林区经济贫困,伐竹的主要对象是直径大,秆材直的立竹。
而且不分新竹、老竹,乱砍滥伐,林分分化严重,形成立竹径大小不匀、密度偏小、竹龄结构趋于老化的低产林。
毛竹丰产林科学栽培技术

毛竹丰收林科学种植技术论文毛竹;丰收林;种植技术论文纲要介绍毛竹丰收林科学种植技术,主要包含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母竹采掘、母竹栽种、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毛竹家产的发展。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 )拥有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价值高等特征,是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赏析价值俱高的林种,也是我国重要的丛林资源和南方优势林种之一。
最近几年来,因为创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利润快、效益高、时效长,毛竹家产已成为林场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之一。
宣城市青隐山林场现有毛竹林面积266.8hm2,毛竹收入约占林场年总收入50%。
笔者现将在毛竹生产中累积探索出的种植管理技术总结以下。
造林地选择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0)、土层深沉、肥饶、润湿、不积水、不挡风的荒山荒地均可用作毛竹造林地。
母竹选择栽竹不一样于栽树,要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所以选母竹是经过竹株来选竹鞭实现的。
竹鞭是毛竹的生殖器官,同时它又是地上部分养分供应的枢纽。
在土壤养分空间散布不均匀的状况下,养分困穷地段上竹笋的萌生和存活可经过竹鞭的联系获得养分丰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统的资源供应。
所以,地下部分生长的利害直接影响着立竹的生长。
一年生母竹太嫩,经不起移栽后环境改变的影响,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长衰败,鞭根稀罕,鞭芽不齐,也不易栽活。
二至三年生的母竹,竹鞭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鞭根鞭芽齐备,发育旺盛,移栽后成活率高,发笋数目多,用这样的竹种做母竹,造林成活率高、易成林。
竹的节子越密越好,竹节的密度和地下竹鞭的节数成正比,而发展竹子要靠竹鞭,竹鞭的节数多,成活率高。
但节子密度大,均匀节间短的母竹是生长不良的重要标记。
因为其营养条件差,长势衰败,抗性差,轻易遭到病虫危害和不良天气影响,栽后成活率低。
一般地,如没有非凡要求,只需叶茂枝繁,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干基1.3m处的直径在3~6cm的竹株都能够选作母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毛竹丰产用材林培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毛竹作为我国的重要森林资源,具有着十分高昂的经济效益。
提升毛竹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行业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毛竹丰产用材林,立足于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改进毛竹生产技术,为日后的经营提供参考。
标签:毛竹经济效益,培育技术,改进措施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曾经被誉为第二森林,分布范围极其广泛,而且极易成活,繁殖能力强,成长较快应用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可以为我国公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数据调查,可以发现毛竹的生长周期极为短暂。
一般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成才,单独地区上可以重复的种植采伐,而且在保护环境,蓄养水源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自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颁布以来,保护环境的获胜日益高涨,毛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提升毛竹的生产效率,改善关键技术,是相关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毛竹丰产造林技术
作为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毛竹的适应能力极其强悍,只要山区的气候较为温和,降雨充沛就可以大范围的种植。
而且毛竹对自身生长的土地要求较低,较为容易寻找。
农民在种植毛竹时需要投入的前期经济资源较少,成本较低,因此种植毛竹的门槛较小。
而且毛竹的反复砍伐并不会破坏当地的水土条件。
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一样,帮助当地居民迅速的脱贫致富,全民奔向小康。
1.1丰产用材竹林培育模式
在种植毛竹的过程,种植密度是影响毛竹产量的主要因素,毛竹的密度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疏,如果过于稀疏,那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就较低无法提升产量,如果种植的密度较密,那么对于毛竹而言及日常生长需要的能源就会相对匮乏。
经过科学家大量的数据调查,用材竹林的密度应该是每亩220株左右。
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后续不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每亩产量大约在50株毛竹上下浮动。
1.2对种植地的选择
虽然毛竹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并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选择土地深度在50厘米以上,且通风透气性较好的砂质土壤。
如果土地较为贫瘠,那么种植出来的毛竹质量可能不达标,品相较差的毛竹,因为质量欠缺无法应用到各个行业,无法卖出更高的价钱,如果想要更高的产量,可以选择在海拔1千米以下的背风山谷。
1.3平整土地
对土地的平整是保障毛竹产量的主要因素,该项工作应该在造林之前进行。
毛竹正式投入耕种之前的秋冬两季,是进行土地平整的最佳季节,该项工作要根据后期毛竹的种植密度和行距确定适宜的栽培点。
清除周边的杂草,避免于毛竹争夺生长资源。
1.4适宜的季节
毛竹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生长周期,在进行种植之前应选择适宜的季节,也就是每年的早春前后。
这段时间毛竹的成活率较高,天气情况较为良好的情况下,毛竹一般在种植一个月左右就会有竹笋出土。
1.5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是对母竹的选择,健康无虫害的母竹用于造林,生长出来的毛竹才会更加的健康。
栽培之后要定期的洒水。
在平整好土地的地面上挖设培育坑,先用表土垫层一般至15厘米,再将竹子放下,保证其根须完全舒展开来,与下部的土壤充分结合。
然后再填土,分层次的压实。
二、关键技术
2.1劈青
这个技术指的是将竹子生长的地区内部的所有杂草灌木全部批倒。
让这些杂草灌木成为独自生长的肥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肥力的争夺,还能反哺竹子的生长。
2.2扩穴
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竹子的生长面积,适当的松软土地可以利于竹子的增长,还能够吸收土地肥力,改善生长环境,每年以新生的竹子为中心向外扩充一平方米。
要注意扩充的时候不能损伤竹鞭,这注定是一项漫长的工程,经过年复一年的开垦,从而达到全部开垦的目的,一次性开垦过大很容易造成当地的水土流失。
2.3施肥技术
施肥是补充土壤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提升土壤的肥力,促进竹子的生长。
施肥主要以无机化肥和农家肥为主在竹林生产力正常的情况下,每扩增0.1千克需要0.15千克的肥料。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能够帮助农民精准的把握这些数字,定期的施肥不会使竹林因缺肥或者是肥力过猛而出现问题。
2.4病虫害的防治
毛竹的主要病害是竹煤病,虫害主要是竹蝗,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已经积累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
物理的防治方法就是适当的通风透光,保障竹林的密度处于合理的范围。
其次就是定期的松土防止虫害。
虫害一直是危害竹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想要从根源上消除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就必须从基础开始,不能过分的依赖农药,而是建立起完整的食物链。
可以养殖小型鸟类专门以虫害的主要生物为食。
这些鸟类也可以作为二次经济产物出售,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合理的采伐
对竹子进行采伐是竹林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但是也不可以毫无科学依据的滥采滥伐。
要根据竹林的生长情况,生长年龄等等进行综合分析,保障采伐不会对竹林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强对竹林的控制,保障竹林始终处于最为合理的生长密度。
一般而言,竹林在6~7年时经济效益最高,因此保障竹林内没有生长超过7年的竹子。
可以采用留三去四不留七,五年填空的方法控制竹林。
同時采伐的过程也是对竹林的一次具体检查,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展的趋势,要第一时间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改进毛竹培育养殖的几项关键技术,给毛竹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提高产量,加大经济效益。
因此技术革新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韩言利,郭起荣,韩永华,于钊妍,米月颖.毛竹和厚壁毛竹的核型分析及45S和5S rDNA的FISH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
[2]叶家其,张毓婷,傅鹰,周明兵,汤定钦.毛竹茎秆伸长过程中赤霉素生物合成、降解和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