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_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之殇

合集下载

国内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综述

国内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综述

国内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综述
张歌
【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图书馆社会学是图书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交义与延伸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分支学科.国内学者对图书馆社会学的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1)1920至1950年,学界对图书馆社会性认识和对芝加哥学派的引介奠定了研究基础;(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图书馆社会学研究兴起,以介绍西方思想以及架构基础理论为主;(3)新世纪以来,学者通过移植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加以研究.国内图书馆社会学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交叉领域,但特定概念、逻辑体系的匮乏使其尚不足以成为一门完善的交叉学科,需要在发展原生学科、培养跨学科人才和吸纳前人研究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推进国内图书馆社会学的成熟与发展.
【总页数】8页(P4-10,18)
【作者】张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1
【相关文献】
1.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综述——对2000-2006年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研究调查后随感 [J], 杨晓萍
2.发展与启示:近二十年国内旅游社会学研究综述 [J], 孙浩然
3.环境社会学国内研究综述 [J], 彭程
4.国内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及展望 [J], 李亚青;马语谦
5.2007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综述——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 [J], 王余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社会学派
社会学系
Eilleen
源起
发展历程
总结 贡献与局

开创—— 斯莫尔时期
鼎盛—— 帕克时期
衰落—— 布鲁默时期
斯莫尔 米德
托马斯 帕克
学生们
布鲁默
源起
自1892年起,刚刚诞生的芝 加哥大学就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学系.而且从那时 起它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名 闻遐迩的社会学家,其中包 括斯莫尔、米德、托马斯、 帕克、伯吉斯、法里斯、奥 格本和沃尔斯,他们因具有 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 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 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 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 而被人们尊称为社会学“芝
·情景定义既有主观的一面,又有客观的一面。即各
种群体对它经常遇到的各种情境通常已有了定义,个 人的定义通常受到社会定义的影响。
帕克时期—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第四 阶段
1887-1898年,11年记者生涯
辗转于明尼苏达、底特律、丹佛、纽约和芝 加哥5大新兴城市之间,并对城市生活有了 独特感受;

( density) 和人口异质性
( heterogeneity) 。
布鲁默某一客体采取的行动主要依据他们对客体 的定义; 2、人们对客体的定义产生于社会互动之中; 3、人们对客体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加 以修正。
再返校园,哈佛大学、赴德求学,期间他不 仅为齐美尔的学生(这也是他一生接受的惟 一正规的社会学教育),而且萌生了对社会 心理学尤其是集群行为研究的浓厚兴趣, 1903年帕克凭《群众与公众》一文从新康德 主义者文德尔班手中获得博士学位;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原标题:一文读懂传播学派①丨芝加哥学派“四巨头”你都认识了吗?在传播学中,以学派为核心来记忆相关理论概念,既能够了解并熟识整个传播学史,在后期的答题中例如碰到“以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题型时,也可以以学派的顺序来搜寻相关概念以作答,对于新传考研学子来说,学习传播学派知识是传播学入门的关键一步。

在学习学派前,先了解一下相关的传播学渊源:传播学发轫于欧洲,有三大思想渊源: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批判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均关注社会的宏观层面,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个体层面寻求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具体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斯宾塞,后者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影响了芝加哥学派。

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大众媒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大众媒介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批判学派。

今天给大家更新的是背景:代左右,希特勒上台,欧洲的知识分子大批迁移至美国。

芝加哥学派开始兴起,它成为欧洲思想在美国的登陆点,带来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大繁荣。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经验性的,试图研究这个世界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改造。

在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者看来,传播于人类社会的形成至关重要,甚至认为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

也正因如此,他们以芝加哥社区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大众媒介的社会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得以生存下去可能的手段。

在这里,传播研究既是诠释性的,又是经验性的,采取的主要是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为后来的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成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

“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它以自由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芝加哥学派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

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高效的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试图揭示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这种思想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芝加哥学派主张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自由权利,而政府介入经济活动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芝加哥学派对政府管制持怀疑态度,认为政府的干预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这种思想对自由市场的推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政府减少干预、鼓励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反对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整经济波动,主张通过货币紧缩和财政收支平衡来维持经济稳定。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自动治理。

这种思想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金融学、产业组织学、公共经济学等领域,并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尤其是他们关于市场机制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主张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有关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发展脉络

有关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发展脉络

有关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发展脉络
芝加哥学派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大学。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以及关注的问题在当时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对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发展脉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社会问题导向阶段(1900-1930年代):在这个阶段,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主要关注城市社会问题,如移民、犯罪、贫困、种族关系等。

他们秉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统计分析来研究这些社会问题。

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厄休拉·斯蒂芬斯和厄文·古斯塔夫·伍尔特。

2. 社会生态学阶段(1930-1950年代):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分析。

学者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互动和社区组织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恩里科·费尔南德斯和奥托·爱德华·尤伦斯。

3. 符号互动主义阶段(195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的芝加哥学派开始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并重视人们对社会符号和意义的构建与解释过程。

代表人物有埃弗琳·叶尔斯、弗雷德里克·巴伊尔斯和艾弗雷姆·戈夫曼。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关注社会问题的立场为社会学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取向,促进了社会学的发展和变革。

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社会学流派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石之一。

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试论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的关系

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试论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的关系

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试论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的关系王雯琦【摘要】Library circle has a long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technology.From the concepts of the humanity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ir main reason of controversy,and think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the inherent unity,they are moving toward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library human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cience.%图书馆界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与技术传统。

本文从人文、技术的概念入手,探讨两者论争的主要根源,认为两者关系是内在统一的,它们走向融合、构建"图书馆人文技术",是图书馆学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名称】《图书馆》【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图书馆学;人文;技术【作者】王雯琦【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上海20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人文与技术问题一直是我国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图书馆理论界产生较多分歧的理论点。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的知识、信息中心,人文属性是图书馆学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有其久远的人文传统。

然而,自二战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图书馆学带来强大技术支持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使得图书馆学人文传统的研究逐渐消退,这种情况还在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