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综述 2013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普惠金融是指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金融需求而实施的以小额贷款、小额存款、小额支付、小额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金融服务。
中国还成立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等组织,进一步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乡村振兴战略等,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服务的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信用评估等,以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及,也使得广大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进行支付和理财,促进了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需要进一步研究普惠金融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措施。
在政府层面,需要设计更加完善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与评估。
还需要研究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机制。
普惠金融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较高的风险,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研究普惠金融的经济效益。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服务社会群体,但同时也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是普惠金融研究的重点。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金融机构和学术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研究和探索,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普惠金融国内外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国内外研究综述作者:孙秀清冯婷婷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普惠金融,即不论经济水平或地区差异的人群都可以享受到的金融服务。
2005年联合国在推行小额信贷年时构建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其后逐渐获得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承认和推行。
在梳理国内外对普惠金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今后普惠金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普惠金融;综述;方向[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焦瑾璞在2006年首先将这一金融概念引入中国。
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所能支持的各类金融服务的范畴也在逐渐增大,因此从金融机构取得融资的容易度也在提高,但是在一定水平上讲依旧是有限制的。
然而金融发展给很多人带来便利的时候,仍有一部分处在偏僻、经济落后地区的人群和企业是覆盖不到的。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有关普惠金融的研究动态,了解其现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 国外相关研究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为当今研究普惠金融相关问题的源头,该组织极力创建使贫困人群获益的金融体系。
其出版的《服务于所有的人-建设普惠性金融体系》(Accessforall:BuildingInclusiveFinancialSystems)这本书介绍了目前通用的该金融体系的有关理念,之后介绍了小额信贷的演变历史、现状和目标。
他们倡导的理念与普惠金融高度一致:使所有特别是穷弱的群众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受益于金融服务;CGAP在坚持小额信贷扶贫目标的同时也注重组织的长久运营,并不仅仅是福利主义。
金融排斥程度反映普惠金融水平,Kempson和Whyley(1999)建立了金融排斥的六维评价指标,分别是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金融排斥是以上六个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
Beck,Demirguc-Kunt&Martinez(2007)认为如果没有包容性金融体系,将会不断导致收入不平衡和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普惠金融背景下小额信贷风险研究——以阿里金融为例

摘要在我国,小微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却一度陷入融资难的困境。
然而,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将小微企业排除在贷款范围之外,现行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构建普惠金融,发展小额信贷势在必行。
为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但在近两年下行的宏观经济中难以为继。
在普惠金融背景下,研究小额信贷风险,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出为我国电商企业进军金融领域带来了发展契机,电商小额信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生事物,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本文就选择我国电商小额信贷中最具代表性的阿里金融作为案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开展小额信贷的实践,对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种类进行了概述;其次,通过概述阿里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阿里金融小额信贷的业务特征,利用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对阿里金融的信贷风险作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模式;再次,通过与京东金融进行对比,总结线上小额信贷在风险控制上的经验;最后,在风险管理的角度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风险管理ABSTRACTIn our country,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hold the lifeblood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once trapped in financing difficulties.However,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clud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rom the scope of loans, and the 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ir financing needs.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Inclusive Finance and develop micro credit.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small loan companies ca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ed rapidly, but it’s very hard to survive under the descending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two years.In the context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study of micro credit ris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mall loan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prevent risk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brings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s entering financial field, electric commercial microcredit as a newborn thing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devotes to provide microfinance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li finance in China's electricity supplier microfinance as a case, and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cro credit compan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management.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icro credit and the practice of micro credi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risk faced by micro credit companies.Secondly, through an overview of Ali Finance’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Inclusive Finance, Ali finance credit risk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and summarizes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Ali finance.Thirdly, by comparing with Jingdong finan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online micro credit in risk control.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from the angle of risk management, which can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loan companies in china. 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e microcredit risk manage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7)2 小额信贷理论基础与发展实践2.1 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9)2.2 国外发展小额信贷践行普惠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12)2.3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实践 (18)3 案例介绍3.1 阿里金融简介 (24)3.2 阿里金融小额信贷业务特征 (24)3.3 从普惠金融视角看阿里金融小额信贷风险问题 (29)3.4 与线上小额贷款风控机制对比 (38)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 (42)4.2 建议 (43)致谢 (46)参考文献 (47)1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活跃度不断攀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现代经济信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高 菲 费萌萌 阮国燕 西安欧亚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迎来了自身的快速变革,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中的一种主要业态及重点形式。
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的相关资料,采用文献综述方式先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入手,整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意义思考,数字普惠金融的关注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及方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治理及防范等方面的观点,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现状研究中的空白及不足,以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三农问题;普惠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312-02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2016)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
它包括通过数字手段,为金融服务缺失或不足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匹配他们的需求,对客户而言成本可负担,对提供商而言商业可持续。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互联网上进行理财、支付的用户日益增多。
2017年,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5亿人,同比增长23.1%,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2亿人,同比增长15.1%。
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考,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深入研究还偏少,且多围绕着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导政策文件梳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作为我国收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为到 “2020年要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2016年9月,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牵头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该原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在该领域推出的高级别指引性文件。
文件提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势必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大趋势,实现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平等的共享金融服务。
银行普惠金融案例征文

银行普惠金融案例征文一、引言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业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银行普惠金融案例,以期为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农业银行“惠农贷”农业银行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出了“惠农贷”产品。
该产品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银行给予农民低利率的贷款支持。
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资金缺口,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三、案例二:工商银行“小微e贷”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出了“小微e贷”产品。
该产品采用线上申请、智能审批的方式,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贷款效率。
同时,工商银行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案例三:建设银行“智慧政务”建设银行针对政务服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推出了“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了政务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
市民和企业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办理各项政务事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五、案例四:中国银行“跨境e金融”中国银行针对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痛点问题,推出了“跨境e金融”产品。
该产品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跨境结算、跨境融资、外汇交易等。
通过“跨境e金融”,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跨境业务,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六、案例五:交通银行“移动支付”交通银行针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机遇,推出了“移动支付”产品。
该产品通过与手机厂商和支付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场景支付。
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交通银行的APP,即可在超市、商场、餐厅等各类场所使用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也为交通银行拓展了客户基础。
七、结论从以上五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各家银行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题,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概述综述3000字》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概述综述目录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概述综述 (1)(一)普惠金融概述 (1)1.普惠金融内涵 (1)2.金融排斥理论 (1)(二)乡村振兴相关概念 (2)(三)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4)1.普惠金融与产业兴旺 (4)2.普惠金融与生态宜居 (4)3.普惠金融与乡风文明 (4)4.普惠金融与生活富裕 (5)本章首先对普惠金融理念进行概述,之后对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最后再作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普惠金融概述1.普惠金融内涵2005年是世界迎来国际小额信贷年的一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这一新时代的金融全新概念和金融发展思路。
当时所倡导发展的普惠金融即是以开展个人或机构信用业务的微型金融为核心,为社会各个经济状况的阶层和居民群体提供普遍信用抵押贷款服务的新型现代公共金融体系,致力于开发为面向中低收入群众个人和其他各类企业单位等用户提供专业的包括微型小额的银行信贷、保险、储蓄与投资贷款等贷款项目在内的较为全面现代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普惠金融就是指要将公共金融体系普遍惠及社会各界和所有特定群体,强调特别是在偏远偏僻地区、少数民族密集聚集地区、贫困严重地区的目标群体中提供有效的社会性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内涵丰富,涉及银行账户的开户与存款、电子支付、社会福利款项及养老医疗保险金的发放、保险类金融服务的提供等,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普惠。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的减贫事业,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
2.金融排斥理论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是指某些特殊群体因为自身和环境得双重因素影响下被金融机构隔离于金融服务的提供范围之外,无法获得自身所需的金融服务的状况。
Exclusion也有排除的意思即容易被金融机构排除在金融业领域外的意思,故被金融领域的一切排斥行为也可以被转译为金融排除,更加集中突出地强调了对于某一类社会特殊人群来说容易被金融领域的各种服务和产品排除在外的基本特点。
普惠金融下的金融素养研究论文

普惠金融下的金融素养研究论文普惠金融下的金融素养研究论文摘要: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弱势群体提供了包容性发展的机会,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缺乏使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风险。
居民、企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素养的提高是化解风险的根本所在,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措施。
本文在研究普惠金融与金融素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山东地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主要因素,明确我国金融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金融素养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2017金融毕业论文题目1普惠金融与金融素养在2005年世界银行“国际小贷信贷年”中,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
世界银行指出: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它的提出源于“金融排斥”,是指将特定人群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而这些金融排斥对象主要是穷人、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
他们一直以来都不在主流金融服务的视线范围之内。
普惠金融则是将所有群体特别是被金融排斥的人群纳入金融体系中来,使得各类群体都能够得到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善,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金融资金错配问题,一方面,社会资金充沛,金融资金主要服务大型企业;另一方面,资金极度缺乏,小微企业、穷人、农民享受不到金融资金服务。
在充沛和缺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不仅是金融资源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还是处于对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吴晓灵(2105)指出金融就是经营信用,一个人能否及时、有尊严地获得合理的金融服务,其基础在于信用。
金融素养是影响信用最主要的因素,信用的缺失使很多人难以及时获得金融服务。
P2P平台的丑闻,投资人高收益缺乏根基等现象都是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缺乏的表现。
2008年,美国金融素养咨询委员会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有许多原因,但不可否认,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缺乏是造成次贷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的认识。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可以为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
本文将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关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服务中小企业的建议,从而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服务手段,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本文将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有关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和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旨在缩小金融服务的鸿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